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2)

  二、资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的作用

  9、只要帝国主义的统治是以阻碍这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为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就是民族运动的主力。但是帝国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引起了民族资产阶级作用的相应变化。过去五年间,帝国主义相印度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政治要求的不断衰退。与帝国主义向民族资产阶级的让步相对应,资产阶级各级层一个接一个地与帝国主义合作。最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被分裂为六个政党,它们都反对对帝国主义的斗爭。代表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发言人领导的印度民族运动致力于“自治领地位”的纲领,所有印度资产阶级的愿望是在英帝国之內的“合作”。

  事实上,印度资产阶级只是采取议会斗爭的形式反对英帝国主义。甚至在他们处于帝国主义束缚之下的时候,他们也沒有提倡以革命斗爭方式爭取民族自由。国大党纲领的要点是议会改革。财政自主和对民族工业实行保护。在毎一个关键时刻,资产阶级都直接或间接地站在帝国主义一边反对革命(如1908年,1916年,1920年)。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废除人们所痛恨的毁灭性的自由贸易政策,实行保护政策的做法奠定了帝国主义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的基础。

  10、印度资产阶级特别的不革命特征有其历史的原因。印度资产阶级的成长一方面与反对封建经济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与帝国主义贸易和财政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要领导推翻国內反动派和外国帝国主义的革命斗爭,就要损害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民族革命的纲领就是推翻国內反动派和外国帝国主义。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印度的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不可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征服印度在本质上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意义(马克思)。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未完成部分也是发生在帝国主义的保护下,但是在资本主义衰退的这个时期中,这场革命具有反革命的意义。例如,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介绍到印度不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行动,而是帝国主义进行的,还经常遭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为了缓和战后若干年来由于农民造反造成的紧急局势英政府在造反最剧烈的省份开始了税收改革。在孟加拉省,由于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的一致反对,改革沒能继续下去。帝国主义虽然触及了土地问题(谨愼肤浅地)。把它作为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而民族资产阶级却一直避免触及这个问题。事实上,他们是现存土地制度的坚定卫护者。在1921—1922年的革命时期。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面临全国范围的农民造反时,却公开支持地主。自治党反复重申保卫地主阶级,反对任何危及地主的攻击,把他们做为印度文化的支柱。

  11、只要殖民地国索资产阶级发生和领导了创造经济进步先决条件的斗爭(这种进步一直受到帝国主义的阻碍),它就是一支革命的力量。通过采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英帝国主义使民族资产阶级丧失了革命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不是做为帝国主义的敌人,而是做为其愚蠢的小伙伴和被保护人在成长。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的新经济政策加剧了阶级冲突和阶级斗爭的成熟。面临这种情况,基于资本主义对抗的民族斗爭已失去了其重要性。在资本主义衰退时期,在象印度这样的先进殖民地国家里,帝国主义的政策不全损害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这两种力量的对抗不再是压迫与被压迫之间的对抗,它近似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固有的道德对抗。另一方面,共同的利益及对革命的同样恐惧使他们在阶级斗爭中站到同一战线上,剝削和压迫工人阶级。

  12、印度资产阶级冲破了专制的殖民压迫而成长起来,并不是它与帝国主义斗爭的结果。有两个原因形成了印度渐进的“非殖民地化”过程:1)战后的资本主义危机;2)印度群众的革命觉醒。为了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和加强其在印度的地位,英帝国主义被迫采取了只有对印度资产阶级让步才能实施的政策。这些让步不是民族资产阶级通过斗爭获得的,而是帝国主义的礼物(勉强而被迫的),因此,“非殖民地化”过程伴随着印度资产阶级的“不革命化”过程。

  帝国主义战爭和俄国革命的影响扩大了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社会基础。它冲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级的狭隘限制,具有了群众性质和群众形式。尽管反动的资产阶级领导人仍然统治着运动,但这个运动在历史上客观地把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任务和消灭国家的社会落后状况的任务放在自己面前。资产阶级并不支持民族主义运动和革命化,他们甚至沒有把自己放在排头位置。相反,一旦革命运动具有革命的群众性,大资产阶级就会转而反对它,并与帝国主义联合与它战斗。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任务落在软弱的、不自觉的小资产阶级身上,小资产阶级给民族主义运动赋予了反动的思想意识和改良主义的纲领,从而削弱了运动的力量。民族运动向革命方向发展受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和小资产阶级的背叛,这是引起帝国主义政策变化的国內因素。因此,帝国主义被迫放弃的地位,是群众斗爭获得的成果,这个成果为资产阶级所篡夺。

  13.帝国主义被迫收买印度资产阶级不仅扩大了它在印度的社会基础,做为改变剝削方式、增进殖民掠夺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也适应了巳变化的世界形势。对于捍卫帝国主义在远东的地位和发动反对俄国的战爭来说,与印度资产阶级的合作是必要的。

  除非帝国主义保证完全支持民族资产阶级,否则印度不能成为英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军事基地。如果印度资产阶级仍处在战前绝对殖民压迫的状况下,他们就会把苏维埃俄国作为救星,就象中国资产阶级曾经做过的那样。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就不会帮助帝国主义,同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对群众的影响做斗爭。但是印度资产阶级做为国家的支柱,由于怀有在帝国主义保护下自我扩张的愿望,它就象它的帝国主义保护人那样害怕布尔什维克的威胁,就象现在的情况那样。

  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印度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的特征,它不再是一支革命的力量。不论从印度国內的形势来看,还是从当前世界形势来看,印度资产阶级都站在反革命一边。它不能也沒有领导或参加爭取民族自由(完全独立于英帝国)的斗爭。印度民族革命巳通过了其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客观地、历史地说,它必须实现的纲领还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但是它不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只有打破资本主义的界限才能够取得成功。

  14.当然,英帝国主义和印度阶级之间的关系的再调整不可能沒有障碍。一方面,帝国主义自然要寻找收买印度资产阶级的最低价格;另一方面,印度资产阶级希望得到更多的经济优惠和政治权利。因此,在联合反对革命的基础上,它们之间存在、进行着议会斗爭。此外,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矛盾的利益影响了形势。例如工业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在保护政策上发生冲突。孟买财政集因并不完全反对拥有资本股份的储备银行计划,而制造业和商业资产阶级及技术阶级则要求储备银行应是国家银行。由于资产阶级发展水平不平衡,由于资本主义的內部矛盾,印度资产阶级做为一个阶级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与帝国主义合作。现在,资产阶级內一个或更多的派别支持或同意帝国主义的政策,其它的则是反对派(在议会內);在另一个时期,又反转过来。

