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卖腊肉的

  清同治间,兰州就有腊肉客叫卖腊肉。说是腊肉客,都来自巩昌(今陇西),卖的是巩昌腊肉,春来夏去,兰州人称之为“巩昌腊肉客”,简称“腊肉客”,由于他们切肉的技艺很高,也叫“刀把式”。

  每年春节前后,巩昌作坊主把腊肉发运到兰州黄家园,并租房居住批发,每个作坊主有几个刀把式。刀把式向作坊主批发腊肉,煮熟后零卖。刀把式都是身强力壮的农民,他们的家当是一个红黑锃亮的长方形木盘,长三尺左右,宽约尺五,能放多半扇腊肉。肉的断面下支一段黑红锃亮的木块,以显示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纹理:肥膘亮若水晶,瘦肉艳似桃花,十分诱人食欲。断面前放一块小案板,一把牛耳尖刀。他们肩扛木盘,臂挎活动支架,穿行在大街小巷之中,边走边吆喝:“腊肉嗷——号嗨!”人们闻声就会拿碗、拿碟子来买,腊肉客将木盘放在活动支架上,切下一条,再片为薄片,装入碗碟之中,人们一次也就买八两一斤的。也有把木盘放在饭馆门口叫卖的。

  巩昌腊肉,不肥不腻,咸淡适宜,鲜嫩可口,最宜作浆水面的配菜。也有用锅盔夹腊肉吃的,实际上是土产的三明治。巩昌腊肉有这等风味,主要是选用岷县、漳县、宕昌觅食草药以及蕨麻的生猪为主料,用靖远一带的含硝的雪花盐,投入花椒、小茴香、姜皮、砂仁、豆蔻等十几种调料,经过一系列程序腌制而成的。20世纪40年代,是腊肉在兰州销售的鼎盛时期,有了长年贩运腊肉到兰州批零出售的坐庄户,作坊主发运兰州出售腊肉的有二十多户,其聚集地以黄家园为中心,发展到了西关、木塔巷等地。仅1943年,就销售了十八万多斤。一到端阳节前后,兰州街头就见不到腊肉客的身影了,他们纷纷回到巩昌,抢收麦子去了。辛苦了半年,也就能挣上三五十元法币,以补家用。

  兰州人至今仍有卖腊肉的游戏。大人把小孩扛在肩膀上,一边快走,一边喊:“腊肉嗷——号嗨!”小孩就会笑得喘不上来气。但是,小孩浑然不知卖腊肉的是何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