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打印 (被阅读 次)

第一次写影评。

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方式,因为几乎调用了受众所有的感官资源。一个四段的故事,若没有音像,只是语言的穿插迂回,可以搞清逻辑,不支离破碎就很了不起了。因此上,画面与音乐的用心随处可见:不到一秒钟的一个镜头里,我看到了北平高大的城墙,还有那以建筑新城的热情复制出的西南联大。

四代人里头,都是精华才俊,却又都不合时宜。不不,并非说,不合时宜的人生才是自由思想忠诚选择的结果,但这个答案为真的概率有多少是电影不问的部分。

因为世界本身是如此复杂多变,大潮挟裹,泥沙俱下的人生和与之相对照的世界,其实并无意义。

泰戈尔是影片中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求索人。路漫漫其修远兮,64岁的泰戈尔皓首银髯。一个东方贵族出身的思想者,站在异国的土地上,缓慢讲述着真诚。泰戈尔的诗曾经照耀无数少年:爱与生命,繁茂与凋零,多样交融的美几乎可以抗衡死亡。他的思索也有着东方文明一如既往的内向基因:看你的本心。

答案是没有的,求索就是答案。修远的,是心路。

而求索,随着时代慢慢向我们迫近,我门愈发感到了艰难。这也是李芳芳导演选择了向前追溯的大方向,因为这段中华历史的特殊性,追溯的角度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极端与简明的时代背景,比如战争。

张果果会被人赖上而无限索取的可能,明白摆在现代人的面前。

那么退后一点,看陈鹏李想和王敏佳吧。王敏佳选择了独自承担,李想选择了背叛,陈鹏选择了为他人托底。王敏佳失去了容貌、稳定的生活环境,获得了爱与坚持。陈鹏曾经以为失去了爱,找回来之后获得了更加丰美的自我。李想失去了友谊,也一样获得了恒久坚持,和同样恒久的内心谴责,直至付出生命才完成了自我救赎。这里的讲述就开始费周章。

再退后一点,当生死就是眼下的事,死亡成为极大可能命运之一时,人生的走向为何。在战争时代下的求索,沈光耀心里的战争也是一样激烈。学生不走,老师便不走。国破家亡,挺身而出的也应是强者。浓墨重彩的部分在此,催人泪下的部分多集中在这一故事里,我也不例外。时穷节乃现,艰、难、困、苦,都是生活赐予的奥卡姆剃刀,杂芜皆去,下剩的,都是真心。

再上推,吴岭澜的困惑,和随之而来的人生永恒之问,缓缓合成一个圆。

至此,张果果的问题再摆上桌面,你可以好好想想。

不想批评用力过猛的问题,这是一部清华校庆献礼片,仪式化的东西必须在,如此命题作文,可以写成这样水准,成功的秘密只能是:真实的力量。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和族人中,真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个人对于内心的追索,折射到一个民族对于内心的追索,宏大叙事的方面,已经可以交卷了。

我想说的,却是题外话,这些精英之外的题外话。

感动我的画面之一,千万人衣衫褴褛,手工砸碎石子,以人力碾平军用机场。

感动我的画面之二,张榜的大爷哈着寒气用京腔说:“没考好啊,也别往心里去!”

感动我的画面之三,晃晃空投食物时,大孩子抱着跑不快的小孩子。

感动我的画面之四,云南大娘给学生吃面不愿意收钱。

感动我的画面之五,僧人冒险发出空袭的警报信号。

感动我的画面之六,失去双腿的牧师教孩子们吟唱Amazing Grace。

。。。。。。

这些平凡普通,不值一书的小小人物,他们,也在上下求索。

这是人生必修课,成绩也分超上中下与不记,只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课,无法找人代考。你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梅校长、沈妈妈、和飞虎队,他们展示给你,在生活一次次打击与试炼之前,应该如何从容平静,不懊悔不羞耻。在这个意义上,手工修机场的农夫,宽慰学生的校工,抱着孤儿的大孩子。。。他们也都是平凡人生中的导师。

而每一日的日子,则是课堂的习题,记入人生总分。每一念的选择,也可能照亮他人的路。

小三儿她姐 发表评论于
顶好文!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1还没看,写得真好!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多么走心的文字啊。喜欢这部电影,也喜欢你的影评。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