  帝国主义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內部冲突从政治上分裂它们,这使议会反动派的努力失去作用。资产阶级的主要精力表现在、集中在保证更进一步的议会改革上,这能使他们继续进行爭取有效权力的议会斗爭。当然,帝国主义不会主动交出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因此,在对基本经济问题态度更趋一致的背景下,仍会有议会斗爭。如果不过份夸大议会斗爭,明了其表面性的特点,议会斗爭会有利于革命的发展。在民族革命的下一阶段,资产阶级将仅限于此。

  三、印度民族革命的主力军和前景

  15、帝国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并沒有削弱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相反,斗爭进入了革命阶段。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决不是革命者。他们决不会为了民族自由而斗爭。由于帝国主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让步,他们一直在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妥协。民族主义运动一直带有资产阶级反动、妥协特征的印记,除那些政治上落后、社会上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秘密团体的纲领外,民族运动的正式纲领从议会改革进化到战后革命时期的“英帝国內的自治领地位”,资产阶级领导的瓦解使民族运动从反动的影响下和有限的政治前景中搖脫出来,运动的纲领反映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客观要求。只有撤底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并被进一步提高。

  16,在帝国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妥协的新阶段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不会有明显的改善。相反,他们的处境全变得更坏。英帝国主义和印度资产阶级之间的合作(联合的反革命阵线)是通过前者向后者让与剝削印度群众的大笔利润实现的。以牺牲帝国主义的利益为代价,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不能得到保证。随着印度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値不断增长,相应地民族资产阶级所分得的利润也在增长。民族资产阶级明确宣称,为了“民族繁荣”,人民必须做出牺牲(根据印度财政委员会印度成员的异议来看,我们承认为了努力获得印度在工业世界中的显要地位,印度必须付出代价。印度不做出牺牲不可能取得经济好转,好转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关税政策)。

  在这个实行保护主义的新级段,消费者(占人口大多数)将被迫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致富做出更大的牺牲。帝国主义会从国民关税壁垒而繁荣的工业中获取利润,农民将被迫为农具、衣服和其它工业制成品付出更高的代价。通过创造一个富农阶级,将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代价是牺牲贫苦农民。通过将贫苦农民驱逐到资本主义农场或工厂的工资奴隶行列中去,印度农业生产将会增长,国內市场将会扩大。

  小手工业者将会进一步破产,小手工业的破产也将毁灭与这个产业相联系的小商人。银行机构的扩大使乡村贸易更多的处于城市资本的控制下。城市资本将独立的小商人排挤出正常的发展轨道。城市小资产阶级(贫穷的技术阶层、敎师、学生、雇员、小商人等)将必须以更高的价格和租金形式承担沉重的间接税。印度的知识分子完全无产阶级化了,他们象是过剩的商品一样被扔在饱和的市场仍不断增长的商品中间。一个无产阶级化的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即剧烈地变革政治经济制度才能拯救自己。这种使无产阶级工业化的经济政治发发加剧了对印度劳动力的剝削。帝国主义的未来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功地处理好殖民地无产阶级的廉价劳动力,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它要把印度工人阶级维持在最低的生活水平上。民族资产阶级乐意对工人阶级实行暴力剝削和镇压。因为他们的繁荣也依靠印度无产阶级的无偿劳动,加强对印度无产阶级的剝削将巩固帝国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7、作为被压迫和被剝削阶级(构成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政治上的民族自由运动已经变成了不仅反对帝国主义,而且反对它的本国同盟军一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的革命斗爭。阶级斗爭与民族斗爭是一致的。反帝斗爭将发展并做为反资本主义的斗爭取得胜利。

  民族革命的直接政治任务仍然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并建立一个民族民主国家代替它。但是由于事实上民族革命的社会基础是被压迫和被剝削阶级,它们所建立的民主国家将不是虛假的资产阶级民主。做为印度民族革命主要推动力的阶级斗爭不是代表两种不同财产形式阶级之间的斗爭。民族主义运动在一定阶段是由资产阶级利益决定的运动,但是印度民族革命将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革命的动力是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阶级斗爭。因此它的政治任务不是实现做为资产阶级专政有机体的议会民主。

  由于印度革命实质上是剝削和被剝削阶级之间的斗爭,它将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取得胜利。但是这场革命要经过连续的发发阶级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参加民族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和一定形式(正在衰落)的私有制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他们将不会直接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他们不接受、农民也不会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这些阶级能被动员也应被动员参加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爭取民主自由的革命斗爭,以摆脫自身的经济惨境。对资产阶级来说,民主在本质上是一个目的。资产阶级要把“民主”国家变为其专政的一个工具。对无产阶级来说,民主是达到一种目的社会主义的手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客观纲领将不能置于民族革命之上;但是无产阶级通过实现在民族革命斗爭中的领导权,将会把运动推向比资产阶级议会更高一级的民主自由。

  由于事实上印度民族革命将发展并最终做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斗爭取得胜利,无产阶级成为这场革命的主力军,其它所有的完全地或部分地、直接地或间接地被资本主义压迫和剝削的阶级都处于无产阶级的影响下。通过揭露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特性;通过强调彻底推翻帝国主义革命斗爭的必然性;通过谴责不顾群众利益的“在英帝国內平等合作”的纲领;通过提倡所有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民主自由;通过提出维护和支持发展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群众利益的要求;通过自己置身于民族革命斗爭的前线,无产阶级会获得民族革命的领导权。

  18、小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是印度民族运动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不满意大资产阶级的妥协政策,他们总的来说希望摆脫帝国主义的统治。最近,他们反复要求国大党提出完全独立的纲领。尽管如此,小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可能摆脫资产阶级方向,另一方面,它们不能摆脫反动的半封建社会意识。它们仍会和革命共同走过一段长路,但是最终将象中国资产阶级一样背叛革命。新芬主义Sinn Feinism、基马尔主义、美国民主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甚至法西斯主义也他们中间传播,墨索里尼被理想化。

