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赛珍珠故居

记录所思所想 分享所见所闻
打印 (被阅读 次)

大约两年前,一次去宾州旅行的途中,曾顺道拜访了位于佩尔卡西(Peakasie)小镇的绿山农场(Green Hills Farm),即美国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的故居所在地,是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之一。

因为当时尚处于疫情期间,故居博物馆没有正常开放,也许是过了开放时间,没能进入馆内参观。但是,故居所在的绿山农场,包括大片的绿色草坪,广袤的林地,还有环绕故居四周的庭院,花园,苗圃以及点缀其间的众多雕塑,依然对参观者开放。

后来写过一篇博文,记录那次拜访过程(参见《匆匆走过赛珍珠的故居》)。博友菲儿天地读后热情鼓励,并告知她写过有关赛珍珠在上海镇江的故居和她的《大地》小说的博文,笑称把两篇博文合在一起,就写全了赛珍珠的一生。的确,赛珍珠一生总共活了80岁,前半生在中国先后生活了近40年,而后半生的40年一直就住在宾州绿山农场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还有一位网名叫“换气是为了潜水更深”的网友,很用心地写了长长的跟帖留言。其中提到他(她)来到美国后,读过赛珍珠的自传,这部自传正是在绿山农场她的书房里写的。赛珍珠写道:她经常坐在书房里透过窗户,眼前的庄园景色渐渐就变成了镇江她儿时玩耍长满青草的坡地。她在镇江时,教她的私塾先生是孔子的后代,是个清末举人。她的国学非常深厚,是真正学贯中西之人。可以说,她文学的功底是在中国打下的。到美国读书之后,开始同学讥笑她非常土(穿戴中国打扮),但很快对她刮目相看。后来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她在诺贝尔奖典礼上的讲话讲到了中国文化对她一生的影响。

最近,在一个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日子,再次前往宾州,专程拜访了草木葱茏,鲜花盛开的绿山农场。这次,动员了很多人一道前往参观,50多号人坐了满满一车。接待我们并提供导览的是赛珍珠故居博物馆运营方“赛珍珠国际”的三位解说员。她们一路带领我们先后参观了迎宾中心,花园,整座赛珍珠故居,赛珍珠生前喜欢的苗圃以及她的安眠之地。她们热心周到的安排,翔实专业的介绍,使我们对这座国家历史地标博物馆,这位杰出女性的生平和遗产有了全面,真切和形象的了解。

这座建于1825年的由原石建造的房屋就是赛珍珠的故居。

进入赛珍珠故居,先观看一部介绍她的生平的视频。

故居里丰富且完好的陈设和藏品,让我们感觉好像正在参观赛珍珠一家住在这里时的房子。 从普通生活物品,如全家人玩的棋盘游戏,到非凡珍贵的藏品,如赛珍珠写她的传世之作《大地》时使用的打字机,增添了令人难忘的体验。其他有趣的物品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具、个人服装以及藏有数百本书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着赛珍珠生前收藏和读过的书籍,包括她最喜欢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书籍,书桌上还摆放着她翻译的《水浒传》等书籍。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把中文视为“第一语言”,儿时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跟中国老师学习中国文化,还有很多中国玩伴,同时母亲也在家里给她教授英文,阅读英文书籍如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这些培养了她对写作的最初的兴趣爱好。故居内包括餐厅,图书馆,办公室等处陈列着很多她从中国带回来的中国画,安徽铁画,传统中国家具,体现了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深深的热爱。

厨房

招待客人的餐厅

壁炉上方平台上摆放着赛珍珠收养过的儿童的照片。

藏有数百本书的图书馆

墙上是赛珍珠的肖像画

写字台上摆放着她的传世之作《大地》,还有写作《大地》时使用的打字机。

右面照片是赛珍珠与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合影。

与肯尼迪总统在一起交谈的照片

由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等书籍

从中国带回来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安徽铁画

中国山水画

这首宋代卢钺的七绝与书,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客厅角落赛珍珠生前经常坐的沙发

网友“换气是为了潜水更深”在上次写的博文后面留言中提到,赛珍珠经常坐在书房里透过窗户望向外面的庄园,眼前的景色渐渐就变成了镇江她儿时玩耍长满青草的坡地。

卧室

墙上挂的先秦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和孔子画像。

赛珍珠的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892年,她首次由父母带到中国,当时仅4个月大。1900年,因义和团之变首次回美国故乡。1902年,她又重返中国镇江。1910年,她回美国入读弗吉尼亚州伦道夫学院(Randolph College),1914年获得学位后又回到中国。1917年,她与约翰·洛辛·巴克(John. L. Buck)(中文名叫卜凯)结婚。1925年,赛珍珠一家来到康奈尔大学,她在那里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当年秋天,他们又回到中国。大约在1929年,赛珍珠在南京大学宿舍的阁楼上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地》的书稿,并于1931年正式出版,次年获得普利策奖。1934年,赛珍珠返回美国,她相信自己将来还会回到中国,而她的丈夫巴克则留在中国。1935年,赛珍珠与巴克离婚,再与在写作和出版《大地》一书过程中给予她巨大帮助的理查德·沃尔什(Richard Walsh)结婚。他们在宾州买下占地67英亩的绿山农场,并一起生活在这里直到1960年沃尔什去世。赛珍珠被乡邻们称作沃尔什夫人,但又一直保留巴克(Buck)作为自己的姓,直到1973年离世。

