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香港行-香港人的确很精明

打印 (被阅读 次)

香港是有千余年历史的商业都市。很自然,这也造就了香港人的商业头脑。从大屿大澳一日游中,港人的精明可见一斑。

大屿大澳一日游是我们在港参加的唯一游团。如果选择自由行,乘台公交车也可以到达。我决定跟团的原因是,不想在公交车上转来转去。

游团是从携程网上预定的。2019年我去山东山西背包一人行时,曾多次用该网订游团和旅馆,我对它比较放心。

那日,我们按时到东涌地铁站出口集合。游团的其他十来名游客都是高鼻梁的外语客。我和先生成了小众。

导游是一位中年港仔。他不举导游旗,连中文也懒得说。我们一行十多人在他一口港式英语地指导下,往地铁站外广场上走去。我正四处张望寻找旅游大巴,他已让我们在一个公交车站台停下。我问,”我们坐公交车?”。”嗯,我会付车费。”他说。原来这就是游团介绍上的全程”大巴”的定义。确实没错,公交车也是大巴。

从东涌到大澳,乘11线公交车,车程约45分钟。从大澳到大屿乘21线公交车,车程约15分钟。这些都是我早先在网上做攻略时已知的。抬头一看,这里正是11线车站。导游仔是要按这个线路用”公交车”带游。香港人未免太精明了。我心里有点不痛快。

大澳是大屿岛西边的一个小渔村。它因保存有香港渔港时代先民的朴实和原始面貌而著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殖民和商业化之前的香港。看大澳,主要看街市和渔村。

街市在离公交车站不远的小街上。沿街店铺每家都是室内多干货,室外满鲜品。店内,天上挂的简直就是实验室的标本,有模有样,还带标签。一家店里,一条丈余长的鲨鱼几乎占据了店堂的全部屋顶。另一家店里,屋脊上挂满了形如带刺气球的河豚,样子有点狰狞。

有趣的是店家为每个标本都起了一个粤语人名外号。外号就写在干货标本的标签上,有”大青口”、”蛇仔明”、”二叔公”,”猪肉明”等。这种拟人手法还真少见。
(图片:命名的海产干货)
在店外,摊台摆得如水族馆一样种类繁多。它们不仅样子和颜色千奇百怪, 装鲜货的容器也是有大有小,形状各异。

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些奇形怪状海货,而且还是活的,我不禁用中文问,”这是什么?” 导游仔第一次用中文开口说话,”这是朦仔鱼,那是鮁鱼。” “哇”!我又惊又叹。”十三刀”身上长了几条斜花纹,象被烧烤过的热带鱼。"方利鱼"长了个潜水艇的大头,可爱极了。还有”海胆”,简直就是水果红毛丹的化身。看活物都看不过来,我已顾不上看一旁令我曾经垂涎的鱼翅、鲍鱼,和花胶。

街上还有许多熟食店。导游仔买了一大碗海鱼鱼元,团员每人尝一个。从导游仔那里知道了许多海的新鲜事,又吃了鲜美的鱼元,我看他的时候,感到顺眼了些。

游渔村需坐游艇。艇不大,正好装下我们团和另一个小团游客。小团导游普通话讲得标准,承担了讲解任务。我们的导游帮大家照像。

渔村建在通往海口的水道两旁。一座座小棚屋彼此独立地一字排开。棚屋都是建在水上的。下面是许多以方阵形式排列的立柱,柱台上是简易的房间,有的甚至是二层的棚楼。外型上,它们因用材不同而各有特色,但普遍都是木质或竹质结构。柱台靠水边的外沿部分是有顶平台,再向内才是封闲式棚屋。平台外有木制楼梯。居民们乘船从这里回家。
(图片:建在水上的棚屋)
船到出海口后折回。不太幸运,这次出海,我们没有看到粉色海豚。但又看到了港珠澳大桥的身影。
(图片:大澳海口港珠澳大桥)
在大屿看完大佛和寺庙的过程中,我和导游仔有了更多的交谈。我开始觉得用”公交车”代替单开的旅游大巴也无可厚非,不是提倡低碳出行吗?

游团包餐似乎在大陆已成惯例,香港也是如此。只有台湾是个例外。午餐时分,导游仔安排大家在寺庙用餐。他前前后后张罗着为大家买餐取餐分餐。我和先生都主动给他帮忙。这次素餐,每人半份炒米粉;蛋挞、汽水包、春卷则是各一个。这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的素菜,但毕竟是寺庙厨房出来的。这多少弥补了那日在我在武汉的归元寺未吃到素菜的遗憾。

最后回程时,平昂360缆车下山票要自费。我原本想乘公交车下山。至此,因走回到公车站太远,只得随大家坐缆车。别的团员自己去买好了票,导游仔还在试着帮我俩找网上优惠票网,认真劲十足。
(图片:平昂缆车)
导游仔一直把大家带到东涌地铁站口才道别分手。先生说要付导游仔小费。我忙去掏钱,但抬头一看,他已消失在人流中。

此刻我想起了一个月前极其糟心的广州珠海深圳三日游。那时,司机和导游分别来自不同公司,互不配合。游客是散客天天换,司机和导游也日日变。每天回酒店时,导游都是在半路先下车回家,留下一车人和司机骂导游的愤怒声。对比香港旅游团,我固然看到了香港人的精明,但也觉得香港人办事还是蛮认真负责的。
 

北密鸟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很有趣
石油附中啊 发表评论于
香港人乃是全世界最高品质的打工仔。极其认真负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