  印度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产生于地主阶级。英属印度几个省的税收制度是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安插一连串的税收中间人(有时多达10人)。城市小知识分子与作作为封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度的派生物——中间人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和落后的经济制度这种密切的联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社会意义上总的说来是非常反动的。宗敎、神密主义、甘地主义等强烈地控制着他们。这使他们丧失了具有实践价値的政治上的激进意义(要求完全独立)。沒有政治纲领和观点的小恐怖主义组织通常是渙散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激进意义不能影响民族主义运动,因为沒有社会力量支援它。为了其直接的阶级利益,小知识分子反对任何反映农民基本要求的现存土地制度的再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比帝国主义更反动。

  在判断小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相对革命作用时要考虑到以下事实。印度的民族革命只有做为土地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将近75%的人口是农民。如果哪个阶级在其实际行动中反对对吸吃农民血汗的土地所有制进行剧烈变革,这个阶级就不可能在民族革命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就象在中国,一旦土地问题变得尖锐,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会背叛民族革命。

  四、民族革命党的纲领和问题

  19、反对帝国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土地所有者阶级)反动政策的斗爭在无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必须比以往更有活力,必须有一个代表这些阶级的民族革命党领导民族革命。所有现存的民族主义政党都由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阶级统治着。他们当中沒有人坚持民族革命的纲领,他他都是不愿发展群众积极活动的议会政党。

  自治党中有相当多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但是自治党本身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去年,资产产级右翼脫离这个党组织了一个新党,明确提出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纲领。自治党仍然沒有改变其资产阶级方向,继续主张巳破产的议会反对派策略。小资产阶级完全失去了幻想正在离开这个党。这个党现在只是做为一个议会团体和选举机关而存在。去年它将名字改为国大党,继承了国民大会僵死的衣钵,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群众仍宣誓效终于国民大会,但是,国民大会与国大党(司瓦拉吉派)不同,它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政党。

  名义上处于国民大会旗帜之下的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群众近来一直在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包括自治党)的妥协政策。这种一般的反对已在全国采取了有组织的形式(政治受难者联盟、组织工人代表大会、印度共和国联合会、印度先锋组织、印度共和军等)。这些多少算是革命的左翼的民族主义团体都沒有清楚的政治纲领。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群众寻找不同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倡导的议会政治和宪法宣传的活动方式。民族运动的革命发展把工农党做为最成熟的表现方式。

  20、民族革命党将不仅是一个工人和农民的党。小资产阶级群众(与意识上反动的知识分子不同)必须参加到爭取民族自由的斗爭中去。无产阶级必须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反动趋向并把他们推向民族革命的道路。尽管小资产阶级政治上趋于激进主义,他们也不会参加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政党內充斥着小资产阶级分子(包括农民)并不合乎需要。民族革命党应当建立在所有这些阶级的基础之上,它们仍然进行并必须进行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建立革命的民主政权的斗爭,这些阶级主要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21、工人和农民的政党(现在已联合为一个民族组织)实际上更象小资产阶级政党而不象工人阶级政党。例如,在孟加拉党的领导人中有很多小地主。党的单个成员(集体加入的共产党工会和农会除外)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尽管如此,工人和农民政党的领导权被共产党所控制。

  这种状况使党带上了共产党的色影,小资产阶级群众离开了它,如果工农党想让自己具有共产党的性质,它的阶级特征必须清楚——必须从领导层中排除小地主;但是如果它要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民族革命政党,它就应该去掉其工人阶级的面目,不能公开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它向民族革命政党发展的一个障碍。

  工农党不能是共产党的代替物,做为民族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政党;但是在这个领域中仍有建立一个革命的民族主义政党的足够空间。无产阶级必须参加这个党并积极参予其领导活动。在当代印度的条件下,通过共产党开展活动的无产阶级必须积极主动地加速群众性民族革命政党的建立。

  22、民族革命党纲领的要点是:a)彻底推翻帝国主义统治;b)在被压迫人口的基础上(主要是无产阶级)建立一个革命民主政体;c)消灭做为帝国主义支柱的本国政权中不断衰败的封建势力;d)土地革命(无偿废除地主所有制,土地国有化和彻底取消农民债务;e)公共设施民族化(铁路肮道、电报时),基础工业民族化(矿山、钢铁),茶园和大银行民族化;f)在革命民主政体的领导下使国家工业化;g)通过合作社、国家对农业的信货使农业现代化;h)摆脫宗敎和崇拜;i)保护少数民族;j)与苏维埃和其它被压迫人民在反帝斗爭中结成紧密联盟。

  当资产阶级试图用“平等合作”的理论将印度人民永远与英帝国联在一起时,提出完全独立的口号比以往更为迫切。任何不完全接受这个纲领和不准备积极参加这个纲领的斗爭的派别和组织都不能参加民族主义革命政党。认为资产阶级能被劝导接受完全独立的纲领和实现这个纲领所需要的革命群众行动只是一种幻想。只要资产阶级统治国大党,它就绝不会接受这个纲领。民族革命党应该加入囯民代表大会(不是国大党)并积极夺爭它的领导权。因为国大党內仍有小资产阶级分子,一个左翼反对派将会发展起来以达到在反对帝国主义的议会斗爭中推动资产阶级的目的,最终把整个小资产阶级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下解放出来。通过采用在帝国议会中支持资产阶级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一旦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斗爭是以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时,例如保护主义,就不应该再支持民族资产阶级。

  比起现存的印度殖民政府,议会民主是更高一级的国家形式。当资产阶级是一个革命阶级时,议会民主是一种进步的力量。因为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核心(有机体)。由于事实上印度资产阶级不是一个革命阶级,议会民主在印度的政治发展中沒有市场。民族革命的纲领不可能主张建立一个将政治权力分给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国家。革命的民族民主国家必须由被压迫的大多数人领导。这个国家将是以工人、农民、雇员、敎师、学生、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等组织的代表选举的委员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将代表委员会的立法和执行活动(地方、地区、省和国家)结合起来。一个眞正民主的国家权力将被建立。民主的权力将不能仅限于定期投票。人民的代议制将不仅立法,而是有实施法律的权利和责任。

  这种基于职业和经济利益的制度将消灭代表公社制的问题(宗敎和种姓)。民族革命党必须斥责将宗敎介入政治的行为。必须将小资产阶级的反动宗敎偏见作为对民族革命有害的东西来斗爭。宗敎信仰和礼拜形式都将受到尊重。

