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淮南王刘安的饮食观

  刘安是西汉宗室中一位博览群书,才思敏锐,娴于文辞,精通音律的才子。他的父亲刘长是汉文帝的弟弟,被封为淮南厉王。刘安十六岁袭封为淮南王。他曾奉汉武帝之命撰写《离骚传》,又召集宾客及方术之士千余人编写了《鸿烈》一书,即《淮南子》。后人多推崇他为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其实刘安又是一位娴熟饮食之道的烹调理论家。其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古代书目中记载着许多与他有关的饮食著作,计有《淮南王食经》一百二十卷;《淮南王食目》十卷;还有《淮南王食经音》十三卷。这些书虽已失传,但它都属于食书当是无疑的。这些书不一定都是淮南王刘安本人所著。例如《淮南王食经》一书就是南北朝梁朝诸葛颖等人撰写,借用了淮南王之名,这恐怕也与刘安熟谙饮食之道有关。

  另一方面,刘安对烹调之道确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点,集中反映在他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之中。

  “无味而五味形焉;味之和不过五(甘、酸,咸、苦、辛也),而五味之化,不可胜赏也;味者甘之而味亭矣(亭平也。甘,中央味也)。”《淮南子》中这些话是引来说“道”的。他在这个比喻中,讲了无味是五味之母。而有了五味,则味之变化就无穷了。五味调和,关键在于甜味要合适。在他看来,“甘”好似五味中的一根中轴,中轴正了,围着中轴的附属物,也就可以平衡。在其他篇章谈到五味时,也都强调“甘”味的重要。如他在《坠形训》一文中说:“味有五变,甘其主也……炼甘生酸,炼酸生辛,炼辛生苦,炼苦生咸,炼咸反甘。”这段话本来是配合着他的五行生克学说来讲的。但我们撇开其哲学观点,仅从味觉上来看,他还是着重强调甜味。《主术训》中说:“肥磞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本经训》也说:“煎熬荧炙,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修务训》还说:“以甘为苦,非味之过。”这些都是说甘味是美的。从营养角度来说,糖是人们生理上最需要的。当代也有以一个国家人民平均用糖量的多寡,来衡量一国人民生活程度的高低。喜食甜,不能不说是汉代饮食上的又一重大进步。

  刘安对于饮食,还有一个说法值得注意。这就是“古人味而弗贪也,今人贪而弗味。”就是说,即使最好的滋味,假如多吃,也会感觉无味。好吃的,如不吃得过分,才能真知其味。这是很有见解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