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爵、觥、尊、杯

  爵、觥、尊、杯等都是我国古代的酒器。这些质料不同、造型各异、工艺考究的饮具,既反映了不同时代器皿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个时期饮食风习的特色。

  爵是青铜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酒器,盛行于商、周两代。它的造型非常别致:有三只高足将爵身撑起,爵口有槽形的“流”,槽边有两个对称的柱。其形象很像一只昂首翘尾的雀。爵足、爵身周围乃至“流”的背面都雕饰着精细的花纹图案。据说这种形状像雀的酒器,取的是雀鸣“节节足足”的意思,以增加饮宴的情趣;又说雀能飞,不沉溺于酒,具有警戒人们饮酒应有节制,不宜过量的意思。

  爵在周代又是体现礼制的“礼器”。《仪礼》、《礼记》中不少章节都提到“爵”的使用。《礼记·礼器》中在讲到有的器物以小为贵时称:“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就是说当时这种只容一升的爵,体现了尊贵的意思。

  爵在商、周以青铜铸造,以后也有以银、金铸造,或以玉雕刻。由于爵在商、周的一千多年中是代表性的酒器,后代便把爵作为酒器之总称。汉唐以后诗文中所说的“爵”当然不一定确指这种三足,有流的爵。

  觥是用兕牛角雕刻而成的饮酒器皿。古时人们对兕牛角非常珍视,并且赋予它以神密的色彩,因此贵族阶级就别出心裁地用兕牛角作原料,雕刻成酒具,以显其尊贵。觥的雕刻要求是必须在一端刻成犀牛头的形状,也有刻成龙头形状或其他兽头形状的。这种酒器因下边无足,必须另设底座,将觥置于座上方可酌酒。

  觥作为酒器,早在周代就已进入筵宴间。《诗·周南·卷耳》里就有“我姑酌彼兕觥”的诗句。《礼图》中说“觥大七升,以兕角为之。”

  事物往往以稀奇而出名。这种用兕牛角制造的觥,在任何朝代也不是普遍流行的酒器,但却被历代文人用来作为高级酒器的代称,甚至引申为“酒”的同义语。例如把“酒令”称为“觥令”,把司酒令的人称为“觥使”,唐诗人杜牧《醉后题僧院》诗“觥船一样百分空”中的“觥船”即指载酒的船,并非载觥的船。人们常以“觥筹交错”来形容筵席间饮酒的盛况。

  尊也是古代常用的酒具。商、周时的尊,多以青铜铸造,一般为高足、鼓腹、移口形。以后宫廷或达官贵人也有以金、银铸造,也有方形、移口的。

  杯是自古迄今一直沿用的酒器(也作茶具)。杯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方有圆,有鸟兽形,有花果形,千姿百态;就质料而言,春秋战国以前,主要是陶杯和铜杯,之后以瓷杯最为普遍,富贵人家讲究金、银、玉杯,也有以贝壳、琥珀、玳瑁,玛瑙为饰的酒杯。后唐庄宗曾以金黄色的橙子剖开挖去内穰作为酒杯,叫做“软金杯”。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