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9章 陆定一忽忆“六月雪”!刘少奇沉冤昭千古(21)

  刘少奇在中南海内,依旧像往常一样,坚持每天看大字报。刘平平、刘源源把他们去云南、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四川、青海、天津串连时看到的情况告诉刘少奇和王光美,当他们说到长沙、武汉、成都、天津等地开始大规模武斗时,刘少奇仔细倾听,陷入了沉思,但他很少说话。其实,仅仅从小报上登载的“首长讲话”里,刘少奇就知道全国已经沦为什么样的境地,党已经被破坏到什么程度,群众又被愚弄到什么地步。党被摧毁,国家受难,群众遭殃,而这一切还看不见尽头。正当他忧心如焚、寝食难安的时候,建工学院一个群众组织突然要刘少奇写检查。刘少奇已是身心交瘁,怎么也写不下去,只好由王光美代写。送上去后,刘少奇又要了回来,加了一句:“是党中央、毛主席委托我主持中央工作的。”就因为加了这几个字,几百个高音喇叭对准中南海日夜狂吼。

  在这滔滔恶浪的袭击中,周恩来岿然不动,作为中流砥柱,独撑危局。他看穿了江青的阴谋,就亲自到中南海北门向群众做说服工作。而江青、陈伯达竟唱对台戏,来到中南海的大、小西门外进行挑动。当周恩来出现在西门说服群众时,江青一伙又跑到北门。结果围攻中南海的浪潮,此起彼伏,有增无减。周恩来坚定地说:“我就是呆在中南海不走,中南海是党中央所在地,你们要想冲进中南海,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造反派们冲不进中南海,就把不少省委第一书记和中央各部部长,轮番揪到中南海门口进行批斗。与“围攻”相配合,中南海院内又一次掀起“批刘”的恶浪,还出现了要揪朱德、陈云的大字报。刘少奇得知这一切,痛心地说:“糟糕,又要整倒一大批老干部了。”王光美说:“你已经不工作了,这个国家主席,辞了算了,你再正式提一提,我和孩子们养活你。”

  刘少奇说:“没那么好受的,不会让我回乡种地,我下去了,他们还批什么……”王光美也叹了口气,说:“现在看来,这场文化大革命,好像是林彪和江青他们搞的一次反革命政变,专打从中央到地方主持工作的一、二把手……”

  刘少奇听了未作回答。经过了一夜的思考,刘少奇带着十分沉重的心情,语气肯定地对王光美说:“你昨天谈的看法是对的。”

  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了18年的厨师郝苗,突然被林彪、江青一伙诬陷为“特务”抓了起来,这对刘少奇身边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更不敢再与刘少奇接近了。

  刘少奇自己不得不做最坏的准备。惟一使刘少奇放心不下的一件家事,就是最小的女儿小小(潇潇),小小当时只有6岁,天真无邪,简直可以说是刘少奇夫妇的“掌上明珠”,一年来的狂风恶浪,她那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摧残。再有更大的风浪,她该怎么生活呢?这几天,刘少奇见到小小,就格外眷恋。刘少奇常叨念:“小小该上学了,该上学了。”王光美也觉察到刘少奇的心思,她何尝不为小小担忧呢。可是,现在能到哪儿去上学呢?一想到小小,王光美心里也是火烧火燎的啊。

  一天,王光美内心的痛楚实在压抑不了,对刘少奇说:“如果咱们被捕了,能不能跟他们提提,让我把小小带到监狱里去?”

  “这怎么可能?”刘少奇摇摇头。

  “不是有许多先烈都把孩子带进国民党的监狱里去吗?”王光美还不死心。

  “那是在监狱里边生的。”

  “那究竟该怎么办呢?”王光美不知所措了。

  “托给阿姨吧。”刘少奇思忖了一会儿说:“要记住小小的特征,将来一定要把她找回来。”

  每逢危难之际,刘少奇就从人民那里寻求救援,寻求帮助。人民从来就是他赖以生存的靠山。王光美尊重刘少奇的决定,她狠了狠心,拿了两张刘少奇和自己的相片,去找阿姨和小小。小小已躺在床上要睡觉了,正愉快地嬉笑着。

  王光美走到赵阿姨身边,把相片递给她,禁不住泪如泉涌,抽泣着对阿姨说:“老赵,小小就托付给您了,无论如何要把她带大……今后……你和小小在一起……要吃大苦……”王光美已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了,扑到小小身上痛哭起来。小小却吓坏了,赶快挣脱出来,缩在床边的一个小角落里,眼睛里充满了疑惧,望着趴在床边向她伸出双手的妈妈。她还太小,她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

