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8章 错攻缅甸败而后和(8)

  他在舒赫德二人之奏折上批示:“朕早知尔等必为此无耻之见,大非矣。且舒赫德临去时朕未曾面谕乎?汝一离朕前,必有乖张之事,竟是不知改之庸愚耳!”同日,四月十九日,他又谕军机大臣:“舒赫德、鄂宁所奏密陈情形一折,深属乖谬”,“若所称招致缅夷一节,更属无耻,大出意料之外”。“舒赫德在京,受朕调度,承办诸事,颇能尽心,而一离朕前,即有此冒昧乖张之举,实难倚任。舒赫德、鄂宁,俱著传旨申饬,……二人即一同驰驿,作速来京”。《清高宗实录》卷809,页10、11、13、14、18、22,卷812,页5,卷813,页25.第二日、第三日他又四次下谕,严斥二人之奏是“所见大谬”,“甚属乖张,可鄙可笑”,将二人“交部严加议处”,并革去舒赫德尚书和参赞大臣之职,不久赏给舒赫德都统职衔,赴乌什任办事大臣,将鄂宁降补福建巡抚。

  三十三年六月初四日,协办大学士、公、副将军阿里衮关于缅甸乞和的奏折送到北京。阿里衮奏称:五月十六日,游击巴勒塔等押送被缅军于木邦俘获的贵州兵许尔功等人,来到永昌,许带有缅甸“乞降文书”和杨重英之书及许之供折。据许尔功供称:被俘至阿瓦后,分给被俘清官使用,“闻缅酋懵驳之母,不愿与天朝打仗,时常劝沮伊子。懵驳与其属下头人等,闻大兵到来,亦皆望风生畏,是以商议乞降”。杨重英所呈之书称:被俘后解到阿瓦,“讵料缅王不杀,屡有投诚之议,且缅国各头目,俱愿投诚。……如蒙允准,望即差官兵持文前来,该国即办贡物,遣令缅目,同杨重英等解送前来。”《清高宗实录》卷812,页5、6.

  缅人“乞降文书”是缅王的掌事官写的,其书说:

  “暹罗国、得楞国、得怀国、白古国、一勘国、罕纪国、结砦国、大耳国及金银宝石厂、飞刀、飞马、飞人有福好善之王殿下掌事官,拜书领兵元帅:昔吴尚贤至阿瓦,敬述大皇帝仁慈乐善,我缅王用是具礼致贡,蒙赐缎帛、玉器,自是商旅相通,初无仇隙。近因木邦、蛮暮土司从中播弄,兴兵争战,致彼此损伤人马。今特投文叙明颠末,请循古礼,贡赐往来,永息干戈。”《圣武记》卷6,《乾隆征缅甸记下》。

  缅王掌事官所写的“乞和”文书,追述早年吴尚贤促成中缅和好通商之情,将此次战争归咎于木邦土司之播弄,未言清政府贪功开衅之过,请求恢复朝贡关系,罢兵和好,“永息干戈”,应当说确是诚意议好。可是,乾隆帝却因其仅遣被俘掠兵丁送书投献,缅王未“束身归命”,又未“专遣大头目赍表前来”,而认为其“甚属狡猾,殊难凭信”,“显系尝试于我”,拒而不许。《清高宗实录》卷812,页7、8.

