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8章 诗、书、文、语兼长文武双全(3)

  经过乾隆帝的多方督促、鞭策和嘉奖,在全国收集了大量珍贵典籍,加上内府所藏,仅提供四库馆供编修之用需缮写之书,就多达一万余种十六万八千册,确系“卷帙浩繁”,数量巨大。这为编纂巨型丛书《四库全书》,奠定了雄厚的坚实的基础。

  其二,委任编书人员。乾隆帝精心挑选,组成了一个精干的高水平的编纂《全书》的班子。乾隆三十八年初开四库馆时,他委任兼管礼部、兵部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为总裁,设纂修三十员及提调等职。同月刘统勋奏:纂辑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必须斟酌综核,方免挂漏参差,请用纂修纪昀、提调陆锡熊为总办(后名总纂),原派纂修三十员以外,“应添纂修翰林十员”。另外,郎中姚鼐,主事程晋、任大椿,学正汪如藻,降调学士翁方纲,“留心典籍”,应派为纂修。进士余集、邵晋涵、周永年,举人戴震、杨昌霖,“于古书原委,俱能考订”,应请旨调取来京,令其在分校上行走(即担任分校),“更资集思广益之用”。帝皆从其所请。他又以缮写之书太多,诸总裁校勘者少,特派皇八子仪郡王永璇、皇十一子成亲王永及侍郎周煌等校书。这些总纂、纂修、分校,多系海内名流学者,尤其是纪昀、戴震等人更系学识渊博的大儒,他们专在四库馆中潜心选纂,对这部巨型丛书的较快完成起了重大的作用。乾隆帝还委任大学士刘统勋、于敏中、舒赫德等军国重臣为四库全书总裁,而且又命画有《长江帆影图卷》的大画家并“兼通天算”的皇六子质郡王永为总裁,乾隆帝还不时予以指授机宜,这样一来,使编纂四库全书所需的人员、经费,以及较好的工作条件,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在政治上、经济上为完成四库全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三,确定编纂方针、体例。乾隆帝多次下达谕旨,讲述编书的方针、体例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他降谕说:“朕几余懋学,典册时披,念当文治修明之会,而古今载籍,未能搜罗大备,其何以裨艺林而光策府,命四方大吏加意采访,汇上于朝”,又命词臣编校翰林署旧藏明代永乐大典,“芟芜取腴,每多世不经见之本,而外省奏进书目,名山秘籍,亦颇囊括无遗,合之大内所储,朝绅所献,计不下万余种,自昔图书之富,于斯为盛。特诏词臣详为勘核,厘其应刊应钞应存者,系以提要,辑成总目,依经史子集,部分类聚,命为四库全书,简皇子大臣为总裁以董之,间取各书翻阅,有可发挥者,亲为评咏,题识简端”。

  其四,优遇能臣惩斥劣员。乾隆帝对编修《四库全书》的文臣,颇为厚待,尤其对学识高超及勤于任事之人更是格外优遇。像编修纪昀,被大学士刘统勋举为总纂后,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佚,尽读各省进献之书,编写《四库总目提要》,初擢侍读,再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在文渊阁直阁事,进兵部侍郎,《四库全书》修成后,更历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总纂陆锡熊,由刑部郎中授侍读,后迁至左副都御史。编修陆费墀因任四库全书馆总校,授侍读,累迁至礼部侍郎。大学者戴震,仅系举人,久试未中,被总裁刘统勋推荐任纂修,乾隆帝从其请,并于乾隆四十年特命其与会试中试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戴震于四十二年去世,乾隆帝读其所校水经注后,问其下落,才知已故,“惋惜久之”。

  乾隆帝以《四库全书》是“以彰天下同文之盛”、“嘉惠天下万世”之巨著,特别重视书的质量问题,多次亲阅、检查错讹之处,下谕训诫。他谕令都察院、吏部制定议处校书错误之官员的规定。都察院、吏部进呈拟议之法,规定对四库全书的总裁罚俸半年,总校、分校、复校罚俸一年。他阅过此折后,认为此法欠妥,特降谕减轻总校等员处分说:校勘载籍与部院衙门办事不同。部院事务由各司主稿,堂官总其成,遇有错误,司官处分自应重于堂官。至于校书之事,则总裁与分校、复校各官,“责成相等,其疏忽致误,过失亦同”,且分校、复校、总校等官,偶或讹舛,尚有总裁为之勘核,若总裁复掉以轻心,其误便无由改正了。“朕于进呈乙览时,信手抽阅,鲁鱼亥豕之讹,不一而足,然皆朕披览所及,其未经阅及者,讹误尚不识凡几”。“朕搜访遗编,嘉惠天下万世,总裁等理宜悉心校理,以襄右文之治,此而忽不经意,其过较分校等为重”。著令总裁罚俸半年,总校、复校、分校等官罚俸三月。

  正是由于乾隆帝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许多工作,才使《四库全书》这一巨著得以编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乾隆帝在这一伟业中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做了一些蠢事和坏事,那就是他囿于统治者的成见,在收集典籍和编纂《全书》的过程中,对全国书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查,禁止、销毁和删改了大量所谓“悖逆”和“违碍”的书籍。据估计,乾隆时被销毁之书多达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他还在编书过程中制造了几十起文字狱。

