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1)

  一、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关系大记事(1920—1943年)

  —九二〇年

  1—2月M。N。罗易在赴莫斯科途经柏林时会见阿巴尼·穆克吉,两人共同起草了《印度共产主义者宣言》。

  阿卜杜尔·拉伯和B。T。阿卡利亚在塔什干成立“印度民族革命委员会”。

  穆罕默德·莎菲克从印度赴塔什千,用波斯文和乌尔都文出版了《柴明达尔》周刊。

  印度革命者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召开会议,列宁向会议发了贺信。

  4月M。N。罗易夫妇作为墨西哥共产党出席共产国际二大的代表抵达莫斯科。

  阿巴尼·穆克吉持共产国际西欧局的委托书,抵达莫斯科准备出席共产国际二大。

  6月M。N。罗易在莫斯科先后会见了列宁和共产国际总书记安·巴拉巴诺娃。罗易对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提出不同意见。经列宁同意,罗易起草了一份《补充提纲(草案)》。

  7月12日印度孟加拉革命者出版《新世纪》晚报,穆札法尔·艾哈迈德是该报主编之一。

  7月15日苏联的《民族生活》杂志刊登了罗易和阿巴尼起草的《印度共产主义者宣言》。

  7月19——8月7日: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罗易夫妇作为墨西哥共产党的代表出席大会,并参加了殖民地委员会的工作。参加大会的印度代表有:阿巴尼·穆克吉、B。T。阿卡利亚。穆·莎菲克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了大会。

  殖民地委员会对列宁和罗易的提纲初稿进行了认眞讨论,对罗易的提纲进行了重大修改。大会最后通过了这两个提纲。

  大会决定成立由索科尔尼科夫、萨法罗夫和罗易组成的共产国际中亚局。

  8月底9月初罗易押运两列车军火从莫斯科赴塔什干。

  9月1—20日共产国际在巴库S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

  以阿巴尼为首的印度代表团出席了大会。

  9月底:绍加特·乌斯玛尼、莎菲克·艾哈迈德等人和一批印度穆斯林香客一起从阿富汗抵达塔什干。

  10月初罗易在塔什干建立印度军事学校。

  印度革命者柏林委员会致信共产国际,建议把欧洲的所有革命者组织起来。

  10月17日印度共产主义者在塔什干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印度共产党。七名党员是:M。N。罗易、伊芙琳·罗易、阿巴尼·穆克吉、罗莎·菲汀柯夫、穆罕默德·莎菲克、B。T。阿卡利亚、穆罕默德·阿里。阿札拉担任会议主席,罗易担任会议书记。莎菲克当选为党的书记。(1971年11月,印度共产党(马)书中央全会决定以1920年10月17日为印度共产党正式成立日期)

  10月31日印度成立全印工会大会,国大党主席L。L。拉伊担任工会大会主席。

  12月15日印度共产党在塔什干召开会议,吸收三名印度革命者为印共预备党员,选举产生了由罗易、莎菲克和阿卡利亚组成的印共执行委员会,莎菲竞任党的书记,阿札拉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一九二一年

  4月初S。A。丹吉发表题为《甘地与列宁》的小册子。

  4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建立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5月:罗易关闭了塔什干的印度军事学校,17名学生赴莫斯科进入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他们这所劳动大学重新组建印度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莎菲克担任党的总书记。

  欧洲印度革命者会议在莫斯科举行,V。札多巴塔雅、B·N·达塔、那里尼·古普塔、G。A。K。卢哈尼等人从柏林赴莫斯科参加会议。列宁曾会见印度革命者代表。

  罗易为共产国际三大起草了《关于印度问题的决议(草案)》。

  6月22——7月12日共产国际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四名印度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罗易曾代替季诺维耶夫担任大会主席,并在会上作了发言。札多巴塔雅和达塔分别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印度与世界革命(提纲)》、《共产主义革命——最后结局》的决议草案,但未被大会接受。大会决定撤销共产国际中亚局,建立共产国际东方部。

  8月26日:列宁致信B。N。达塔,要求他重视印度的农民问题。

  9月乌斯玛尼离开俄国返回印度。

  10月罗易在阿巴尼的协助下完成《过渡中的印度》一书。

  11月那里尼·古普塔离开俄国返回印度。

  11月30——12月2日全印工会大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赤色工会国际向大会发了贺信。

  12月1日罗易在《共产国际》杂志上以《过渡时期的印度》为题,发表《过渡中的印度》一书的一部分。

  12月罗易起草了《共产党人致印度国大党阿迈达巴德年会的宣言》。

  札多巴塔雅在柏林建立“印度新闻局”,下设两个委员会,印责指导印度国内的革命工作和在国內建党。

  12月23日那·古普塔抵达加尔各答,会见穆札法尔·艾哈迈德,并试图同孟加拉革命者取得联系。

  一九二二年

  1月罗易同印度拉合尔的古拉姆·候赛因等人建立了联系。

  2月21——3月4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召开第一次扩大全会,通过了《东方问题决议》。

  3月那·古普塔离开印度返回俄国。罗易夫妇离开俄国赴柏林,并在那里出版了《过渡中的印度》一书。

  5月15日罗易在柏林创办了《印度独立先锋》杂志。

  6月《印度独立先锋》杂志输入印度,它的观点和文章被广泛刊登在印度民族主义的报刊上。

  印度马德拉斯出现了以“印度共产主义者同盟”名义出版的小册子。

  古拉姆·候赛因在拉合尔创办《革命》报。

  7月15日《印度独立先锋》发表了罗易起草的《致国大党全国委员会的宣言》。

  7月17日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国际新闻通讯》发表文章,邀请印度国內的共产主义者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四大,9月1日《印度独立生锋》也发表类似文章。

  7月25日罗易致信穆札法尔,要求他派人参加共产国际四大,并附致C。R。达斯和S。C。鲍斯的信,欢迎他们访问俄国。

  8月S。A。丹吉创办《社会主义者》杂志。

  罗易同丹吉、辛加腊威卢等人建立联系。

  9月2日《社会主义者》发表罗易的署名文章《论东方问题》。

  9月16日丹吉宣布建立“国大党社会主义工人党”,《社会主义者》刊登该党的纲领。

  9月19日罗易的代表查尔斯·阿什利抵达印度。他在孟买会见了丹吉和穆札法尔的代表拉丁·米特拉,向他们转交了罗易的信件。不久,阿什利就被当局逮捕,并于9月23日被驱逐出境。

  9月罗易曾致信印度工会领袖,邀请他们派代表赴俄出席赤色工会国际二大。

  罗易同孟加拉革命者建立了联系,说服他们接受共产党的纲领,同印度共产党合作。

  10月1日《印度独立先锋》改名为《前卫》。

  10月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致信英国共产党,宣布罗易为共产国际指导印度革命的唯一领导人。

