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华宣传片:从一到无穷大 上大学意味着什么?(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12 09:06:37
外公曾在外滩17号著名的友邦大厦(AIG)工作过。今年在上海一带呆了挺长时间,徜徉在即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感概万千。熟悉是我5岁就到了上海呆了短暂1年,那时淮海路上还有有轨电车。陌生是很多老地方完全变样了。
在北京,至今我也没进过清华校园,很奇怪,在80年代上大学时,海淀的很多大学我都进过,独独没进过清华。
现在路过北大和清华,看到外地很多的家长和孩子等着参观学校,心里的滋味难以用言语表述。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12 08:34:26
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尤其对出生于平穷家庭的孩子来说。
20年代末外公从平穷的苏北老家(江苏泰州)到上海闯荡就想给未来的孩子好的学习机会,当时上海和北京是中国2个教育重镇。
最初是拉黄包车挣钱,但晚上去夜校学知识和学开车。后做专职汽车司机,算中国最早期的专职司机之一。后家境转好,我大舅、2舅和我母亲在上海出生,都上了名校。大舅一直读的上海中学,2舅初中读格致中学高中读的上海中学。我母亲小学上的法租界公董局办的华童小学-萨婆塞小学,中学读的上海务本女中(1902年由国人创办的中国第1所女校)。
而我母亲的一个远亲家也来上海打工,但没远见,只让子女打工挣钱,不鼓励他们学习,一直没创出来,解放后他们家第3代一个上了大学,当上江苏一个中级城市的法院院长、市长。第4代也有从政法大学毕业的。才完全改变了命运。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2019-06-12 08:08:40
大舅是1947年上的清华,跟朱前总理同级,最初学的航空专业。后来有个从法国归国的教授自杀对大舅刺激,感觉国家不重视航空的建设,然后转学地质,从清华的校史看,当时一个系一届的录取的学生就1-2个班。
2舅是1950年进的清华。
我父母辈都有清华情节。到了我和我妹这辈完全没清华情节。
但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后,清华的专业就不全不好了。高中我班有3个同学跳1年参加81年的高考全上了清华,有一个学的热能,我感觉太好。
我那时对清华完全不感冒,于82年以北京理科20多名的成绩考入北大。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6:14:01
包子就是榜样!要靠造假,弯道超车!
waterfalls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5:46:28
世界之央 别在这乱抒情了。 如果不是入世贸进入世界供给体系, 你发展个球。

现在大门咯吱吱关上。
small_fish168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5:12:00
从一到一尊 确实无穷大
镜中花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3:35:48
从一到无,穷大!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3:25:58
呵呵,清华大学,天朝高官的生产线。
穷学生入学兜里一块钱,毕业做高官豪宅里许多亿。
从一到无穷大,您理解对了吗?
zzoorrrroo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3:10:53
不能算假博士,就是不能查重。
渔夫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3:03:00
当用所谓的高等教育掏空了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之后再忽悠你返乡创业,接着忽悠……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2:41:27
从一到无穷大
=================
梅贻琦,曹禺,钱锺书,赵元任,赵元任,季羡林,杨振宁,李政道,竺可桢,.......
这些人只能算作一。

习近平一个假博士就算作无穷大!
jz101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2:19:57
人才是政客炫耀政绩的棋子。
泰傻 发表评论于 2019-06-11 12:16:35
从一到无穷大,从一句话到换一行,这,意味着什么?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13, 共13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