  现存的土邦是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做为英国的傀儡,土邦是帝国主义的忠实支持者,民族革命不可能只发生在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地区(英属部分),而留下三分之一封建的落后地区。因此,王公对民族革命的敌对性并不比英国少。帝国主义计划通过建立一个土邦的联邦、将印度分为两个部分。在其中一部分,英国将与民族资产阶级平分权力,而在另一部分,它则拥有最高统治权。尽管如此,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一直美化这些,土邦被看作是印度过去自由和光荣的珍贵遗物。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经常把土邦的孤立主义辯解为反对“英国干涉”。国大党明显地把土邦政府置于自己的活动之外。由于难以承担的建封压迫,农民经常向土邦政府造反。农民运动遭到残酷的镇压。民族革命政府必须支持农民对土邦政府的要求。必须提倡消灭这些封建落后的遗物和远离印度自由的孤立。

  农民占全印人口的75%,因此农民的积极支持是反帝斗爭的决定因素。民族革命党只有号召对摧残农民的现存土地所有制做激进变革,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在印度的英国政权传统上是以土地所有者阶级为基础。废除地主所有制,将土地国有化及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将解放农民群众的革命能量,对帝国主义将是一个打击。如果英帝国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运输、基础工业和财政统治国家的经济生活,革命民族民主政府的权力将不能得到保证。同时做为民族革命的结果,运输、基础工业等应置于民主政体的控制下由印度劳动者建设,但为英国资本所拥有的大型生产企业,如茶园应被沒收而成为国家财产。

  五、土地问题

  2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革命实质上是一次土地革命。土地问题是印度革命的基本问题。尽管事实上不象中国、印度是一个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国联League of Nation把印度做为世界八个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但在印度占统治地位的是农业。农业仍是印度的基础部门。75%的人口靠土地为生。在这样的状况下,开展革命。其基本任务是解决土地问题。封建关系的活跃、农业的落后和农民的破产是前资本主义方式下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剝削的结果;因此,印度的土地问题在资本主义的限度內不可能得到解决,就象欧洲革命的情况那样,资产阶级从封建的束缚下解放了农奴,但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剝削下解放农民。印度的民族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不能解决土地问题。

  24、全国的农村情况是不一致的。省与省之间大不相同。在一个极端是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场(如茶园等),在另一个极端是原始的公社所有制,两者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这种毫无生机的剝削是由殖民剝削造成的。这种剝削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英国入侵印度前,印度有100年时间处于中世纪穆斯林帝国主义的统治下),靠土地为生的人口过分拥挤。75%以上的人口从事土地耕作。千百万家庭必须从划分为无数小块的两英亩土地上获取糊口的生活资料。

  在英国人统治的地图上将近一半的土地是地主所有制,一般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具有封建特征。地主以固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税(如在孟加拉)。地主的土地被租给佃农。在地主和农民之间总有一大串不耕作的中间人。在一些地区,规定的租赁期限有利于提高租金;在另一些地区,地主可以随意驱逐佃农。经常是农民产品的一半被以租金和税收形式掠夺去,在印度1/3的土邦地区,地主所有制是封建性的,那里实际上存在着奴隶制。

  在英国统治的另一半土地上,土地是国家所有,国家把土地直接出租给个体或集体的佃戶,租金经常高达整个生产收入的35%农民依靠土地生活不能得到保障。租金按照土地价値不断增长。农民如果不同意交付增长的租金就必须离开土地。在一些落后地区(如信德、西北边省和旁遮普部分地区),旧的村社一直在瓦解。这些村庄失去了其经济自给量。通过贸易和髙利贷,资本主义统治了最遙远的乡村的经济生活。

  25、农民深陷于债务之中,全国的农业总债务据统计大约为60亿卢比。全国大约有24000万农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债务利息平均不低于12%。髙利贷主经常索取高达200%的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实际上处于放债者的束缚之中,农民的人均债务(包括妇女和儿童)是25卢比,而他们的年收入只有27卢比。这就是破产。收获以后,土地的全部产品及农民的劳动力实际上被以租金、税收和利息的形式全部拿走。农民只好更进一步从髙利贷那里借贷,以下年的收入和全部家产做抵押。

  这种沉重的、遙远无期的债务极不利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农民的购买力越来越低。为了阻止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英政府引入了合作信贷制度。这只是使农民处于更高一级的资本主义剝削形式之下。

  26、农民正在起义,以反抗这种令人难以承受的状况。自从1918年以来,农民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经常采取暴力反抗的形式。1921—1922年间,全国处于剧烈的农民起义之中。甘地的开始抗税运动的允诺立刻将民族主义运动提髙到一个极具革命性的水平。农民群众集合在民族主义者的旗帜下。当他们开始行动时,他们不仅受到击国主义的暴力镇压,而且遭到甘地领导的国大党的背叛和谴责。

  帝国主义的镇压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反革命态度的支持,然而这种镇压不能消灭农民的不满情绪。零星的农民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形势是这样严重,以至于帝国主义被迫引进一些司法改革措施。当然,这些措施不会从实质上影响局势。

  27、民族革命的任务是解决土地问题,这是农民国家的根本问题。民族革命党必须给农民的客观要求以具体形式的答复。只有动员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民族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激进地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将农民从当前的经济破产状况中解救出来,消灭封建残余和将土地国有化是先决条件。在实现这个目的的战斗中农民必须提出下列要求:a)将土地稅收戚少到纯收入的10%;b)固定税收;c)废除封建杂役;d)取消农民偾务。这些部分要求必然导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通过共产党进行活动的无产阶级必须在实现这些要求的斗爭中领导农民,共产党必须组织农民参加农会,而农会将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必须将农民联合成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以保证具体行动。农会将作为集体成员加入民族革命党。共产党的单个成员应从农民的领导成员或农会不断增加的成员中吸收。印度的土地革命只能做为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步。因此它必须在共产党人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小资产阶级将会同路一个阶段;它可能或不可能走到资本主义的终点。除非农民运动的领导是完全的共产主义者,否则,小资产阶级在革命危急关头就会背叛农民运动。