  10月阿巴尼·穆克吉被印度共产党开除出党。

  11月2日罗易致信丹吉,提出在印度建立群众性人民政党。

  11月9日罗易致信辛加腊威卢,谈共产党人在国大党加雅年会上应该采取策略。

  11月5——12月9日共产国际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印度有两名正式代表、三名列席代表出席大会。罗易向大会作了《东方问题报吿》,大会通过了《东方问题(提纲)》,罗易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

  11月11——12日罗易分别致信丹吉和辛加腊威卢,要求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建立群众性政党的问题。

  12月1日《前卫》刊登罗易起草的《致国大党年会的纲领》。

  12月12日罗易起草了共党国际四大主席团致国大党加雅年会的信。

  12月16日那·古普塔再次离开俄国赴印度。

  12月19日罗易致信丹吉,再谈在印度建立群空性政党。

  12月21日英国路透社发表罗易为四大党加雅年会起草的纲领。

  12月26日印度国大党在加雅召开第37届年会。丹吉和辛加腊威卢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出了爭取完全独立的决议。辛加腊威卢在大会期间宣布成立一个“国大党社会主义党。丹吉、辛加腊威卢、马尼·拉尔和阿巴尼等人就建立工农党问题进行了磋商。

  一九二三年

  1月5日印度革命者在柏林成立“印度独立党”,B·N·达塔任书记,巴尔加都拉任主席。

  1月6日罗易致信C·R·达斯,邀请他访问欧洲。

  1月31日罗易致信穆札法尔,要他赴欧参加印度共产党会议。

  1月沙菲克返回印度,向警方自首。

  共产国际在德国的埃森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讨论了罗易提出的建立“工人情报局”的建议。

  2月初:罗易在柏林建立“工人情报局”,旨在加强东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联系。

  辛加腊威卢发表一项宣言,要求在印度建立全国性的政党。

  英国成立“印度海员协会”,并加入赤色会国际。

  2月15日《前卫》易名《先锋》,并附有“印度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的字样。第一期《先锋》发表了罗易的文章《我们自己》和《致C。R。达斯及其追随者的公开信》。

  2月18日罗易致信穆札法尔,提出要利用一切手段设法打入国大党內。

  2月23日德国工厂委员会代表大会发表致全印工会大会的宣言,声援印度工人的罢工斗爭和独立运动。

  2月26日罗易致信乌斯玛尼,要他派代表赴柏林。

  2月29日丹吉致信穆札法尔,表示不同意赴欧。

  3月2日罗易致信穆札法尔,要他派两名代表赴欧。

  3月9日罗易致信乌斯玛尼,要求五个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党。

  3月15日共产国际发表关于印度“乔里乔拉审判”的宣言。

  3月18日马尼·拉尔在辛加腊威卢2月宣言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宣言。

  3月30日辛加腊威卢致信丹吉,要他赴马德拉斯,共同商讨建党问题。

  4月13日丹吉致信辛加腊威卢,对他的宣言提出批评。

  4月23日丹吉在《社会主义者》上发表文章,倡议举行“将导致一场人民起义、进而夺取国家政权”的总罢工。

  4月27日候赛因发表一份题为《印度的工人和农民联合起来!》的文件,呼吁建立工农政党。

  4月30日辛加腊威卢召开了一个工农党会议,并发表了《关于建立印度斯坦工农党的宣言》。

  5月1日辛加腊威卢在马德拉斯组织了庆祝“五一”游行,并第一次打出了红旗。

  5月7日罗易致信丹吉,建议在印度建立工农党。

  5月11日乌斯玛尼在康普尔被捕。

  5月17日穆札法尔在加尔各答被捕。

  5月英国当局开始对“白沙瓦案件”进行审理,在被起诉的11名印度共产党人中,有两人叛变,一人是英国特务,8人被判1—2年苦役。

  《社会主义者》发表文章《印度斯坦工农党》。

  6月1日《先锋》发表罗易的文章《一个新政党》,报道了印度工农党的建立。

  6月5日罗易起草了《关于在印度组织工人阶级政党的各忘录》。

  6月12——23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召开第三次扩大全会,同意在印度建立工农党。

  6月14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发表了致印度工农党第一次会议的贺信。(这次会议因故未能举行。)

  6月罗易再次致信C。R。达斯,邀请他访问欧洲。

  7月辛加腊威卢、维·克里希南斯瓦米等人举行工农党中央委员会会议,决定向国內外募捐。

  7——8月丹吉在《社会主义者》上发表文章批评辛加腊威卢的《工农党宣言》。

  9月罗易写文章对丹吉在《社会主义者》上发表的文章进行了批评。

  12月20日那·古普塔在加尔各答被捕。

  一九二四年

  1月罗易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转赴瑞士的苏黎士继续出版《先锋》。

  辛加腊威卢在马德拉斯创办《工农报》。

  2月20日罗易致信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要求允许他返回印度。

  2月27日英国当局在康普尔对八名印度共产党人提起讼诉,他们是:M。N。罗易、穆札法尔、丹吉、乌斯玛尼、辛加腊威卢、候赛因、那·古普塔、R。C。L。夏尔马。

  3月6日丹吉和辛加腊威卢被捕,后者不久因健康原因获释。

  3月17日当局开始审理“康普尔案件”,穆札法尔、乌斯玛尼,丹吉和古普四人出庭。

  3月21日罗易就“康普尔案件”发表公开信。

  3月底苏共、英共和罗易共同建立“国际劳工通讯社”。

  4月罗易把通讯社总部从苏黎士迁至巴黎。

  5月21日“康普尔案件”审理结束,4名被吿被判刑4年。

  6月印度共产党人卓格雷加尔在印度建立了“印度共产主义者辯护委员会”。

  英国共产党出版《从第四次到第五次世界代表大会》一书,其中提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印度革命问题的建议。

  6月17——7月8日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3名印度代表出席。罗易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政治和纲领委员会成员,并在大会作了发言。大会期间,罗易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主席团候补委员。

  6月27日英国当局撤销了对辛加腊威卢的起诉。

  7月7日丹吉和古普塔给英国当局写信请求赦免。

  9月1日:萨蒂亚·巴克塔宣布成立“印度的共产党”

  9月8日J。P。贝尔圭尔霍达发表“致M。N。罗易的公开信”,主张在印度建立公开的共产党。《社会主义者》刊登了这封公开信,并对此作了评述。

  10月《先锋》发表了罗易起草的《印度共产党关于敎派冲突的宣言》。

  10月22日罗易致信贝尔圭尔霍达,对他的公开信作了回复。强调应在印度建立双重政党。

  11月5日《先锋》刊登了贝尔圭尔霍达致罗易的公开信和罗易10月22日的复信。

  11月6日罗易再次致信贝尔圭尔霍达,并对《社会主义者》9月24日的文章作了答复。

  11月10日印度高等法院驳回“康普尔案件”被吿们的上诉,维持原判。

  11月12日萨蒂亚·巴克塔发表《共产党的立场是什么?——致拥护共产主义的人们呼吁》,阐述了“印度的共产党”的基本纲领。

  11月19日《社会主义者》刊登《印度的共产党党章草案》

  12月15日《先锋》发表罗易起草的《致民族主义者的呼吁》。

  12月底国大党在贝尔高姆召开年会。贝尔圭尔霍达和辛加腊威卢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散发了经他们修改过的《致民族主义者的呼吁》。

