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5章 错攻缅甸败而后和(5)

  “我兵进剿缅甸,现在广集兵粮,期以秋冬大举,自必势如破竹,迅奏朕功,使西南边境敉宁,为一劳永逸之计。但思缅地僻在荒徼,兼以山峦重阻,风气隔阂,将来平定以后,自难设立郡县,同于内地,即欲如新疆回部,留驻大臣坐镇弹压,亦恐水土恶劣,瘴疠时发,我兵久驻非宜。至匪酋懵驳,自其父藉牙篡弑以来,济恶虐众,连年侵扰边地,近复犯我颜行,尤为贯盈孽重,自当犁其巢穴,翦彼鲸鲵,以彰天朝威远服叛之典。而既经剿灭,其土地人民,皆我幅陨赤子,亦不可不为抚靖,俾共享太平之福。若欲另立酋长,自无如仍择莽瑞体苗裔,但恐其后人久经祸乱,或复选懦无能,设竟委以重任,未必能控群蛮而阐声教,甚或同于井蛙之见,仍然蛮能相寻,自滋猜衅,转于柔远无益。莫若量各城大小,分置土司,使各守其疆界,不相联属,则伊等势涣情暌,不能骤合为一,或可不致滋生事端,亦众建而少其力之意。而各土司定则纳赋,咸受吏职,更为易于制驭。但须度其疆域险夷,详审制宜,如阿瓦、猛密、木邦诸城,自较为重要,其余亦当酌量道里远近,画界区分,俾不相侵附。而所择土司,尤宜视其倾诚相化,才堪效用,而心可信任者,授以土官,俾之长世自卫,共沐国恩。其或桀骜叵测,及强宗大姓,虽一时震慑降附,难必其不心怀两端,则当如回部之霍集斯等,移其族党,妥为安置,以示保全,兼可永杜后患。此皆大功告成后,所必应筹办及之者。”《清高宗实录》卷788,页13、14.

  过了两个半月,九月十六日,乾隆帝根据明瑞所奏九月开始进攻的奏折,谕军机大臣:此次我兵声势甚盛,克敌制胜,自可立奏朕功。“缅匪”此时或慑我军威,诡称服罪输款,“冀逭天诛”,明瑞等切不可稍存姑息,轻许纳降。“此等贼匪狡诈性成”,去岁楞木、铁壁关等处,屡次诈降,以缓我兵,及兵稍退,旋复抗叛,断不应为其所愚。况我兵自去岁新街至今春木邦,临阵损伤者,颇亦不少,“此非犁穴诛渠,尽歼丑类,不足以申国威而彰天讨,尤不可仅以受降蒇事”。若我兵直抵阿瓦,攻克其城,“即当戮其逆酋,剿其凶党,大示惩创”,并就其地界,酌量分置土司,“以永靖蛮服”。“或王师将抵贼巢,匪党等果有仇彼渠魁,擒缚来献者,即俘囚奏捷,并多执其助恶逆党,解送京师,彼时或可贷以不死,另为处置,而进兵之始,则不可预存宽宥之心也。可将此传谕明瑞、鄂宁、额尔景额知之。”《清高宗实录》卷795,页2、3.

  这两道谕旨集中地、着重地讲了必须征服缅甸,不许轻易允降。他提出了五项明确的具体要求。其一,必将缅甸全部征服,打下首都阿瓦,“犁其巢穴”。其二,必“戮其逆酋”,将缅王懵驳擒获献俘斩杀。其三,必“剿其凶党”,“尽歼丑类”,将缅甸军政要员全部斩尽杀绝。其四,消灭缅甸,兼并入清,使统一的缅甸从此消失,“分置土司”将其分割成若干小部,择立顺从于清之头人充当土司,为清臣仆,“定则纳赋”,缅地纳入大清国版图,缅人皆为清帝之“赤子”。其五,绝不接受缅王投降,“不可仅以受降蒇事”,否则,“不足以申国威而彰天讨”。

