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宋太宗强奸亡国艳后 命画师作春宫图变态至极(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15-09-14 06:40:34
0网友,欧洲王室的文艺青年也不少。。
世袭制度现在也继续。。

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要宣扬欧美文化优越就直说呗。。
hehe0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19:26:18
vaio2014,当你一蹶腚,人人都知出来的是何味道。你是不遗余力反共反毛是典型的受虐狂。
俺是农民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11:08:44
楼下的size 没必要抬杠吧,按你这想法,所有的古代人都是文盲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准吧。

不过,赵光义杀兄篡位,但最后在金朝之后却灭了种,以至于南宋后期的皇帝只能从兄长赵匡胤那支后代里去找,可见报应不爽啊。

野史还传闻说赵匡胤可是喜欢的是后主,所以才不待见小周后,却将后主封了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可见的确是个不好女色的主儿,不像这个恶心的赵光义。

另外,岳飞,杨家将忠良保的是大宋朝的江山,不完全是什么淫贼的江山,亡国奴都是任人宰割,元朝、清朝初期杀的汉人还少吗?只是汉人太多了,杀不死而已。可是现代武器这么先进,真的被小日本等灭了的话,很可能遭到种族清洗,可见无论谁当政,保卫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葱白英雄赞扬他们是我们应该做的。

may_day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10:10:03
大送帝国也只有欺负一下南唐这样的难兄难弟,
或者写写淫词啥的。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8:50:44
文化水平除了会认字,写文章作诗,弹琴,好歹也得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吧,水是氢氧构成的吧,起码会乘法吧,最起码得知道她父母是O型血,她就不可能是A型的吧。。。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8:47:48
楼下,能比嘛?
宋朝时候这帮女的会解一员一次方程吗?现在初中毕业的都会呀。
精神绿洲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7:45:18
 刚看到一篇研究者文章,说宋朝青楼(与妓院有别,前者更具文化气息,后者只是色情)女子女子文化水平为本科毕业,并举出下列实例:

琴操的轶事主要是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有一天,西湖边上有人闲唱这首《满庭芳》,偶然唱错了一个韵,把“画角声断谯门”误唱成“画角声断斜

阳”。刚好琴操听到了,说:你唱错了,是“谯门”,不是“斜阳”。此人戏曰:“你能按照我唱错的改韵吗?”琴操当即将这首词改成阳字韵,成了面貌一新的词: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烟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经琴操这一改,换了不少文字,但仍能保持原词的意境、风格,丝毫无损原词的艺术成就,若非大手笔,岂能为也!
  宋朝青楼女子为什么普遍文化水平这么高呢?原因就是开放的社会风气和鼎盛的文化,宋代市民文化鼎盛,勾栏瓦舍遍布。还有宋朝是不宵禁的朝代,造就了鼎盛的市民文化。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7:40:28
宋朝时期,同时代的大辽甚至后来的金,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但其朝代是认同传统中华文化,认同儒家,并以继承中华文化为荣,治下的汉人基本没有区别对待。大家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是一件好事。
vaio2014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7:17:27
毛主席在读到这段历史时也批判到“不择手段,急于登基”
-----------------------------------------------
毛泽东终其一生,从中国古书中汲取糟粕。
他的话就是自身的最好写照
LengXiao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6:46:12
亡国了只能让人宰割。
ozstart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6:26:33
谁画的那皇帝的像?抓起来毙了,让百姓以为是习包子呢
sayyousayme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6:05:38
纵观中国历史,宋朝的皇帝是最慈仁的,对亡国之君最优待,也几乎从来不杀大臣。两宋居民生活水平最高,科技文化经济也最发达。

可惜,暴力时代,慈仁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那些不知好歹的读书人也只会歌颂杀戮羞辱自己的暴君。
降魔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6:01:55
两千多年来,南京(即金陵,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中心)

谱写了无数崇佛亡国,被屠杀的悲歌。

《李煜與佛教的不解之緣》
念覺學佛網

ht tp://nianjue.o rg/fo/78099.html

(去掉网址中的两个空格!)
鬓微霜又何妨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5:39:23
野史,有待考证。
精神绿洲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5:21:38
宋的亡国,也可以说两宋的亡国,多为后人所不齿。但是两宋造就文人最出色的时代。两宋的出色文人加上前朝——唐朝的出色诗人,是中国封建制度下奠定的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基石。即使灭掉宋朝的元朝和灭掉明朝的清朝,最后也放下野蛮而步宋朝和明朝的后尘。最终人类还是追求最高的文明需求。李后主的文采和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其软实力的影响力令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望尘莫及。
msnbc2009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4:15:23
楼下强解“周宗幼女”是周世宗柴荣小女儿,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小周后的父亲是南唐大司徒周宗,故称周宗幼女。
和柴荣风马牛不相及。
降魔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3:41:29
宋太宗寡廉鲜耻:当众强奸小周后 画作春宫图