  二、广调兵马拨银千万两大举攻缅。

  乾隆皇帝拒绝了舒赫德、鄂宁停兵议和的建议,不允缅甸“求降”,广调兵马,赶运粮草器械,准备大举进攻臣服全缅。

  早在乾隆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他即因将军明瑞“悬军深入,接应最为紧要”,而谕派北京满兵六千和索伦兵一千名备马一万匹。《清高宗实录》卷803,页22、27,卷804,页41.二月初五日,即明瑞败死小猛育之前五日,他谕军机大臣:福建水师兵丁,于驾驶战船等事,素称精熟,著于沿海营伍内,预行简选利捷谙练兵丁,酌派三千名,以备应用,待再降谕旨时,即令漳州总兵叶向德领往永昌。过了三天,二月初八日,他又下谕:征缅需用水师兵丁,吉林兵“平日渡河战阵,勇敢得力”,调熟习水性能造船之兵一千名,令明亮带领来京,领往云南。同日他又谕令云南巡抚鄂宁备办造船所需一切物料。同月十三日,他因“绿营兵甚为无用”,调荆州满兵二千五百名、成都满兵一千五百名,令其迅往永昌。十五日得悉木邦失陷,乾隆帝谕增派索伦兵一千名,前往云南。其后,又增遣索伦兵一千名、厄鲁特兵一千、四川瓦寺和杂谷士兵二千名,增成都、荆州满兵二千名,以上增派满兵九千名、索伦兵三千名、福建水师三千、瓦寺士兵二千,厄鲁特兵一千,共增兵一万八千名,加上云南兵一万六千、川兵七千、贵州兵四千余,满汉官兵多达四万余人,备有马骡六万余匹。

  乾隆帝因前征官兵多受瘴害,染病者多,于三十四年正月十三日谕两广总督:闻药材内有阿魏一种,“善能避瘴,番舶多有售者”,广东省自然易于购买,但假造乱真者不少,令该督“即悉心备办真正阿魏,务在多多益善”,解往云南。《清高宗实录》卷826,页28.过了五个月,大学士、经略傅恒上奏说:广东已办送阿魏三千斤,统计兵数,概行散给。“查沿边虽有瘴气,讹传太甚,人心遂因疑生畏,今使人人得有避瘴良药,不特实能避瘴,并可释其疑惧,于军营大有裨益”。《清高宗实录》卷830,页31.

  乾隆帝知道明瑞进攻时,缅兵“寨栅俱用湿木排列,人力骤难摧陷”,很早就谕令多铸大炮。他说:“因思攻坚之策,莫如用炮,所向无不溃裂”。现在军行所带,谅不过子母等炮,其力量未必能如“大炮之得济”,此外未知曾否带有其他“炮位,足资应用”。内地所用威远、大神等炮,重而大,山路崎岖,长途驮载,不易运送,但滇省产铜,若将物料运赴木邦、铁壁关、虎踞关等适中之地,选调工匠,就近铸造,以备军营之用,“其势较为便利”。《清高宗实录》卷803,页13.傅恒到云南了解情况后奏称:“询问缅匪情形,专恃木栅,抗拒我师,向来用寻常枪炮攻取,无济于事”。访闻茂隆厂一带,有善造大炮之人,将来进兵时,兵弁各带铜铁一斤,遇攻栅时,随地暗铸大炮,出其不意,自可立破敌寨,用过后,仍可熔化携带。乾隆帝赞同其法,批示:“果破一二大寨,亦自如破竹之势,贼望风而散矣。”《清高宗实录》卷832,页11、12.不久,傅恒奏述试铸之情说:铸炮工匠,现已熟悉,六月初五日制成大炮一位,用铜二千余斤,装大铁弹子一个,重十六两,又装小铁弹十余个,各重二两。竖立木栅于三里外,安好大炮施发,“炮子直冲木栅,复迸散山石,入土五六尺”。若将铸炮的模子略为放大,可铸三千斤重炮。铸炮的方法和程序是“先分节做成泥坯模子,将模子对缝埋入土坑,然后灌入铜水”,过三个时刻,“炮身可就”。土坯必须自干,不能用火烘。需预制铁杆。待铸炮时,将官员兵役分带之铜立时熔化,即可铸成。炮身退热,约需二日,掘挖土坑,钻打火门,总计不过四五日,“即可对敌施放,无论木寨砖城,无不应手立破”。乾隆帝读过奏折后,非常高兴,批示:“欣慰览之”。《清高宗实录》卷837,页15、16.

