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贝多芬:这样的人永远只有一个

  1787年,那时的莫扎特已经功成名就。有一天,他正在家中跟几位音乐家朋友讨论作曲的事情,一位风尘仆仆的青年不请而至。他自我介绍道:“我叫贝多芬,是专程从波恩赶来拜见您的。”

  类似的事情莫扎特几乎每天都能遇见,也就没太在意,随口说道:“那就把你最拿手的乐曲,随便弹一首给我听听看。”

  那个叫贝多芬的青年非常卖力气,弹奏了一首高难度的曲子。他以为这一定能得到莫扎特的赞赏,没想到莫扎特面部毫无表情,顺手拿起一张纸,写了几个字,递给贝多芬说:“请按这个题目构思一首曲子吧!”

  贝多芬定了定神,凝思了一会儿,双手按上琴键。顿时,琴声像潮水般地奔腾而出,优美的旋律在屋内回响。

  莫扎特仔细听完了贝多芬的即兴创作,对在场的众人说:“请各位注意,这个孩子必将以他的音乐才华震惊全世界!”

  贝多芬和莫扎特一样,自幼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歌手,碌碌无为,却在贝多芬身上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们在贝多芬四岁时,就逼迫他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想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贝多芬的父亲一有工夫,就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一练就是好多个小时,甚至练上一个通宵。每当发现贝多芬弹错了,父亲就会狠狠地打他的耳光。

  贝多芬的童年很不幸,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七岁时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人称第二个莫扎特。11岁时,他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时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17岁的贝多芬离开波恩来到维也纳,寻求音乐方面的发展,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

  在初到维也纳的那些日子里,贝多芬对作曲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次,他来到一家饭店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背面作起曲来。不大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他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不忍心打扰他,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

  等了大约一个小时,侍者终于忍耐不住了,来到贝多芬身边,问道:“先生,上菜吗?”

  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侍者被他弄糊涂了,急忙解释道:“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去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价格付了款,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贝多芬作曲不仅特别投入,而且态度十分严谨。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

  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10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一个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贝多芬留下来的一份手稿上,有一处改了又改,上边贴着12层小纸片。人们把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完全一样。

  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丰硕的艺术之花,贝多芬的杰作不断问世,不断引起轰动。1808年,贝多芬完成了《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它开始时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作《命运交响曲》。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1830年,德国着名音乐家门德尔松为歌德在钢琴上演奏了古今许多着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一生中所创作出的最后一支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首次公演。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章就是着名的《欢乐颂》。

  听众的反映空前热烈,他们一阵又一阵地欢呼鼓掌,连续鼓掌了五次。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在皇帝来到会场时,才允许鼓掌三次,所以在场外的警察还以为出了什么乱子,连忙跑进会场维持秩序。站在乐队旁边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没有听见,幸好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他才看到了听众在发疯似地鼓掌。他一高兴,竟晕倒在舞台上。

  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完全变聋了。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便感到自己的听力日渐衰弱。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80~90之间,人如果在85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六个小时,就会严重损害听力。贝多芬经常长时间地弹钢琴,因此导致了耳聋。

  对于视音乐如生命的贝多芬来说,失聪无异于夺去他的生命。他痛苦而无奈地喊道:

  “上帝啊,这是为什么?”他非常苦恼,甚至想要自杀。但是,对艺术的热爱使他鼓起了战胜病痛和绝望的勇气,继续在音乐的殿堂里搏击。他说:“是艺术,正是艺术留住了我。在我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决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他勇敢地向命运发出了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据说贝多芬耳聋后,用嘴咬着小木棍顶着钢琴,靠感觉震动来作曲。

  或许是因为耳聋的缘故,贝多芬的脾气变得很暴躁。他总是同房东发生纠葛,结果总是不断地搬家。有一次,为了使房间里空气流通并能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了一块。

  不过,他在贵族王公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桀骜不驯,却是他的性格使然。

  1807年,贝多芬的朋友利希诺夫斯基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贝多芬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了。进客厅一看,公爵请来的客人竟是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他当即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就板起面孔,变“邀请”为“命令”。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不顾夜里下着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就离去了,还把公爵以前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摔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贝多芬写来的一封信:“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那份被雨淋过的《热情奏鸣曲》手稿,至今仍保存在巴黎音乐学院图书馆里。