核心提示:南唐亡后,小周后随李煜被解到开封。她每次入宫,都在赤裸后被5个宫人抬持,供太宗当众强奸,并由画工现场作画。太宗高大黑胖,小周后纤弱娇小,故这种流氓行为,对她精神上、肉体上都造成极大的痛楚。这就是她每次回家后对李后主破口大骂,后主也只能每日以泪洗面的深层原因,也是后主被太宗毒死的原因之一。

宋太宗赵光义(资料图)

文章摘自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赵之蔺 原题为《大宋开国之后》

本版9月5日刊出《宋太宗当街杀人》一文,并谈及太宗几件德政,系据《铁围山丛谈》。该书是蔡京次子蔡绦所作,不无溢美之辞。但史籍表明:宋太宗赵光义(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是个志大才疏、寡廉鲜耻而又心胸狭窄的人。其当街杀人,可能是一个政治阴谋。

一、不择手段,灭亲登台

太宗是“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角。经近几十年的研究,他经过预谋,弑兄夺位,已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共识。即使《宋史》一书,因时间仓促,元人多照抄宋代国史,对帝王多为谀词,仍不能不露出蛛丝马迹。如《太宗本纪》说:“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所说涪陵县公是其弟廷美,武功王是太祖子德芳、德昭,都被他逼贬而死,以除去他们对皇位的威胁。宋后则是太祖皇后,在太祖崩后,因继位问题和他争吵,故在其死后不按后礼安葬。改元在一般朝代中都是在老皇帝死后的第二年。而宋太祖死于开宝9年,距岁末只有8天,太宗便迫不及待地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所以毛泽东在读到这段历史后批判道:“不择手段,急于登台。”可谓一针见血。

二、当众强奸,无耻之尤

南唐亡后,小周后随李煜被解到开封。她每次入宫,都在赤裸后被5个宫人抬持,供太宗当众强奸,并由画工现场作画。太宗高大黑胖,小周后纤弱娇小,故这种流氓行为,对她精神上、肉体上都造成极大的痛楚。这就是她每次回家后对李后主破口大骂,后主也只能每日以泪洗面的深层原因,也是后主被太宗毒死的原因之一。宋人当然不敢写出。但画工的《煕强幸小周后图》却在宋亡后流传下来,并被金元人多次临摹。元人陶宗仪的《辍耕录》中有详细描写。冯海粟学士题画诗云:“江南賸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吹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认为靖康亡国乃是报应。这画一直到明代还有人见到,见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篇》。国亡后后妃被辱事,本不鲜见,但太宗在大庭广众之下,行春宫秘戏之事,说他是无耻之尤,似不为过罢!

三、志大才疏,昧不知兵

宋太祖在时,除了契丹及其卵翼下的北汉外,已基本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所以太宗在灭北汉后,便想收复被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两次北伐,均在他亲自指挥下大败。

第一次是刚灭北汉(979),未及休整,便仓促进军。初胜几州后,久攻幽州不下,陷入敌人包围,大败于高粱河,仅以身免。第二次是七年后,又兵分两路,不仅未总结前次失败教训,反加上个“将从中御”。所以又是东路曹彬,初胜几州,但屯兵坚城幽州之下,粮草不济,无奈退兵,在歧沟关遇伏大败。西线潘美、杨业,也是寰州得而复失,杨业被俘,绝食而死。兵力共损失了30万人,辎重无算,把周世宗、宋太祖两代人积蓄的精锐丧失殆尽,打破了宋辽(契丹)均势,从此终宋之世,不敢言兵。毛泽东在研究两次战役后批云:“此人(指宋太宗)不知兵,非契丹对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就是说他昏昧又不善总结,屡犯同样错误。《宋史》在太宗本纪赞云:“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泽东批道:“但无能。”钱穆则说是“才弱”,即是志大才疏。