  沉重的打击,比刘少奇预计的要来得快。

  那是1967年7月18日清早,刘少奇的孩子去中南海职工食堂吃饭,在他们常坐的饭桌旁吊着一张大字报,上面说根据江青、戚本禹“指示”,今晚要开揪斗刘少奇的大会。回到家里,他们就告诉了刘少奇。刘少奇意识到生死搏斗已迫在眉睫了。中午,他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两份文件让孩子们看,一是毛泽东肯定刘少奇检查的批语全文,一是毛泽东赞扬和推广“桃园经验”的批示全文。这是刘少奇第一次让子女看中央的文件,也是惟一的一次。过去,他连自己的办公桌都不让子女接近。如今到了最后关头,他认为不能给孩子心头留下阴影,刘少奇以期待的目光望着孩子们说:“你们都看了,这证明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骗过你们啊。”

  当天晚上,几十万群众围在中南海的四周,上百个高音喇叭不停地喧闹。在江青、康生、陈伯达、戚本禹的直接策划下,中南海的“造反派”把刘少奇和王光美分别揪到中南海的两个食堂进行批斗,同时抄了刘少奇的家。在斗争会上,不许刘少奇讲一句话,强按着他低头弯腰站了两个小时,刘少奇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难以忍受这种折磨。他掏出手绢想擦一下汗,被旁边的人狠狠一掌,把手绢打落,汗水滴在地上……

  斗争会后,刘少奇被押回前院(他的办公室)隔离看管,加派了岗哨。王光美被押到后院。子女虽然还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也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不准他们去爸爸、妈妈被关押的地方,不准他们离开家。

  刘少奇不知道王光美关在哪里,也不知道孩子们的去向。而从他孩子住的地方,有时却能看到刘少奇在屋里的活动,也能看到后院的王光美。可是既不能见面,也不能说话,他们心里像油煎似的难熬。一家人被分割在一所宅院里,父母儿女,咫尺天涯。

  19日早晨,刘少奇到食堂用饭,看见刘平平和刘源源正在那里洗手巾,一时喜出望外。趁哨兵不注意急忙走过来,小声地问他们:“你妈妈在哪里?”

  “关在后院。”他们说。

  “哦,你们呢?”

  刘源源低着头说:“他们不准我们跟你们见面、说话……”

  这时,哨兵走过来,他们不敢再讲下去,刘少奇也只得转过身,恋恋不舍地走了。

  从此以后,刘少奇天天站在他的后窗户前望着后院。尽管其间还有一道墙隔着,根本看不到后院的一切,可是刘少奇一站就是好半天。孩子们望着刘少奇的身影,似乎听到老人胸中的波涛翻滚。

  “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1967年8月5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张贴一周年。《人民日报》登载了这张大字报的全文,并发表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社论,指出“党中央号召,全国无产阶级革命派动员起来,集中火力,集中目标,进一步深入地、广泛地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开展革命的大批判。”为纪念毛泽东的大字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召开了300万人的誓师大会。与此相呼应,中南海里,在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各自的院宅内,同时召开了所谓“批斗刘、邓、陶大会”,江青的小女儿李纳也来参加了。江青一伙还特意安排了录音、照相、拍电影,说是准备在全国放映。

  那天,酷热难当,刘少奇和王光美被几个彪形大汉架上批斗台,用暴力胁迫他们弯腰低头,双臂后伸,即所谓的“坐喷气式飞机”,达两个小时之久。斗争会上,刘少奇的答辩不仅被不停的口号声打断,刘少奇本人还要遭受语录本的不断拍打。会场上频频响着“打倒刘少奇!”的口号,呈现出一片杀气腾腾的景象。会毕,刘少奇、王光美被押到会场一角,逼迫他们向两幅画上的红卫兵鞠躬。此时的刘少奇已是鼻青脸肿,他的腿被打伤,鞋被踩掉,只穿着袜子,双腿像灌了铅似的一跛一跛地走路。当他被押回办公室时,怒气正盛,立即叫来机要秘书并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1967年8月7日,刘少奇还写信给毛泽东,书面提出辞去国家主席等职务,并写道:“我已失去自由。”

