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2天2次听到黑匣子脉冲信号 事发突然未录制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kvm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20:09:38
录下音有什么用?难道要刻舟求剑?
沈成涵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9:50:22
现在谁最怕找到黑匣子?谁最想立功?心态平和点,这也是一场飞机救援的科学实验。
TAWA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9:35:54
搜索人员明明是有备而去, 却说事发突然没录制,中国人什么时候办事才能专业点?
flypeter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8:47:33
中国设备差,技术差,但我相信搜救人员是进了最大努力在找。其他国家要么根本不上心,要么就是即使能找到,也出于某种原因不帮忙。中国应该多投点钱给海军。150多条人命啊,太让人难过了。
sydneywil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7:53:07
只能说太不专业了。
3七2一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7:17:01
不是没录音一定是想到北京去领功授奖。 不愿意跟其它国家人分享。
wmyx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6:02:08
难道黑匣子信号是每发几分钟就停止,然后过一天再发?这事听上去比马航失联本身还离谱了。
Captain-P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5:30:33
由于是在派出的小艇上听到的, 估计他们使用的是便携式的探测仪, 目的在于初步确定黑匣子的大 概,或可疑的位置。一旦有可疑 ,载有更精密声纳的大船再开过去确认。这时, 录下信号应该没有问题。
ytwadk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5:19:09
200个脉冲,一秒一个,那可是200秒,3分多钟,听的人完全听到了忘我的境界里了,做事咋这么不专业啊。
少白哥们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4:29:48
向马政府看齐:玩你没商量。
瞎扯淡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4:05:43
唉,还要换能器变成音频信号,用耳听,在电脑时代。
130131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3:32:09
‘1分半左右的信号' 不录音? 没有录音功能?

不合格的 工作!
张来福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2:34:14
我想不是没记录,不愿意提供给外国人。
blush?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2:17:49
清明时节听到黑匣子, 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CIAgent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2:12:47
唉,不懂。
西门桥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59:13
事发突然?他们知不知道去搜寻什么东西?而且既然已经这么确定听到了脉冲信号那还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这件事从一开始就看上去是在瞎掰。记得上次大连坠机,机上着火了还不允许飞机紧急着落,说是怕影响机场边上的油库的安全,一直在机场附件盘旋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坠毁。后来尽管坠机地点肉眼都能看见,却死活“找不到”黑匣子,说是国内没有搜寻黑匣子的设备,如果如后来透露所说那样那次坠机是故意的,那么再去看前面发生的一切奇怪现象就比较符合逻辑了。
hoardstock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14:43
这种恬不知耻的借口也敢报?!

航行几天几夜才能到那,就没有时间做好准备?!

就好象你去河边钓鱼,没钓到鱼, 因为 “事发突然,发现河里有鱼”!?

什么世道!!
novtim2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09:46
可以想见那设备有多么落后,人员素质何等低劣;我听到200次才通知同伴,居然没有录音。丢人现眼
passby57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09:18
也觉得”事发突然未录制“的说法很奇怪,去搜的不就是黑匣子的信号吗?难道本来就没指望能搜到什么,跑一趟就为了例行公事,结果TNND还真听到了点什么。
江上一郎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00:39
早先卫星图片已经被马国当作延误的借口--现在,“未录制”的发现--说来干吗?不是“突然”--难道有预告吗?---这些人不知道外交无小事麽?所以说凡叫人看不起--首先要检讨自己。。。
may_day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00:20
海豚能发出超声波么?没准还发现一艘某国潜艇啥的。

“只有3种可能,1,有其它船舶发出相同频率的主动声呐脉冲音频信号;2,当时有其它水下潜水器,正在与水面舰艇之间进行通讯;3,此前有人在这里投过pingo(水下定位信标)”
may_day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1:00:19
海豚能发出超声波么?没准还发现一艘某国潜艇啥的。

