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中和节饮“宜春酒”

  中和节是唐代由朝廷颁诏提倡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从皇帝到地方官员乃至民间,要举行宴会,饮“宜春酒”。

  李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唐德宗李适在平息了朱泚、李希烈叛乱之后,改年号“贞元”,在短暂的时间内,政局较为安定。李适深感加强统治集团内部和睦和社会安定的需要。他认为,通过有意义的节日活动,特别是君臣、官民相聚饮宴,有利于增进感情,树立良好的风尚。唐代自开元以来,每年三月的上巳节、九月的重阳节,皇帝都在曲江园林赐宴百僚。德宗觉得这还不够,还需要在气候由寒转暖,万物复苏,农事将兴的阴历二月,再增加一个节日,于是就让宰臣李泌为他设计一个节日。

  李泌经过精密思考,向德宗提出下面一整套建议:

  废除已往以正月晦日为节的旧例,改为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一天,皇帝应给在京的大臣赐宴,各地方官员在当地宴属官;上司要给下属赠刀、尺,表示为政要审慎裁度;地方官员要向上级献农书,表示不忘农事;老百姓亲友、邻里之间要用青布袋子装着优良的谷物、瓜果种籽互相赠送,表示关心农业生产;村社都要提前酿“宜春酒”,到二月初一这一天祭祀勾芒神(五行神中的木神),以祈祷丰收;祭祀以后,大家饮宜春酒欢度节日。

  德宗采纳了李泌的建议,立即颁布一道诏令,让全国执行,还规定这一天给内、外官员放假一天,让他们欢度节日。

  中和节饮宜春酒的活动,是从贞元五年开始的。唐德宗于这年二月一日在曲江园林与在京的大臣们饮宴赋诗。他的《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诗,进一步表白了他创设这个节日的深意:

  东风变梅柳,万夤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辰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各地方官员在这一天都举行宴会,表演各种文艺节目。据梁肃的《中和节奉陪杜尚书宴集序》里说,杜尚书在扬州举行的中和节宴会,参加者有官员一百多人,火旗插于门外,鼓乐设于庭内,一大批庖厨烹制美馔佳肴,宜春酒香气浓烈。陈农书、赐刀、尺等仪式举行之后,开始饮宴作乐。宴间的文艺节目有踢球、槃舞、走绳、飞丸等奇特的杂技,有长袖袅娜的舞蹈,有阳春白雪的乐曲;酒肴有宜春旨酒,山珍海味,又选韵分题,吟诗讴歌,从早到晚,尽欢方散。可见当时各地方官员对中和节宴乐的重视。

  至于民间的中和节活动,因当时各地丰歉、治乱情况不一,富裕、安定的地方,村社间除酿“宜春酒”祭祀、聚饮以外,还有各种民间娱乐活动。那些贫困,混乱的地方,则萧条冷落,并不认真执行德宗皇帝的诏令。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所谓“宜春酒”并不是一种特殊的酒,只不过是在二月初一这一天祭祀、饮宴时统称“宜春酒”而已。同时这种由朝廷颁诏设立的节日,寿命也不长。在晚唐以来的文献资料中,就很少见到关于中和节的记述了。不过直到清末民初,一些地方的农村,还讲究在旧历二月初一,用草木灰在谷场上围成各式农具、粮堆等图案,又用大米或玉米爆成米花互相赠送,也尽可能地改善一下生活,这可能是古时中和节的遗风。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