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吉林母子参观故宫时失散 31年后元宵前夜团圆(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梦太d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3:19:41
9岁?可能是虚岁。84年比74年开放,应该不至于拖到2015年才团圆
都是实话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3:11:45
公安不作为!这人不可能是2015年才登记的吧?他们一直都懒得去找而已。
phantomoftheopera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2:23:25
可能他智力有点问题,父亲故意把他丢在北京的。普通的9岁孩子应该知道自己在哪个学校上学的。可怜的妈妈找的这么辛苦。可怜的孩子一定受了不少罪。
TheEarth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2:18:07
天天看到能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好人好事很激动。
怎么可以瞎说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2:05:52
生活在贵州,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丢在北京,也不怪警察. 小孩子也不一定记得自己的老家是哪里.

觉得父亲把自己的孩子丢在那里的可能性大.

************
nanxun_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7:26:36
也觉得这孩子是故意的。9岁都记事了,而且口音啊什么的都很明显,如果要找回家时很容易的。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1:42:48
荒唐的社会。
每天都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0:12:08
大家说说自己走丢的经历吧,我很感兴趣。
每天都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10:11:17
光看题目,我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看了内容,真让人泪如雨下。
然后看了评论,发现大家觉得小孩有问题,觉得故事不完整,觉得母亲真不容易,觉得社会风气有变化。
然后,我想了想,觉得,31年,母亲太苦了。
还是泪如雨下。
sunhuan83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9:37:02
伟大的母亲!
dukebear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9:29:49
看来是被父亲故意遗弃的
無所不談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9:26:38
与父亲失散

  今年40岁的樊海东介绍,他父母是沈阳人,上世纪60年代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来清镇的伟宏机械厂工作。1975年9月,樊海东出生在清镇,他还有一个姐姐。1980年父母离婚,母亲回到东北,樊和姐姐在清镇随父亲生活,一直说的东北话。

  1984年7月,樊父带儿女去沈阳探亲,回贵阳时路过北京,樊父带他们去故宫游玩。途中,樊海东口渴,樊父带他站在一处墙壁前说:“在这别动,我带姐姐买冰棒再来接你。”一直到故宫关门,父亲和姐姐都没回来,工作人员只有把樊海东交给民警。

  樊海东回忆,当时他才上小学二年级,面对民警询问,他只记得父母名字和家在贵阳,但住哪条街等信息说不清楚。父亲工作单位只知道叫大修厂,具体名称也不清楚。民警听他讲纯正的东北话,判断是东北人。

  由于当时户籍信息没联网,民警把樊海东送到哈尔滨收容站,希望找到其家人。这段时间,樊的头部意外摔伤后记忆力下降,更说不清家的位置。

  随后4年,樊海东四处流浪,在吉林、牡丹江、沈阳的收容站里度过。1988年夏,13岁的樊被哈尔滨一对夫妇收养。1991年,两个老人离世后,樊海东离家出走,来到哈尔滨南岗区一工地打工。1996年,樊酒后因抢劫被判刑16年,2008年减刑出狱。
無所不談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9:22:51
1984年,清镇市9岁男童樊海东,和家人在北京故宫游玩时走失。由于父母是来贵州支援“三线”建设的东北人,樊海东是东北口音,民警误将他送回哈尔滨,从此和家人失去联系。

其后20多年,樊海东流浪于东北多个城市,直到35岁才回贵州。不过,受家庭变故、“黑户口”等原因,樊海东没能找到亲人。直到今年1月底,一个从吉林打来的电话,才让他和母亲联系上。
老品闲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9:06:18
运气很重要。俺孩子们丢过几次,都幸运找到了。如果遇到人贩子,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nyfries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8:58:39
挺幸运的,孩子被人收养后居然没改名字。如果改名的话光靠查询系统里的名字就没戏了.
先秦后汉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8:57:54
骨肉分离,虽终相聚,但锥心之痛,死难忘怀
nice_pen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8:55:15
人贩子该枪毙。买家坐牢。

看政府管不管了。人命如草,政府可能还真懒得管。
热情的阳光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8:27:20
世界不美好, 但当你想用好人好事来引导这个世界时, 故事要真实。
lynie2003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8:17:04
什么破文章,一味煽情。

9岁小孩怎么失散的?被拐还是走丢?之后跟谁生活?都没有交代。
bypassus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7:55:48
我小时候也走丢过。晚上,大人前面说话说忘了,我自己东看西看看忘了。然后我看到一个门面还开着,里面有一屋子公安,我那时候已经知道公安是好人,所以就进去了,站在一个女公安旁边,她看我这么小,问我是不是走丢了。我说是,然后他们就问我住哪里,我只知道大街的名字,家里有什么人,我说有爷爷奶奶,知道爷爷在一个医院上班。于是他们就带我在那里等,等了很久没人来,他们又带我往我们那条大街走,路上就遇到大人回来找。那个年代,社会风气比现在还是好很多。
rayca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7:35:11
大陆上这种人间悲剧,天天发生。
nanxun_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7:26:36
也觉得这孩子是故意的。9岁都记事了,而且口音啊什么的都很明显,如果要找回家时很容易的。
·八戒·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7:18:51
没有改名字,应该不是拐骗。背后的故事很难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多年不报案?也许是孩子自己打算离家出走,故意趁乱跑了,也许遇到熟人,如果被拐骗,现在能是自由人,为什么孩子长大之后也不报案呢?
峰杏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6:51:44
这孩子多少有点问题。
Green_sky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6:43:27
如果社会秩序好,走散的小孩应该马上能找到。还好只是作养子,而不是作器官移植用。
东川界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6:32:42
31年是被拐的话,怎么没改名?
破冰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6:23:09
九岁还能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儿?
北方鸣雁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5:56:43
我小时候和妈妈逛颐和园时走丢过,当时是文化大革命前,应该是7岁左右,记得自己只顾得看,没跟紧妈妈,没看见妈妈时吓得哭,马上有人把我带进不远处的不知道是派出所还是广播站,反正很快就听到广播,其实妈妈也没走远,只是很快有人把我带走了,找不见我,但很快就到广播站领到我了。对文革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记忆很深,若是真和妈妈失散31年,就我的情况而言,那就是一辈子见不到妈妈了,因为31年后妈妈已经去世了。不管发生了什么,母子失散31年,让人情何以堪!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5:54:29
九岁怎么会从北京到贵州?
如果被人拐走,拐卖,为什么不追究? 唉!
小小树林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5:52:56
前两天看了陈可辛导演的关于拐卖儿童的电影《亲爱的》。电影很有深度,表现了人性和人生的复杂。
joshuamama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5:30:04
啥时都有人贩子, 我小时候家人给作过这种安全教育
flysa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5:26:26
同意楼下的网友们,这个帖子疑问很多,不是怀疑故事真假,但我相信故事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
dukebear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5:08:23
人民网记者写的这种新闻没头没尾,为什么会走丢?怎么去了南面?9岁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怎么可能没有记忆?父亲在哪里?如果是被人拐走去当儿子怎么可能会这么多年没有改名?本来想煽情却引发读者很多疑问。
蒙得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4:54:33
绝对是被人故意带走。
如果送去公安局派出所怎么会找不到?
azkaban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4:32:45
31年前没人贩子。
阳光房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4:08:01
九岁已经是少年了啊,怎么这么坐以待毙?
Midu 发表评论于 2015-03-06 04:01:04
那个孩子也很过分,难道他不知道家的住址吗?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6, 共36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