  巴克塔发表印度的共产党第一个季度报吿,宣布印度的共产党已拥有78名党员。

  一九二五年

  1月1日《先锋》易名《印度群众》。该期发表了罗易的文章《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共产党的声明》,全面解释了印度共产党的纲领和策略。

  1月30日罗易夫妇在巴黎被捕,2月16日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解往卢森堡。

  2月初英国共产党成立殖民地委员会,下设印度局,主耍领导人是C。P。杜德和S·萨马拉特瓦拉。英共随即派佩西·格拉丁赴印度。

  2月14日—16日全印工会大会召开第五次会议,格拉丁出席大会并讲话。D。R。腾格迪当选为大会主席。

  3月印度的共产党发表第二个季度报告,宣布党员人数为215人。

  3月21日—4月6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召开第五次扩大会议,罗易出席了会议,担任了会议主席团成员和殖民地委员会书记,并作了报吿。全会通过了《关于印度问题的决议》。

  4月10日佩·格拉丁离印返欧。同月,B。N。达塔从柏林返回印度。

  5月18日斯大林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发表演说,把殖民地国家分为三类;认为印度资产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一部分已经完全站在了反革命一边;统一战线的策略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建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联盟。罗易在6月号的《印度群众》上对斯大林的演说作了介绍。

  6月18日巴克塔出版《印度的共产党的未来纲领》,宣布党员人数为250人。

  7月11日—12日英国共产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会议,讨论印度革命问题。罗易、C·杜德、格拉丁等人出席。罗易对英国共产党的“帝国主义作风”提出了批评。

  7月《印度群众》发表《靑年共产国际致孟加拉革命靑年组织的宣言(1926年7月7日)》,号召印度靑年同甘地主义进行斗爭。

  那·古普塔获释出獄。

  8月C·杜德要求赴印度,但被英国政府拒绝。

  9月巴克塔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筹备在康普尔举行印度共产党会议,并选举萨克拉特瓦拉为会议主席。

  9月12日穆札法尔因病获释出獄。

  9月15日孟买15万纺织工人举行大罢工,罗易向罢工工人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摆脫民族主义工会领袖,成立工人自己的罢工委员会。他的呼吁得到了响应。

  9月2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致信英国共产党,决定成立印度共产党外国局,由罗易、C。杜德、穆罕默德·阿里三人组成,负责指导印度革命运动。

  10月12日巴克塔发表文章,宣布将与国大党年会同时召开印度共产党会议。

  11月1日孟加拉成立“国大党劳工自治党”,N。C。森·古普塔任党的主席。

  11月萨克拉特瓦拉致信印度共产党,宣布他不能赴印度参加共产党的会议。印度共产党人改选辛加腊威卢为会议主席。

  赤色工会国际执行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印度工工人运动和英国工人运动的联系,以及殖民地国家的工会必须同殖民地国家的共产党建立紧密联系的决议。

  12月16日国大党劳工自治党创办机关刊物《犁》,Q,N,伊斯拉姆任主编。

  12月23日《犁》第二期刊登国大党劳工自治党的纲领和党章。

  12月25日—28日印度各共产主义小组在康普尔举行会议,正式建立了印度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辛加腊威卢当选为党的主席,阿萨德·苏哈尼为副主席,贝尔圭霍达和S。V。卡特为总书记。(1969年8月18日,印度共产党(丹吉派)决定以1925年12月26日为印度共产党罗式成立日期。)

  —九二六年

  1月9—10日全印工会太会召开第六次会议,赤色工会国际、全戕中央工会理事会、英国共产党等向大会发了贺信、贺电。

  1月13日罗易致信贝尔圭霍达,再次强调在印度建立合法的利秘密的双重政党。

  1月15日—16日巴克塔分别致信辛加腊威卢和卡特,要求辞去印共中央执委会委员的职务。

  2月G—7日孟加拉国大党劳工自治党组织召开了“全孟加拉农民代表会议”,通过了解散劳工自治党,成立“孟加拉农工党”的决议。穆札法尔当选为农工党中央执行委员。农工党共有党员40人。

  2月17日罗易致信贝尔圭尔霍达,强调印度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

  2月18日《犁》刊登孟加拉农工党党章。

  2月桑托克·辛格在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创办《劳工》月刊。

  3月1日辛加腊威卢发表印度共产党的“第二号通吿”。

  3月20日罗易致信贝尔圭尔霍达,全面论述了印度共产党的性质、任务、纲领和统一战线等问题。

  3月《印度群众》发表罗易的两篇文章:《印度共产党人与共产国际》、《犁》,论述了印度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孟加拉农工党以及印度的农民问题。

  4月初英国共产党领导人R·P杜德发表《现代印度》一书。《印度独立先锋》发表罗易的文章《印度政治的未来》。

  4月15日《犁》易名《群言》,由穆札法尔任主编。

  4月30日共产国际派乔治·艾利逊赴印度指导工作。

  5月1日巴克塔发表署名“印度的共产党”的文章《印度的共产党人与M。N。罗易》。

  5月15日印度共产党就印度的敎派冲突发表宣言。

  7月1日全俄中央工会理事会致信全印工会大会。

  7月巴克塔组建了“印度民族共产党”,索巴尼任党的主族。

  8月20日罗易发表《民族共产主义》一文,对巴克塔进行了尖锐批评。

  9月2日罗易致信贝尔圭尔霍达,要求印度共产党同民族共产主义进行坚决斗爭。

  9月14日共产国际东方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了印度革命问题。

  10月12日《群言》因资金不足而宣布停刊。

  1013日罗易致信贝尔圭尔霍达,要求在印度建立广泛的工农党,并随信附上《如何组织工人阶级政党》一文,作为印度共产党11月会议的宣言。(这次会议因故未能召开。)

  11月26日孟买成立“国大劳工党”。

  1]月22—12月16日共产国除执委会召开第七次扩大全会。罗易参加了会议并发了言。罗易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委员会委员。全会决定派罗易作为共产国际特使赴中国指导工作。

  12月1日印度共产党发表《致全印国大党的宣言》。

  12月15日卓格雷加尔在国大党孟买省委会会议上提出一个新的纲领,要求建立“以普选权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他的纲领未被会议接受。

  12月底国大党召开年会。萨克拉特瓦拉向大会发出信件。卓格雷加尔、宁勃卡尔、艾利逊等人参加了大会,并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支持工农阶级斗爭的决议,但未被大会接受。

