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 是一种认知,态度和情趣

谁在黄金海岸,谁在风烟彼岸。我是飘泊的缪斯,为了你走过万水千山。 
打印 (被阅读 次)

太极 – 是一种认知,态度和情趣

我个人对太极圈的理解

太极图里面包含的信息

1.    圆形 – 代表每个时点呈现的状态。中正,圆满,平衡,没有棱角。
2.    黑白 - 代表阴阳的对立,并重,共存,互济,转化,守衡。
3.    太极线 – 代表内在运动的方式,通过波浪型运动来切割阴阳,转化,构造新的状态。
4.    大太极里包含小太极 – 代表系统内无限放大缩小,但所有内在系统的规律是共通一致的。
5.    黑白鱼头尾追逐- 代表整个系统不断的循环,流动。整个圆是转动的。 


从空白开始,一个圆,黑白两色,波浪线这三项,就可以构成太极图。也代表了道家所说“无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学说。五个基本特征分别对应相克相生的五行。一个平面圆,等分八个方向,可以画出八卦图。 边上八个方位加上中心,成为九宫。再把圆看成立体的球,就有了前后,左右,上下的六合。太极图看着简单,里面包含了“道”全部的象征意义。 

林师傅所教的王氏水性太极,是一种为身心做减法的功夫。其中的锻炼方法不是通过透支身体来达到肌肉强壮,反应敏捷。而是根据太极的原则道理,根据人体特定的身体构造,通过合理安排人身筋,骨,肉的运动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因为其合理,因此低耗,有效,有益,练习者感到受用而舒服。

拳法创始人王壮弘先生受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启发,领悟理解了王宗岳论太极的道理。仿效水的特性来实现太极的原则。因此整套拳看起来就像水的流动,波澜翻卷,松软起伏。

然而,看似复杂的动作其实只有几个简单的,基本的核心
1.    保持尾闾上提。
2.    用腰,胯来带动身体的各个动作。(而不是手和脚各自用力)
3.    所有动作都是阴阳相对,互济,同步,整体运动。
4.    动作走弧线,每个定格都成圆形组合。
5.    每个动作都是拉筋,延展。利用地心吸引力和反作用力来拉筋,给自己做按摩。(沉重量和漂浮量的运用)

水性太极的动作要求是非常符合人体生理运动规则。其用力的方法也巧妙的利用了物理力学原理。

提尾闾是做好所有太极动作的关键。所有太极拳经的规范,都要通过提尾闾来实现。重要的问题说三遍,提起尾闾,提起尾闾,提起尾闾!

为什么要提起尾闾?
首先,提起尾闾时改变了身体姿态。当我们提尾闾的时候,小肚子会自然的内收,带动挺胸,直腰。太极拳另外所要求的虚领顶颈,含胸拔背靠提起尾闾才能做的出来,做的到位。

只有当我们提起尾闾时,才能做到太极所要求的逆式呼吸。收紧腹部, 扩大胸腔,吸气。放松腹部时,呼气。这种逆式呼吸是太极调息和发劲基础。更重要的是,提起尾闾时,才可以做到气储丹田( 腹部),气息不会往下泄掉。

当我们提起尾闾时,骨盆就会自然的扩大,髋骨和胯部就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这样上身和下肢的动作,就可以连贯配合,力量畅通,没有了中间的堵塞。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进化过程中,为了大脑的发育,牺牲了身体肌肉骨骼的协调。人体肌肉骨骼的构造还要尽量的减少行走奔跑时对大脑的震荡。我们平时的尾闾状态,吸收了大量地面震荡,但也严重阻碍了上身和下肢的力量传导,动作协调。我们要提起尾闾,是为了做到太极拳要求的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但为了防止动作对脊椎,大脑的震荡,当提尾闾做动作时,也要求做到虚领顶颈,含胸拔背。

