s 阅读页

第二节 卓别林:流浪汉演“流浪汉”

  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童年是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他的父母都是音乐厅里的演员,地位卑下,收入也不高,只能保证一家人不挨饿而已。由于受到父母的熏陶,卓别林从小便学着观察和模仿身边的人和事物,练习着用双手、眼睛和面部来传情达意的本领。

  有一天演出时,他母亲的嗓子突然哑了,无法登台,一时又找不到代替她的人。这可怎么办呢?音乐厅的管事看到站在母亲身边的卓别林,不禁灵机一动,建议让卓别林上台代替他母亲。他这样做并不算异想天开,因为他以前看到过卓别林在舞台下边给大家表演,虽然是出于好玩,却能看出他很有一些表演天分。

  就这样,在一片混乱中,管事把只有五岁的卓别林送上了舞台。面对着明亮耀眼的灯光和烟雾迷蒙的剧场,小小年纪的卓别林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他有模有样地唱起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杰克·琼斯》。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演员,观众们非常感兴趣,觉得他很可爱,很有意思。他刚唱到一半时,观众们就把钱像雨点似的扔到台上来。

  谁知道卓别林竟然停止了歌唱,趴在地上手忙脚乱地捡起钱来。他非常认真地告诉观众说,他必须先捡起钱给妈妈,然后才可以接着唱下去。他的话顿时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扔钱的人更多了。管事见状,赶忙上台帮他把钱捡起来,交给了他的母亲。接下来卓别林的表演就更带劲了,又是跳舞,又是模仿,还和观众们进行对话,宛然一位大明星。

  卓别林12岁那年,父亲酗酒去世,母亲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卓别林成了一个流浪儿。为了混口饭吃,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哑剧团。在这里,他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在卡尔诺的引导下,卓别林才得以迈进喜剧表演的最高境界。

  1913年,卓别林跟随卡尔诺哑剧团到美国演出,电影导演也是吉斯通公司的老板麦克·塞纳特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演技独特的年轻人,把他留下来当电影演员。卓别林拍的第一部影片叫《谋生》,结果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严格按照塞纳特的规定动作,丝毫不差地去做,显得很迟缓而呆板。他拍的另一部影片观众也很少,这让塞纳特感到非常失望。当卓别林拍第三部影片时,塞纳特索性让他自己随便演。放开手脚的卓别林独具匠心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道具,他从胖演员阿巴皮那里借来一条肥大的裤子,左右反穿上了福特·史特林的特号皮鞋,再用剪刀把胡子剪短,只剩下一小撮牙刷胡子,最后找来一根小手杖。之后,他又编排了一系列的滑稽动作。

  影片上演后,长裤、大鞋、牙刷胡子和小手杖打扮的流浪汉夏尔洛处处令人发笑,他那滑稽而精湛的演技一下子就轰动了美国影坛,风靡了世界,倾倒了影迷。一时间,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最像卓别林的人”的比赛,有趣的是,卓别林本人在一场这样的比赛中竟然名落孙山。

  卓别林之所以能够创作出经典的流浪汉形象,主要得益于他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的灵感。另一方面,这也跟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关。

  有一天,卓别林在街上碰到了一个流浪汉,他觉得这个流浪汉挺有意思,想和他聊聊,就把他请进了一个酒吧。流浪汉毫不客气地吃着卓别林买来的一大堆食物。酒足饭饱之后,流浪汉便滔滔不绝地向卓别林讲起了自己的流浪生活,什么漫游美丽的山村,什么搭“顺风车”赶路碰上了坏运气,还有在“上等客车”里被抓住等等。

  讲得来劲时,他干脆手舞足蹈地表演了起来。

  卓别林坐在一旁一言不发,仔细地观察他的表情,模仿他的动作和姿势。两个人分手时,卓别林向这个流浪汉深深地道谢。流浪汉惊异地说:“先生,你怎么能谢我呢?应该是我谢你呀!”