  还有一次,一位亲王在宫廷中举办沙龙音乐会。轮到贝多芬演奏时,他没有像其他钢琴家那样毕恭毕敬地行礼,而是径直走到钢琴前,用令人神往的旋律,把听众带到了音乐的幻境之中。恰在此时,一位伯爵在座位上旁若无人地高声讲话,还有人随声附和。

  贝多芬见这些人根本不尊重音乐,就怒气冲冲地站起身来,离开了钢琴。亲王的母亲请贝多芬继续演奏下去。贝多芬摇着头说:“我没有兴趣对猪弹琴!”说罢他拂袖而去。

  贝多芬非常佩服德国大文豪歌德,歌德也很想结识贝多芬。1812年,他们两人在波西米亚相会,共同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但并未建立起友谊。有一天,他们手挽着手散步归来,远远地看到奥地利皇后率领着一群皇室成员与他们相向而行。歌德连忙挣脱贝多芬的手臂,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边。贝多芬劝说歌德继续往前走,歌德却不听,仍拘谨地立在路边,面部露出谦卑的微笑。贝多芬只得丢下歌德,抬头挺胸继续向前走去。奥地利的皇后和皇太子认出了贝多芬,率先向贝多芬打招呼,脱帽致敬。当他们经过歌德身边时,歌德早已脱帽鞠躬,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事后,贝多芬痛心地对歌德说:“您对于他们过分尊敬了。”即便如此,贝多芬对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他不许别人用轻蔑的口吻谈论歌德,然而歌德对贝多芬却终生不能原谅。

  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风雪,还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因肝病严重而不治的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到了天堂,我就能听见了。”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潸然泪下。

  贝多芬去世后的第三天,维也纳人为一代乐圣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斯蒂芬大教堂的大钟为他而鸣响,约有两万多名维也纳市民为他送葬。

  艺术家逸闻

  《英雄交响曲》的由来

  04年春天,贝多芬写完了《第三交响曲》。当时,他真心拥护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把拿破仑看成确立伟大的共和体制的英雄,于是就在扉页上写下拿破仑的名字。

  他打算通过法国驻维也纳大使,把总谱送给拿破仑本人。

  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拿破仑把法兰西共和国改成帝国,自称皇帝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愤怒地喊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罢了,现在他竟要践踏一切人的权力,只顾自己的野心了,他就要高居所有人之上而变成暴君了!”说着,他走到桌前,把题有拿破仑名字的乐谱扉页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1805年4月,《第三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第一次公开演出,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节目单上只写着这是一部新的大交响曲。第二年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

  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1821年,拿破仑去世的消息传来,贝多芬为自己的预言得到实现而高兴。

  他说:“17年前,我写的音乐正适合于这件事情。”

  原来,《英雄交响曲》的第二章就是葬曲。

  艺术家逸闻

  月光下的弹奏

  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贝多芬正在郊外散步。忽然,从路旁一座破旧的房子里传出了弹钢琴的声音,他伫立细听,弹的正是自己创作的一支曲子。他想知道弹者是谁,就走到门前。这时,他听见屋内有一个女子叹了口气,随后说道:“要是能听到贝多芬先生的演奏,那该多好啊!”

  “妹妹,等我攒够了钱,一定给你买票,去欣赏贝多芬先生的音乐。”这是一个男子的声音。

  贝多芬激动得连忙敲门走了进去。他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正坐在一架破钢琴旁边弹奏,一位男子坐在黯淡的煤油灯光下做皮鞋。

  贝多芬自我介绍说,他是来听弹琴的。那位男子告诉他,自己的妹妹非常爱好音乐,但由于家庭贫困请不起指导教师,每当听到隔壁有人弹奏贝多芬的名曲时,她就默默地记在心里,反复练习。贝多芬听了深受感动,他说:“让我来为你们弹奏一曲吧!”

  得到同意后,贝多芬立刻充满激情地弹奏了起来。演奏完后,兄妹二人惊讶地说:“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请再弹奏一曲吧!”

  这时,煤油灯忽然被刮进屋子里的夜风吹灭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琴键上。在这清幽动人的情景中,优美的旋律在贝多芬心中油然而生,他尽情地弹奏起来。兄妹二人完全陶醉在了这动人的音乐中。贝多芬弹完后离开了房子很久,他们还不知道。

  贝多芬赶回家后,连夜在五线谱上记下了他刚才为那兄妹二人弹奏的曲谱,据说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月光曲》。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