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抱赵四搂朱五挎胡蝶?918当晚张学良怀里的女人(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2 07:02:04
"绥远抗战是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
------------------------------------------
你搞错了. 请注意: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逝世二年以后, 还能复活、领导抗战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2 06:39:51
"更别提老将无耻地迟到1941年12月才对日本宣战。"
-----------------------------------------------
中国战而不宣.中国考量国际法因素. 一旦交战国资格确定,交战双方得以使用海军对于商船实行检查,截留战时禁品. 中日双方,只有日本有条件行使这种权利,因为日本海军远优于中国海军. 而且,一旦对日宣战,英法因为中立国地位必将限制中国物资进口,中国孤立无援。 美国《中立法》是美国为了避免卷入战争产生的,《中立法》以战争状态成立为实施前提。 当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美国总统尚未认为中日间法律战争状态的存在,故没有对中日两国实施《中立法》.倘若中国这时对日宣战, 则美国宣布中立,就不准许美国资金供给交战国双方,不准许美国船只运送军事物品.形式上看,中日双方在美国《中立法》下是平等的, 但效果上,会使弱国更加孤立无助.所以中国战而不宣.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2 06:28:31
"为哈有两广事变,西安事变的原因,7君子事件的原因,您我都明白。"
-----------------------------------------------
你的逻辑有问题.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2 06:22:53
"您咋不直接回答”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
--------------------------------------------------
"安内"是被迫的:
193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攻取赣州的军事命令,并做了具体军事部署:以红三军团和红四军为主力,负责攻打赣州城和打击国军各路援军,以红军江西、闽西军区的6个独立师为支援部队。一二八事变的发生,并没有使红军打消进攻国军的念头。1932年2月4日至6日,红军主力先后进抵赣州附近并开始进攻,国军凭险抵抗。期间,蒋介石一度准备放弃赣州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当时辖第十一、十四、五十二共三个师)及第六、第十、第八十三师等部队撤至赣东,遭到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抵制, 蒋转而赞同坚守并增调第十一、十四两师增援。双方激战33天,红军不但未能攻克赣州,反而付出较大伤亡,不得不于3月7日撤出战斗。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2 05:58:51
"您咋不直接回答”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
--------------------------------------------------
"攘外"做得不错, "安内"是被迫的:
在1.28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命令空军、炮兵部队和第五军增援十九路军并实际到位参战。但蒋介石为增援十九路军从河南、安徽、江西等地抽调的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第一师、第九师、第四十七师和陈诚第十八军, 却因为交通问题和红军的牵制,均未能在停战前到位。
如蒋鼎文第九师曾奉命驰援淞沪,限于2月20日以前到达,只因交通梗塞,红军又跟踪追击,第九师且战且走,后面的一个旅陷入了红军重围,前锋不得不回师抄击,才避免了全部被歼的危难。第九师在3月7日赶到上海附近的时候,淞沪战争已经结束了。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23:37:22
您咋不直接回答”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镇压12-9运动,把7君子投入大狱?没听说过19路军的“闽变”,两广事变?那老夫无语了?您充分代表了普世们!"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俺说的是铁打的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为哈您提到的“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的英雄十九路军要打起反蒋抗日的大旗?你我都明白。为哈有两广事变,西安事变的原因,7君子事件的原因,您我都明白。那些中国人就是不满意。虽然您煞有介事的反问道“那些中国人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更别提老将无耻地迟到1941年12月才对日本宣战。在中华苏维埃对日宣战9年半之后。(BTW,同19路军一样,29路军并非老蒋的中央军)
绥远抗战是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后被蒋介石压迫,军队解散。后来老蒋竟然把抗日英雄吉鸿昌枪毙。吉将军临终留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慷慨就义!!!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01:44:10
那些中国人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01:44:10
"俺说的当然是西安事变之前。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镇压12-9运动,把7君子投入大狱?没听说过19路军的“闽变”,两广事变?那老夫无语了?您充分代表了普世们!"
--------------------------------------------------------------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之前: 在长城抗战 (1933年1月1日 - 3月31日)中, 3月10日 第二十九軍趙登禹旅在喜峰口夜袭日军步骑兵营地, 佟泽光旅夜袭日军炮兵阵地. 此次夜襲共砍死砍傷日軍逾千人,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1架. 國軍喜峰口夜擊日軍,奪回喜峰口,东出铁门关,西过潘家口,由山間小路迂回至敌后包抄日軍.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一夜全敗. 喜峰口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之神話,以致當時《朝日新聞》稱:「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口峰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那些中国人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01:37:38
"俺说的当然是西安事变之前。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镇压12-9运动,把7君子投入大狱?没听说过19路军的“闽变”,两广事变?那老夫无语了?您充分代表了普世们!"
