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0章 严父慈祖多情帝君(2)

  尽管乾隆帝对永璜之卒颇为悲伤,但他对其他皇子的不良品行仍是深恶痛绝,加以责斥,并不姑息。皇十七子永,“不甚读书,喜音乐,好游嬉。少时尝微服出游,间为狭巷之乐”,乾隆帝对其“深恶之”。乾隆五十四年,帝封其同母之兄皇十五子琰为嘉亲王,而对永则“降封贝勒”。

  三、两立嫡子未遂。

  乾隆帝虽常讲“敬天法祖”,但并不墨守成规囿于旧制,在立太子问题上有自己的主张,想立嫡子为太子。第一次是立永琏。皇次子永琏为孝贤皇后所生,“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甚受雍正帝喜爱,为其取名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乾隆帝因此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御乾清宫西暖阁,召见总理事务王大臣和九卿,谕遵皇父之制密立储位说:“国本攸系,自以豫定为宜”,“循用皇考成式,亲书密旨”,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亲看宫中总管太监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将来皇子年齿渐长,“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仍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这位内定为太子之人,就是永琏。不料到了九岁的时候,永琏于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病重,乾隆帝亲奉皇太后至宁寿宫,看望其病。当日永琏去世,帝万分悲痛,下谕辍朝五日,并谕和硕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及军机大臣:

  “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朕御极以后,不即显行册立皇太子之礼者,盖恐幼年志气未定,恃贵骄矜,或左右谄媚逢迎,至于失德,甚至有窥伺动摇之者,是以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皇考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面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朕已命为皇太子矣,今于本月十二日,偶染寒疾,遂致不起,朕心深为悲悼。朕为天下主,岂肯因幼殇而伤怀抱,但永琏系朕嫡子,已定建储之计,与众子不同,一切典礼,著照皇太子仪注行,元年密藏匾内之谕旨,著取出,将此晓谕天下臣民知之。”

  不久定:皇太子丧仪,皇上素服七日,若临皇太子金棺处,释缨纬。官员军民人等,在京四十日、外省二十日停止嫁娶作乐,谥永琏为端慧皇太子。

  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帝遇到第二次大的打击,他心爱的皇七子永琮,年方二岁,以痘殇。他非常悲伤地谕告王大臣:“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

  两次欲立嫡子为太子,均未得遂,乾隆帝痛定思索,认为是否此举不妥,遭祖宗谴责,才有此难。他在宣布处理永琮丧事的谕中接着讲道,“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此朕悲悼之余,寻思所及,一并谕王大臣等知之。”②。

  照此看来,此时乾隆帝已有不再立嫡子为太子的想法,事实上此后也不可能以嫡子继位,因为他再也没有第三位嫡子了。孝贤皇后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十五年皇贵妃乌拉那拉氏册为皇后,三十一年卒,因忤帝旨,丧仪降按皇贵妃之例,此后就未再立皇后,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中宫皇后所生之嫡子了。

  四、疼爱子孙、慈祥可亲的老祖宗。

  在乾隆帝严格管教和精心培养下,出现了一批颇有才华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他们也深受皇父、皇祖、皇曾祖宠爱。皇五子永琪,“少时,国语骑射娴习,为纯皇帝所钟爱,欲立储位”,于乾隆三十年十一月被皇父以其“年已长成,应予封爵”,封为荣恪亲王。可惜的是,这位被皇父内定为未来的帝君竟染病不起,封王之后四个月即离开了人世。皇六子永善于绘画,“兼通天算”,于乾隆二十四年出继与慎郡王允禧,封贝勒,三十七年进质郡王。皇十一子永,“善书法,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中某内监言其师少时犹见董文敏握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推广其语作拨灯法,谈论书法具备”。“诗文精洁,书法遒劲,为海内所共推”,“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宇,重若珍宝”。乾隆帝很喜爱永,“每幸其第”,于五十四年封其为成亲王。