  卓别林说道:“没有错,就是应该我感谢你,因为你刚才的讲述帮助我构思出了一部新影片。”

  卓别林刚开始从事喜剧表演时,也和当时的许多喜剧演员一样,一心想用滑稽动作把观众逗笑了,以为这就是成功。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纯生理的笑不能持久,滥用低级趣味只能把喜剧引进死胡同。他这样说过:“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儿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1918年,他拍摄了《狗的生涯》,主角还是那个夏尔洛,他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中碰壁而出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卓别林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卓别林成名后,片酬大涨,1915年,他就跟制片厂签下了高达100万美元的片酬合同,相比于当时只有五美分的电影票价,这个价格简直是“骇人听闻”。然而,制片厂还是争相与他签约,因为每一部由他主演的电影都能获得巨大的票房收入。

  让制片方最心疼的还不是付给卓别林的大把钞票,而是他只关注作品的质量,尽量精益求精,而不管拍摄进度。一部电影开拍前,他还没想好怎么拍,只好一遍遍地试拍。拍《城市之光》这部电影时,总共拍了534天,其中有368天用来拍流浪汉查理和卖花的盲女初遇这一场戏。按照剧情,卖花女误把路过的流浪汉当成了富翁,可是她双目失明,怎么才能发生这样的误会呢?卓别林拿不定主意,就先开机再说。结果,这场戏重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拍第342遍时,卓别林才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查理横穿交通拥挤的街道,被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拦住了,走不到人行道上去,他便钻进轿车,从另一个车门出来。在人行道上的卖花女听到了下车、关门的声音,误以为查理是轿车的主人,就卖给了他一朵花,收下了他的最后一角钱。

  制片方不满卓别林的拖拉,卓别林则反感制片方的指手画脚,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僵。这时的卓别林用不着为资金短缺发愁,于是决定自己干。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一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了一个脚印。

  卓别林有了自己的制片厂,可以随心所欲地拍片了。他的影片每一部都是自编、自导、自演,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不朽的杰作。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喜欢看卓别林的电影,卓别林演的每一部电影,他都不会放过。百忙之中,他激动地给卓别林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发自内心地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

  当时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可是却很少有人能理解,甚至连一些大物理学家也不承认相对论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反而讥笑爱因斯坦是“疯子”,是在讲“疯话”。

  卓别林看了爱因斯坦的信,立即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尊敬的爱因斯坦,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弄懂,但是你终究成为了一个伟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卓别林出于正义感,开始构思旨在揭露希特勒妄图称霸世界的影片《大独裁者》。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气急败坏地下达命令:“把那个肮脏的犹太人抓起来绞死!”当时,德国纳粹通过外交途径,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并派出大批纳粹党徒来到美国,散布谣言,投寄恐吓信,并到处搜寻卓别林的踪迹,妄图暗杀他。

  在这种情况下,卓别林并没有退却,他公开宣称:“我决定拍下去,因为希特勒是一定要失败的!”

  1940年3月9日,卓别林冒着生命危险,拍完了影片《大独裁者》。这时,纳粹党徒除对卓别林进行人身攻击外,还扬言哪个影院敢上映《大独裁者》的话,哪个影院就会挨炸弹。但是,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法西斯纳粹不得人心,他们所做的一切只能是徒劳的。1940年10月15日,《大独裁者》在纽约的两家影院同时上映,迅速打破了卓别林所有影片的上座率。影片主人公反法西斯的演说词,被人们印成了小册子,广为散发,家喻户晓,沉重地打击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

  1947年,卓别林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拍摄了《凡尔杜先生》,对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痛加谴责。凡尔杜是个银行小职员,忠心耿耿地干了20年,受尽剥削,却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他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这部影片惹恼了美国政府,它在许多大城市里遭到禁映。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卓别林的遭遇并不是个别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1950年2月9日,威斯康星州参议员麦卡锡声称,在他手里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都身居要职,全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此言一出,美国上下一片哗然。美国历史上违反传统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不光彩的一段时期由此开始,史称麦卡锡主义时期,即全国性的反共“十字军运动”。在麦卡锡主义猖獗的年份里,美国国内一些城市和学校的图书馆纷纷查禁甚至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杂志”。