1938年,她击败了海明威和斯坦贝克,“以她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的传记杰作”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据一项民调显示,美国公众中三分之二的人承认,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来自赛珍珠的著作。

赛珍珠在中国时,与当时中国众多文化名家交往甚密,但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共和国建立后,她与中国的当政者都不对付。30年代,她曾因批评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得罪了老蒋,以致国民政府明令驻瑞典大使不得出席她的诺奖颁奖典礼。二战期间,她在美国为支持中国人民抗战而积极奔走,战后,她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甚至被中央情报局立案调查。而五六十年代,她又在中国被贴上“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的标签。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赛珍珠向媒体宣布自己也将访问中国,因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她满怀希望地向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申请签证。结果,申请却被一名中国外交官拒绝。这样,赛珍珠自从1934年那次离开中国后,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国,成为她的终生遗憾。可以想象,在当时尚处文革之中的中国,虽然已决定联美抗苏,但并没有下决心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奇怪。

解说员在给参观者介绍这段历史时,还特意拿起桌上一张中国大使馆的拒签信复印件读起来。读完之后,又说起了关于赛珍珠前夫巴克夫妇的·一段掌故:巴克先生(中文名卜凯)与赛珍珠离婚之后,于1941年与中国女画家张洛梅(Lomay Chang)结婚。1944年初夏她与巴克带着未满周岁的孩子回美国,成为排华法案废除后第一个进入美国的中国人。

1973年3月6日,赛珍珠在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去世,按照本人遗愿她被安葬于绿山农场。赛珍珠去世以后,尼克松总统曾在悼词中称颂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敏锐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赛珍珠的长眠之地。 墓的上方表面用小篆镌刻着“赛珍珠”三个大字,是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无限热爱的真实写照。

在绿山农场生活期间,赛珍珠除了从事写作,从事园艺劳作,她还在这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混血儿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以后又创建“赛珍珠国际”组织,致力于全球儿童公益事业,为无数贫困儿童提供了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援助,为加深国际和跨文化理解开辟了道路。

赛珍珠故居是一座国家历史地标博物馆,大片的绿色草坪,远处有广袤的林地,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故居与花房之间的相连的长廊

故居与花房之间的庭院

环绕故居和谷仓四周的庭院和花园。

花房 

故居外劳作的工人。

这座建于1827年的谷仓,是“赛珍珠国际”举办大型活动或会议的的文化中心。

这座“彩虹花园”的铭牌由珍妮丝·沃尔什(Janice Walsh)题写:“欢迎来到彩虹花园以纪念赛珍珠国际在世界各地服务的儿童。这里的花草种类繁多,让我们想起了差异之美以及所有孩子都必然像花朵一样绽放的潜力”。珍妮丝是赛珍珠与约翰·巴克于1925年收养的一名女婴,当时才3个月大,后来被他们带到中国和日本,在那里生活多年。1934年,她和母亲回到巴克斯。1935年,赛珍珠与理查德·沃尔什(Richard J Walsh)结婚后,珍妮丝与他们一道定居于绿山农场。1980年代起,珍妮丝担任赛珍珠国际的总裁达12年。2016年,珍妮丝在睡梦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

苗圃以及点缀其间的众多雕塑,向参观者述说昔日生活在这里的主人留下的故事。

雕塑《雀跃》(Jumps for Joy)

雕塑《托举》(Uplift)

雕塑《母与子》

庄园内还包括赛珍珠国际的办公室。

选自她的墓穴上的“赛珍珠”三个篆字被醒目地镌刻在彩色玻璃上。

新近建成的珍妮特中心(Janet L. Mintzer Center)是为纪念任职赛珍珠国际名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近20年的珍妮特·明泽女士而命名的。

春暖花开之际,重访赛珍珠生前生活,工作和写作的地方,流连于她曾经照料过的花园,苗圃,了解和缅怀赛珍珠的跨文化和人道主义的遗产,是一次启迪心灵,令人难忘的旅行。

(备注:博文中所有照片均为原创)

