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华侨回忆98年印尼排华骚乱:华人地位已今非昔比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2:45:13
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也能承认双重国籍就好了! 中华一分子***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也能承认双重国籍就好了!清政府和民国时期是承认的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2:39:58
1950年至今,我们的祖国和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 中华一分子***首先,1950年至今,我们的祖国和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所以南洋华人没有机会申请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是被迫的选择;其次,如果华人的身份在50年的时间里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迫害和屠杀,而没有任何帮助和支援,那不溶入当地社会能行吗?杨振宁现在都是美国国籍,没有人有任何意见,那从印尼华人角度,我们能对他们有要求吗?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2:32:57
在他们最无助最悲惨的时候,我们曾为印尼华人做过那些事情? 中华一分子***98年印尼排华骚乱,华人被迫害屠杀,人权和生命遭到践踏,我们的政府不能一句“尊重当地政府“就完了,从人道主义角度也要进行援助,更何况都是一样的黄色的脸黑色的眼睛,一样的祖先和人种。当时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派遣飞机24小时不间断的帮助印尼华人逃离。。。。我们生活在大陆的炎黄子孙和政府,如果你想印尼华人对我们有所认同感,首先应思考,我们的政府和民众在他们最无助最悲惨的时候,曾经为印尼华人做过那些事情。。。。。然后才有资格提要求。。。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2:25:45
如果发生印尼迫害华人事件,胡哥和温哥也不会那样软弱 中华一分子***平心而论,1998年江泽民和李鹏对印尼屠杀态度太软弱,那也是因为我们国家那时候不够强大,他们的执政风格是“韬光养晦,蒙头大发财“。事后中国还是做了一些事情,迫使印尼政府处理了一些参与策划骚乱屠杀的将军和官员。我相信今后的印尼不会再发生迫害华人的事情,如果发生,胡哥和温哥也不会那样软弱。。。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1:39:23
如果发生海啸地震我不会向印尼捐助一分钱,除非。。。 中华一分子***我的观点,虽然印尼华人地位现在有所提高,但是在98年凶手没有被惩处之前,在印尼政府没有公开向受害华人道歉之前,我不会原谅他们,如果发生海啸地震,我不会捐助一分钱。。。。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1:26:41
祖国要强大,南洋华人要团结参政,融入当地 中华一分子***从历史角度,一百多年来,祖国是亏欠南洋华人的,南洋华人对祖国有的只有付出。祖国要强大,虽然南洋华人大多有其他国籍,但是还是要提供支持,否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南洋华人做更多的事情。 南洋华人要团结参政,不能仅仅有钱,要有权利,融入当地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祖国政府不成人双重国籍,但是还是希望能记住春节,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祖辈的辛酸血泪史。
孤岛白云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1:20:55
国外华人受欺,国内少数人兴灾乐祸. 孤岛白云***华人在国外谋生,遭到当地人的欺凌.不但得不到同族同宗乡亲的帮助,谴责暴徒,反倒
责怪他们出国的错.可悲!
中华一分子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1:19:13
祖国只有亏欠南洋华人,南洋华人从未负国,融入当地是必须选择 中华一分子***我们要永远铭记南洋华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祖国的巨大贡献,孙中山的革命经费一半都是来自南洋华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林觉民事南洋华人;抗战时期南洋华人捐款捐物或直接回国参战者数不胜数;厦门大学是陈嘉庚捐助的,很多学校是南洋华人捐助的。。。他们几百年来在异国他乡,辛勤劳作,受当地殖民政府或者土著的欺压剥削,大屠杀经常发生,曾被几度灭绝,仅苏哈托政府期间被屠杀过50万,历史上南洋华人是当地政府转移社会不满的发泄口和敛财手段,而我们祖国自清政府、民国时期、建国前50年(1950-2000)没有为南洋华人提供过任何保护和支援,杨振宁都是美国国籍,我们还能对南洋华人有任何要求吗?他们不溶入当地社会就根本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理解和支持。
坛优选项坛优选项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0:56:58
他们的中国籍是共匪剥夺的! 坛优选项坛优选项***在满清和国民政府时代他们都还是中国籍,请参考******globalview***/ReadNews.asp?NewsID=11106
mforman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0:21:26
不要忘记历史 mforman*********cclv***/Exhibit/class.asp?ClassID=72
amatuer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20:16:46
可悲 amatuer***98年在西雅图碰到一印尼华人,问起此事,居然说他们在印尼很好。好像很怕跟中国沾上边。
mforman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9:55:59
通告 mforman***请注意用语文明,不要侮辱人类。从来没有印尼人,只有印尼猪。

