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

  清初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并且处于明清易代、清朝在中原立足未稳的非常时期。扶助幼帝、安定朝野上下,不能不归功于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她的父亲寨桑是一个大部落的首领。这时努尔哈赤领导后金(清朝前身)与明王朝争夺对蒙古草原各部落的控制权,鼓励后金贵族与蒙古贵族联姻,并且亲自为儿子皇太极挑选了寨桑的妹妹为妻。这位博尔济吉特氏命运不佳,因为多年不育受到皇太极的冷淡。皇太极练兵路过寨桑部落,无意中发现寨桑十三岁的女儿品貌俱佳,游牧民族没有严格的通婚限制,他不顾自己身为女孩姑父的事实,马上派人送上聘礼,明天启五年(1625)二月,小博尔济吉特氏正式以妾的身份嫁给皇太极,不久,皇太极夫人病逝,她被扶为正室。明崇祯九年,(163),皇太极称帝,年号由天聪改为崇德,是为清太宗,博尔济吉特氏被封为庄妃。

  皇太极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仿效明朝的政治体制设立六部、大学士,翻译汉文典籍,模仿科举制考试实行满、汉、蒙古三族的考秀才制度,依靠武力臣服蒙古部落和倾向明王朝的朝鲜王国,解决了与明朝作战的后顾之忧。正当他与明军作战屡获大胜,志在夺取天下时,在崇德八年(1643)突然去世。皇位继承人选成了大问题,满族与汉族习俗不同,立弟立子均可,因此皇位争夺战更为激烈。

  皇太极有兄弟十六人,又有十一个儿子,长子豪格,勇猛善战,颇受宠爱,皇太极曾命其与自己的三个同父异母兄弟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武英郡王阿济格共同处理国家事务。继位人选虽多,最有实力的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手中握有正白、镶白两个旗,同时争取到正黄和镇黄两旗的支持。奇怪的是,他本人没有继承皇位,转而扶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幼子福临为帝,即清世宗,改元顺治,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不久,豪格因被控告在背后咒骂多尔衮,被废为庶人。

  多尔衮之所以立福临为帝,恐怕与福临的母亲庄妃有很大关系。多尔衮在父亲努尔哈赤过世、母亲被逼自杀殉葬时,由皇太极接进宫中抚养,年仅十五岁,而庄妃年仅十四,两人相处融洽。顺治帝即位后,庄妃旋即晋升为孝庄太后。顺治六年,多尔衮王妃、孝庄太后的妹妹博尔济吉特氏去世,此后,他便在摄政王的头衔上加上“皇父”二字,自称“皇父摄政王”,死后,顺治帝尊其为成宗义皇帝。其中种种费解之处难免启人疑窦,关于此事的合理解释是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明末遗臣张煌言闻知此事,讥笑清廷悖德乱伦,作有《建州宫词》,其中三首专记此事: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清楚表明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确有其事。第三首“椒殿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一句,暗示顺治帝不是龙种,极尽讪笑。但在当时,太后下嫁的确是稳定当时朝政的最好办法,何况兄死弟娶嫂是游牧民族的风俗,本不足为怪。但随着清朝统治者的汉化程度日渐加深,此事因违背中原礼俗遭到耻笑,乾隆帝销毁了有关此事的所有官方材料,从此人们讳莫如深、三缄其口。清末宣统年间,内阁储藏档案的大库围墙倒塌,大臣刘启瑞奉命检库藏,“既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

  若是仅止于下嫁亲王,此事便仅止于皇宫轶事,事实上,孝庄太后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成为清初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顺治一朝,她基本居于幕后,偶尔出谋划策。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三,年仅二十四岁的皇帝不幸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临终前讨论继位人选,孝庄太后坚持立顺治帝年仅八岁的第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顺治帝极其信任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支持这一建议,以玄烨出过天花、今后不会有生命之忧的理由打动了顺治皇帝。正月初七日,顺治病故,玄烨即位,改元康熙,孝庄太后承担起教育、抚育幼孙的重任。为避免出现朝臣专权局面,顺治帝规定,军国大事经四位辅政大臣议定后,必须由孝庄太后最后裁决。四位辅政大臣,以鳌拜权势最重,野心最大,他排挤掉其余辅臣,独断专行,对小皇帝构成极大的威胁,康熙帝唯一可依赖的人便是祖母孝庄太后,在重要关头,她教给小皇帝处置方略,每每奏效。

  康熙六年(1667)七月,康熙帝举行亲政大典,两年后,他用宫廷游戏的办法一举消灭鳌拜集团,十六岁的少年皇帝真正“亲政”。孝庄太后正式退出政坛。康熙二十六年(1687),太后身体不适,她立下遗嘱,要求葬在顺治、康熙祖孙两人的陵旁:“太宗(皇太极)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顺治帝陵)近地安居,我心始无憾。”

  雍正二年,她的愿望得到满足,孝庄太后的灵柩被正式安葬于清东陵,称为昭西陵。她的儿子顺治帝和她的孙子康熙帝长眠在她的身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