  共产国际向印度民族主义领袖和工会领袖发出邀请,请他们派代表出席东方被压迫民族代表大会。

  印度共产党发表第一个党章。

  英国共产党派P。斯普拉特赴印度指导工作。

  一九二七年

  1月1日S。V。卡特致信萨克拉特瓦拉,避请他赴印参加印度共产党第二次会议。

  1月14日萨克拉特瓦拉从英国抵达印度孟买。贝尔圭尔霍达和卡特在港口同他们进行了简短会唔。萨克拉特瓦拉在港口向记者发表谈活,表示他将不参加一个沒有加入共产国际的共产党的会议。贝尔圭尔霍达和卡特就此向萨克拉特瓦拉提出抗议。

  1月16—18日印共中央执委会在孟买举行会议,讨论了党的章程、建立工农党和召开党的第二次会议等问题。会议期间,艾利逊和斯普拉特会见了萨克拉特瓦拉。18日,萨克拉特瓦致信贝尔圭尔霍达,表示不反对印共召开会议。

  1月27日艾利逊在加尔各答被捕,被判一年半徒判。

  1—2月斯普拉特在孟买民族主义报刊《印度民族先驱报》上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

  2月10—14日共产国际在布鲁塞尔召开反帝大会。有13名印度代表参加大会,其中包括国大党代表贾·尼赫鲁。尼赫鲁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期间,印度代表起草了《关于印度问题各决议》,中印两国代表、中印英三国代表分别签署了联合声明。大会成立了“国际反帝同盟”,尼赫鲁当选为同盟执委会委员。

  2月13日孟买国大劳工党改名为“孟买工农党”。D。R。腾格迪任主席,S。米吉卡任书记,卡特、卓格雷加尔、宁勃卡尔等担任了执委会委员。

  2月19—20日孟加拉农工党召开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纲,S·泰戈尔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3月12—13日全印工会大会召开第七次会议。萨格拉特瓦拉出席会议并讲话。S。V。卡特当选为大会的助理书记。

  3月14—15日印度共产党在德里召开非正式会议,决定在5月底召开印度共产党会议。贝尔圭尔霍达宣布退出党的领导机构。

  4月4日国际反帝同盟执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贾·尼赫鲁当选为同盟的地区书记。

  4月9日萨克拉特瓦拉离印返英。

  4月14日《群言》在斯普拉特的资助下复刊。

  4月24日孟买工农党向国大党全国委员会提交一份行动纲领。

  4月S·泰戈尔离印赴俄。

  5月7日孟买工农党机关刊物《革命》创刊。

  5月24日丹吉获释出獄。孟买工农党举行欢迎大会,丹吉在会上发表声明,宣称他是一个印度共产党人,但不是一个布尔什维克。

  5月29—31日印度共产党在孟买举行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章程;认可了中央执委会的领导成员;通过了《关于建立工农党的决定》。

  5月印度共产党出版了斯普拉特的小册子《印度与中国》。

  6月S·泰戈尔抵达莫斯科。

  7月1日孟买工农党发表宣言,呼吁印度敎徒和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为采取民族独立而斗爭。

  7月《印度与中国》一书被当局查禁。

  《印度群众》发表文章,批评丹吉5月24日的声明。

  8月1日S·泰戈尔向共产国际提交《关于孟加拉农工党的报吿》。

  8月23日联共(布)中央致信全印工会大会,邀请它派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

  8月26日乌斯玛尼获释出獄。

  9月10日《革命》周刊发表文章,抗议英国政府阻挠萨克拉特瓦拉赴印参加国大党年会。

  9月斯普拉特和米拉吉卡因《印度与中国》一书而被逮捕。英共党员B。F。布莱德雷抵达印度。

  9—10月《印度群众》发表罗易的文章《中国革命的敎训》。

  10月罗易为共产国陈六大起草《关于印度革命问题的决议(草案)》。

  10月27日《群言》因资金短缺再度停刊。

  10月30日宁勃卡尔在国大党全国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一项抗议英国政府阻挠萨克拉特瓦拉赴印的决议,得到会议一致通过。

  11月25—28日全印工会大会举行第八次会议,斯普拉特、丹吉和三名苏联工会代表出席了大会。丹吉在大会期间起草了一份《工会大会左派》的文件。D。R。腾格迪当选为工会大会付主席,丹吉当选为助理书记。大会成立了一个“行动委员会”,斯普拉特、腾格迪、马季德等共产党人当选为委员会成员。大会收到了英国共产党和赤色工会国际发来的贺电。

  11月19日各工农党在康普尔举行了一次非正式会议,大会决定建立新的工会组织。各工农党在工会运动中实行密切合作。

  11月孟买工农党发表关于西门委员会的宣言。

  罗易在《印度群众》上发表文章《资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的作用》,阐述了“非殖民地化”理论。

  卓格雷加尔在国大党孟买省委会会议上再次提出孟买工农党的行动纲领。

  12月初全俄中央工会理事会向全印铁路工会捐赠4万卢比,用以支援铁路工人罢工。

  靑年共产国际领导人马祖特随一个美国旅游团抵达印度,会见了穆札法尔、斯普拉特等印共领导人。

  印度工农党发表《工农党致印度国大党的宣言》。

  12月9—11日国际反帝同盟召开总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印度问题的决议》。

  12月26日国大党在马德拉斯召开年会,斯普拉特、卓格雷加尔、宁勃卡尔等印共领导人参加大会。卓格雷加尔在提案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爭取完全独立”的决议,得到贾·尼赫鲁的支持。在大会的全体会议上,该决议由贾·尼赫鲁提出,卓格雷加尔附议,被大会一致通过,宁勃卡尔当选为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

  12月28日参加国大党年会的左派分子召开“共和主义者大会”,大会的宗旨是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完全独立的决议。贾·尼赫鲁担任大会主席,穆札法尔任大会书记。

  12月28日出席国大党年会的各工农党领导人举行会议,决定召开全印工农党成立大会的筹备会议。

  12月28—30日印度共产党中央执委会举行秘密会议,卡特作了口头报吿,会议决定成立全印统一的工农党,并讨论了工农党成立大会所需的各个文件。会议接受了贝圭尔霍达的辞职增选乌斯玛尼为中央执委会主席团成员。

  12月30日罗易代表共产国际起草了致印度共产党人的一封信,即著名的“议会信件”。

  一九二八年

  1月1日印度靑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成立大会。印共领导人斯普拉特、果斯瓦米、A。哈里姆等人出席了大会。

  1月初穆札法尔和斯普拉特共同起草了一份《印度工农党关于抵制西门委员会的宣言》。

  全印工会大会成立一个负责起草劳工宪法的委员会,斯普拉特、丹吉、腾格迪等人是该委员会成员。

  1月29日孟买工农党中央执委会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抵制西门委员会的宣言》。提出了关于总的政治形势、党的组织问题等决议草案。

