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长河落日:谁家的太阳落山了

  《三国演义》说得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刚统一没多少年,又分裂了。北方,“五胡乱华”,国分十六国,又分合为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依次替代,中间还夹杂着这样那样的分分合合,突出的是一个乱字,烟消云散后,留下了无以数计的石窟佛像;南方也整齐不到哪去,先是晋室南渡,后是宋齐梁陈依次替代,说是衣冠南迁,关陇山东世家大族带走了北方的文脉,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永久留下的还是佛的香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先前的兰州,在中华统一的大格局中,只是一个边关要地,经常打仗,打的却是不大的仗,原因在于,此处谁家的势力都不很大,难以演绎出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战争经典。当然,这是兰州的福分。哪个精神健全的人愿意经受血流成河尸骨山积的恐怖场面呢。然而,兰州还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血腥大战。中国分裂了,对于偏安北方,尤其僻居西北的政治集团来说,兰州便是其腹心,是其根本,兰州的得失不再是一城一地之失,不再是一时一事之失,而关乎此一政治集团的生死存亡。兰州的仗越打越大了,越打越残酷了,兰州的山更秃了,兰州的地被血浇肥了,兰州的黄河更黄了,涛声也变得悲泣了。

  在国分南北的二百七十年间,兰州先后归属于前凉、前秦、后凉、南凉、后秦、西秦,设置纷繁复杂,一言以蔽之曰:乱。有章可循的是为争夺兰州控制权的几次大战。一个城市的战略位置是打出来的,从来没有天生的兵家必争之地。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了路。世间本无城,有了安全的需要,就有了城。有了路,人就要走现成的路,挡住不让过,非过不可,就打,打得多了,这条路就成了必经之路,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最初的城纯粹是为了防御,后来,有钱人住进来了,有地位的人住进来了,有色相的人住进来了,城里聚集的好东西越来越多。城与路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修路架桥都围绕着城市进行,于是,战争的目标首先便选择了夺取城市。于是,一座座城市便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兰州本无城,起初建城只是想着要把匈奴人挡在黄河以北,有了城,就有了对城市的争夺,小打建小城,大打建大城,打着打着,建着建着,仗越打越大,城也越建越大,城大了,打起来就费事,一开战,往往就是大仗,兰州终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城。

  东晋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兰州打了一个大仗。此时大的概念,中国北方属于十六国时期(其实,成规模成体制的国家少说也要二十个呢),但向来认为,司马氏的晋朝奉了正朔,所以,说话的时侯,还是用晋朝年号方便些。当时,崛起于山陕的前赵政权风头正猛,而立足陇右和河西的前凉也不示弱,前赵主子刘曜派刘胤为将,率大军直抵洮水,目的是要夺取狄道、金城,前凉也把部队开到那儿,两军隔河扎营,今天我过河抓你一把,明日你又偷渡成功,砸我几榔头,谁也不肯让步,谁也把谁拿不下来。相峙七十多日了,刘胤被耗得窝火,一个人呆在帐篷里闷头想辙,这时探子回报,前凉的运粮大军正往前线进发。刘胤心下忽地一动,一拍膝盖,大叫一声:

  “有了!灭凉在此一举,天助我也!”

  看见主帅有了破敌之策,被耗得六神无主的将士顿时舒展了眉头,齐齐抢上前来问是何等妙计,刘胤只是冷笑,并不说破。他让大营内虚张主帅旗号,锣鼓大作,喧喧嚷嚷,一派倾巢出动的阵势。他却只带三千精骑,马摘铃,人衔枚,一夜急驰,在天明前已埋伏在沃干岭(在今兰州市西南)险道密林中。将士人解衣,马下鞍,吃饱喝足,养足精神。正午时分,探子来报,凉军来到。刘胤登高一望,只见足有几里长的一队粮车络绎而来,运粮士兵个个没精打采,有的躺在粮车上晒太阳,有的在互相追逐戏闹,有的还边赶路边撒尿,有的在放开嗓门唱酸曲儿,一曲未落,哄笑声四起,笑完,又有人接唱了。刘胤见这景况,知道他这步棋走对了,手下将士更是摩拳擦掌,不用动员,早已杀心澎湃。刘胤暗传将令,严令将士不可恋战,不可追击,击溃敌人,夺取粮草是关键。