  乾隆帝的这些要求是十分错误的,因而也给明瑞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前所述,中缅之间的冲突,起因并不复杂,不过是双方土司之间争斗,即乾隆帝所说之“蛮触”,当时清无灭缅之心,缅亦未存攻清之意,最多不过是缅甸要索取耿马等土司的贡赋,并且这也不是它的首倡,而是沿袭前缅王莽达拉的旧例。因为,至清为止,中缅双方还未正式划定明确的边界,耿马等土司虽久已归附于清,缴纳赋税,当兵取役,但为了避免侵扰,维持安宁,也向缅王交点贡物。在这样并未存在你亡我兴、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的形势下,双方本可以通过耐心谈判,消除误会,解决问题,而建立起正常的和平关系,不需诉诸武力。缅王懵驳确曾遣使“乞降”,仅要求“赏给蛮暮、新街,照常贸易”,这也并不过分,蛮暮、新街本是缅甸之地,照常贸易利于双方,有何不可。乾隆帝完全可以接受这一要求,停兵议和,允缅入贡。可是,他仗恃“大清国全盛之势”,硬要一错到底,坚不允降,不仅继续攻缅,而且要将缅王及其重要将领、土司全部斩尽杀绝,要将缅甸并入清朝,分成隶属于清的许多小部。这个要求蛮横无理,欺人太甚。困兽犹斗,何况新缅王懵驳,继承开国之君藉牙的宝贵遗产,拥有大批猛将和剽悍士兵,久经征战,他又善用计策,当然会动员缅甸人民武装反抗,打一场保家卫国的全面战争,摆脱亡国亡族的危险。乾隆帝这次征缅的不正义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不能取胜,必将失败。

  乾隆帝严厉宣布不许轻易受降,盲目相信大军会马到功成,捷音即至,也给将军明瑞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促使他只能胜不能败,只能进不能退,这也成为不久以后导致明瑞自尽惨死的决定性因素。

  二、陷入重围小猛育清军惨败。

  明瑞,字筠亭,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亲侄,姑姑为孝贤纯皇后。明瑞英俊聪睿,骁勇善战,早年以官学生袭父公爵,乾隆二十一年以副都统衔授领队大臣,从征准噶尔汗阿睦尔撒纳,立下战功,擢户部侍郎,授参赞大臣,于公爵加“毅勇”二字,号一等承恩毅勇公。二十四年,明瑞领军从攻回部霍集占,再建功勋,赐双眼花翎,加云骑尉世职,图形紫光阁,擢正白旗汉军都统。二十七年,明瑞出任第一届伊犁将军,进加骑都尉世职。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日,明瑞被乾隆帝授为云贵总督,经理征缅军务,不久,又授兵部尚书,用将军头衔,全衔为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将军明瑞,有时还在将军之后加上“公”。

  明瑞于三十二年五月抵云南,即赴永昌,巡抚鄂宁亦偕往。明瑞揭发杨应琚欺罔之罪,奏劾提督李时升,总兵朱仑、刘德成、乌尔登额及副将赵宏榜畏敌惧战,贻误军机,并指出,在前一阶段作战中,“滇兵积久废弛无斗志,将领亦未谙战阵,遗失炮位器械无算”。《啸亭杂录》卷5,《缅甸归诚本末》。

  六月,明瑞奏陈征缅机宜,总结了以往失利的教训,提出新的方略。他说:前次办理,种种草率,动失机宜。永昌、腾越、顺宁、威远、普洱,沿边土境二千余里,迤西七关八隘,旁通侧出,绝少险要可守之地,若处处驻兵,二三万人亦不敷分派。今已亲督劲兵,鼓勇进剿,缅必“救护巢穴”。其各土司境内险要地方,如九龙江、陇川、黑山门等处,设置兵营,防敌来攻,其余崎岖小路,只派人巡逻备御,这样,防守之兵比前大为减少,“而声势不分,较为得力”。兵自永昌、腾越两处出口,由宛顶、木邦一路作为正兵,其余分两三路,由猛密等处并进,使敌疲于奔救。前次所需兵粮,系设站滚运,派兵护送,现在改为令兵士裹带,省费,方便。帝允其奏。

