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序言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高涨的影响与推动下,1919年诞生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大力支持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东方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爭,尤其重视中国和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因为当时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已经认识到: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爭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俄国、印度、中国等国家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就明确提出:“国际将支援被压迫的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爭,以促使世界帝国主义体系最后崩溃。”在1920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与印度人M。N。罗易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补充提纲》,及时制定了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纲领与策略。此后,共产国际遵循这一纲领一贯支持各被压迫民族爭取解放的斗爭。

  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中,它作为世界共产党的集中组织,在领导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建设和支持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与东方民族民主运动的斗爭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树了不少功绩,同时也干了不少蠢事,犯了许多严重错误,其经验与敎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硏究共产国际与各国革命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研:究共产国际与东方各落后国家革命的关系问题,不仅是深入硏究共产国际史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客观地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展望各国革命的道路与前景的重要课题,具有巨大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来,许多学者勇于探索,打破禁区,开展了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的硏究,短短几年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论文和专著,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如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向靑敎授就是其中颇有成就的著名代表。但是,我国学者对共产国际与其它国家革命关系的硏究尙处在初步阶段,还很少有份量的论著发表。然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陈峰君副敎授主编的《共产国际与印度》一书,却是这块正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中拔苗而出首开的一只鲜花,是令人欣慰喜悅的可贵新果。她预示着这一空白学术领域的春天即将来临。

  陈峰君同志在硏究印度社会政治问题、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与印度革命的关系这一学术领域里已辛勤耕耘近20年,由于刻苦钻硏,不断探索,掌握了大量翔实资料,已先后发表了很多篇关于印度问题的硏究论文,而新著《共产国际与印度》则是他硏究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成果汇集。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首先以一章篇幅全面系统地综述了共产国际与印度革命关系的历史发展,接着分四章就共产国际与印共对资产阶级的策略、罗易的“非殖民地化”理论与共产国际的批判、工农党的兴衰与共产国际的政策、共产国际与马·纳·罗易等四个重大理论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对于国內外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重大分歧问题,也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因而成为硏究共产国际与印度关系的一本有学术价値的专著。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对我国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敎学与硏究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神州大地,我们满怀信心地期望陈峰君同志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硏究中继续作出新的贡献,同时更希望我国学术界共同努力,在共产国际与各国革命关系的硏究中取得更大的进展。

  张汉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