  凉军将士哪里知道,本是他们的大后方,却成了自己的葬身地。看看运粮车正在爬坡,突然密林中升起无数旗帜,一时锣鼓大作,箭如飞蝗,呐喊声撼天动地,凉军爬在半坡,上不上,下不下,顾得了人,顾不得车,车撞车,人踏人,自个已乱做一团,哪还有工夫还手。赵军发声喊,一齐冲杀出来,真是马借人势,人凭马快,凉军顾不得粮草,只顾自己逃跑。赵军也不追赶,驾起凉军粮车,逍遥而去。

  消息传回前线,凉军一下子泄了气,退出洮河阵地,准备坚守黄河,而赵军士气大振,乘势渡河攻击,凉军洮河不保,黄河又立脚未稳,把重要据点广武(今永登)也丢了。这可是前凉河西大本营的门户,凉军拼死争夺,无奈锐气已挫,只得败退。后来,凉军又收复了广武。此役,赵军大获全胜,凉军不但损失了两万主力,还不得不将陇右广大地区拱手让出。

  好在金城仍在前凉手中。

  此时的金城已是一座孤城。南面洮河流域落入敌手,西侧广武要塞沦陷,与河西的联系几乎断绝。但这座孤城对前凉意义重大,后退一步是黄河天险,前进一步是被赵军夺取的陇右。既是前凉的前进基地,又是最后一道防线,假如退过河去,再攻过去,就难了。两军隔河对峙达二十年之久。

  前赵为后赵取代,赵分前后,而国策不分彼此。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44年)5月,后赵将军不虎和麻秋,率十万大军对金城发动总攻击。金城虽坚固,却是孤城,与后方隔着一条黄河,凉军等于在背水作战。终于寡不敌众,金城失守,赵军以此为跳板,渡过黄河,向西追击,再度占领广武,并乘势攻占乌鞘岭。乌鞘岭呈南北走向,横亘在金城与河西之间,山高路险,岭上八月飞雪,为千里河西走廊第一门户,打开这扇门,河西千里平畴,就在眼底了。前凉定都在姑臧(今武威),与乌鞘岭不过百多里路程。割据一方的前凉王朝危在旦夕。

  不过,任何政权,只要它称得上是政权,无论大小,都有它的支持者,犹如房子,高屋华堂有几人合抱的栋梁支撑,小门矮户也可遮风挡雨。紧急时刻,前凉大将谢艾领命出战,赵军已占乌鞘岭,他不去正面接敌,而是反客为主,绕行至其侧后,屯兵沙阜(今兰州西北)。赵军后路被断,只得弃守乌鞘岭,回攻沙阜,两军接战,赵军不利,又退守金城。凉军势猛,赵军眼看支持不住,便在黄河以北筑长最城,作屯兵固守之计。凉军仍不去攻城,而是偷渡黄河,这样,黄河天险便为两家共有。两军夹河角逐,几番大战,赵军渐渐不支,只得放弃黄河北岸,退守南岸。

  危如累卵的前凉政权松了一口气。

  正应了“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这句老话,当赵凉在金城一带打得不亦乐乎时,在赵的后方又崛起一股更强大的军事集团,这便是苻氏的前秦。前秦一路攻下关陇,矛头直指前凉,金城又将血染黄河。

  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拜梁熙为帅,统苟苌、毛盛、姚苌等多路大军会攻前凉。梁熙亲率大军从青石津(今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西南)渡河,攻打河会城(今西固区达川乡),前凉大将梁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固守数日,只得开门投降;苟苌部则从金城津(今七里河区)渡河,攻占缠缩城(今永登县境),迫使凉军退守清塞(今天祝藏族自治县境),直逼乌鞘岭。

  这次,前秦与后赵不同,赵军是孤军深入,后方不稳,而秦军平行推进,各路大军互相照应,攻之能克,守之能固,步步为营,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大军压境,前凉再也支持不住了,不久,秦军直抵姑臧城下,前凉末代王张天锡只得率他的文武大臣,捧上降表,向苻坚俯首称臣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