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泾滨与广府/港台音英语,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 TJKCB2021-02-16 13:08:30

我舅公自称讲一口上海洋泾滨与广府/港台音英语,他生活在唐人街带地方囗音的美英语。他讲拼几个英语单词,无语句,无时态。讲法语,无动词变位。即便如此,他生意与西洋人任来往!

后来我留意英国辞典用广府(即广州)/港台音标人名地名物名. e.g., 孙逸仙 (Sun Yat-sen)、蒋介石 (Chiang Kai-shek)、广州 (Canton)、香港 (Hong Kong)、功夫 (Kung fu)、豆腐 Tofu, 十七世纪西洋人从香港入广州. 事实上,生活在西方世界,不怕洋泾滨港台音, 就怕你不敢开口呻。发扬光大洋泾滨港台音!

"何曾几时,每当有著名的中国人讲英语,必遭来国人一片哗然,嘲笑的,批评的,谩骂的,甚至上升到国格,人格的高度,英语不就是一个工具,至于吗?

前不久,小米老总雷军在印度说英语的视频传到中国,遭来一片吐槽,说他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打开视频,我被感动了,雷军操着超级烂的英语,敢在母语是英语的印度,大声的喊英语,台上台下热烈的互动,这是一份多么强烈的自信,会一句,就说一句,比一句不会,一句不说,像个傻子一样站在那里强一百倍,难怪人家的事业做的那么大。

中央电视台一个记者用英语采访非洲国家的总统,又遭来批评,什么口音重,中式英语,相反人家老外倒说他,说得很好啊!姑且不说英语怎样,人家影响采访了没有?对方听懂没有?目的达到没有?一切效果都很好,有点口音,有点不足有什么好指责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7970/201509/186995.html 

而对于多数来讲,对鲁迅先生关于“名言并不陌生,我们几乎都知道鲁迅先生这句名言:“其实地上没有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台湾 策源新文化运动2030年建成双语 (Chinese, Egnlsih)  雙語或多語言的童年的習慣: 懂,記,用.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7970/202101/32235.html? 

中国大陆人占人口五分之一,若似台湾、新加坡推行双语, 洋泾滨港台音English人多了. 有一天, 洋泾滨港台音Englsih becomes Chinglish standard worldwide. • 印度人也说印度英语是标准英语,印度说英语的人比英国人多 移花接木 - ♂ 

谢谢文学城一直为美坛(美语世界)您的位置: 文学城 » 论坛 » 美语世界 »留着位置:) beautifulwind - 

=======

上海洋泾滨与广府/港台音英语
上海洋涇濱與廣府/港台音英語

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所谓“洋泾浜英语”,是指不讲语法,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的英语。它最初是十九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而且变体很多。

洋泾滨英语(pidgin english)即混杂英语,混合英语,英汉夹杂语,母语或者其他语言与英语混合在一起说。洋泾滨英语也叫皮钦语,为英文“pidgin”的音译,俗称“洋泾浜”(读yáng jīng bāng ,源于上海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属于“混合语”, 以前特指是华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在中国从事贸易的联系语言,现已泛指带地方囗音的美/英语民国时期的上海,一些为招揽外国人生意的小摊贩,没法系统的学习外语,靠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发音不标准的日常售货用的英语.被所谓的上等人看不起,称之为洋泾滨.

从纯粹语言学的观点看,只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段,指在没有共同语言而社会交际中语言混合的产物

英语教学: 听力是空气

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she walks into mine !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不经意之间的小动作真相总在细节中

习近平赞扎克伯格“中文好

Shakespeare three top dogs

情景英语, 语境,意群,

英语人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

彭丽媛联合国全程英文发言

Chinglish, pop, Specialty English-scientific

中文英语融合的写作风格

李嘉诚学英语秘诀

Chasing story for better English: FJA old habits d

双语或多种语言混写: 读原著大家作品

immigrants bring strengh or color to English: 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