  八月末,明瑞偕署刑部侍郎、参赞大臣额尔景额上奏三路进兵方略:进攻之军,有北京满兵三千名、四川兵八千、贵州兵一万、滇兵五千,除黔兵一千遣往普洱外,绿旗兵共二万二千,加上满兵为二万五千名,另调土司兵四千,以及原驻龙陵兵一千余名、杉木笼兵二千余兵,共三万余人。兵分三路,一路由宛顶出口,向木邦前进,有满兵一千余名、绿旗兵七千余名,由明瑞统领,领队大臣扎拉丰阿、伯玉鲁斯,总兵国柱、李全同行。一路由铁壁关出口往猛密,派满兵九百余名、绿旗兵七千余名,由额尔景额与提督谭五格率领,总兵王玉廷同行。一路由扎防以南,经过猛古、猛浦,与猛密中路互为声援,派满兵九百余名、绿旗兵三千余名,令领队大臣观音保率领,总兵长清同行。命总兵达兴阿统绿旗兵四千余名,至木邦驻防。乾隆帝基本同意,只是令中路由额尔景额为总统,命参赞大臣珠鲁讷前往木邦。

  九月二十四日,大军出发,这时明瑞作了一些调整,将观音保一路并入己部,兵分两路,南路明瑞统兵一万二千余名,由木邦攻锡箔,北路额尔景额往老官屯攻猛密,两路至阿瓦会师;从征官将有员外郎傅显、冯光熊,滇盐道诺穆亲,迤东道钱受谷,道府杨重英、郭鹏冲、萧日章,还有革职知府陈元震、胡邦佑,武将有提督谭五格和总兵得宝、李全、国柱、达兴阿、王玉廷、哈国兴、本进忠、长青等。

  九月二十四日明瑞统军出发,时天下大雨,三昼夜不绝,人马俱立泥潦中,“饥且冷,多疾病,糗粮又尽湿”,行进缓慢。十月初十日,兵至宛顶,十八日入木邦,缅兵早已弃城而去。明瑞令珠鲁讷留守,给兵五千人,以杨重英、郭鹏冲、陈元震管印务粮饷。

  明瑞统兵渡大垒江,抵锡箔,缅兵千余先已撤走。清军续进,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剿杀缅兵五百余人,次日遇伏,复杀敌兵四十余人。二十九日至蛮结,缅兵由密林内突然冲出,清军尽力厮杀,斩敌二百余人。缅军二万,在蛮结扎十六寨(栅),立木为栅,聚兵于其中,栅之外又开深壕,植竹木于旁,“皆锐其末而外向”,又列象阵为伏兵。缅兵有栅相护,清军枪炮不能伤害,他们又从栅隙处发鸟枪射敌,一击即中。明瑞向帝奏报蛮结之战情形说:“登山?望,见贼匪甚多,所设十六寨,俱属险要。密林之内,隐约见有埋伏,又见排有象阵”,不但山势峻险,兼深林密箐,并无可通之路。设法挑诱,缅兵终不出寨交锋。因与诸大臣、各侍卫商定,先破其中坚,余寨自不能守。总兵哈国兴请分三路登山,俯冲而下。十二月初二日,我军分队前进,冲击木寨,“臣等俱在兵弁之前,首先追击”,“人人奋勇”,用枪刀砍伤大象,象即倒奔冲突,缅兵不支,“纷纷败窜”。清兵“冲冒枪炮,尽力攻击,甚至彼此抱持,以手相搏,贼人不及施放枪炮”,但隔着木栅用枪刀砍戮,并抛掷火球,“我兵力战不退,奋身直入木寨”,扎拉丰阿首先攻得一处。明瑞续攻得一处,观音保亦攻取一处。贵州藤牌兵王连攻第二寨时,攀栅直上,飞身跃入,于数百缅兵中纵横砍杀十余人,头带刀伤,仍拔毁栅木,接应众兵,“我兵乃得蜂拥而进”。敌兵于晚间,复来夺栅,“我兵奋力击杀”,战到二更时刻,“所有埋伏贼人,及他处防守各匪,俱弃寨奔逸”,“地方俱已廓清”,计杀缅兵二千余人。《清高宗实录》卷802,页3、4、5.明瑞英勇督战,“身先陷阵”,右眼遭敌枪击伤,“几殒”,“犹指挥不少挫”。《啸亭杂录》卷5,《缅甸归诚本末》;《清史稿》卷327,《明瑞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