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什么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

5年前在新浪开博(同样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写北美教育、投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借文会友,并希望能助人助己。现同时在文学城开博,希望能得到这里新朋友的关爱和支持!谢谢!欢迎来温哥华!
打印 (被阅读 次)

在我所认识的华人朋友中,有两个清华校友,他们家各自两个孩子都上了哈佛,还有一个朋友家的三个孩子都考入哈佛,这个也是我目前知道的有最多孩子进哈佛(本科)的华人家庭。去年圣诞期间,我把在硅谷的哈佛女孩秦九歌一家请来温哥华,正休学创业的九歌给我们展示了哈佛女孩的魅力风采;昨天,我又把培养了三个孩子进哈佛的“哈佛妈妈”——方莉女士从硅谷请到了温哥华,为我们“温哥华幸福家庭群”的家长朋友们传经送宝,解惑答疑。

【方老师给家长签名留念】

方莉女士在中国长大,后来赴美读书,获得加州大学工程博士;她是硅谷高级工程师,拥有超过24项美国专利;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兴趣广泛,喜欢阅读、写作,曾获国际英语演讲金牌;她有成功的事业,亦是一位优秀的妈妈,她把三个孩子(大女儿、二女儿和小儿子)都相继送入哈佛。2016年她推出新书——《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介绍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影响。在昨天的讲座中,方莉女士结合自己培养三个孩子的心得感悟,重点谈到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如何培养一个眼界开阔的孩子?如何处理孩子游戏和网络问题?如何成为优秀的父母?如何把普通的孩子送进藤校?等等,大家都最为关切的话题。

在方老师的演讲中,她特别送给在座家长关于亲子教育的三个“大招”:一多说,二忌讳,三体验。“一多说”是指作为家长,要对孩子多说“谢谢”和“我爱你”。这在西方文化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于中国家长来说,不仅没有这样的习惯,甚至都会觉得没有必要或者难以启齿。方老师一直强调这是亲子教育里最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批评孩子后更不能忘了跟一句“我爱你”,让孩子慢慢懂得父母对他/她批评教育的背后是关心和无限的爱。“二忌讳”一方面是指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太低或者缺乏信心,必须永远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想做的事情,家长就要全力以赴地参与、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是指家长不要完全主导孩子的日常生活,不要把孩子训练成一个“机器人”,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性,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有创造力和责任感,才有可能成为名校眼里的优秀学生。“三体验”是指家长要安排时间多和孩子说话交流,要倾听和在意孩子的想法,要学会去体验孩子的感受,从而帮助孩子发挥所长,成就自己!

在方老师的演讲中,大家一个共同的感受一定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方老师讲了很多这样的事例,其中她引导二女儿和小儿子学滑冰、参加全美大赛的事情更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很多的家长在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特长班时,只是把孩子送到那里,然后就忙乎自己有用无用的事情,很少去参与和关注孩子在做的事情,因此也就无法对孩子所学的特长项目有所帮助,而时间一长孩子也很可能丧失兴趣或难以做到极致。

方老师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之后,大家又问了很多教育孩子的问题,方老师都一一耐心做了解答。其中有家长问到该怎样看待孩子学中文的事情,方老师回答说,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妥协的,唯一学中文的事情不可妥协,三个孩子必须学好中文!结果,现在她的三个孩子中文都非常好,他们也从中受益良多。

【大家在认真听方老师的精彩演讲】

无疑,考上哈佛进入藤校对谁来说都是难之又难的事情,而方老师能把三个孩子都送入哈佛,一定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以借鉴,而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听完方老师的精彩讲座,与会的40多位家长都倍感激动,振奋不已。以下摘录一些家长的感言——

“方老师把教育子女当成一项最重要的事业,如此用心和专注,才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一点才是真正的秘密!”——廖先生