  二、文字冤狱的制造者。

  清君由于是僻处边远的少数民族首领入主中原,又继承了前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传统,因此用以恐吓、威慑、打压持有异见或不够温顺的官员与知识分子的文字冤狱,较诸以往王朝,就更为频繁、更加残酷、更无道理。康熙时的两大文字冤案,都是针对作品中怀念明朝的民族意识而发生的。庄廷珑署名编的《明史》,有指斥清朝的词句,又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的正朔;戴名世著的《南山集》,用南明诸帝的年号,议论南明史事,皆被朝廷定成悖逆大罪,数百名有关人员被诛戮充军籍没。雍正朝虽只有十三年,文字狱比康熙时还多,或因作者有反清思想,或因其人依附帝之政敌,而掀起大狱,严予诛戮。最大的案子是曾静、张熙案。曾静崇信清初著名学者吕留良,深受其著作反清思想的影响,指使弟子张熙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其毋忘是岳飞的后裔,应当起兵反清,书中还指斥雍正帝有弑父、篡位、逼母、杀兄、屠弟等罪行。事发之后,已故之吕留良被开棺戮尸,一大批吕留良的弟子、族人、亲友被株连。

  乾隆帝更扩大了文字狱的范围,反清者惩,讽上者诛,连歌颂不得法者也被加上欺君大罪,就是一般诗文,也常因官府望文生义捕风捉影而被定成逆书叛案,少数歹徒更借此讹诈诬告良民。像安徽和州人戴移孝《碧落后人诗集》一案,作者系明末清初人,因其诗内有“长明宁易得”、“短发支长恨”、“且去从人卜太平”等句,遂被安徽巡抚闵鹗元定为“悖逆遗书”,上奏朝廷,乾隆帝谕令严查。闵鹗元会同两江总督萨载上奏,拟将戴移孝之曾孙戴世道按“大逆知情故纵隐藏者斩律上处以斩立决”,其余戴用霖、戴世法、戴世德等子孙曾孙照“逆犯子孙缘坐律”斩立决,家属发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乾隆帝于四十五年七月十四日降旨:戴世道著即处斩。其缘坐之戴用霖、戴世德、戴世法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余依议。

  浙江仁和县人监生卓长龄,生于顺治十五年,卒于康熙四十九年,著有《高樟阁诗集》十卷,其子捐纳州同卓征,生员卓敏、卓慎亦各有著作。因卓长龄等人诗内有:“可知草莽偷垂泪,尽是诗书未死心。楚衽乃知原尚左,剃头轻卸一层毡。”“发短何堪簪,厌此头上帻”,等等字句,被闽浙总督陈辉祖定为逆书,并奏请按“大逆律”将已故之卓长龄等“碎其尸,枭首示众”,其孙卓天柱等依“大逆正犯之子孙年十六以上皆斩律”斩立决,家眷依法严处。

  乾隆帝还亲自指定查办一些案件,比较重要的案子是胡中藻、鄂昌一案。胡中藻是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进士,十三年二月至广西任学政,十四年七月返京,著有《坚摩生诗钞》。乾隆帝读过其诗集后,认为胡是“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蜮为心,于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诋讪怨望”,于乾隆二十年二月谕令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在学政时“所出试题及与人唱和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查出速奏”,若稍姑容,则与卫之身家性命有关。随即又谕令有关省府追查有关人员。

  乾隆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帝召见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等官,对胡中藻之事下达专谕,严厉指责其“丧心病狂”,“悖逆讥讪”,“种种悖逆,不可悉数”。他在谕中举了一些例子。其一,“集内所云‘一世无日月’,又曰‘又降一世夏秋冬’”。“我朝定鼎以来”,承平熙宁,远逾汉唐宋明,“乃曰又降一世,是尚有人心者乎?”其二, “又曰‘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其三,“至若‘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之句,尤为奇诞。朕每日听政,召见臣工,何乃有朝门不开之语!”其四,“又曰‘人间岂是无中气’,此是何等语乎?”其五,“其颂蠲免,则曰‘那似偏灾今降雨,况如平日佛燃灯。’朕一闻灾歉,立加赈恤,何乃谓如佛灯之难觏耶?”等等,等等。

  他在这道谕旨中还着重指出,胡中藻如此目无王法,欺君悖理,是因为其系大学士鄂尔泰之党羽,故其诗中“乃有‘记出西林第一门’之句,攀援门户,恬不知耻”。甘肃巡抚鄂昌系鄂尔泰之侄,“身为满洲世仆”,“见此悖逆之作,不但不知愤恨,且丧心与之唱和,引为同调,其罪实不容诛”。胡中藻、鄂昌令拿解,待其至京,著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严审定拟具奏。

  不久,查审完竣,乾隆帝下谕:胡中藻即行处斩。鄂尔泰生前赞赏胡中藻,其侄鄂昌与胡“援引世谊,亲加标榜”,形成朋党,“使鄂尔泰此时尚在,必将伊革职,重治其罪,为大官植党者戒”。鄂尔泰著撤出贤良祠。“鄂昌负恩党逆”,勒令自尽。

  其实,胡中藻之诗文很难说是讽刺清朝帝君的,乾隆帝兴办此案的目的,显然不是就诗论事,而是袭用其父雍正帝之故伎,兴诗文之案来惩治自己想处罚的大臣,通过诛戮胡中藻来惩罚鄂尔泰,抬高自己的君威,达到“乾纲独断”的目的。

  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乾隆年间所兴文字冤案数倍于其父祖,竟达六十余案,确是冤狱横兴,滥杀无辜。乾隆帝实行的这种文化专制政策,带来了严重恶果,窒息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文化学术思想界自由探讨勇于创新的传统,使许多文人提心吊胆,不敢议论时政,不敢撰写富有教育性质能为前车之鉴的政治历史书籍,而逃避现实,埋首于故纸堆,烦琐的学风恶性膨胀,以致后来龚自珍发出了“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万马齐喑亦可哀”的叹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