  2月初印度共产党在孟买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工农党的纲领性文件《行动的号召》。

  马祖特会见穆札法尔,对罗易提出了批评。

  2月9日工农党发表《致全印政党会议的公开信》,宣布抵制全印政党会议。(该会议于2月12日至3月11举行。邀请了印度工农党、全印工会大会和孟买的共产党人参加,三个组织都抵制了这次会议。)

  3月1日穆札法尔发表《孟加拉农工党——1927年和1928年的报吿》。

  3月14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共产国际理论家尤金·瓦尔加的文章《印度的工业化》。

  3月18日孟买工农党举行第一次年会,讨论并通过了1月29曰会议但出的决议草案。

  3月31日—4月1日孟加拉农工党召开第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行动的号召》,会议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孟加拉工农党”。

  3—4月共产国际印度问题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了印度革命问题和瓦尔加关于印度工业化的观点。

  4月12日旁遮普工农党举行成立大会,同时成立了旁遮普靑年联盟。

  4月16—18日印度共产党在加尔各答举行非正式会议,印共主要领导人未参加这次会议,会议对罗易进行了批评。

  4月孟买纺织工人举行大罢工。印度共产党领导人参加了罢工委员会,并组织了“红旗工会”。罢工期间,苏联纺织工会捐赠了2万卢比用以支援罢工。

  5月19日全印政党会议举行续会。工农党、共产党和全印工会大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投票反对会议关于建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决议。

  5月赤色工会国际向东印度铁路工会捐赠1万卢比。

  6月英共机关刊物《劳工月刊》发表R。P。杜德的文章《毎评论》,批评瓦尔加关于印度工业化的观点。

  7月斯普拉特为全印工会大会起草了题为《劳工与自主》的劳工宪法草案。

  英国共产党出版《共产国际五大到六大之间》的小册子。

  印度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印度麻业工人大罢工和南印度铁路工人大罢工。

  8月11日印度靑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会议,改名为“靑年同志同盟”,通过了《纲领和政策声明》、《章程》,斯普拉特,A·哈里姆等人当选为执委会成员。

  8月18日加尔各答《政治家报》刊登罗易的“议会信件”。

  国际反帝同盟通过决议,支持印度的反帝独立斗爭。

  8月25日S。V。卡特代表印共发表声明,否认罗易的“议会信件”。

  8月26日英国《泰唔士报》发表罗易信件的节录。

  8月29日罗易致信《孟买记事报》,否认该信件。

  穆札法尔致信《政治家报》,否认该信件,工农党也发表了类似声明。

  8月17—9月1日共产国际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六名印度代表出席会议。(罗易因病未出席会议)。大会在讨论印度革命问题时发生了激烈辯论。大会通过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提纲)》。

  9月28日旁遮普工农党举行第二次会议,重点讨论了农民问题。

  9—10月孟加拉工农党发表《关于尼赫鲁报告和印度宪法草案的基本原则而致全印政党会议的声明》。

  10月11日北方邦成立工农党。

  10月14—16日联合省和德里工农党举行成立大会。

  10月东印度铁路工会中的共产党创办机关刊物《红军》。

  11月4日国大党左派领袖贾·尼赫鲁和S。C。鲍斯组建“爭取印度独立同盟”。

  11月16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共产国际六大的宣传提纲。

  12月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致信全印工农党会议。

  12月10日G。阿迪卡里携带共产国际六大文件返回印度。返印之前,他曾会见C。P。杜德,后者向他介绍了共产国际六大的情况。

  12月18—21日全印工会大会召开第九次会议,贾·尼赫鲁当选为大会主席,穆札法尔为副主席。赤色工会国际、全俄中央工会理事会、中华全国劳工联合会向大会发了贺信、贺电。

  12月23—25日印度工农党在加尔各答召开全印工农党第一次会议,索汗·辛格·左施当选为工农党主席。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工会运动》、《工农党的原则和政策》等18个决议。会议期间,参加了共产国际六大的乌斯玛尼从苏联返回印度。

  12月26—31日国大党在加尔各答召开年会。印度共产党组织了2万工人向国大党年会会场进军,要求国大党通过完全独立决议。

  12月27日“社会主义靑年大会”在加尔各答举行,贾·尼赫鲁担任了大会主席。

  12月27—29日印度共产党在加尔各答举行会议,成立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S。V。卡特担任党的总书记。会议决定以共产国际六大的提纲作为今后工作的基础。

  —九二九年

  1月4名印度共产党人作为工农党的代表参加了孟买市政选举,共获得12500张选票,占总票数的2%2月1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罗易的文章,对印度工农党会议文件中的左倾观点给予了肯定。

  3月英共在《劳工月刊》上发表印度工农党的纲领,并加了“编者按”,对纲领给予了充分肯定。

  3月15日英印政府向米拉特地方法院提交对印度共产党人和工会领袖的起诉书。

  3月17日—19日印度共产党在孟买举行会议,讨论了改组印度共产党和工农党的工作。

  3月20日英国当局在全印各地有计划地逮捕了31名印度共产党人和工会领袖,把他们解往米拉特进行审判。

  3月29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共产国际理论家舒宾的文章,对印度工农党会议提出的同国大党左派进行斗爭的主张给予充分肯定。4月5日又发表了类似的文章。

  4月3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印度革命运动的宣言。

  6月12日英国当局对被逮捕的共产党人提出初步诉讼。

  7月3—19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召开第十次扩大全会,详细讨论了印度革命问题,要求印度共产党完全放弃反帝民族统一战线,同印度资产阶级,特别是国大党左派和民族主义工会领袖进行无情的斗爭。

  8月——9月《国际新闻通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印度革命和印度工农党问题指导性文章。

  10月A。哈里姆在加尔各答出版了孟加拉语的小册子《共产主主义的宣言》。

  11月全印工会大会召开第十次会议,贾·尼赫鲁当选为大会主席,共产党人德什潘德当选为总书记。工会大会中的资产阶级右翼退出大会,另外成立了“全印工会联盟”。

  12月13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了共产国执委会关于开除M。N。罗易的决议。

  一九三〇年

  1月9日靑年共产国际发表致印度靑年、工人和农民的公开信,要求他们同国大党左翼进行坚决斗爭。

  1月14日米拉特地方法院正式开始审理“密拉特案件”。

  1月26日全印举行“独立日”誓师活动。印度共产党和国大党在孟买发生冲突,发生了撕毁双方旗帜的事件。

  1月27日印度共产党就“毁旗事件”发表声明。

  1月底印度共产党在孟买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并成立印度共产党加尔各答委员会,继续领导印度共产党的活动,主要领导人有:德什潘德、兰纳地夫、A。哈里姆。

  2月8——2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举行扩大的主席团会议,会议讨论了印度革命问题。