提起尾闾为下一个动作要领,用腰胯带动身体提供了基础。提起尾闾才能能松胯。提尾闾和松胯才不会对膝盖,脚踝造成压迫,避免受伤,避免劳损。 

用腰,胯来带领身体的各个动作。
太极拳不会机械的,分割性做拳打脚踢。特别是水性太极要求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也就是说全身都参与每一个运动动作。这时候,就要求每个动作都要用腰脊,髋胯来启动,带领。腰其实是泛指脊椎。肚脐正后方的命名穴是比较容易感受运动的地方,当练习时,会感到命门穴周围的肌肉松紧开合。脊柱支撑着人的躯体,人体所有的组织与器官都挂在上面。髋胯连接身体上肢和下肢。它们是人身体里力量最大的地方。古拳谱云“脊柱如大龙,腰胯似猛虎。劲在脊椎,曰龙劲,取“龙形搜骨”之意;抖劲,劲在腰胯,曰虎劲,取虎腰胯之功。胯之翻转,脊之崩弹,合称龙虎之劲!水性太极抓住养生,疗伤,技击的核心,特别抓住骨盆、脊椎来练。 每个动作做有关命门的开合,左右腰胯的S型(太极线型)的运动。同时要求肩,肘,腕放松柔,模仿水的波浪流动。

阴阳之间彼此互动,互济,转化,连续是水性太极的动作指导原则。手和身是一对阴阳。手向上的时候身体往下沉。手向前时,身就往后,反之亦然。左右手是一对阴阳,左上右下,左右手运动的幅度是一样大的。同理,手和脚又可以是一对阴阳,整套拳里很多动作里都可以看到手脚的配合运动,手脚翻转,运动的幅度相同。总之,整套拳是阴阳无处不在,体表动作的开合,体内气息的虚实,全都是阴阳相对,互济,同步,让身体成为整体运动。根据太极阴阳转换的原则,每个动作到了尽头,就转换方向,开始新的阴阳相对运动,原来的阴方,变成新动作的阳方,旧动作的阳方,变成新动作的阴方。如此循环,贯彻整个过程。

水的流动呈现波浪的状态。每个大小波浪都是由很多个小弧线,小圆构成。根据这个特性,水性太极的每个动作都走圆弧线。如果你在各个时刻对之定格摄影,你会发现身体各个部分都保持圆的架构,整个人的姿态就是几个圆的叠加组合。人的关节肌肉构造是很适合于旋转,弧线运动的。当手脚走直线运动时,肯定是一般分肌肉紧张,另一部分肌肉放松。 而沿着弧线运动的时候,肌肉的松紧会随着圆弧角度的变化伸缩调节。这样的弧线运动是很平衡,综合的锻炼。运动下来,不会对肌肉,筋骨造成劳损。整套拳是从一个圆,走到另一个圆。圆与圆之间的肢体运动走圆弧线,S型的太极线。

水性太极养生和技击的秘诀是每个动作都做拉筋延展。这套拳法充分利用地球吸引力和反作用力给自己按摩。 中医说,筋长一寸,延寿十年。练水性太极拳的时候, 每个动作末端,都可以做筋肉的伸展,延长。阴阳对称,左右,上下对拉也是帮助拉筋伸展。动作开合走圆型,可以按摩身体各个部位。前面所讲的其他技术要领其实都是为了有效的拉筋伸展来提供条件和提高锻炼效率。 水性太极还特别强调沉重量和漂浮量两个概念。沉重量其实说的就是地球重力给人带来沉重的感觉,地球给人的反作用力让人感到有漂浮量。水性太极拳要求每个动作都打出沉重量和漂浮量。其中巧妙就是合理安排了各个动作,利用了地球重力,和地球给人的反作用力让人在练习中达到自己给自己按摩的效果。

因为这些技术要领和水性特质,让王氏水性太极成为一种很养生和健身的运动。它是一种做减法的锻炼,练拳之后,练习者不但不会感到累和体能消耗,反而能消除身体的疲劳,给身心减压,解乏。练习这种太极拳的人共同的体验是,舒服!