  六、共产党和民族革命

  28、无产阶级是在印度条件下唯一能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除非在无产阶级的影响下,否则小资产阶级将不可能为了将自己从当前的经济破产和政治压迫的状况下解放出来而进行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斗爭。如果顺其自然发展,它们将成为反动的社会意识的牺牲品,将会跟随资产阶级走到反革命的阵营中去。所有问题中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它不可能由资产阶级来解决。资产阶级反对土地革命,印度的土地问题不能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內得到解决。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独立地领导一次土地革命,因为他们与一种衰败着的土地所有形式相联系。他们用一种反动的观点来看待土地问题(多少有点象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他们提倡复兴村社制度,而村社由于资本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滲透一直在逐渐解体。他们的村社再建设纲领是乌托帮主义的。村社被资本主义破坏了。除非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废墟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否则村社不可能得到重建。复兴村社和再建村社的口号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反对革命,在客观上也是反革命的。因为它们抹煞了阶级冲突的危害性,阻碍了阶级斗爭在农村的发展。农民本身落后到不能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地步。他们或者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斗爭中跟随资产阶级,或者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同盟军。对土地的不满情绪有时能被转入改良主义的轨道。这会加强资本主义的地位。英帝国主义现在在印度的农业政策趋向于这个方向,只有无产阶级由于其一无所有的性质能在土地革命中领导农民。

  各阶级力量之间的这种关系把无产阶级置于民族革命的前线。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建立一个革命的民主国家,无情地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妥协政策做斗爭,革命地动员小资产阶级和本地革命。印度的民族革命只有做为一场反对资产阶级的运动才能取得胜利;而反资产阶级的运动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反过来说,由于事实上无产阶级是唯一能激进地解决印度革命中所有问题的阶级,这场革命注定要冲破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

  29、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来行动。共产党是民族革命中的主要力量,它必须做为整个形势杠杆而行动。

  共产党第一和首要的任务是组织和训练无产阶级,使其在民族革命中起到自己的做用。尽管事实上印度无产阶级客观上承担着更大的政治任务。但它非常年靑,政治上不成熟,组织上软弱。劳工运动(工会)10年前在印度艰难地开始了。在这个短时期內,无产阶级已尝到了阶级斗爭的痛苦。1919—1921年席卷全国的罢工浪潮与同时发生的农民骚动一起,使民族主义运动很快从软弱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上升到革命群众斗爭的高级阶段,这场群众斗爭本来一定会推翻帝国主义势力,而不应该被小资产阶级阴谋破坏引入歧途及至最终叛卖。从那以后,无产阶级在许多次的斗爭中已经吸取了有益的敎训。劳工运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客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它也正在从人道主义信徒的社会福利和互相帮助的说敎的有害影响下掙脫出来。工会正在成为其眞正的无产阶级组织一阶级斗爭的核心。无产阶级将变得更有阶级意识,准备只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爭。

  30、工会仍然是软弱的。只有25%的大工厂的雇佣工人被组织起来。成千上万的运输工人、农场苦力和手工业工人还沒有组织起来,千百万土地无产阶级还沒有被触及。为了获得他们的主动精神,不仅要组织500万工业无产阶级,组织大量的农业工人和小手工业者也是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在组织松散的群众的同时,共产党必须渗透到现存的工会中去,发展他们的阶级特性,取得工人的领导权。

  尽管无产阶级群众具有革命精神和战斗能力(就象在很多次大罢工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工会在很大程度下仍被改良主义理论统治着。做为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治统治劳工运动的一个结果,经济主义已经在印度劳工运动中获得了相当的基础。这个理论就是工人应该离开政治通过集体协商或互助帮助将自己组织起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这种趋势受到帝国主义的鼓励,尽管民族资产阶级总的来说反对工会主义。帝国主义根据阶级斗爭的体验知道,在无产阶级的影响下民族主义运动将会成为革命的运动;因此它试图将年靑的工会引入改良主义的死胡同。基于此,帝国主义接受了印度自由知识分子(客观上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和英国改良主义劳工领袖的合作。

  共产党必须坚决反对任何用改良主义腐蚀劳工运动的企图,资产阶级自由工会领袖(约希、C·普拉沙德、察曼拉尔、贾瓦波拉等等)在英国工党“劳工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工作,必须将他们做为资本主义的代表进行揭露和谴责(他们客观上也是如此)。必项抨击来印度鼓励和促进改良主义者劳工组织的英国“劳工帝国主义”使者,应将它们的阴险动机向无产阶级群众解释清楚。

  31、甚至议会主义的毒素也在向印度劳工运动中滲透。在这个沒有议会民主的国家里,将无产阶级与议会民主拼在一起,如果不是有意识的将年靑的无产阶级引入歧途,也是荒谬可笑的。劳工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是资本主义繁荣的付产品。在印度,改良主义沒有很大的基础。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将通过进一步剝削工人阶级来实现,如果印度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能得到提高,印度的工业化就不可能成为巩固英国资本主义的一种手段。除非完全推翻帝国主义,否则印度无产阶级的经济条件不可能得到改善。在全部人口2%中选举的议会机构,不可能是进行有利于工人阶级活动的立法机构。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不利于工人阶级的利益,只有依靠工人阶级,这种形势才能改变。因此工人阶级的任务不是在这种形势中寻求权宜之计(妥协),而是发动一场革命剧烈地变革它。

  共产党必须过过普通文件、公共集会、工会、俱乐部等向无产阶级宣传这点。无论如何,只有在现实的斗爭中才能坚定地组织和有效地敎育无产阶级。共产党必须要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其措施不仅要通过向无产阶级解释自己的历史作用,用理论宣传与改良主义理论斗爭。而且首要的是把自己放在阶级斗爭前线,为无产阶级的日常要求而斗爭。

  32、除了民族革命的重大成果,诸如推翻帝国主义、革命的民主国家、土地革命、矿山、铁路、重工业国有化等外。劳工运动还应在为实现下列直接要求的斗爭中得到发展:a)8小时工制;b)最低工资限额;c)每周付工资;d)保护妇女和儿童;e)先进的社会立法;f)言论、新闻和结社自由;g)罢工权利;此外还有保护小手工业者和土地工人的要求。

  在为实现这些部分要求的斗爭过程中,对无产阶级群众来说,在现存政治和经济条件下,他们最基本的痛苦都不能被排除,这是很清楚的。这样,工人阶级最初的经济斗爭将要发展为政治斗爭,阶级斗爭将代替民族斗爭。

  共产党应作为有意识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参加爭取民族自由中的斗爭。共产党必须积极参加发展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民族政党。民族革命的这些力量将在斗爭中被动员和被领导。这种首创精神能够而且只能够从无产阶级中来。

  七、共产党的当前任务

  33、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将自己成一个与劳动群众有密切联系,并受到群众有意识支持的无产阶级政治核心。只有当它完成这个基本任务后,共产党才能履行它在民族革命中的领导责任。共产党将取得群众的信任,共产党将通过积极参加和领导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日常斗爭而成为工人阶级的实际领导者。工会(已经成立和将成立的)和农会将是共产党人活动的主要领域。