  4月初A。哈里姆发表了《致加尔各答的工人与公民》的小册子。

  4月18日印度孟加拉省爆发“吉大港起义”。

  4月20日西北边省爆发“白沙瓦起义”。

  5月8日孟买省爆发“绍拉普尔起义”。

  5月英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甘地进行了抨击。

  6月7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吿中称甘地是帝国主义的帮手。

  6月12——7月3日《国际新闻通讯》连续发表卡尔·拉狄克的文章《印度革命问题》。

  6月印度共产党在孟买建立了“靑年工人同盟”。

  孟买的共产党组织起草了一份自我批评的报吿,呼吁印度共产党放弃脫离群众的宗派主义路线。

  7月31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中华全国总工会致印度工人的信》,对印度大党和左派领袖进行抨击。

  9月两名美国共产党员,威廉。N。克威特、哈里·萨莫斯抵达印度,不久被逮捕并驱逐出境。

  10月印度共产党发表题为《工人应赞成什么?》的纲领性宣言,号召工人举行武装起义。

  印度共产党在孟买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独立于国大党的反帝同盟。

  12月18日《国际新闻通讯》、《劳工月刊》和《眞理报》发表《印度共产党行动纲领草案》。

  12月底M。N。罗易秘密返回印度。

  *1930年间,被关在獄中的18名印度共产党领导人曾发表联合声明,阐明了他们对形势和任务的基本看法,该声明被秘密送往共产国际。同期,印度共产党加尔各答委员会曾向全党发出呼吁,号召放弃宗派主义路线。

  一九三一年

  2月16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萨法罗夫的文章《印度革命斗爭的新任务》。

  3月印度共产党人阿米尔·海达尔·汗从苏联返回印度的马德拉斯,在那里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和靑年工人同盟。

  4月国大党在卡拉奇举行年会,罗易应邀出席年会。《印度共产党行动纲领草案》在年会期间广为散发。

  工农党在卡拉奇召开第二次会议。

  全印靑年同盟在卡拉奇召开代表大会。

  6月西北边省的工农党领导了农民的抗税斗爭,一直持续到1932年。

  7月全印工会大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S。C。鲍斯当选为大会主席。印度共产党人退出大会,另外成立了“赤色工会大会”。

  7月28日孟加拉工农党根据穆札法尔的指示,建立了“孟加拉农民同盟”。

  10月4日遮普工农党发表党的纲领。

  11月印度共产党提出一个“三个月计划”,要求在3个月內组织50次群众集会,为党吸收成员、筹集资金、宣传党的纲领,但这个计划未能实现。

  *1931年间,美国共产党员亨利。G。林德曾到印度,会见了印共在孟买的领导人,后被捕入獄,驱逐出境。同年,印度共产党建立了“工人文学出版公司”,作为党的正式出版机构。

  —九三二年

  1月印度共产党內发生分裂,形成德什潘德派和兰纳地夫派。兰纳地夫派在孟买等地建立了红旗工会,并发表了《致印度共产党中央委员们的声明》,称德什潘德派为反革命集团。

  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A。哈里姆建立了“印度工人党”,用以取代印度工农党。

  5月7日海达尔·汗被捕,被判处两年半徙刑。

  7月1日《共产国际》发表中国、英国和德国共产党致印度共产党人的公开信。

  8月印度共产党在阿迈达巴德建立“工厂工人苏盟”。

  一九三三年

  1月16日米拉特地方法院对被捕的共产党人和工会领袖进行判决:穆礼法尔被判处无期徒刑;丹吉、卡特、卓格雷加尔、宁勃卡尔、斯普拉特被判处12年徒刑;布莱德雷、米拉吉卡、乌斯玛尼被判处10年徒刑;其他人最轻为3年徒刑。

  3月17日“米拉特案件”的被吿向印度高等法院提出上诉。

  4月1日印度靑年工人同盟的8名领导人因组织罢工而被当局逮捕。

  4月印度共产党在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成立“反甘地主义同盟”和抵制甘地委员会”。

  6——7月印度共产党在孟买成立“马克思主义同盟”。

  8月3日印度髙等法院对“米拉特案件”的上诉进行裁决,对被吿予以减刑。

  8月16日印度“大印度半岛铁路工会”发生分裂,印度共产党人退出工会,另建“大印度半岛赤色铁路工会”。

  8月26日印度共产党建立“大印度铁路劳工工会”。

  8月底G。阿迪卡里获释出獄,印度共产党举行欢迎大会。

  11月24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中共中央致印度共产党人的公开信。

  赤色工会大会召集群众大会,欢迎陆续获释的印度共产党领袖。

  11月底G。阿迪卡利赴加尔各答,组建了印度共产党临时中央委员会。

  12月印度共产党在加尔各答召开全国代表会议,讨论了党的政治纲领和党章,成立了临时中央委员会,G。阿迪卡里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印度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领导的纺织工人工会达成协议,结成了临时同盟。

  共产国际出版了题为《印度共产党的策略和组织问题》的小册子。

  一九三四年

  1月孟买赤色工会发表致工厂工人的宣言。

  1月26——28日印度共产党倡议召开了全印坊织工人代表大会,赤色工会大会、全印工会大会和全印工会联盟都派代表出席了大会。

  2月印度成立了“国大社会党”。

  2月5日印度共产党领导的“加尔各答抵制甘地委员会”召开会议,对甘地进行了激烈抨击。

  2月21日“靑年工人同盟”发表致工厂工人的宣言。

  3月G。阿迪卡里以《印度共产党行动纲领》为蓝本,起草了《印度共产党政治提纲草案》。

  4月24日孟买纺织工人举行总罢工,共产党提出了“变局部罢工为政治总罢工”的口号。14名共产党领导人被捕。

  5月11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印度共产党章程草案》。

  6月1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署名巴萨克的文章《对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几点意见》。

  7月6日靑年工人同盟发表《靑年工人同盟在总罢工中的任务》。

  7月27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印度共产党政治提纲草案》。

  7月21日印度共产党在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组织反甘地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

  7月23日英国当局正式宣布印度共产党及其领导群众革命组织为非法。

  10月孟买的共产党人举行会议,斯普拉特起草了《致全体反帝国主义者的呼吁书》。

  10月25——28日全印赤色工会大会执委会召开会议,讨论了赤色工会大会和全体工会大会合并问题,通过了谴责国大党的决议。

  10月26日国大党在孟买召开年会印度共产党在各地组织了反对国大党的群众游行示威,并组织了向国大党年会会场进军的行动。

  10月底印度共产党在加尔各答召开反帝大会,发表由阿迪卡利起草的《反帝大会宣言》。

  一九三五年

  3月印共成立新中央委员会,P。C。约希当选为总书记。

  3月9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印度反帝斗爭问题》。

  4月实行全印工会大会和红色工会大会重新合并。

  5月《劳工月刊》发表穆札法尔文章:《印度反对政府组织法的斗爭》。

  7月25日——8月21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王明是关于殖民地政策的主要发言人,对印共的路线提出的批评。季米特洛在报吿中指出“在印度,共产党人应当拥护扩太和参加一切群众反帝运动,民族改良派所领导的运动也在內”;同时,“共产党应保存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印度沒有代表参加,杜德和布莱德为印度共产党提出一个正式声明:《杜德一布莱德雷提纲》,传达共产国际新路线。

