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古代训练满足四大需求妓女 和谐而高效(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为正义而言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20:38:48
此文很有营养。顶了。
唐铁嘴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9:28:27
文中引述恩格斯的话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老牛仔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9:00:00
其实现在的中国男人很虚伪儒弱。。。
内心对性是那么的渴望和神秘。天天盯着女人隐私处,屁大的事就要上报津津乐道的“泄光”啦, 小三啦, 。。。。。
可偏偏还装成一副对妓女的蔑视。 什么风气啦,堕落啦,道德啦。。。
cwx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5:31:06
曾经有位网友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就是把性和爱完全分开处理:把高尚圣洁、花前月下的浪漫爱情留给妻子独享,而把那些低级下流、肮脏龌龊的性活动包给性专业工作者完成,这样两全其美,何乐不为!显然,妓女的存在绝对是有道理的,淫业数千年不绝也是因为有需求的。
5HILLS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5:16:15
拜读了
michbiz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3:41:59
好文。
paladindancer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3:08:24
我怎么觉得满长姿势的
在水四方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2:20:24
这得有多无聊才能写出去这么拉机的东东
大斧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1:48:33
孔孟歧视妇女,是妇女的仇敌
探索者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17·25》)
孔子说:惟有与“女子”和“小人”难以教养,你亲近她(他),她(他)就对你不逊;你疏远她(他),她(他)则对你怨恨。
孔子开口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据说是“纥与颜氏之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其父早死,由其母教养成人。“生”,“养”也!“养”,“生养”、“养育”、“喂养”、“教养”等。“生养”、“教养”了孔子的“颜氏之女”,就是一个“女子”!孔子并非是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孔子也并非是一个放在树下自己就会长大的“毛毛虫”!孔子一不耕,二不织,是由“织也”,“耕也,馁在其中”(《论语·卫灵公·15·32》)的“女子与小人”养活着!教养着!孔子由“女子与小人”所“养”,而反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不仅是孔子的无知,也是孔子的无德。《论语·宪问·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何言“以德报德”,乃“以怨报德”也!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8·20》)
舜有五臣而平治天下。周武王说:我有平国治乱之臣者十。孔子说:人才难得啊!难道不是吗?尧舜之后,以武王时最盛,武王称他有治乱之臣者十。其实在其中还有一个妇女,仅有九人而已。当时,周“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事殷纣。其德可谓至矣。“有妇人”,其中有一妇女。传说是指文王的后妃,武王之母,太姒有盛德。“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可见孔子鄙视妇女之一斑。在孔子眼里,甚至连武王之母,都算不上是一个“人”!孔子还“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公然对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如此侮辱,文武在天之灵倘若有知,岂会让他!在孔子六百多年前,周武王就承认“妇人”是“人”,然而孔子却否认其是“人”。由此,也足见孔子之荒谬!孔子这种卑视妇女的思想,在当时也是极端落后的!在此有人会问:“妇人”也是“人”嘛!是啊!然而对此,孔子却不认同!
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中庸·13》)
在孔子的“君子之道四”中,孔子甚至于“求乎朋友先施之”,也不“求乎子以事母”、“求乎弟以事姊”,足见孔子歧视妇女——“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根深蒂固和孔子对“母”、“姊”之歧视与不“孝”、不“弟”。由孔子无“父”,而“求乎子以事父”;无“君”,而“求乎臣以事君”;无“兄”,而“求乎弟以事兄”;无“朋友”,而“求乎朋友先施之”,然有“母”,却不“求乎子以事母”,也足见孔子“孝”、“忠”、“弟”、“信”等道德的虚伪。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6·2》)
景春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真乃大丈夫矣!他们愤怒时而使诸侯畏惧;他们安居而让天下安宁。”孟子则说:“怎么能称他们为大丈夫呢?你末学过礼吗?男子的‘丈夫’头衔是其父主持命名的。女子的出嫁是其母主持进行的,她把其女送到大门口,千叮咛万嘱咐,告诫说:‘到了夫婿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受戒,绝对不能违背丈夫。’以恭顺为美德,这是为妾妇之道。居而以天下为其家,以天下为其任,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百姓共行;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易,威武不能屈,此乃才堪称大丈夫矣!”孟子本想要否定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大丈夫”之称,不但没有否定,却给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妾妇之道”。“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其实孔孟鼓吹的“孝弟”,就是鼓吹“以顺”“长上”“为正者”,让天下皆是“天子”的大大小小之“妾妇”矣!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孟子·离娄上·7·17》)
孟子说男女之间连物品也不能亲自授受,因为这是“周礼”。孟子鼓吹“‘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对此,到汉朝被孔儒发展成用来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之“三从四德”的教条。“三从”:妇女未出嫁时,要服从父亲;出嫁后,要服从丈夫;丈夫死后,要服从儿子(《白虎通义》)。“四德”:妇德,要有封建道德思想;妇言,说话要遵守封建礼教;妇容,容貌打扮要符合封建礼教的规定;妇功,要有操持家务,伺候公婆、丈夫、儿子的过硬本领(《礼记·昏义》)。“三从四德”的封建教条,是除了政权、族权、神权之外的夫权,它完全剥夺了妇女的政治、经济、人身权力,而把妇女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鲁迅说:“……在中国,君临的是‘礼’,不是神。百分之百的忍从,在未嫁就死了定婚的丈夫,艰苦的一直硬活到八十岁的所谓节妇身上,也许偶然可以发见罢,但在一般的人们,却没有。忍从的形式,是有的,然而陀斯妥夫斯基式的掘下去,我以为恐怕也还是虚伪。因为压迫者指为被压迫者的不德之一的这虚伪,对于同类,是恶,而对于压迫者,却是道德的。”(《陀斯妥夫斯基的事》)
[西汉]桑弘羊批评曰:“《礼》:‘男女授受不亲,不交爵。’孔子适卫,因嬖(bì)臣弥(...
查看完整评论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1:48:05
好笔杆子,看得真透!
bobby41
发表评论于 2014-01-24 11:38:33
恩格斯曾经说过:“卖淫是对专偶制(过去翻译成‘一夫一妻制’)的必要补充。”
这内容在恩格斯全集第几卷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11
, 共
11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