谢谢浏览!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w!'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留言和分享!很高兴得知看了文章马上就去参观了,好!
mw! 发表评论于
看了这篇文章,我5· 23专门去参观了赛珍珠故居。此为"国家地标"级博物馆,必须跟讲解团参观,均1.5小时,一天两次。参观后觉得很值得一去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兄的鼓励和分享!她写的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都不少,还有很多非虚构类的作品。后期她又专注于慈善事业,影响直到今天都很大。看过介绍,赛珍珠国际直到今天还在资助中国的学校特别是女童。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饶有兴趣地读完了云台兄的好文,了解了赛珍珠的一生,我们英语阅读课上,老师曾经带着我们读过一篇她的短篇小说《Good Deed》,印象十分深刻。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王妃光临点评!说得极是,她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学与小说非常热爱,又有深入研究。看过她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致辞,通篇都在推介中国小说,讲小说在中国民间的影响以及对她创作的影响。比后来也得奖的中国作家站得更高。故居值得一看。祝好!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没读过她的书,但是大名鼎鼎,很钦慕她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贡献。要是有机会,我也会去访问她的故居。谢谢分享!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tevecanada' 的评论 :

不必客气,只是想分享一下所见所闻,也谢谢你的点评和分享!我们了解和纪念赛珍珠,是出于对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推介的感念和钦佩,觉得值得人们去了解并传承她的宝贵遗产。
stevecanada 发表评论于
@yuntai 发表评论于 2024-05-21 17:10:28
谢谢评论!一说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如你所说,碰到个人恩怨更是没法说了。鲁迅对她的评价也不咋滴,可她硬是拿下了普利策和诺贝尔两项奖,根据她原著改编的电影,也都影响深远。

======================================
刚才忘了感谢您分享这么好的文章和照片了,多谢,您说的对,赛珍珠女士还是很厉害的,她的小说《大地》在那个时代很有影响力,不过今天读的人估计不多了,林语堂获得了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不过没评上,...至于鲁迅,好像当时国内作家中没有能让他看顺眼的,梁实秋胡适林语堂陈西滢....都被他骂遍了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tevecanada' 的评论 :

谢谢评论!一说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如你所说,碰到个人恩怨更是没法说了。鲁迅对她的评价也不咋滴,可她硬是拿下了普利策和诺贝尔两项奖,根据她原著改编的电影,也都影响深远。
stevecanada 发表评论于
Sydenstricker翻做赛珍珠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拿那个时代的标准看,翻译的有点风尘气, 她一度是林语堂的好朋友,后来俩人因为钱(图书版权稿费)闹掰了。林语堂说"看穿了一个美国人"......,当然非当事人不好评论谁是谁非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iaoxiao雨' 的评论 :

谢谢点评!赛珍珠在中国的影响与评价不是始终如一的,文革或改开前不用说了,改开后开始受到青睐,被视为文化之间的桥梁,镇江她的故居被修缮开放,称她为“镇江的女儿”。这十几年,就不好说了。
xiaoxiao雨 发表评论于
She is a real China's friend however not seen as by current government.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辛夷660' 的评论 :

谢谢辛夷的点评!说得极是,这首宋代卢钺的七绝与书,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点阅鼓励!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名鸭仔' 的评论 :

谢谢来一起分享!
辛夷660 发表评论于
难得一见的好诗配好书法!非流俗下三滥者们的所谓书法可比。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
花名鸭仔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谢谢雪中梅的点评和分享!我也看过这部电影,印象很深,还看过女主晚年接受采访的视频。影片中满眼都是蓝眼睛金头发的美国演员,但扮演的角色都非常到位,非常难得。另一部《龙种》也是根据赛珍珠小说改编拍摄的,我上一篇帖子里有提到。祝好!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靓妈点阅和分享!你们宾州地域辽阔,从西到东隔得太远了-:)不过要是来到费城附近,去那里就很方便了。宾州东部有不少值得一游的景点,可以考虑顺道多看几个地方。祝新周快乐!
yunta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光临!敬茶!菲儿说得极是,赛珍珠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大地的深厚感情,可以从她的著作中读到,也可以从她故居的陈设和藏品中深切感受到,真是把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的。她是一位值得中国人纪念的美国人!新周快乐!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在觀看《大地》電影的時候才知道賽珍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作家,在《大地》中,通過普通農民一家經歷戰亂,旱灾以及虫灾的一段歷史,故事情節真實感人。父子領着鄉親們在抗虫灾中團結一致,最后終于保住了莊稼。謝謝圖文并茂的介紹,平安是福。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谢谢云台图文并茂的美文。这个地方是我一直想去的,以前亮在费城附近时就应该去看看。以后看什么时候顺路吧。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谢谢介绍,新周快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沙发大赞云台兄一如既往翔实的大帖,片片精美,这里的赛珍珠故居太值得一游了,这位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是少数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大地有着深厚感情的美国人,可惜她去世前由于政治原因没能再次重返她的第二家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