  在文武百官面前,乾隆帝是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威严无比的万岁爷,一举一动,皆有固定之规,看起来,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而他对于幼小皇孙、曾孙、元孙,却是一位抚爱备至、慈祥可亲甚至与孙辈逗笑作乐的老祖父、老曾祖父。他特降恩旨,对未得品级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赏戴红绒结顶帽。这是―种相当高的政治待遇。原礼亲王昭?对红绒结顶冠之珍贵,作了如下的描述:

  “国朝定制,皇上燕服,宫中冠红绒结顶冠,凡皇子、皇孙皆以是为礼服,甚属尊重。近支王、贝勒得上赐者,许常冠戴。辅臣间有赐者,皆不敢戴,惟张文和公蒙特旨许元旦日冠戴,时以为非常之荣。成王尝戏谓余曰:吾帽冠只值清钱百文,然胜汝辈数百金之顶多矣。时红宝石顶价甚昂,故王以为戏云。”

  军机章京赵翼通过一件小事,具体叙述了慈祥祖父弘历逗乐皇孙及皇孙善射、聪颖的情形:

  “一日至张三营行宫,上坐较射,皇子、皇孙以次射。皇次孙绵恩方八岁,亦以小弓箭一发中的,再发再中。上大喜,谕令再中一矢赏黄马褂。果又中一矢,辄收弓矢跪于前。上若为弗解其意者,问:何欲?仍跪而不言。上大笑, 趣以黄马褂衣之,仓促间不得小褂,则以大者裹之抱而去。童年娴射,已是异事,而此种机警,在至尊前自然流露,非有人教之,信天界也。”

  绵恩后来长得很美,“貌颀秀,猿臂,善射”,乘马矫捷若飞,“举止详瞻,趋跄有节”,更受皇祖父宠爱,“弱冠即领火器营总统,凡五十余年”。

  随着年事渐高,乾隆帝对皇孙尤其是曾孙、元孙更为疼爱,这突出表现在对皇长孙绵德抱孙及嘉奖善射之曾孙、元孙上。绵德于乾隆十五年受祖特恩袭封亲王,三十七年因故降郡王,四十一年以与礼部郎中秦雄褒往来,馈遗书画,被削爵,由其弟绵恩承袭郡王,第二年复蒙皇祖施恩,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正月十二日,因绵德将抱孙子,年逾古稀的乾隆帝下谕,特晋其爵说:绵德为皇长子定安亲王嫡长子,系朕长孙,今念绵德之子奕纯新岁可以得子,“朕庆抱元孙,五世一堂,实为古稀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云祁之庆。绵德著加恩晋封固山贝子”。同年闰三月十三日,他又下谕赏恩奕纯说:“奕纯阿哥系朕之曾长孙,今又得生元孙,实为国家祥瑞,朕深为欣悦,奕纯阿哥著加恩赏戴宝石顶、双眼花翎。”他还亲幸绵德府第,“视皇元孙载锡”。

  乾隆帝喜抱元孙,十分高兴,于四十九年谕令各省总督巡抚,查明五世同堂之家,以加恩赏。五十年正月十六日他就此事又下谕说:“朕仰承天眷,上年喜得五世元孙,嘉庆骈臻,恩施宜渥”,因令各督抚查明所属绅土庶民有身及五代同堂者,加恩赏赉。今据各地造册咨送军机处,共有一百九十二人,其中郭有英、张羽、刘湘、钟君宠四人俱寿逾百岁,曾元绕膝,洵为升平人瑞,朕亲制诗一章,分赏四家,并各御书匾额赐予,“用示宠眷”,所有应赏银两,缎匹及建坊之事,著该部照例具题。其余未满百岁五代同堂之张文聚等一百八十八人,著各督抚分别年岁,给予匾额,赏给银缎,“以昭锡福推恩,同登寿宇之至意”。

  其御制诗为:

  “纪元五十承天眷,述祖乾清叟宴张。汇报遂教来续续,特章岂独让堂堂。京几齐粤四氏得,张郭刘钟五代昌。寿世庥征真是罕,持盈保泰惕何遑。”④。

  乾隆五十六年夏,年逾八旬的老寿星乾隆帝,带着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五代人同往承德避暑山庄,行围避暑,欢享天伦之乐。八月十二日,帝御山庄宫门观皇孙等射箭,皇孙质郡王绵庆,年仅十三,竟中三矢,八龄幼童皇元孙载锡,亦中三矢。乾隆帝大喜,赐绵庆黄褂、三眼花翎,赐载锡黄褂、双眼花翎,并御制《命诸幼皇孙皇元孙来山庄随围遂观其射诗》,以志其喜。其诗为:

  “观射寻常多抱愧,今朝观射喜偏应。元孙八岁三箭中,侍祖当年此地仍。弧矢四龄争较早,构堂万世冀恒承。一身七代瞻神御,家法天恩永佑征。”

  过了十天,八月二十二日,乾隆帝携带诸幼皇孙、曾孙、元孙于威逊格尔行围,年仅十岁的皇孙绵宁射中一鹿,皇祖父大喜,赐予绵宁黄褂及双眼花翎,并御制《威逊格尔行围志事》诗:

  “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

  老我策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

  这两首诗中的元孙“四龄争较早”、幼孙“争先早二龄”,“一身七代瞻神御”等句,指的是什么事情,乍看不甚明了,查阅乾隆帝的一道谕旨,才知道这是他忆及当年随侍皇祖父康熙帝时之情景,有所感而发的。他于八月十二日就皇孙质郡王绵庆、元孙载锡三矢中的之事,下了一道长谕,讲述当年自己十二岁时连中五矢之事,宣布要加恩赏赉亲见七代之人说:

  “本年朕届八旬开一,年谷顺成,雨?时著,寿辰之前夕,微雨飘洒,次旦曦景晶莹,天色开朗,太和翔洽,实为渥荷天庥。十一日命皇子、皇孙、曾孙、元孙等山庄较射,元孙载锡年方八岁,五发三中,朕心深为嘉悦,赐以黄褂。因忆昔年朕随侍皇祖山庄阅射,朕连中五矢,仰蒙天语褒嘉,慈颜大悦,蒙赐黄褂,其时朕年十有二岁。今元孙甫及八龄,即能连发命中,仰见昊苍笃佑,家法贻庥,庆泽延洪,克膺备福。现在八旬开衮,元孙业已长成就傅,计朕寿 跻九旬时,又可见六代来孙,同堂称庆。……今思朕逮事皇祖、皇考,复得元孙,朕已亲见七代,笃庆锡光,更为古今罕有,著交八旗都统、步军统领、顺天府尹及各直省督抚, 详查臣民中如有实曾亲身上见祖父下逮元孙有指证者,据实 奏闻,候朕优加恩赉,用昭寿寓同登之盛。”

  以上诗、谕,将乾隆帝疼爱幼孙、元孙之情,非常生动地跃现于人们眼前,他可真是一位慈爱可亲的老祖宗!

  第二节“友爱昆仲”“体恤天潢”。

  一、优遇和王、果王。

  乾隆帝在对待弟兄关系及宗室的问题上,充分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处理较好。他一共有九个弟兄,其中六位早死,三兄弘时因“放纵不谨”,被雍正帝削宗籍,只有五弟弘昼、六弟弘瞻长大成人封授王爵。

  弘昼于雍正十一年与四兄弘历同时被父皇封为亲王,弘历为宝亲王,弘昼为和亲王。十三年弘昼又与弘历同时被委任办理苗疆事务,二人总领其事。乾隆皇帝弘历即位后,对弘昼“甚友爱”,授其为议政王,“将宪皇所遗雍邸旧赀全赐之”,故弘昼“甚富饶”。然而弘昼“性骄奢”,贱视王公大臣,“尝以微故,殴果毅公讷亲于朝”。弘瞻于乾隆三年出继与果毅亲王允礼,袭封亲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