  共产党虽然允许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加入其行列,但它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其成员的大多数必须是工人和农民。党的领导人在当前印度条件下应尽可能无产阶级化。

  34、共产党领导干部理论意识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印度共产党必须有一个通晓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以抵抗反动的思想意识对工人阶级的渗透。沒有共产主义的理论不可能有共产党。在印度的自由知识分子中间改良主义正在迅速增长,如果不从一开始就与之作斗爭,它就会腐蚀工人阶级并阻碍革命。共产党必须能够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土生土长的甘地主义及拍来的费边主义较量。尽管在一开始就抨击宗敎从策略上说是不明智的,但共产党必须开展意识形态方面的斗爭以反对印度文化中“精神性”的反动理论。印度充满了将前资本主义封建文化理性化的理论(甘地主义,泰戈尔的回到村社等等)。揭露这些理论的反革命性质对加快无产阶级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的文化进步是绝对必需的。

  共产党必须建立一个党的报刊,必须扩大宣传文献的发行量,以训练使马克思主义观察地方事务的能力。党报必须反映无产阶级和农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传达工人阶级的声音。

  35、共产党必须在民族革命政党的发展中起领导作用(工农党)。它必须将工人和农民吸引到民族革命的旗帜下。一定不要低估小资产阶级的政治重要性。但是不能让民族革命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和领导下。民族革命党必须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群众武装行动的基础上,必须在全国范围內开展群众活动。应当组织群众示威、政治罢工、农民起义以支持民族革命党的纲领一切微小的行动。如一个小工业的经济罢工或最边远地区村庄的农民起义都应与广泛的政治事件——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革命政权联系起来。帝国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议会斗爭应被利用来发展群众行动。

  印度共产党的直接任务是:a)将本身组织为无产阶级的政党;b)通过积极参加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的日常斗爭取得对他们的领导权并赢得他们的信任;c)从无产阶级和农民组织中吸收党员,从数量上扩大共产党。

  ——译自阿迪卡里编:《印度共产党历史文献》第3卷第3分册(1928年),新德里,1982年版。(薛燕译)

  (九)《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节选〉—奥托·库西宁在共产国际六大上的报告(1928年8月)请大家把如下几点看作是提纲草案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第一、关于对帝国主义殖民地政策实质的论述,策略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问题实质的理解。第二、我认为,论证最主要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倾向是民族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这是草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草案中总结了中国和其它殖民地革命经验。我相当粗浅地把运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

  印度的工业发展及英国的殖民政策

  英国人通过禁止民族手工纺织业开始了它在印度的统治。印度的手工纺织业在几年之內就被这残酷的阻碍摧毁了。印度的工业发展受到有计划的阻碍。只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获得发展的机会。战爭期间和战爭以后,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得很迅速,相对数字比其它工业部门更为可观。例如。从事冶金业的工人人数在10年內增长了100%,化学工业增长了130%,但是这些工业行业仍很弱小,它们只是处在发展的开端。在印度当代的工业生活中,纺织业起了重要作用。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印度的工业在近20年內发展得很快。但是,如果几个共产党员同志也被此蒙敝,根据这个事实推断英国对印度的工业发展采取了全新的路线,我应当说他们走得太远了。这种现象在1921—1923年的繁荣时期是可能的。实际上,英国的殖民政策絲毫未变。有些同志走得如此之远,以至认为存在着英帝国主义在印度实行非殖民地化的前景,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论断。他们通常是一些对我们的运动很严肃地提出问题的同志,这首先是帕尔姆·杜德、罗易和拉斯本同志,甚至在拉兹同志辯论第一个问题的发言中,也有这种错误观点的某些痕迹,我认为有责任把这个问题明确提出来。如果英帝国主义的确采取了使印度工业化的方针,使其走向非殖民地化的道路,我们就要全面修正我们对帝国主义政策实质的槪念。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非殖民地化理论

  我从这些同志的著作中念几段给大家听。帕尔姆·杜德同志在他的《今日印度》一书中写道:

  “19世纪,印度曾经是英国工场主最重要的销售市场,20世纪,印度在英国资本的监督下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由于庞大的不负责任的官僚机器,由于工人的半奴隶地位,资本在这里比在国內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接下去写道:

  “在英国监督之下的印度工业化——现在印度被公认为是世界前8个工业国之一——意味着随着工业状况的恶化,英国资本利用其对印度廉价劳动力的统治权在这里创办企业,这些企业的竞爭必然引起英国国內工资的降低”。

  罗易同志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提纲中维护自己的另一观点。在列宁阐述过的提纲中罗易同志当时写道:

  “强加在东方各国人民头上的外国帝国主义,由于执行阻碍殖民地工业发展的帝国主义政策,使它们不能达到欧美现在已经达到的水平;当地眞正的无产阶级,只是不久前才出现。”

  正是现在,罗易同志持另外意见。他在1927年10月关于印度问题的决议草案中写道:

  “帝国主义新政策中派生出渐进‘非殖民地化’,印度将被允许从‘附属国’的地位变为‘自治领’。印度资产阶级作为潜在的竞爭者从被压制变为在帝国主义支配下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印度将从落后的农业殖民地变为现代工业国一‘英联邦自由国家的一个成员’。印度现在正经历‘非殖民地化’过程,因为英帝国主义由于战后资本主义危机而被迫改变了过去殖民剝削的旧形式和方法,转而采取了新形式和新方法”。

  接着,在罗易同志的决议草案中论述的也是同一思想。但是我只是请同志们注意,罗易同志充分预见到他的理论的后果,他说:

  “经济领域的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政治后果,不可避免的渐进的‘非殖民地化’过程孕育英帝国解体的胚胎。实际上,目的在于巩固英帝国的政策(以免迅速崩溃),说明了帝国的基础正在动搖。帝国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繁荣的极端表现,在现今资本主义衰败阶段,它的基础已经削弱了。”

  罗易同志当然看到,英帝国主义的非殖民地化政策只能引起世界强国英国的动搖和崩溃。但是它仍然认为,英帝国主义愿意继续奉行这种政策。请再听一听拉斯本同志的文章《印度的工业化》中的一段话,他在这里提出了新的论据:

  “在战爭期间,英国金融资本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即竭力阻止殖民地发展工业,因而在战爭期间,殖民地在供应宗主国军事装备方面无能为力。……这就是殖民地实行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如果它的殖民地能在战爭期间为其提供军事装备,宗主国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如果帝国主义是为了让印度在战爭期间提供军事装备而让它工业化,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的危险,即正是这些殖民地在未来的战爭中会运用自己的装备,首先加速自己非殖民地化的进程。一个冶金企业,即便是象印度塔塔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要以各种方式同英帝主义联系,并受其监督,以便不受威胁。对于为数不多的铁路工厂等,同样也可以被控制。但是,存在一些这样的个别企业并不能算是印度工业化,工业化是指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它包括一切工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问题不在于印度有无工业发展(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问题在于英帝国主义政策的目的是否是实现印度的工业化。

  事实表明了什么?