除了疗伤,健身和养生之外。水性太极也可以用于技击。王壮弘先生,林师傅都是功夫非常了得。因为拳法设计合理,所以练水性太极的人,可以发出巨大的力量。下面用物理理论来分析其作用的原理。

力量作用于对象,作用力和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几个因素。初始力量的大小,力量传递的速度和加速度,力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能否加入更多外力作用于对方。

水性太极强调用腰,胯来带动身体动作。其中练的就是上文所提及的“龙虎二劲”。运用腰胯的扭动,脊背的弹力来做初始力量的来源。象纽紧的弹簧,弯曲的弓,力一下子迸发,这样发出的力量非常的大,比光用手和腿的肌肉力量大得多。

水性太极提尾闾,松腰,松胯的练习让身体能上下协调,肩,肘,腕各个部分保持松柔。这样能让腰胯发出来了力量几乎没有障碍的传递。肌肉同时给力量加速。 根据物理定律,能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E=m VV/2。速度加快,给对手作用的能量也越大。 力量F = ma (质量x 加速度)。 F=mv/tt,力量和时间的平方成反比。提高一倍速度,力量大4倍。如果速度提高到只有1/5的时间,力量就提高到25倍。 水性太极的高手,所谓功夫高,就是身体协调。技击时速度越快,自然也就力量越大。

在技击中,水性太极也充分利用沉重量和漂浮量来克敌制胜。当和对手接触上之后,自己松胯,转髋,阴阳对拉互动,能把自己身体的重量挂在对手的身上,从而克制控制对手。一旦对手反应,顺势就可以用漂浮量,借力打力,解决对手。当对手用一只手的力量来攻击你的时候,你用自己整个身体的重量来对付他, 胜利的把握自然很大。 自己和地面之间时刻都进行着重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太极高手所谓“接地之力”,其实就是把地球给自己的反作用力,通过改变力的方向,给力加速后再施加给对手。

水性太极之所以强调动作腰阴阳相对互动, 其实也是很符合物理力学原理的。比方说右手下,右腿同时上的折叠。手往前时,身往后的动作。 这些都是巧妙的借用外力,给自己加力。举例来说,向前攻击,手往前时,身往后。手给 对手一个力F1,同时身体给背后的空气一个力F2a. 空气马上反作用给身体同样大小的F2b力。因为F2b和F1同方向,F2b无障碍传递。因此对手受到的是F1+F2b的合力。 F2b是自己整个身体给空气的作用力,比光是手臂力量要大。 加上力量传递过程中加速,对手所感受到的打击力量和能量就是非常大的。这种力,会远远超出对手的心理预期,让对手瞬间崩溃。

水性太极的动作走圆弧线,在技击中右两种作用。防守的时候,对手的力作用在圆弧上,随着圆的滑动,力会被向身体之外分解掉,让对手的力打不到自己。太极拳的术语叫做化解。物理的力学分解有很明确的解释。 自己在进攻的时候,动作走弧线能保持最大的机动能力。太极拳认为,技击就是双方阴阳转换,圆和圆之间的对抗。动作走圆弧线能随时转换,变化,就像太极图中间的分割线,各种变化就能调节阴阳的黑白对比。水性太极的原则是,不到落实处时,一切都在变。变换如流水,象波浪一样走圆弧线。

太极就是阴阳,在技击或者推手中,对手攻击时是阳,自己防守是阴。面对对手攻击,自己要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用阴劲引化。随之转换,以自己的阳力进入对方阴方,在对方没有引化时,落实,发动攻击,破坏对方的体系。攻击力的大小随心,随意。

综上所述,水性太极以水为师,取法自然。在技击中以最小的耗能,花费最小的时间和力量来达到目的。不求胜人,只求无碍。王壮弘先生曾说“太极拳散手,溫和時可以使人毫无痛楚,而翻跌絕妙;猛烈時亦可以使人如受巨浪的沖击,五脏皆裂。” 这种能力不是吹嘘,的确是有坚实的科学解释的。

太极理论是东方中国文化的基石观点。中国的古典文化很玄奥,甚至晦涩。但又有“天有大美而不言”的魅力和无穷意境。 练习水性太极拳是对这种文化理念的实践。对我个人来讲。太极拳带给我的是一种认知,态度和情趣。

--

 

yfz9465 发表评论于
这是对太极拳的解释,而不是对太极真谛的解释。尽管如此,文章很好,难得。
要知道太极真谛,一定要脱离“术”的框框。道在术外,但又不得不“由术求道”。“由术求道”最重要的两要素是圆融与圆润。圆融是指形式不固定化。圆润是指过程无生硬。
而太极真谛的境界与佛教相同,有四个特征,大,圆, 镜, 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