--------------------------------------------------------------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之前: 綏遠抗戰(1936年11月-12月),共分为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和锡拉木楞庙战役三场战役。百灵庙战斗在整场战争中规模和影响最大,此后很多媒体和研究人员用“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来指代整个绥远抗战。战争最终以中国军队大获全胜而告终.百灵庙大捷的消息于1936年11月24日传出时,中国大陆各地报纸对此次胜利竞先发出“号外”。
那些人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01:31:06
"俺说的当然是西安事变之前。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镇压12-9运动,把7君子投入大狱?没听说过19路军的“闽变”,两广事变?那老夫无语了?您充分代表了普世们!"
--------------------------------------------------------------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之前, 国民政府早已抗日: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
那些人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01:14:36
"知道您提到的所谓“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是啥吗?是谁主要打的吗?HINT:就是19路军。史称1-28抗战。19路军拒绝不抵抗政策,打的日军3次撤换总司令。"
---------------------------------------------------------------------------
为避免第五军与十九路军因“争战功”而不愉快,蒋介石于2月18日致电张治中、俞济时:“抗日为民族存亡所关,绝非个人或某一部队之荣誉问题,我前方将士应彻底明了此义。故十九路军之荣誉,即为我国民革命军全体之荣誉,绝无彼此荣誉之分。此次第五军加入战线,固为敌人之所畏忌,且亦必为反动派(指反南京中央政府者)之污蔑,苟能始终以十九路军名义抗战,更足以表现我国民革命军战斗力之强。生死且与共之,况于荣辱乎何有?望以此意切实晓谕第五军各将士,务与我十九路军团结奋斗,任何牺牲,均所不惜,以完成革命之使命为要。”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1 01:10:40
"知道您提到的所谓“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是啥吗?是谁主要打的吗?HINT:就是19路军。史称1-28抗战。19路军拒绝不抵抗政策,打的日军3次撤换总司令。"
---------------------------------------------------------------------------
1932年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七师合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任第五军军长,归第十九路军统一指挥,为左翼军。第十九路军为右翼军。为补充十九路军因伤亡而造成的减员,蒋还多次下令各地对十九路军输送兵源.国军有淞滬警備司令戴戟;第十九路军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第五军軍長张治中,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稅警總團和中央教導團。淞沪抗战中,国民政府先后补充第十九路军枪弹达1060余万发、手枪弹49.8万余发、各种炮弹7.34万余颗、手榴弹16、7万余枚、步枪1,500支、机关枪130架、各种火炮73门。补充第五军枪弹760余万发,手枪弹3万发、各种炮弹1.6余颗、手榴弹5万枚、步枪1600支、机关枪12挺。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23:10:19
mblbls_3:俺说的当然是西安事变之前。您难道真的没听说过“攘外必先安内”,镇压12-9运动,把7君子投入大狱?没听说过19路军的“闽变”,两广事变?那老夫无语了?您充分代表了普世们!
BTW,知道您提到的所谓“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是啥吗?是谁主要打的吗?HINT:就是19路军。史称1-28抗战。19路军拒绝不抵抗政策,打的日军3次撤换总司令。而老蒋开始是告诉各军,19路军应当够了。后来又匆忙和日军签订臭名昭著”淞沪协定“。规定日军可以驻扎上海,中国军队却不行。只能有警察。奋勇抗战的19路军对此义愤填膺。在调到福建后举起反蒋抗日的大旗。史称”闽变“。不是教过你了吗?有木有?