  英帝国主义在战后或多或少地在经济上作了有利于印度工业发展的让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征收15%的纺织工业品关税。但是,如何解释这种让步呢?为了解释这一点,完全用不着把英帝国主义在未来世界战爭中需要和要求搬到现在来。只要想一想帝国主义以及印度本身在世界帝国主义战爭初期的状况就够了,军队哗变,旁遮普大规模农民暴乱,资产阶级民族运动进一步加强,穆斯林联盟和印度国大党第一次联合;还有日本和一部分美国商品在印度市场上的竞爭,这两个国家企图利用战爭时机巩固自己在印度市场的阵地,然后是哈里发运动,甘地运动等,所有这一切使英国政府要么丢掉印度殖民地,要么做一定让步,以安抚印度资产阶级,并采取措施抵御外国的竞爭,两者必居其一。正是这种需要,迫使英帝国主义做出经济让步(把纺织品保护关税提高利15%)就象1918年的宪法改革一样,这些措施的客观效果有利于工业生产,加了工业发展。这些让步并不大,还沒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借助于这样低的保护关税率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当然英国除外)。它完成过渡的时候,还沒有一个国家输出工业品。但是,这些微小的让步最近又全面倒退了。

  非殖民地化观点的维护者断言,英国金融资本寻求向印度工业投资的可能性,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低工资等。的确,在战后也有大量的英国资本输往印度,但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値得注意的现象。首先,战后初期英国资本输出量很小,而在1921—1923年的3年当中迅速增长,然后是急转直下。在战前的最将几年,英国输往印度的资本是每年1300—1600万英磅。后来,正如我们所说的,在战后初期输出资本很少,而在1921—1923年增长到每年2500—3000万英磅,甚至3600万英磅。这就是说,英国全部输出资本的1/5—1/4投入到印度。此后,英国对印度的资本输出下跌到700万英膀,后来又为300万英磅、去年(1927年)总数只有80万磅——数字非常之小。最近几年,英资不再流向印度,而是流向南非、澳大利亚,甚至苏丹。如果看一看1921—1923年期间英国输往印度的资本投向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不是用于生产目的,更不用说是工业部门了。在投资总数的9400万英磅中,光是政府公债一项就达7000万英磅。可以说在战爭期间和战爭以后英国对印度资本输出中只有10%用于工业。1923—1924年间印度全国的债务增长到413900卢比。其中334300万卢比用于非生产目的。例如,在战爭期间,印度政府奉献给英国军费14500万磅。此外,它还负担着世界大战各前线的大量军费开支,印度用自己的经费进行了反对阿富汗和独立部族的战爭。所以印度直到1925年的国家预算还有很大赤字,这毫不奇怪的。

  如果看一看外国的股份公司(大部分是英国的)在1913—1924年资本的增长,确实是数目巨大(达到45200万英谤)几乎翻了一番,但是这些投资的大部分不是放在工业上,而是放在银行,保险和贸易公司(40500万英磅)。另一方面,在印度注册的股份公司的资本增长了。在这些股份中,可能印度人比英国人用于工业的资本更多,15卢比中约10卢比用于工业。

  战爭以后,民族资本在印度各个领域都有壮大,战前英国资本在这些领域中几乎占垄断地位(如黄麻工业和种植国)。同时期,在印度的进口中,英国的比重明显下降。从战前的64%下降到1626—1927年的47.8%(1913—1914年度印度进口的英国商品値为117600万卢比,而1924—1925年度按战前价格计算,只有72000万卢比)。其主要原因可以认为是印度本国工业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的竞爭也加强了。很明显,英帝国主义不会消极对待这种发展过程的。最近,我们都看到了英帝国主义采取各种措施反对印度工业化的趋势。例如,英国政府的外汇政策,人为地把卢比的汇价提高到1先令便士(过去是1先令4便士)。这实际上就是说规定按12.5%支付进口补偿金,这就使现行的保护关税率在好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印度资产阶级早就要求实行金本位制。但是英国资产阶级根本不予置理。对英国商品实行了优惠关税率,而印度国家银行提出的一切要求英国政府坚决予以拒绝。最近又在英国订购了火车车厢。伦敦的“五巨头”现认为对印度的一切经济让步都是冒险的,它正在执行一种反对印度工业化的侵略性经济政策。为此,向印度派遺了西蒙委员会,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印度的非殖民地化,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殖民主义制度。

  同志们,我当然不是说英帝国主义全面扼杀了印度工业的发展,如果它想这样做,也是不可能的。印度的工业发展虽然缓慢,还是在向前迈进。但是越前进,就会越触犯英帝国主义最重要的殖民主义利益。英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印度市场,,它本身的经济状况要求加强对印度的剝剝;但是,它不可能旣做到这一点,又不至引起同印度工业发展的尖锐冲突。

  国內市场的扩大问题

  罗易同志说印度资产阶级将在经济权力中被给予“参予者”的地位,与英帝国主义者共享经济权力。无疑,其后果会导致它们之间的妥协。英国和印度资产阶级正在试图达到持久的妥协。但问题是这个巨大的、持久性的妥协能否达到。它们之间在许多领域內达成协议是相当可能的,但这些妥协将是暂时的和部分的。例如,这种协议已经受到兰开夏和孟买棉纺织业主之间关系的影响;后者的产品将会更粗糙,前者的产品只会更好。

  佴是事情可能一直这样发展吗?非常不可能,只在一种情况下这才是可能的:即如果印度国內市场的迅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资产阶级的剝剝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剝削会暂时并行的发展,在相当范围內不会有摩擦。但是尽管在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印度独立发展力量与英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但是通过这种协议它们之间的冲突可以在相当时期內有一定程度的推迟。事实证明,印度的国内市场不是在扩大,它一直是稳定的,甚至国內市场出现了部分萎缩,这是値得注意的。例如,棉织品的销售比战前时期衰退了。因为印度的棉织业在同时期发展了。这种情况只能通过部分地缩小英国的竞爭才能发生。国內市场对二者的同时存在太小了。

  因此,印度国內市场的发展问题对印度、对英国资产阶级都是同样重要的,但是这个问题能被解决吗?