  军机大臣根据帝旨,安排运送了冲天炮四位及测量仪器的官员和炮手。四川原存九节炮十位,先已解滇四位,现又运去六位及纯铁炮子,不久又因劈山炮“最利军行”,运去八十位。此外还有京城之神机火器、河南的火箭、湖南的铁鹿子,云南亦铸造了大量枪炮弹药。

  乾隆帝调拨大量帑银以供军需。三十一年杨应琚征缅时,拨银三百万两,三十二年五月明瑞统兵时又拨三百万两,到十二月,一年半的时间用银二百零五万两,存银三百九十四万余两。乾隆帝因两淮盐商奏请捐银一百万两交内务府供帝赏赉,命将此银解运云南,备军需之用。三十三年三月任傅恒为经略时,帝谕户部于各省留协项下,拨银二百万两解运云南。四月,内务府奏请将广储司银一百五十万两交户部收存备用,乾隆帝下谕说,“现在户部库帑充盈”,此银无需存贮部库,著解往云南供以军需。三十四年二月傅恒离京出征时,云南巡抚明德因办理军需,请拨银三百万两备用,帝以江宁藩库有“历年积存银两”,命拨其银二百万两解滇,又令户部另运银一百万两前往。过了四个月,六月中,乾隆帝又下谕:内务府广储司“积存银两既多”,拨银一百万两交户部存贮。“但部库帑藏亦甚充裕”,此银即备拨滇省军需之用。《清高宗实录》卷786,页12,卷801,页11,卷806,页13,卷811,页7,卷829,页15,卷837,页9.以上共拨银一千三百五十万两运往云南,还有户部备用银一百万两,确系充裕,足供军需之用。

  三、老官屯身陷险境傅恒与缅讲和撤兵。

  乾隆帝在士卒、战马、粮草、枪炮、军装、帑银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后,于三十四年二月举行了隆重的授予经略敕印的仪式和出行宴会。

  在钦天监择定的黄道吉日二月十八日,礼部、工部、鸿胪寺官员,设敕、印黄案各一于太和殿内东旁,设采亭二于内阁门外,经略大臣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以及随征侍卫,俱着蟒服,侍立太和殿丹陛东阶下。内阁学士由内阁捧敕、印置于采亭内,校尉抬亭,前张黄盖,列御仗,由中路入太和门,至太和殿阶下。内阁学士捧敕、印,由中阶入殿内,置黄案上,大学士二人立于殿外。鸿胪寺官引经略大臣傅恒由东阶上,至殿下甬路东,北面立,随印官二员从行,至甬路东,西面立。大学士入殿左门,捧敕、印由中门出,经略傅恒跪受,转授随印官。鸿胪寺官引傅恒至丹陛中路左旁,行三跪九叩礼。礼毕,捧印、敕官前行,傅恒随行,由中路至阶下,安敕、印于采亭内,随征侍卫前引,由各中门出,随印及执事各官俱随行恭送,至傅恒府第。第二天,二月十九日,乾隆帝御山高水长大幄,赐经略傅恒及随征将士等宴。乾隆帝并赐御用甲胄与傅恒。

  傅恒蒙帝厚恩,立志灭敌,于二月二十一日离京,三月二十四日抵达云南省城,随即紧张进行出征准备工作。傅恒与副将军阿桂、阿里衮及伊犁将军伊勒图等人商议出兵时间及行军路线。诸将以缅地多瘴,建议霜降后出师。傅恒不从说:以往拘泥于避瘴,秋后才行,致敌有准备,且须坐守四五月,既糜粮饷,又使军心松懈,应乘军初至,“及其锐而用之”。傅恒之策,有其来源。原来,有人曾向傅恒献计说:元朝攻缅,由阿禾、阿昔二江前往,大致为今之大金沙江。以前鄂宁(云南巡抚)说腾越的银江,下通新街,南甸的槟榔江,流注蛮暮,两江皆从万山中行,石块层布,舟楫不通。如于近江地方造船,运至江边,顺流而下,直抵阿瓦,既快又可省粮运,“师期亦较早一二月”,缅人必无暇设备。再以一队流江而西,取木梳,“如此,缅不足平也”。傅恒听从此议,遂遣护军统领乌三泰、左副都御史傅显、云南提督哈国兴出铜壁关,选定于野牛坝造船,因其地山高林密,距蛮暮河仅一百余里,令总兵常青领兵三千及湖广工匠四百六十余人,前去造办。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