“只有3种可能,1,有其它船舶发出相同频率的主动声呐脉冲音频信号;2,当时有其它水下潜水器,正在与水面舰艇之间进行通讯;3,此前有人在这里投过pingo(水下定位信标)”
passby57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58:42
》“海巡01”此次参与MH370搜寻,搭载了直升机、水下机器人、黑匣子搜寻仪、侧扫声呐、磁力仪等装备,其中部分设备属国内领先,具有相当的搜寻优势。

”其中部分设备属国内领先“, 只国内领先? 还只是部分?也就是说其它设备连在国内都不领先? 但愿是”国际“的笔误。
viewfinder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57:36
为何这么多风凉话,相信搜救人员已经非常努力了。我觉得这个信号很可能就是呢。

本来探测声纳信号技术上就是很简单的事情。米国的巨大探测器貌似很先进,可磨磨蹭蹭总也不送下水,不下水当然什么也探测不到了。
难得幽默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53:05
Yahoo news 说多国已认同这个发现可以认定为黑匣子脉冲信号, 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别那么迫不及待,过几天再讽刺中国也来得及,真相就快揭开了---或者就快有永远找不到黑匣子的结论了。
shawnlee88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49:37
Made in China的东东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其简单的工作在37.5kHz共振频率的动圈式传感器,经过信号放大调制后转换成音频信号来驱动耳机供用户识别。这TMD太原始了,我一个月就可以做出来!这就跟土共讲用步枪打飞机的故事一样,说不定真给撞上了也不出奇。
F-U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17:30
找了半天居然都不知道在找什么? 告诉你吧,黑匣子播的是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板儿爷老丁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08:10
笑话!既然写明37.5Hz 当然只会是仪器记录。很难想象任何现代仪器,尤其是侦听仪器,会识别而不记录。
shaw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04:50
记得上次渤海湾飞机失事,就在岸边几十米水深,失事飞机地点明确,可中国就是定不了黑匣子具体位置,半个月后还是请英国帮忙找到(当天就找到)。不知现在技术如何?海外中国人大都怀着对祖国强大的幻想,也许是自己为生计转了行,也许和老外竞争败下阵来。但事实是我们国内的同行并不比国外混的高明,看得到的落后并不会因保密而有奇迹。
baydad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10:01:49
这些人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上次说是飞机上看到漂浮物,竟然是一万米上面看到的,不愿意飞低一点看清楚些?

不完全是技术问题。他们根本就心不在找上。
浮云流水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57:44
靠,临时工,耳鸣。
wesleyyi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56:06
所谓没录音,明显是拖时间,等我兔的军舰先开到,然后再拿出来。占领打捞和调查的主动,获得证据。
0862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38:27
中国的技术落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大家都知道,但待以时日只要继续发展下去,凭中国人的才智会有这么一天跑到世界的前列的。
闻立军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32:25
情况是: 听到了,但录不到。
cofilin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32:03
中国还是技术不行的
0862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29:17
大家都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还是少评论,静待进一步的消息吧。工作人员辛苦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多给一些鼓励才是正道。
hy100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28:05
也是啊,张良听了200多次才告诉其他人,没时间记录吗?
kingofhearts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22:11
DIY 的设备,没有录音的?哈
ctrls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21:26
科技发展的今天,还要靠肉耳听,人还胜不了天
john438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15:17
还是马来大法师可信度高一些。。。
lixiangyang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09:17
两天2次听到信号,居然没有录音。太不专业了!估计是喝多了,幻听
ibelieu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08:29
这个也太扯淡了,那探测仪器原本就应该和记录设备联接好的,两者应同时运作啊!
吴可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07:42
草,拉出去毙了!
GG2006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9:02:48
haha, which plane???
freewave01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8:57:44
没搞错吧,都听到200多次信号了还竟然来不及记录?难怪别人不相信呢。
hunwei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8:57:03
100%
愚若智大 发表评论于 2014-04-05 08:54:13
......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47, 共47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