  印度市场由什么构成?主要由农村地区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从潜在意义上说,印度农民是国內市场的有力因素。是但在现实中,由于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三重的压迫,印度农民的购卖力无限地小,这三重剝削即是英帝国主义及税收者、地主及商业高利贷资本。如布哈林同志在讨论议程第一条款时所提出的,印度工业不能全部养活大量赤贫化的农民。我们在印度看到的不是无产阶级化,而是不断发展的农民赤贫化。

  印度农民的地位

  我并不企图向你们论述印度整个的农业问题,或评述印度各地区的特殊条件,然而关于印度的农业地区,我必须指出几个最重要的观点。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印度国內市场的扩张遇到障碍的必然原因。

  由于印度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英帝国主义,印度以前的村社和民主的农民机构潘吉亚特被破坏了。但是代之以摆脫前封建地主的束缚,新的封建主义又在很大规模上建立起来。现在地主所有者的绝大部分和大租佃农,“柴明达尔”(大约有100万柴明达尔,800万是它们的家庭成员)是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主要的社会支持者,柴明达尔实际上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策略才产生的一个阶级,那些住在城市里以投资为主的人靠他们生活。大规模的农业几乎不存在。封建王公、新封建柴明达尔在一面,印度农民在另一面,在他们之间还有剝削农民的各个等级的转税人。在地主和贫穷的劳动者之间经常有10—12层这种中间剝削者(有时甚至更多)。如果农民无力支付税收或土地税,他就会成为高利贷的牺牲品。大约有一半印度农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很多情况是髙利贷者榨取了农民的绝大部分收获物。根据印度政府的正式报吿,1918年有不少于100万的世袭债务奴隶——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印度。据统计,债务的税金和利息总数达农民人均收入的70%。我不能担保这个统计数字的正确性,我使用它只是作为对印度农庄残酷剝削的一个例证。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不能得到发展。在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里农民沒活干或部分地沒活干。他们收获的产量非常低(小麦每公顷的产量只有日本的1/2,德国的1/3,1926年稻谷的产量每公顷只有日本的1/3)。粮食总产量自1900年以来沒有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购买力当然是极端小的,他们的消费非常少。自战爭以来,农产品价格和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差距对农民更不利了。

  权威作家们断言,印度农民中有约1亿人1年中沒吃过一顿饱饭。印度的死亡率是界世上最高的(高达英国的3倍),高死亡率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是饥馑和赤贫,这些肯定会助长流行病的扩张。

  土地改革还是土地革命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促进国內市场容量的扩大呢?实行广泛的土地改革,在印度可能吗?英国政府在爱尔兰实行土地改革时在那些耕种面积零碎的地区收购了土地。而在印度,几乎到处耕地是极其零碎的。那里沒有可以用来进行广泛土地改革的土地基金。英帝国主义出于政治考虑,不可能沒收地主的土地。实行水利灌漑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但是,一般只能由政府来进行。第一、它绝对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第二、用资本主义企业方式经营,价格会高得使印度用不起。

  在孟买曾经试验用法律形式规定农民耕地的最小面积,但是这种改革又被迫收回了。因为这会把300万戶农民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在印度要用通常的资产阶级方式进行改革,就必须把不止几百万,而是几千万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所以,印度沒有进行眞正的土地改革。

  发展的整个进程表明,印度现在不是处于非殖民地化的前夕,也不是处于土地改革的前夕。在世界大战期间,来自旁遮普和印度其它各地的农民被作为士兵派往各条战线,总共有100万士兵在欧洲战线上与白人先生作战,尽管这些人不是英国先生。他们之中有1/10的人牺牲在前线,但是9/10的人返回了印度,他们知道了白人是脆弱的……,当这个知识扩展到全印度各个村庄时,当印度士兵和他们周围的人意识到他们应顽固地不回到军队中去,而首先应反对他们自身的压迫时,土地革命的时间就到来了。

  印度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敲警钟?

  面临这种形势,印度资产阶级无疑发生了恐慌。来自下面的压力使资产阶级采取反对派的恣态,立法议会已经决定抵制西门委员会。印度国大党已经决定宣布印度人民的目的是完全的民族独立,有人吿诉我这只是一纸空文,他们只是在空喊,他们只是在实行“月光政策”,我说,相当正确,但是就是在月光后面,人们也能发现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月亮本身。印度资产阶级不满的呼声是某些严肃的和重要的事态正在成熟的标志。

  目前,印度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笼罩着经济危机。这种现象的发生绝不是因为资金不足,印度资金还有剩余。印度资产阶级企图在英帝国主义的帮助下摆脱资金过剩的处境。为此,他们购买国家债券和股票;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里,他们按照印度政府中英国财政部长的建议,把资金转往巴西;他们购入大量的黃金和白银储藏起来,等等。为什么这些印度资金的大部分不投入工业呢?因为英国的殖民地制度是印度工业化不可克服的障碍。所以,战后最近几年大部分主要钢铁工厂都倒闭了。但还有这样一些同志,如卢哈尼不切实际地为我们描绘了印度工业化和非殖民地化的前景,其根据是印度在南非政政中取得了外交代表的资格。卢哈尼同志不能把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主西同非本质的东西彻底区别开来。印度伟大的革命危机正在我们面前酝酿成熟,这就是本质问题。

  民族改良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只会空喊,这是对的。但重要的是了解印度资产阶级的政治本性及其民族改良主义政策。说这个政策是反对无产阶级的,不如说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更确切。说印度资产阶级的政策不是革命的政策也是确切的。我举一两个很典型的的例子,1922年,在半革命的工农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期间,资产阶级作为私有者在革命面前吓破了胆,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立即投降了帝国主义。当时国大党采纳了下列决议:

  “执行委员会对乔里乔拉暴徒的残酷行为感到遗憾,他们杀害了警察,无意义地纵火焚烧警察所,并波及到整个乡镇。”等等。

  这个臭名昭著的决议的其它观点也具有同样的精神,民族改良主义的自治党的主要机关刊物《前进》关于英苏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