============================================================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21:40:51
请看: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2日-11月8日),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5月),兰封会战 (1938年5月-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0月),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月),上高会战(1941年3月-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21:59:50
"西安事变,第一天,张扬发布的八项主张就是要求抗日。"
------------------------------------
西安事变发生在 1936年12月12日. 此前已有: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21:48:08
"总之老蒋不抗日,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是总所周知滴,常年挂在嘴上滴。"
-------------------------------------------------
请看:
向中國戰區投降降書
奉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命簽字人帝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陸軍大將 岡村寧次 昭和二十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 分簽字於中華民國南京
(详见: 向中國戰區投降降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mblbls_3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21:40:51
"总之老蒋不抗日,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是总所周知滴,常年挂在嘴上滴。"
-------------------------------------------------
请看: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 -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2日-11月8日),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5月),兰封会战 (1938年5月-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0月),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月),上高会战(1941年3月-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6日),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8月),...(待续)
gd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16:46:00
张学良好像是个公共女厕所。
枫丹凝露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13:34:10
加国闲人,你还真是闲得蛋疼。
持异议就是吃醋?你脑沟回发育有异于常人啊,建议去脑科看看。
may_day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10:19:53
俺后来才发现受骗的几件是:
1,中共在1931年就制造了“两个中国”,早于台湾
2,“北上抗日”是长征的口号,但一路上包括到了
陕北后,一个日本鬼子也没碰到。不知道这个口号
是哪个骗子想出来的。
3,918前,蒋介石没有下过“绝对不抵抗“的命令
4,918后,张学良指挥过长城抗战,以西北军第
29军,中央军第17军,和东北军王以哲何柱国等
部为主。此战役共产生49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09:49:37
诸位不要争什么谁才真是民族罪人,残酷的是张、蒋、毛谁DMD真正在乎过我们这个汉人群体。难怪日本人不服,蒙古人、满人都可以入主中原,凭什么我们大和就不行?
fkkn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08:57:50
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八戒不是猪! 没有这么笨的猪
vaio2014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06:34:08
西安事变的初衷不是为了抗日
西安事变之前,老蒋几乎消灭共产党。毛泽东计划带领共军残余挺进大西北,其目的就是为向俄国靠近保命。
就在共军最危急的时刻,共产党和张学良策划了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就加入了共产党。这早被历史学家证实。
西安事变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抗日, 而是为了替共产党解围。
西安事变后,共产党和张学良计划杀了老蒋。后来被斯大林制止。
斯大林制止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当前也只有老蒋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抗日。
而斯大林希望中国抗日,替俄国腹背受敌解围。
要不是阴差阳错的西安事变,共产党早被老蒋赶去金三角种鸦片了。
yaohua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05:40:58
加国闲人,张学良临终时怎么不自由了,能解释一下吗?
linmiu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02:42:29
张学良临终前几年已定居檀香山,那时两蒋已死,台湾已开放报禁,言论自由,谁还在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
记得当年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西安事变》,回来后就有同学质疑,自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是军阀割据时期,东三省是谁的家乡?怎么有抗日联军呢?当年军队撤退时许多将领对着家乡哭着叩头,强盗来了,把老少妇孺留下,为保持自己军队实力壮汉全走了。东北老人后来说,吸毒的小六子太不成器。
当然他帮了共军大忙,西安事变又是蒋不抗日的证据。
从心理学说,一个人做了一件蠢事,往往喜欢再做一件以掩饰、推诿、忘记,所谓祸不单行。例如六四之后,那几位屠夫就要搞个三峡工程已转移心中的惶恐、在外界找新的定力、重振士气,于是又捅个大篓子,还没人负责,全民买单。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15-09-20 01:47:37
京华人,清如许1,维真:
您们信普世的搞清楚历史事实好木好?中华苏维埃是1932年(9.18和1.28抗战之后)就想日本帝国主义宣战了。您亲爱的老蒋是啥时候?1941年12月9日。9年半之后!!!!不是由于9.18,不是由于7.7,不是由于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而是1941-12-7日,日本攻打了米国在珍珠港的舰队。当然实际上是因为米英对日宣战。蒋认为日人打不过米英,才堵死了自己对日投降的后路。
土共是9-18以后就派人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听说过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第二军军长周宝忠,赵尚志,赵一曼吗?那时老蒋正忙着对日妥协投降(如淞沪协定,何梅协定,塘沽协定),不抵抗,镇压抗日运动(如12-9,逮捕要求其抗日的7君子)。这些的借口就是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内(没听说过吧?)。
了解事实,对土共和国民党谁在抗日就一目了然了!!就是日寇都比您们清楚。当时日寇对中国的侵略借口就常常是共产党主张抗日。您们的前辈,汪精卫先生就是投了日寇共组反共政府滴.他的后代和他何其相似乃尔!
=============================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3:48:51
918之后的11月7日,某党在江西瑞金乘国家危难之际,悍然成立所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请问,这是不是分裂祖国呢?