  8月印度当局公布《印度政府组织法》,1937年4月1日生效。印度人民称它为奴隶宪法,印度人民开展了反对奴隶宪法的斗爭。

  9月7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面对帝国主义准备新的世界战爭,共产国际的任务》。

  一九三六年

  1月国民大会社会党在米拉特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通过决议接受共产党人加入该党。

  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大会社会党,并建立组织机构,开始出版秘密刊物《共产主义者》,并建立党的“党团”系统。

  2月英共书记处通过:《关于印度问题的建议》。

  3月英共《劳工月刊》发表帕姆·杜德和本·布莱德雷提纲《印度反帝人民阵线》。

  3月7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杜德和布莱德雷文章:《走向印度工会的团结》。

  4月全印农民联合会成立在斯瓦米·萨哈札南达·萨脂斯瓦提主持下,在勒克瑙举行第一次全印农民大会,全印范围的农民运动开始形成(1948年改名全印农民协会)。

  4月印共发表《致国大党勒克瑙年会的宣言》和《共产党致反帝战士的宣言》,号召印共加入国大社会党。

  4月25日帕姆·杜德在《国际新闻通讯》发表:《印度国大党在勒克瑙》。

  9月印共政治局发表声明号召全党贯彻“杜德—布莱德雷”提纲。

  11月7日《国际新闻通讯》发表《民族统一战线》。

  12月印共发表《积聚的风暴》的宣言,提出把国大党作为反帝统一战线的基础。

  下半年国民大会社会党书记兼喀拉拉省组织领导人。

  南布迪里巴德、P。拉马穆第与P。捷瓦南达莫公开拥护共产主义。

  一九三七年

  2月印共政治局发表决议。决议说,反帝阵线不仅应该包括国大党、国民大会社会党、印度共产党及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组织,“甚至还包括印度工商业者的某些组织”,国民大会社会党人谴责共产党人是修正主义者,共产党人则斥社会党人是“左倾派主义”。

  年初印共同国民大会社会党缔结了“勒克瑙协议”,同意两党最后要合并为一个组织。

  4月1日《印度政府组织法》生效,并在各省举行立法会议的选举,国大党参加竞选获得胜利。

  6月印共抗议国民大会社会党“驱逐异端分子”的措施。

  7月17日帕姆·杜德在《国际新闻通讯》发表文章:《印度的形势》。

  7月国大党在11个省邦中的7个省建立省政府。

  8月国民大会社会党全国委员会决定停止接纳共产党人为党员。

  丹吉当时是全印工会大会主席,同时又是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一九三八年

  1 月全印学生联合会分裂。

  2月印共合法机关刊物《民族阵线》周刊在孟买出版,由约希主编,在战爭开始后禁止出版。

  5月9日《印共的秘密文件:工作的计划》,由马萨尼以《共产党反对国民大会社会党的阴谋》为题发表9月M。N。罗易《我们的分歧》问世,內中包括罗易致共产国际的两封信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印度的问题》。罗易为自已“非殖民地化”理论辯解。此书由加尔各答萨斯华蒂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一九三九年

  3月国大党特里普拉会议,甘地、鲍斯爭夺领导权,国大党面临左翼的领导权还是党的团结的抉择。社会党人以弃权来正式宣布中立。印共领导选择了在甘地领导下的团结,实行同国大党右翼领导进行合作政策。

  3月19日国大党召开特里普拉会议,哈里·波立特代表英共向印共发出的贺词说:“我们认为在印度最重要的问题是一切民族力量在印度国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

  3月19日阿约艾·高士在《民族阵线》发表文章,批判印共领导选择同国大党右翼领导进行合作政策是奉行尾巴主义的政策和“着了团结思想的魔”。

  4月30日S。G。萨尔德赛在《民族阵线》解释说:共产党人所以向甘地伸出“合作之手”,是因为他在目前情况下起着“进步的作用”。

  8月印共宣称在国大党全国委员会会中拥有20席位。

  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总督宣布印度参战。

  10月20日孟买9万人举行反战罢工。

  10月—11月印共政治局通过关于战爭决定,指出印度人民的任务是“用革命手段,利用战爭危机,以求实民族独立”。决议提出“夺取政权是可以立即实现的目标”,并且公开号召“把帝国主义战爭转变为民族解放战爭”。

  12月左翼团结委员会分裂。

  一九四〇年

  1月26日印共发表“独立日宣言”,宣布新政策,号召起义。

  3月在国大党腊姆加尔会议上,印共以《无产者的道路》为题发表新的政策声明,要求印度“以革命的手段来利用战爭危机。”

  3月国民大会社会党执行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开除所有共产党员出党,两党彻底决裂。

  3月印共在孟买组织总工人总罢工,有15万人参加。

  3月15日英国殖民政府根据“印度国防条例”,拘押共产党的主要领袖:丹吉、B。T。兰那地夫、S。S。米拉吉卡、S。V。巴鲁雷加尔、A。S。K。伊因加尔、萨札德·札喜尔、S。V。卡特、R。S。宁勃加尔和S。G。巴德加尔等u据內政部长宣布,到了1941年2月政府拘留了840名”公认的共产党人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暴力群众革命计划的人。党的机构陷于瘫痪。

  3月约希发表《政党和政治斗爭眞相》,严厉谴责其他政党。

  5月《共产国际》刊登印共宣言,并发表D。普拉培布文帝:《印度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爭》。

  7月《布尔什维克》发表《战爭与印度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9月出席国大党全国委员会的共产党人投票反对国大党的政策。

  10月印共在《共产主义者》发表一项声明,谴责甘地派的领导人破坏民族斗爭,“阴谋求得适当的妥协,并攻击尼赫鲁的作用是“对共产党人狂吠,用革命的词藻来粉饰工作委员会的决议。”

  —九四一年

  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后,印共地下党在P。C。约希领导下发表《苏德战爭:政治局1941年7月声明》,提出要“变帝国主义战爭为革命战爭。”在德奧利拘留营的印共领导核心发表所谓“德奧利提纲”,提出“人民战爭”口号,并认为印度应当全力支持英国作战。

