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水井

  兰州地处黄河谷地,地下水很为丰富,自古以来就有掘井饮用井水的习俗。20世纪50年代,坐落在兰工坪上的甘肃工业大学,曾经发现了东汉墓,其随葬品有一个水井的明器。它是绿釉陶井,井口上建双流水的井棚,棚下有井台,台边有一个陶水罐。这应当是当时的居民用井汲水民俗的反映。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甘肃省兰州府皋兰县地理调查表》不完全统计,当时兰州内城有水井39口,新关(今秦安路)有15口。正因为内城、关城多有水井,所以历史上兰州数度被围城,有时长达数年,虽有粮荒,却无饮水之虞。这不能不感恩城外黄河的滋润与补给。兰州的井水稍咸,也有甜的,以西关三眼最为著名,井儿街就以甜水井而得名。四合院的车院和花园中多掘水井,有的四合院中也有,醋坊、酱园、车马店和煤场子必有水井。郊区菜园、农田掘井,用水挂子提灌。

  水井掘在远离茅厕的地方,井深视地下水位的高低而不等,一般深约两三丈,井径三尺许,用砖石砌箍井壁,并设有“踩脚坑”,以备下井掏淤泥或捞水桶之用。有的富户在井壁凿有偏洞,用砖箍就,夏季存放食物可保鲜,遇到紧急情况便携金银细软,躲在偏洞避难。还有的富户在井壁上开凿暗道,通到院落以外隐蔽处,狡兔三窟,用以逃生。井口上用砖石砌成井台,高约二尺,中间收圆,置井盖,既能防止玩耍的小孩掉入水井,亦可阻挡脏秽之物飘落井内。井台上砌有高四尺许的砖石墩子,辘轳就固定在上面,水桶系在井绳上,井绳又缚在辘轳上。摇动辘轳把,井绳不断缠绕辘轳,水桶便泼泼洒洒地升出井口。

  辘轳墩子上砌有小龛,供有井神塑像或神马,井神叫吹箫女子或井泉童子,为貌美清纯的神祗,象征井水的清澈甜美。也有供护井之神温元帅的,此神为道教的四大元帅之一,用以驱邪辟恶。除夕要封井,贴对联,焚香祭祀井神,以求井水清甜洁净无毒,人畜平安,水源充足。至正月初三,祭封开井打水。

  远离黄河的贫寒人家饮用略带咸味的井水,富有人家用井水饮骡马、浇花、洗衣物、洒水压尘清扫庭院。夏天将当日用不完的鲜肉及熟食品吊在井底水面约一尺处,可保鲜防腐,备次日再用。盛夏将瓜果洗净,吊入井里,降降温,吃起来凉爽可口,可消暑。也可将瓜果放在新汲井水中,拔一拔使冰凉后再食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井就是不消耗能源的冰箱。

  三眼井在西关(今临夏路)清真寺临街大槐树下铺面内,铺面砖雕匾额为清嘉道间庠生音得正所书“三眼井”,字体从颜鲁公出入赵松雪,刚劲中不失几分妩媚。老槐树包在铺里,屋顶树冠高大,浓荫匝地,气象非凡,形成“树包屋”景观。一小间铺面,粗大树干占了近一半的空间,另一半是一个大井口,一口井三个井眼三个辘轳三个水桶,井深一二丈,水特旺特甜,三个人同时摇辘轳各自打水,注入水桶,挑到家里、铺里饮用,互不干扰。于是有了一句兰州方言歇后语:“三眼井的家什——各打各。”用来批评只顾自己,不与别人配合的人。西关多客店、车马店、饭馆、斗行、山货铺。这条街上的饮用之水全凭三眼井供给。同时,阿干煤矿驮运煤炭的骡马,从安定门进城,到炭市(今兰州剧院两侧)卸货后,自西关返回时,必定在三眼井饮水,然后出西稍门西走。伙计们把水打出来,倒入铺外的三五个石槽内,运炭的牵骡马饮水,每匹收制钱三枚,称之为“三大”。这就是兰州方言歇后语“三眼井的水——触嗒的三大,不触嗒的也三大”的出处。“触嗒”形容骡马将嘴伸入石槽饮水的情状,掌柜的只数牲口有多少,不管它们饮水与否,每头牲口都收三个制钱。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法处理问题,类似“一刀切”的说法。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兰州知府江西人赵宜暄在南府街(今金塔巷段)江西会馆建成铁柱宫,祀东晋许旌阳。许旌阳名逊字敬之,学道于吴猛,官蜀旌阳令,故名。传说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在洪州(今南昌市)西山,举家四十二口人,拔宅上升而去,故道家称为许真君。传说南昌有蛟龙,兴风作浪,让百姓不得安生。许旌阳降伏蛟龙,用铁柱锁在深井内,消弭水灾,后人在井上建铁柱宫祭祀。兰州铁柱宫也掘有深井,传有蛟龙兴风作浪,许旌阳就插入铁柱,用铁链镇定,以息水患。按五行之学,蛟龙属木,铁属金,金能克木,所以铁柱对蛟龙有震慑力。蛟龙能说话,问:“何时能释放?”许说:“铁柱开花时,放你回老家!”因之兰州有“铁柱开花”的俗话,这比铁树开花更难,其实是永远监禁、永无开释之期。宫内多悬有联匾,道光时观察使江西人程矞采撰书楹联曰:“妙济表神功,自古仙踪留铁柱;崇封招秩祀,从今庙貌重金城。”寓兰江西人每年春秋祭许旌阳,酬神唱戏、宴饮,祈求黄河安澜,陇上山河巩固。

  §§第十章 水陆交通走四方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