  卓别林从1914年到1952年一直住在美国,但他一直保持英国国籍。他经常在影片中批评美国现状,还曾于1942年呼吁在苏联开辟第二欧洲战场,于是就有人怀疑他倾向共产党。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下令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还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美国议会甚至威胁要审问他。

  1952年9月,为了参加在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趁机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当他带着家眷乘坐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称美国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100多名记者发表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的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

  “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卓别林的妻子奥娜获准回到美国,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在瑞士日内瓦湖北岸的沃韦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以惊人的记忆力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艺术家逸闻

  打错了地方

  有一天,卓别林在电影院里边看电影,邻座坐着一个小偷。

  他趁卓别林不备,把手伸进卓别林的口袋,没想到被卓别林发现了,质问他想干什么。小偷狡辩道:“对不起,我想掏手帕,却掏错了口袋。”

  卓别林没吭声。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重重地打了小偷一记耳光。小偷疼痛地大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打我呢?”

  卓别林不慌不忙地向他解释说:“对不起,我想打死落在我脸上的蚊子,却打错了地方。”

  艺术家逸闻

  智斗强盗

  卓别林在舞台上的表演机智、幽默,而在生活中他同样如此。

  有一次,卓别林外出办事,身上带了很大一笔现款。

  当他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时,从路旁的草丛里突然跃出一个持枪的蒙面强盗,大声叫嚷着让卓别林交出钱来。

  卓别林装着害怕的样子满口答应,同时恳求那个强盗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这样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

  强盗听了,二话没有说,就照他的话做了。

  卓别林又说:“请你再在我的衣襟上打两枪吧!”

  “叭叭”两声,强盗又照做了。

  “请您再往我的裤腿上打一个洞吧,拜托了!”

  “你还有完没有完啦?”强盗不耐烦嘀咕着,举起枪又朝卓别林的裤腿打了一枪。

  卓别林知道强盗的手枪里边已经没有子弹了,于是他朝着强盗说了声:“拜拜!”便转身飞也似地跑了。

  艺术家逸闻

  不是那一只

  在一次聚会上,卓别林找来一个苍蝇拍,追打一只在他头上飞来飞去的苍蝇。可是,他打了好几下都没有打着。这时,一只苍蝇停在了他面前的桌子上。卓别林举起了苍蝇拍,仔细看了一下,忽然放下了苍蝇拍。人们问他为什么不打,只见他耸了耸肩膀,说:“这不是刚才缠着我的那一只。”

  人们听了顿时哄堂大笑起来,聚会立刻活跃了起来。与会者与他交谈更加自在,更加随便了。

  艺术家逸闻

  第一枚勋章

  21年10月,卓别林来到巴黎,受到了巴黎人民空前热烈的欢迎。

  法国政府鉴于他在艺术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决定给他授勋。

  授勋前,一位美国记者向卓别林透露说:“法国政府在捉弄你,那勋章是他们授予学校教师的,你领这个不够光荣,你应该领那有红色绶带的荣誉军团勋章。”

  卓别林笑着答道:“不,先生,您错了。教师是全人类都尊敬的人,我能得到学校教师的光荣,这将是我一生中的最大快乐。”

  卓别林高兴地接受了法国政府颁给他的教师勋章。

  给他授勋的证书上写着:“查尔斯·卓别林,戏剧家、民众教育学士……”

  这是卓别林一生中第一次接受的勋章。

  文化小常识

  卓别林与奥斯卡

  尽管卓别林多次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但他始终没有得到过奥斯卡金像奖,只是得到了两次荣誉奖。1929年奥斯卡金像奖首次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为了表彰他在表演、导演和制片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授予他特殊奖。

  197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卓别林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这是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时间最长的起立致敬。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