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从朱令案再看贝志诚的嫌疑 揭开孙维家的背景


2023-12-25 13:01:18 by cowboy62



Add a comment...


@moosyang
1 hour ago
希望方先生做一个系列,逐条分析。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案件背后,和真正的贝志城。
1



@lockegoya8858
13 hours ago
我看了當年的那封英文求救信,發現求救信的英文水平不像是地道的英文用法,thanks advanced和thank you very much,這種一般不太會出現在郵件裡作為結尾,我又看了孫和同學之間的英文郵件,感到那個人的英文比較地道,中文翻譯有點被刻意曲解和深挖的解析意圖。意識到真整個事件就好像一場羅生門,都是自說自話 ,各抒己見。當我們大眾一旦被輿論主導的聲音而無條件地相信某個人就是兇手的時候,真相也就不再重要了,因為「兇手已在那裡」,從而牽出社會不公來自於萬惡的體制這個「結論」。在此,深深地感到我們普通人全然不能看到事件地全貌。整個世界的全貌也無人知曉,每個宗教派別說講述的神論,是精神世界的隻言片語,每個國家教科書上所講述的歷史,也只不過是片面之詞而已。
1
1



@jamesjj4779
9 hours ago
说Thank you very much很正常,但thanks advanced 是错误用法,应该是thanks in advance(就是先行谢过的意思)
1



@xiaohangli2474
1 day ago
真相呼之欲出????
6



@user-kg1js9po2w
5 hours ago
建议大家关注“房间内的粉色大象”,发送朱令,有6篇非常长的分析,对于方舟子所质疑的点都一一做了分析。给孙某扣上“嫌疑人”的帽子一点也不冤枉她。
9



@zjian5666
8 hours ago
为啥不分析贝从热心帮助到恐惧回避,你这么聪明正常吗?
人要有敬畏知道报应!
5



@AlexisSu-dw3md
12 hours ago (edited)
建议大家也去看一下他本人近期的采访录《贝志城:朱令案并不复杂》。或许他有前后言语不一致的地方,但就此将嫌疑全放在他身上也不太合理,因为即使有所谓求爱不得的动机,清华对校内宿舍的管理还不算太松,他一个校外的男生,要连续2次出现在别人家的学校去投毒,要接触到朱令的私人物品,能掌握朱令回学校的时间,还要在警察快封锁犯罪现场前准时潜入女生宿舍把可能是证物的那些私人物品偷走……实属有点牵强;而且,第1次下毒剂量少,朱令身体自然排掉了,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过完寒假开学了回学校却又再次立刻被下毒,一周内致其发病,这个时间卡的过于准了……若非身边亲近之人,真的不太可能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更何况,虽说市场上有卖铊的,但90年代个人要合法购买几乎不可能。警察调查了北京及周围所有卖铊的,能联系起来的只有清华孙维所在的课题组。至于恐惧,当时还年轻,看见那种场面害怕也正常,我看了朱令在ICU的样子也都会恐惧想要赶紧关掉;不来葬礼,可能确实也是悲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如果他真的帮忙了,即使言语中不一致或者夸大,反被说成犯罪嫌疑人会挺寒心吧;写信的话,似乎他本人并没有明确说过他写的信是他妈妈翻译的。如果再去多了解一下采访过孙维记者的第一印象,大家会知道为什么她更可能是凶手;我也相信北京公安是努力过的,我们所有人都不是专业的刑侦人士,据说警方走访了130多个有关人员,各位还是要考虑警方唯一指定过的犯罪嫌疑人,这是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把人带回去审讯的。总之,深深的无奈,愿逝者安息吧。
15
4



@user-ke7kf5oi5v
7 hours ago
确实啊,只有她一个犯罪嫌疑人,只是已经过去了半年,证据灭失了
1



@dantawangzihe
6 hours ago
事出反常必有妖,贝志诚反常的行为太多了。反而孙维坦坦荡荡,没有反常的行为。孙维多次强烈要求过测谎,这是通常受冤枉的被怀疑人的反应。孙维因为毕业证被学校扣押,去学校闹,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心里有鬼,会默默忍受。反观贝志诚被北大劝退,反而没有什么反抗,对比一下,谁有鬼?

所谓的二次投毒,并不一定是分两次投毒,也可能是第一次就将毒投放到不同的器皿或食品或用品中。第一次中毒时用的是物品A,第二次中毒时用的物品B,这样就可能出现二次中毒的情况。完全可能是一次投毒,二次或多次中毒。

贝志诚强调是在为朱令看病之后才看的《白马酒店》,有些欲盖弥彰。

两种情况:

一是贝志诚在朱令被害前看过《白马酒店》,那么他肯定很了解用铊投毒以及铊中毒的症状,如果他心里没鬼,应该直接跟医院和警方透露《白马酒店》的情节,把治疗方向和侦破方向指向铊中毒和铊投毒,贝志诚没有这么做,那么肯定是心中有鬼。

二是贝志诚在朱令被害前真的没看过《白马酒店》,那么如贝志诚自述,海外邮件中有人提醒他《白马酒店》中有过铊中毒情节,贝志诚为此还特意详细阅读了《白马酒店》,那么贝志诚也应该据此向医院和警方汇报,将治疗方向和侦破方向指向铊中毒和铊投毒。

也就是说,不管贝志诚在朱令被害之前看过《白马酒店》,还是在朱令被害之后阅读了《白马酒店》,根据其中的铊中毒的描述,都有强大的理由去向警方和医院汇报,贝志诚为什么没有这么做,而一定要等海外的医生认定是铊中毒(事实上海外医生认定铊中毒的比例很少,却被贝志诚一口认定就是铊中毒)?很大的可能是贝志诚害怕以《白马酒店》作为认定铊中毒依据容易被警方怀疑是看书后投毒,即便是在朱令受害后阅读的,也无法以确切的证据证明确实是在朱令受害之后阅读的。事实上,警方不太可能以是否阅读过白马酒店来抓捕凶手,但是贝志诚做贼心虚被吓破了胆,无论如何也不想承认《白马酒店》对投毒的指导作用,这种欲盖弥彰太过于明显了。

贝志诚全球邮件求救只是做个姿态,他已经知道是铊中毒了,只是想借全球医生的口说出来。没想到铊中毒太过罕见,全球医生给出的诊断在铊中毒上并不具备统计学上强支撑,5月份的邮件中,诊断为放射物(Radiation/Radioactive)的占10%,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占10%,铊中毒仅占4%,但贝志诚还是硬着头皮说外国医生说就是铊中毒。太诡异了。按概率判断,也不应该认定是铊中毒。贝志诚一口咬定是铊中毒,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