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这篇高考作文引发阅卷老师分歧 到底该给满分吗?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兄贵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23:34:52
谁翻译一下?
没头没脑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8:39:35
一个高中生在中国的八股文的为共产党歌功颂德的环境中,写出这种文章不可思议。即使你的文字功能再好,这是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的背景。如果中国的高中生都有这么提早成熟的个人思维,也绝对不是共产党想要培养的。那个裁缝师王沪宁的特色社会主义会被他们轻松的分解,解读这些丑陋特色包装的含义。家里孩子有一个年轻的躯体,有一个成熟的思维,作为社会大学他已经提早拿到毕业证书,他如果愿意可以成熟地应用其他工具类的学科,而且对组织协调人员的能力无疑也是高于他的同辈。
柳桥人家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7:53:48
「高考作文满分」有特殊的含义:
高考,为国家社稷选拔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文,针对命题给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或建议。这个作文的内容是给谁看的?在古代殿试,基本上是要呈现给皇上看的。
满分,就是非常非常完美,可以强烈推荐,佩服地五体投地。
就事论事,这名考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是非常优秀的(极有可能在考前练过类似的文章)。
但是是否完美,要看Ta的立意是否新颖,论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完整,遣词造句是否正确易懂等,这些方面如果都有瑕疵,还评满分强烈推荐给皇上的话,说实话,真的替考官性命堪忧!
这个考官的评语很滑稽,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不值得推荐???
说到底,还是哗众取宠的小卖弄,自上而下的浮夸不踏实,堪忧堪忧!
柳桥人家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7:30:17
感谢红米2019城友这么辛苦地把全部晦涩难懂的文字注音说明!学习了,谢谢!
红米2019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27:47 嚆(Hao1)矢:响箭,在战斗开始时用作信号。用来表示“开端”。…
红米2019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5:20:44
这个批评有点狠了。其实谁也免不了有时拽两句,真懂行的要是都较真,那也有点掉价。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5:05:03
转一个真懂的批评:
那篇高考满分作文,关键不在于“晦涩”,而在于“装”、故作晦涩。一些哲学家之所以晦涩,是因为他们往往构建了一个宏伟的思想大厦,编织起一套自圆其说的概念系统,外行如果不熟悉基本套路,就很难理解其只言片语。
好比说一句数学公式,你如果不熟悉其中每一个符号的定义,你读起来当然像天书一般,但实际上之所以要运用这些外行难明的符号,为了恰恰是让表达简明准确而不是增加阅读障碍。
晦涩的语句背后的铺垫和语境非常重要,但不同的哲学家的思想大厦是不一样的,并不能简单通用,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是预设了某一特定语境(比如海德格尔研究者之间的内部交流),而是进行公共写作,或者在同一篇文章中串联好几个套路不同的哲学家,那就不应该采用那些需要大量前置理解的话语。
满分作文第一句引言就漏了馅。“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这里头的“实践”不是日常概念,而是指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智慧”,如果不理解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三元划分(理论、实践、技艺),就不能理解说实践传统瓦解是什么意思。因为现代日常概念中默认把“理论—实践”二元划分,但实际是把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与技艺创制混淆在一起了,当然理论的概念也被现代科学重塑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取代了古代的“理论—实践—技艺”的知识传统,这才有了实践传统瓦解的说法。而那篇作者随后一句却是讲“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与海德格尔和麦金太尔所关注的“实践传统”根本南辕北辙,或者说完全没切中要点。
既然谈的根本与实践智慧不相干,那么为什么起头还要引那么一句话呢?结论显然是:装、扯虎皮唬人。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4:40:57
嚆矢不适合用在白话文章,滥觞倒是属于常用词。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4:37:33
高分是应该的,满分是不对的。采用偏僻的引语倒无所谓,但大量使用晦涩的词语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4:36:36
好坏先不论,这篇文章把城里谁是文盲谁是文化人分开了。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4:33:16
文章本身没有什么深度,只是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语言虽然很精致,也很有力度,但并不生动,文气也很不顺畅,另外就是大量使用生僻词汇使文章显得很艰涩。
但总的来讲,文章写得很好,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写作技巧高明。
非常怀疑文章在事先早已写好,并花过不少时间通过网络在词汇与引语上用功夫,否则难以相信一个中学生能够运用那么艰涩的词汇与熟悉那么不知名的引语。
zhongguoren8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3:34:35
不说人话的作文,应该是零分。
考生利用了判卷人的自卑心态:读不懂的东西都很高深,是自己的问题。
Dingxiang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3:33:29
满分?给及格分都是出于可怜考生才对。
总结一下观察所见:
对这篇文章发议论的明显分成两类:
1)褒扬赞赏给高分的阅卷者、评论者,基本上谁都没读明白这篇作文,或者,压根儿没读,但都摆出世人皆傻我独智,就我能懂作者的架势。证据:评论飞在半空中、观点占据道德制高点,却没有基于对作文本身的具体分析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评论。
2)反之者,一般不是真读明白了,就是直接表明读不下去或读不懂。表达观点个性化,直白不装,发表评论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个人观察而已,敬请不要对号入座,谢谢!