四、续立家法,启宋代积贫积弱之源

宋代所谓“家法”,主要是养兵、养官和将从中御。就是募集流民、灾民当兵,免他们造反;广开科举和荫补,使官员、贵族子弟甚至门客,都可以几代吃皇粮;将帅无作战自主权,一切计划由中央定。除了养兵外,后二者均始自太宗。养兵是因为建都开封,为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太祖晚年曾想迁都洛阳以省兵,遭太宗(当时是晋王)反对而作罢,太祖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可以说,三项弊政,始作俑者都是太宗。其结果是冗兵、冗官,兵多而无战斗力,使宋代之积弱,为历代之最。

在全面了解上面情况后,回过头来剖析《宋太宗当街杀人》一文,便可以举一反三。

首先,太宗当街杀人,显然是个圈套。自己杀了人,明知开封府拿不到凶手,却又假装糊涂,严令追查,逼其造成错案,反过来再治其罪,所谓“陷人以过”也。当时的开封府尹(首都市长)正是太宗的胞弟秦王廷美。而太宗就是由知开封府而弑兄篡位的,最怕乃弟效法。所以在逼死两个侄子之后,便对之下手。

除了让赵普罗致罪名外,他不惜亲自上阵。其一是制造舆论,说廷美不是他亲弟弟。史官王禹偁怀疑这一说法:“秦王,上弟,宣祖第三子,名廷美,亦杜太后所生。今本传言王是太宗乳母王氏所生,非也。其有旨哉。”王因此被贬黄州。其二便是当街杀人,给开封府尹加上一条错判错杀的罪过,最后由赵普凑成几大罪状,将廷美贬死涪陵。这显然是一大冤案,使赵普内疚终身,他晚年久病不愈,以重金求神。神说是冤累(冤魂作祟),赵普马上便反应说:“必秦王廷美也。”可见是其第一大亏心事。其实这正像秦桧杀岳飞一样,真正的主谋是太宗。

其次,关于太宗给姚坦撑腰,教育益王。事实上,他片面地惩罚乳母,却未训斥益王,是起不到作用的。史载,益王在府中花了数百万做成假山与僚宾饮宴,姚坦只能俯首不看而已。太宗死前两年,立寿王元侃(即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因其在开封府尹任上有政声,受到朝野拥护...  查看完整评论
降魔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3:40:33
李煜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中华历史网

南唐后主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考虑到五代十国佛教兴盛的缘故,本文主要从佛教的角度来探讨和论述)。

的确,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正是在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同点。本文所讨论的李煜与佛教的不解之缘以及李煜词的佛教色彩,便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

本文主要从悲剧人生、佛教人生和文学创作三大方面对李煜与佛教的不解之缘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悲剧人生

伤心秋月与春花,独自凭栏度岁华。

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

——谭莹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南唐后主,生于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农历七月初七,卒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七夕,享年42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其人生遭遇经历了由王子、君王到臣虏的巨大反差。他享受过人生尊荣华贵的极至,也经历了悲哀凄惨的极点。

李煜做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是中主李王景的第六子,按常理,轮不到他做皇帝。他又生就一副帝王之相,为此颇遭长兄的猜忌。为避祸事,他隐居于庐山,钟情于自然适意的山林生活,倾心邀游于“一棹春风一叶舟”、“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天地。可李煜偏偏做了皇帝。他23岁那年,太子弘冀去世,几位兄长也相继因病早卒,李煜自然继承了王位。如果说李煜不想当皇帝,那也不大符合历史事实。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入世理想始终是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目标。李煜作为一位饱读圣贤书的文人,自然不会例外。但李煜又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而且过早地目睹和亲历了帝王家为权力而展开的猜忌、争夺和仇杀,更何况当时的南唐已处于风雨飘摇的末季,李煜深深明白这样一位乱世弱主不好当也当不好。因此,多愁善感的艺术家与崇尚权术的政治家之间,渴望自由的纯情的艺术天才与苟延残喘的末代国君之间,形成了极大的矛盾,也为他的人生诸方面带来了困扰。

李煜的生活是二元的,他一方面享受着富贵荣华,另一方面又经历着世事的沧桑忧患。忧伤苦恨的身心体验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一旦践登帝位,不仅隐逸自在的生活成为泡影,还得背负沉重的有国者之忧,遭遇与亲爱之人的生离死别,特别是当他沦为囚徒后,生活一下子把他由“天堂”抛到了“地狱”。种种残酷的现实最终导致了李煜的人生悲剧。而这悲剧恰好为他与佛结缘及文学创作奠定了基调。

试想一下吧,当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排遣的时候,他会怎么做?不错,他就会转向精神层面寻求自我解脱。此时,宗教的力量往往特别具有吸引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佛教盛行,恰好为李煜从精神层面上寻求解脱带来了契机。所以李煜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自己的佛教旅程。