维真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9:20:41
@加国闲人 蒋介石剿共,剿的是供奉列宁像卖身给斯大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这帮人已经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啦,你怎么能说蒋介石在南边杀中国人?相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杀国军,那才是共产党在杀中国人。 你的明白?短短两个帖子你已经闹了三个大笑话啦。
大漠闲人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8:15:06
京华人, 按照你的逻辑, 目前的台湾政府就是在分裂祖国嘛。 还是早日回归大陆吧!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3:48:51
·八戒·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37:43 如果认为当时的满洲是中国的土地,张和蒋都是卖国的罪人。那些整天说国民党是抗日的主力的,怎么解释918?
-----------------
918之后的11月7日,某党在江西瑞金乘国家危难之际,悍然成立所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请问,这是不是分裂祖国呢?
枫丹凝露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8:06:06
跑个题,各文人记者笔下胡蝶如此那般美艳,可我看到的咋是个三白吊睛眼,实在要说服自己她是美人。每次看到她的一些照片,都要说服自己,这个是美人!
还有林青霞,我一直在说服自己,那是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美人
ccch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7:42:14
别争了,楼下的各位。史料表明,张学良这个LBYD千古国贼,当时就是个如假包换的土共党员!一个没良心的混蛋。
WSLama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7:31:43
很明显,要是当时是共党执政,9.18事件就不会发生。想想,二十年后,美军还没过鸭绿江,中共就出兵了,而且军力悬殊更大。
清如许1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5:30:58
顶维真和京华人。张学良虽是民族罪人,但比起毛的分裂卖国之罪大恶极还算有点底线。
kiki-wq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4:52:32
张学良是中国最大的罪人,不管老蒋下什么命令,30万东北军让5w关东军占领自家不反抗不是罪该万死?
国境之南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4:33:24
张学良致死也不敢踏上中国大陆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如果他自认为在大陆是民族英雄,为什么不敢回老家?怕被打死吧?或者实在没脸
wangd103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3:59:15
这位张XX, 居然被捧为英雄。 呵呵
wherego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3:10:16
同样, 钓鱼岛证明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是卖国的罪人。
===========================================================
·八戒·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37:43
如果认为当时的满洲是中国的土地,张和蒋都是卖国的罪人。那些整天说国民党是抗日的主力的,怎么解释918?
加国闲人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2:40:32
民族的罪人?还是替罪羔羊?西安兵谏已经说明了一切!
Qiuxiao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2:25:04
民族的罪人, 党的恩人.
加成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1:25:40
千古罪人张学良。
吴敬中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1:18:23
周恩来嘴里的少帅民族英雄
地球客旅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1:01:06
这厮不但一枪不发丢了东北,还让中国数十年陷入万覆不劫之境地------中华民族之千古罪人!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52:22
这厮可是咱毛党嘴里的爱国将领。
iapplebee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46:02
这厮一枪没放让出东北, 最大的损失是军备: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在奉天(沈阳),吉林,哈尔滨缴获,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沈阳城就丢掉了各种步枪10万余支,各种机枪2800余挺,手枪2600余支,各种炮600余门,各种迫击炮2500余门,各种子弹1.8亿余发,各种炮弹50余万发,飞机265架, 火药约40万磅,坦克12辆(注:东北军共25辆坦克,溃败带回和本来驻扎在关内的共13辆),还有部分化学武器“。日军士兵在看到缴获的东北军的几十门240mm大炮时候目瞪口呆,纷纷在大炮前合影留念。因为日本关东军的240mm大炮仅仅只有两门。
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最大的损失是丢掉了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和规模也很不小的辽宁迫击炮厂,因为丢掉的武器最多可以说是鸡蛋,而兵工厂是生蛋的母鸡,如步枪,该厂每月最多可以生产4000支,轻机枪最高产量可以达到每月40挺,重机枪每月可生产100挺,子弹每月可以生产1500万发,每年可以生产各类大炮200余门。
·八戒·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37:43
如果认为当时的满洲是中国的土地,张和蒋都是卖国的罪人。那些整天说国民党是抗日的主力的,怎么解释918?
Kaile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36:15
他说过,东北军打不过训练有素的日本兵的,所以不能打。
笑江湖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10:22:46
说这些都没用,关键是一枪没放让出整个东北。东三省是什么? 是粮仓,是森林,是煤矿,是资源。给了日军这么大一个根据地,中国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老蒋也脱不了关系
别忘了中共也是先夺取东北才获得战略上的优势从而取得全国胜利。
BKL
发表评论于 2015-09-19 09:43:00
“专程拜访就不必了,既未相识就不必相识了。”
******************
足見媒體的瞎猜與瞎編!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45
, 共
45
分页: [
1
]
------------------------------------------
你搞错了. 请注意: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逝世二年以后, 还能复活、领导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