绿兰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3:26:19
作者不知是男是女,这阅读量不可不说广博,作为高中生,就能理解和运用“青云借力”之词,我可是在熟读了《红》著七八遍后,人也进入社会工作后,还仅才读懂字面意思的。而这考生,还属懵懂学子,就能理解并运用起来,这还属高考的即兴之作,冲此一点,就令人叹服;现在的人类进化,真是太快了。
咔炸飞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3:24:38
作文题目出的太烂,正在高考的高中生这个档口除了上名牌大学考好高考还在想什么,你让他去思考社会和家庭对自我的期待。江苏浙江一些地区试卷从来就不能出个地面上的题目,整天悬在半空,那才是”出题在树上“!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2:45:32
不说人话的作文,应该是零分
没事逛逛88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1:45:52
当遇到看不懂的东西时人们通常有2种反应:小老百姓--这是啥破玩意儿? 学者--这个寓意深远博大精深。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1:36:21
谢红米2019回复。
对的,在小众圈子里玩也许还行吧。
原评论不知何故被切断。也没了重新码字的兴趣。大意是:考场学生与家长的现阶段希望无非是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故并无落差;将来的社会上的定位及现实还不知道,考生不可能有切实体验及思考。只能东拼西凑,无病呻吟一下,顺便卖弄一下,以图亮点。
原高考应试文章内容是空泛的,并无真正的体验和思考。但这是命题的错,不是考生的错。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1:02:52
见鬼,怎么冒出个“ 查看完整评论”就没了?
WhoCaresWhoYouAre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0:58:40
太多的拷贝和引用。我不相信那些阅卷老师知道这些引用出处。晦涩并不优美。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0:52:35
关于关于此文,网上评论已很多。总之,不要苛责考生,虽然诸多毛病,给39分是合适的。
现在分析一下命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何谓“自己的人生坐标”? 现实的还是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什么关系?
“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漏掉什么东西?
一上来就是不说人话,让人联系上下文来猜谜…30分钟的作文时间,你可怜可怜考生好不好?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对考场里的学生,个人与家庭的希望基本一致: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社会定位还不知道,如何谈落差?如何体验落差?又如何思考落差?
“不少于800字”。
30分钟的时间还要包括数字数。
翻翻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原来很多都未达到高考作文要求。看来将来还是读高考作文集吧。
这就是今年的浙江作文命题。我哭一会去。
追求永生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0:10:18
第一,总点评老师为什么说给39分的老师看不懂?给高分的等于看懂吗?
不知道大家看到文中的自相矛盾没有?那位同学说道“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既然不被禁锢,为什么连体味大海还要划定范围,还某某人的大海?这个真的不是吹毛求疵,而是那位同学画蛇添足。对不知道的东西保持沉暮不是常理吗?为什么要按那个人所说而为?我觉得这种卖弄都是文风不正的画蛇添足,即使别的都好,这也要减五分,因为文理自相矛盾和文字赘言堆砌。
总是我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9:58:14
满篇病句。建议小学和初中老师可以用它作为改病句例文。
lurenjia2014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9:57:56
让没谈过恋爱,没走上社会的书呆子们评论婚姻和社会,真是让处女评论自己的性经验。
血刀老祖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9:18:00
堆砌外国人名是亮点
meldyhk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51:38
怀疑阅卷老师也是看不懂的。但是大家都是皇帝新衣旁边的看客,谁也不想说看不见皇帝的新衣。这个时候给高分就是最好的自保方式。话说这些年高考,写文言文,甲骨文,晦涩文等等成了得高分的蹊径,这样的行为不可以鼓励。
true?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48:43
其实也没什么,这篇文章有点模仿英语里的文学评论文章,不太容易懂,但人家都是这么写评论的。只是中文里这类艰深的评论文章现在也写的直白易懂,其实是一种进步。他要用什么风格是他的自由,关键是要言之有物,发人深省。
俺是农民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38:53
没什么应不应该,有眩技在里面,但是的确没有跑题,写的也比较特殊,有两个阅卷老师喜欢,当然民主的方式来说,三个老师平均下来给满分是可以的。我觉得后面的点评还比较到位,并不支持大家去效仿。
红米2019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27:47
嚆(Hao1)矢:响箭,在战斗开始时用作信号。用来表示“开端”。
滥觞(Shang1):原意为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振翮(He2):指拍打着翅膀向上飞行。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
张本:原由;依据。
肯綮(Qin4):原意骨頭和筋肉結合的部位,用来比喻事理的扼要處。
祓(Fu2)除:古代三月三日至水邊戒浴,以除不祥。扫除、洗滌。
薄脊:未查到,或为“瘠薄”的误写。
孜孜矻矻(Zi1Zi1Ku4Ku4):勤勉不懈的样子。
“祓魅”,“赋魅”:似源自书名《祓魔与返魅:麦克道尔的最低限度经验主义》。
一觇(Chan1):偷偷地察看。
玉墀(Chi2):指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
婞(Xing4)直:指倔强,刚直。
阿乐泰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25:08
嚆矢滥觞四个字一起用的情况,谷歌了一下,好像只有日语了。
感慨一下个人理想和社会期望的矛盾,追求与妥协之间的挣扎,没必要书袋掉成这样吧?个人觉得有抄袭人工智能之嫌。人工智能在同义词里找最艰深的词,然后在欧洲作家和哲学家里随机抽取名言,凑成一篇通顺都算不上的拽文。十八岁写拽文不怕,怕的是有成年人怀抱不可告人的目的给了满分。
ButterflyGarden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14:23
过度堆砌生涩词及用典,不值满分。
内裤超人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12:27
八个字: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mjoeblack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08:01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论战
hombre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04:24
第一段就有三个字不认识。看不下去了。
Donald_Trump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7:56:08
中国人怎么啦? 文学艺术本来就是各家论坛,有人原给满分就是了!中国人看来只能出有答案的题目。 见鬼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34
, 共
34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