“今天听了方老师的课,第一个感受是惭愧,觉得自己是不合格的母亲;第二个感受是需要专家辅导。给儿子做一下升学规划。”——兰女士

“我孩子和方博士孩子之间的距离,只有换妈妈才可以拉平,唯有学霸妈妈才能让孩子养成坚持的性格,家长投入心血之大,无法复制!佩服之至!”——郑女士

“今天听方老师分享,好几次都特别感动,血压向上涌 !!!确实,爱是最好的教育。另外,育儿先育已,与孩子一同成长,这一点,方老师自身更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孩子,我们自已要变成更好。”——王先生

“我今天回来与老公分享了我激动的心情,并且发自内心地要求自我进步。娃他爸乐了,爱才是教育的真谛,今天终于取回正经啊!”——Chris

“看方老师的书很晚(还没有看完),感觉方老师是一位将孩子高高托举起来的伟大母亲,自身强大,又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她身上那种获取第一手资料凡事看明白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移民学习(由于语言的关系,我们很多事情上道听途说,只见影子不见本质).再次感谢方老师和我们分享!”——任女士

等等。大家分享的感悟让远道而来的方老师和这次活动的组织者都倍感欣慰!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除了谢谢方老师之外,还要感谢“温哥华幸福家庭群”群友Susie女士的慷慨赞助,群友游女士的场地支持,还有所有朋友们的积极参与!方老师带来的45本书,一定会让45个或更多个家庭从中收益,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孩子!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幸福家庭圈,创造美好新生活!

少林商僧 发表评论于
哈佛有照顾家族的传统,一个人上了哈佛,其他亲属就容易上哈佛。哈佛的很多专业是为贵族子弟设计的,是无法谋生的。
changchunhua 发表评论于
时代早已不同了。

会读书和会吃饭的区别越来越小了。
天然至上 发表评论于
是去学什么专业?
hola! 发表评论于
以前我会羡慕,现在不了,
如果培养了三位优秀的艺术家,或传教士,为社会增添价值的,优秀教师,敬业的普通人也行,而不是只为资本赚钱的打工的
大厨_wannabe 发表评论于
这种脑残文章可以休也。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真正令人佩服的是送孩子去军校,为国服务的妈妈们,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哈佛用了最严的标准选了不仅读书好,而且道德高尚的学生。事实上,不少只是会玩这套入学规则而已。2012年125个哈佛学生作弊即证明。2014年“Why Are Harvard Grads Still Flocking to Wall Street?",统计50%毕业生去了华尔街. 除非是哈佛把道德高尚的学生变为惟利是图的人,否则,这50%的学生只是欺骗掩盖了真正的企图。

俗话说,做了婊子再立牌坊。
西风-西风 发表评论于
为甚么不把自几打扮一下。 灰头黄面, 不是一个 attractive woman.
Pillar 发表评论于
It's nothing about education,but all business. Using an successful example to sell the tickets to the wannabe parents.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哈佛生其实是最虚伪的群体,申请时,几乎没人说将来梦象是进华尔街赚大钱的,毕业时,进华尔街的比例是所有大学中最高的。为穷人义务服务的passion去哪了?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哈佛的毕业生,人家会自然对你的期望高一些。在同等的业绩下,压力一定比别人大的多。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孩子进了哈佛,就要写书,要向全世界宣告,俗不可耐,也难怪,做父母也许感到是最大的成功了。
spmm 发表评论于
赞同楼下“北京崇文”, 此文让人觉得难道上了哈佛就代表成功?其实上大学才是人生的开始!
方女士的三个孩子是很优秀,但一个本科不是哈佛是去读研究所,另一个是体育特招;所以申请大学时和大部分老中孩子是不属于同一个pool里的。
北京崇文 发表评论于
以后能不能不要再登这种弱智的文章了,上了哈佛人生就结束了还是就成功了?只要百分之百的照搬这家人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肯定就能上哈佛?美国人上哈佛的更多怎么没见美国人这么大喊大叫的恨不得全世界人都知道?
wangzizi 发表评论于
只有湾区的老中父母才把这当成人生目的,代价是无数华人孩子的挫折感甚至年轻生命
不能忘却的记忆 发表评论于
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高智商是决定因素,否则打死也进不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