---------------

2008年6月19日
mulanriver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9:20:27
wish one more tunami mulanriver***wipe out Indonesia from the earth. China should aim his nuke to Indonesia, fire
a few if it happened again.
catcat2005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9:20:06
入了哪国国籍,就是哪国政府管 catcat2005***真搞不明白,当初不要去印尼呀,中国政府也没有强迫你去。你嫌弃中国,入了印尼国籍,你就是印尼人,中国政府无权管,管了就留下把柄说中国干预他国内政。中国政府只能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这就如同你入了美国国籍,你出了事,你要去美国大使馆求助一样。
kai2002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5:47:08
当时的中国弱得够可以的。 kai2002***我记得中国只是表示遗憾,无能啊。
葡萄成熟时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5:19:03
真不明白 葡萄成熟时***我歧视印尼人都来不及,什么轮到印尼人歧视我们?真是母猪上树了!
平沙落燕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4:43:27
南亚对中国人的排挤与恐惧部分由于中国的落后与老毛的输出革命 平沙落燕***
上房揭瓦拍砖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3:10:54
印尼华人也太没用了,别高兴得太早 上房揭瓦拍砖***华人已经控制了印尼经济命脉,却解决不了被歧视甚至政策性被歧视的问题.

60年代排华的时候大陆一船一船地往大陆接华侨,到头来还是有那么些印尼华人留在那受欺负又不敢以其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苏哈托那家伙就有不少华人富商跟他狼狈为奸.
明夷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2:44:30
我们仍然记得 明夷***华人在印尼遭受虐杀的时候,
“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没有说一句指责印尼当局和印尼暴徒的话。
李鹏“总理”居然不知羞耻的在随后出访亚洲各国时要求“华人遵守当地的法律”!
是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起并通过了抗议“印尼虐华”事件的联合国决议!!!
而作为母国的中国“人民政府”居然一言不发,眼看着人民惨遭涂炭。
嘿嘿,“人民政府”!
阿房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1:48:57
这个女人说的轻飘飘 阿房***这个女人说的轻飘飘,可是不看到图片不知道印尼猪的残忍。时间过去这么久,当时的杀人凶手们却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cclv***/Exhibit/class.asp?ClassID=72
zhuniang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1:33:11
东南亚的人是劣等人啊! zhuniang***为什么中共连劣等人都怕?
yanon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0:44:23
据说当年为了能与东南亚国家建交。中国在1980年 yanon***出台了新的国籍法(就是不承认双重国籍)。 其实中央这样做就是放弃一些人的利益而得到所谓的“国际友谊”。 最后那些东南亚的蛮族就可以毫无顾忌的烧杀抢掠当地华人因为他们已经不受中国政府保护了。
aquamarine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0:37:07
有看过照片 不久前见过一个南亚人 他一说是印尼人 aquamarine***马上不再理他 以偏概全也好 不会再同印尼人做朋友 1998年 中国已经发展的很好了 为什么主流媒体 根本没有报道这件事 即便是华裔也要保护阿 什么狗屁印尼 贱种 任何一个中国人看过照片都不会原谅他们 10年前而已 却和70年前的日本人一样残暴 实在难以理解 我想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和任何一个印尼人打交道 因为没办法忘掉那些照片 不明白华裔为什么不回来 中国怎么都不会比印尼差吧!!!
现眼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0:29:38
就这么轻飘飘的完事了? 现眼***
xiaohui2000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10:11:25
受到侮辱的绝大多数是华人妇女,但也不是百分之百都是华人 xiaohui2000***谢天谢地呀,我们的陈大使。
不搞笑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09:57:09
今非昔比,还是最低. 不搞笑***永远阿Q下去吧.
franczhu 发表评论于 2008-06-19 09:26:34
dualcitizenship in the future? franczhu***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27, 共27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