二、佛教人生

可以说,李煜是唐五代最杰出的一位帝王词人,同时又是一个极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从幼年时代起,就生活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的熏陶和浸润,佛教对其人生思想和文学创作也因此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点对李煜的佛教人生进行论述。

(一)名号中的佛教意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信佛佞佛,首先从他的名号中即可得到鲜明的体认。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有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号。这些名号既见于史书的记载之中,也留存于后主的丹青题壁之上。

名号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味却是不容忽视的。从以上名号中,我们不难窥见李后主的厌世心理及其中所折射的佛教思想。以“隐士”、“隐者”为号,说明他向往隐士的生活,透露出他对现实的厌倦情绪。至于“居士”之号,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指处士,古代对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的称呼;一为佛教名词,意译为“家主”。李后主以“居士”为号,主要取佛教之义,这从他号“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即可看出。白莲、莲峰,指代佛教中的莲社、莲宗。可见,李后主号“白莲居士”、“莲峰居士”,乃是自觉以佛教信徒而自居的。

(二)信佛的家族

李煜出生于一个酷好浮屠的帝王之家。南唐烈祖李昪、中主李璟皆崇奉佛教,这对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产生了深远而强烈的影响。

据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33《南唐列传》记载:“僧休复,北海王氏子也,幼出家,十九纳戒,烈祖创清凉道场,延居之。”可见李昪于建国后,在建造佛寺、招延僧侣、写经译经、推广佛教诸方面都付出了较大的精力和物力。

中主李璟也继承了其父的佛教信仰。据《十国春秋》卷33《南唐列传》记载:“僧文益,余杭鲁氏子也。……元宗重其人,延住报恩院,赐号净慧禅师。保大末,政乱国危,上下不以为意,文益因观牡丹,献偈以讽曰:‘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何须待零落,然后知始空!’元宗颇悟其意。交泰元年得疾,元宗亲加礼问。”

(三)沉溺于礼佛的皇帝

在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为正统,并十分重视显示人生和社会责任的中国社会里,出家离世本就不易办到,对于受儒家浸淫甚深并拥有特殊身份的李煜来说,那种抛弃社会、家族的思想行为更是不可设想的,而居士佛教的存在则为李煜的佛教信仰开了方便之门。

李煜的奉佛举措在各史书及诸多佛教典籍中均有记载...  查看完整评论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2:44:15
领导力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2:43:44
文艺青年不宜当领导。世袭制度害死人!
不全555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0:58:04
骂的是后主李煜。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0:50:52
难道肤色黑的都性能力强?中国古代也有文字记载啊,就是缺统计数据。
monk101 发表评论于 2015-09-13 00:02:13
“后为周宗幼女”?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女人是柴荣的幼女,不是李煜的老婆,否则借李煜老婆几个胆子,也不敢骂赵光义的,只有周世宗柴荣的小女儿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皇帝的。

小编历史知识不及格。
淡定哥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3:17:08
自古无情的都是好皇帝
tarlin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3:06:30
从晚唐起到宋,汉人羸弱,燕云16州,沦陷蛮人之手400多年。
直到超级强人朱元璋出山,只花了14年,拉枯吹朽般把这沦陷
400多年的燕赵之地乃至整个中国拿回到汉人之手,否则首都
北京今天还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

可惜后世的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真正英雄却并不推崇尊敬。

goldfishbt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3:01:14
最终这笔债由钦徽二宗还了!!

说的太好了!!!
wx3000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2:49:14
岳飞,杨家将忠良保了这么个淫贼的江山?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2:41:12
宋太宗赵光义志大才不疏,他饱读诗书,虽然武功平庸,心狠手辣,但文治辉煌。
ggww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2:40:08
最终这笔债由钦徽二宗还了
monk101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2:37:48
“后为周宗幼女”?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女人是柴进的幼女,不是李煜的老婆,否则借李煜老婆几个胆子,也不敢骂赵光义的,只有柴进的女儿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皇帝的。

小编历史知识不及格。
CIAgent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2:13:47
想起来了,难怪如此耳熟。一楼是摘来的。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15-09-12 21:42:48
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大明宫韶华极盛时,谁会料到,结局竟是马嵬坡前“一掊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时候,爱只是输给了生死、时间,以及欲望。当我们回归心海深处,那片幽蓝深静中,我是鲛人,依然会为你落泪成珠。爱是沧海遗珠。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2, 共32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