  批判邓小平的会也是在他家院内进行的。

  8月中旬,《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把“党内最大的走资派”说成是与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张国焘一脉相承的“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人物,指出,“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就是这条反动路线最集中的代表”。8月16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摘要),《红旗》杂志1967年第十三期为此发表了《从彭德怀的失败到中国赫鲁晓夫的破产》的社论,把刘少奇“誉”为“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总头目”,与彭德怀联在一起,“共同反对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公开发行的各种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各界人士对“党内最大走资派”批判的文章。中央文革大小成员,还在各处喋喋不休地鼓动群众,以致“揪刘旗帜”越挂越多,“揪刘战场”越打越大,批判“刘、邓、陶”的声调也越喊越高。

  1967年9月7日晚8时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了姚文元的文章《评陶铸的两本书》。8日,《人民日报》用三个版面,刊登了这篇文章。中央文革把这篇文章作为“重型炮弹”发出来了,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学习、座谈、讨论,并举行游行集会,大造“打倒刘、邓、陶”的声势。

  9月5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毛泽东最近两个多月到外地视察,现在已经回到北京的“极为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用套红大字报道:“在全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空前大好形势下,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最近一时期视察了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调查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文化大革命的情况。”着力宣传了毛泽东个人。通过接连不断地宣传和全国上下对毛泽东这次视察中讲话精神的学习,毛泽东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更扩大了。

  10月1日国庆庆祝会上,林彪的讲话指出:“文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内,由无产阶级自己发动的第一次大革命。这是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天才的、创造性的、划时代的新发展。”进一步神化了毛泽东。

  在这种毛泽东个人神化面前,刘少奇则被剥夺了一切权利。他被关押在他的办公地点,除了觉察出毛泽东权力的不断扩大,感觉到江青等人欲置他于死地之外,根本不知道发生在他周围的一切。在江青一伙策划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刘少奇沉没了,邓小平、陶铸也随之沉没了。

  关押生活

  刘少奇是被单独关押的。他不知道,就在“揪刘火线”甚嚣尘上的9月13日,他的孩子们被驱赶出中南海,妻子也被捕入狱了。他整日盼望着能看见被隔离开来的妻儿。他总是佝偻着身体,扶着窗台,拖着伤还未愈的右腿,一步一步往前蹭,有时蹭到孩子们的住所,有时又蹭到他认为关押着王光美的后院墙根。然而,回答他的却是一片寂静。不久后的一天,在刘少奇的住处连夜筑起一堵高墙,把刘少奇去后院墙根的路堵死了,也就是说,把他心底里仅有的一点儿希望堵死了。从此,孤独的魔影终日伴随着他。不几天,有人奉命搜查刘少奇的居室,并要他把皮带解下来。刘少奇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却被来人强按在地上,不由分说地抽走皮带。刘少奇气得浑身打颤。

  1968年是江青直接插手负责刘少奇专案组工作最紧张的时期。他们准备用刘少奇作活靶子,在“九大”上大显神通,以捞取政治资本。1967年5至7月,他们便把他们认为直接或间接与刘少奇、王光美有关的各类人员关进监狱,其中甚至包括了刘少奇的厨师郝苗。他们更加起劲地干着“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勾当,用极为残忍的方法,采取逼、供、信的手段,把刘少奇定为“叛徒”“特务”。用江青的话说,就是要把刘少奇定为“一个五毒俱全的大反革命、大内奸、大叛徒、大特务”。而此时的刘少奇,百病缠身,处于想死死不了,想活又活不下去的状况。江青一伙却故意继续折磨他。

  196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刘少奇突然发高烧,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治疗,转成肺炎,生命垂危。江青等人狠毒地说:“现在快要开刘少奇的会了,不能让他死了,要让他活着看到被开除出党,给‘九大’留活靶子!”这就不得不派医护人员去抢救。然而,当医生提出刘少奇要住院治疗,却被拒绝了。为了减少对病人的精神刺激,医生提出摘除刘少奇居室里挂满了的大字报、大标语,也被拒绝了。

  这一次,刘少奇的肺炎被治愈了,然而人却从此虚弱得无力起床活动。他面容憔悴,身体消瘦,头发、胡子又长又脏,常常是没有人帮他换洗衣服,没有人扶他上厕所大小便,以致把屎尿拉在衣服上。长期卧床,造成双下肢肌肉萎缩,枯瘦如柴,身上长满了褥疮。当刘少奇处于这样一种毫无自卫能力的悲惨状况时,监视他的人仍日夜守在床边,还说“为了防止他行凶或自杀,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监护工作。”并用绷带将刘少奇双腿紧紧地绑在床上,不许松动。

  1968年10月5日,刘少奇突然两次悲愤交加,失声痛哭,或许是他觉得生活对他太残酷了,太不公正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