  7月8日英共总书记哈利·波立特致信给英共党员,后来该信传到印度共产党领导人手中,引起重视。该信要求英共不折不扣贯彻共产国际新的路线。

  8月地下印度共产党创办《共产主义者》,要求英共掀起一场反对丘吉尔政府的革命。

  9月R。帕姆·杜德在《劳工月刊》对印度共产党人说,他们对战爭的支持应该是无条件的,而且不应该以获得独立为前提。

  9月列明在《布尔什维克》发表《英帝国在当前战爭中的作用》指出,尽管印度处于殖民地位,只要英帝国政府同苏联并肩作战,印共就应该支持英帝政府。

  10月地下党的成员对德奥利的共产党人的观点发动了一次直接的抨击,说那些主张支持英国战爭努力的人是帝国主义政策的追随者”并且是“帝国主义谎言的应声虫”。

  印共在一项声明中指出那些支持战爭的人是帝国主义的追随者。

  农民协会执行和常务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国大党沒有为爭取独立而进行积极斗爭。

  11月底印共要求学生发动爭取自由的全国性斗爭。

  12月初印共发表波立特的呼吁书和《我们对战爭的新路线一英国同志纠正了我们的错误》。

  12月15日印共政治局发表《反法西斯人民战爭以及我们的政策和任务》,正式决定采取“人民战爭”的路线,指出“指导我党一切实际政治活动的主要口号是:“让印度人民在人民战爭中发挥人民的作用”。

  一九四二年

  2月P。C。约希发表政策声明,拥护人民战爭,提出“实现民族团结,以求保障国防和成立全国性政府”的口号u4月克里浦斯代表团来印,提出宪法方案,印共政治局宣布赞成代表团的方案,并呼吁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克里浦斯建议的基础上求得解决办法,印共保证全力支持这种解决办法。

  4月巴雷利监獄中的共产党人发表一项声明,保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持战胜法西斯主义的事业……我们宣布,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滴血,不获得胜利决不罢休”。

  5月印共散发一篇致朋友和同情者的非公开声明:《关于共产党的政策和工作计划的备忘录》,宣称指导印共活动的唯一口号就是“一切为了前线”,“只要我们共产党人力所能及,英国当局就不必害怕发生罢工”。

  6月《劳工月刊》刊登梅农文章:《印度号召行动起来》。

  7月24日印度殖民政府宣布印共为合法,并且开始释放獄中的共产党人。

  7月印共给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一封公开信宣称,“民族运动以伟大的国大党为代表,受到我国千百万人民的拥护”。

  8月2日印共《人民战爭》在孟买出版,约希、阿迪卡里为主编。

  8月8日国大党全国委员会通过英国人“滾出印度,的决议。印共K。M。阿什腊弗,萨邀德·礼喜尔和S。G。萨尔德赛出席,反对这个决议。

  8月英国殖民政府宣布国大党为非法,领导人被捕入獄。

  9月19日印共中央委员召开扩大的全体会议,出席这次全会的共有30人,包括中央委员会和来自党组织的特邀代表,通过《关于巴基斯坦与民族团结问题的决议。》。会议还要求恢复国大党的合法地位并释放甘地。

  10月全印农民协会分裂,印共发表《关于释放民族领袖的宣言》。

  11月1日——7日印共举行“团结运动周”发表宣言:《为实现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协定而努力》。

  一九四三年

  2月印共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拟订印共第一次代表大会计划。印共中央全会通过《关于要求释放甘地的决议》。

  5月23日印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孟买召开,有来自印度各地将近300名代表参加,通过《关于在保卫祖国与爭取国民政府的行动中团结起来的决议》和《印度共产党党章》。P。C。约希重新当选为总书记,提出爭取成立印度人的国民政府和爭取反法西欧战爭胜利的口号。

  6月10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共产国际与印度革命关系即宣吿结束。

  二、共产国际与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关系文献精粹

  (一)经过列宁修改的罗易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的《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原稿(1920年)

  (二)共产国际致国大党加雅大会电文(1922年12月)

  (三)M。N。罗易致S。A·丹吉的信(1922年11月2日)

  (四)关于在印度组织工人阶级政党的备忘录(1923年6月5日)

  (五)共产国际执委会致印度工农党第一次会议的信(1923年6月14日)

  (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关于印度问题的决议(1925年3—4月)

  (七)M。N。罗易致印度共产党的信(1927年12月30日)

  (八)M。N·罗易:《关于印度问题的决议草案》(1927年底)

  (九)奥托·库西宁在共产国际六大上的报吿:《殖民地的革命运动》(1928年8月)

  (十)库西宁和曼努伊里斯基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10次全会上报吿中有关印度的部分(1929年7月)

  (十一)曼努伊里斯基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11次全会上报吿中关于印度问题和结论部分(1931年3月26日)

  (十二)王明年共产国际七大作《论反帝统一战线问题》报告中关于印度部分(1935年7月)(十三)M。N。罗易:《我的罪名——给共产国际委员的公开信》(1938年)

  (十四)哈里·波立特(英共总书记):《为打败法西斯向党內同志的呼吁》(1941年7月8日)

  (一)经过列宁修改的罗易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的《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原稿(1920年)〔译注:罗易原稿标题为《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经过列宁修改,又由共产国际殖民地委员会修正审定。译文中凡同罗易的提纲原稿不同之处,在()中加以说明。字句下有·记号者,原文是黑体字,为列宁删改之处;有“~”记号者,原文是斜体,为殖民地委员会根据列宁删改稿进行修正之处。〕

  一、更详细地(罗易的补充提纲原稿沒有这些字样,是委员会加的)确定共产国际同资本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內例如中国和印度(原稿沒有这些字样,是委员会加的)的革命运动的关系,是摆在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世界革命的历史已进入到必须对这种关系有一个确当的理解的时期。(原稿用的是;号)。欧洲大战及其结果清楚地表明,受奴役的非欧洲国家〈subjected countries〉的广大人民群众同欧洲的无产阶级运动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这是世界资本主义集中化(则稿为:“集中的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结果,例如在战爭期间把殖民地的部队和庞大的工人队伍送往战争前线,等等。(原稿沒有这句话,是委员会加的)。

  二、欧洲资本主义吸取其主要力量的基本来源之一是殖民地与附属国(原稿为:“欧洲资本主义吸取其基本力量的源泉不再在欧洲的工业国,而是在殖民地与附属国了)。沒有对殖民地的辽阔市场与广大的剝削地盘的控制,欧洲的资本主义大国一刻也不能维持它们的生存。一个多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的堡垒英国遭受着生产过剩的灾难。如果不是获得辽阔的殖民地来实行对她的过剩产品的销售(原稿为:“销售她的过剩产品”),并作为她日益发展的工业的原料来源地,英国的资本主义结构早巳被它自身的负担压得粉碎。依靠对亚洲,非洲千百万居民的奴役,英国帝国主义就此说来,是成功地(原稿为:“已成功地”)把英国无产阶级置于资产阶级的统治之下。

  三、在殖民地获取的超额利润是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支柱——(原稿用的是,号)不剝夺现代资本主义的超额利润的这一来源,欧洲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