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薄瓜瓜辟谣 否认自己在美国"寻求政治避难"(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岁月无敌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5:43:16
看面相应该是个有福之人,希望他能挺过去,走出自己的人生。
erdoslil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5:36:04
我相信薄瓜瓜的定力和胆识,再说他不是孤立的。中国还是有很多有能力判断是非的人。中共这次本想象文革那样利用愚民手段达到整垮薄熙来的目的,刻万万没想到遭到觉悟了的人民的抵制甚至反弹,结果处处被动,现在都不知如何收场。他们真的低估了老百姓辨别是非坚持真理的能力.
吕奉先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5:20:36
好像很多人已经得了瓜的赏钱。80亿,不少呢。
洲河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4:54:56
陈水扁儿子后来回去搞政治救爹地去了,对瓜瓜有没有启发?
水扁嫂最近说不能交出去那些亿,因为交上去就没法儿过日子了。
话明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3:51:52
瓜瓜要自己珍重。这些政治游戏比起文革动乱差远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卖国贼温奸臣的日子不会很久了。
Green_sk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3:36:16
If he did money laundering, he will be arrested.
tieyphon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3:32:41
我儿子说我要是薄瓜瓜马上乘坐第一班飞机回国。他父母有这样不孝的儿子一定会很难过。
him65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3:09:07
三月底,薄瓜瓜对《泰晤士报》说:“我个人的愿望是专注学习,远离政治纠纷。”
他后来在给该报的一份电子邮件中说:“无论现在状况如何,我只希望中国能继续平稳过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凭这一点,赞一个。
我们在海外,不知道中国到底怎样了。只希望国家不能乱,让亲者痛仇者快。不管怎样说,希望胡锦涛和以后的习近平能够把好国家的舵。给中国加油。
希望瓜瓜平安。
丹尼外婆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3:06:56
好瓜瓜,回国去,揪出害你恩师真正凶手,还你爸妈清白。记得把80亿带回去哦。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3:05:23
倒回封建了还株连九族不成?
leona82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2:26:55
如果他们是你们谁的亲戚,朋友,你们能这么幸灾乐祸吗? 做人要厚道!
lianggeren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2:17:42
看来共产党的洗脑战术还是很成功的,胡温薄一路货,只不过前两者得势了而已。。。查查看胡锦涛的儿子,温家宝的儿子赚了多少?共产党干部公布收入,他们敢吗?温影帝哭哭啼啼,为什么不从自己开始公布财产呢?
strong313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2:03:02
中国共产党该不该下台?
Green_sk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2:00:09
Hope he will support CCP's decision about his father.
flashsand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59:34
薄瓜瓜现在成薄孤孤了...
苞米花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54:41
希望瓜瓜平安。
归一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49:37
“八旗子弟”的堕落为何不可避免?
“八旗子弟”本是名词,前清时代表“荣耀”,晚清时代表“败家子”。
关于“八旗子弟”的堕落,后人以为,是王爷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女,或者国家没有让这帮子弟接受社会兵营锻炼所导致。而我在阅读他们的演变史后认为,关键因素并非如此,他们的堕落不可避免。
清兵入关,统治中国之后,“八旗子弟”的安置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兵营,一部分安置社会。
走向社会的这批“八旗子弟”,由弯弓射雕的骑手转为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这应该算是“文明程度”提高的转变,但可惜由于“八旗后”先天底蕴不足,这种转变难以到位,所以干脆“变形”为纸醉金迷的公子哥——持着折扇、提着鸟笼招摇过市,身后簇拥着家丁打手。因为别无所长,他们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只是在社会游荡。
留在兵营的这部分“八旗子弟”,虽然一如既往接受军事训练,但一则因为他们的父辈功劳,成为国家军队的“特殊人群”,二则由于他们进入和平年代,久疏战事,所以战斗力的下降不可避免。
前期“八旗兵”趁势入关,借汉人内乱之际横扫中原,血洗江南,杀出了“威名”。“八旗兵”在关键的山海关一战中发挥了奇兵的作用,曾经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李自成农民军,打得过吴三桂,却根本不是“八旗兵”的对手,可见“八旗兵”战斗力何等强劲,堪称当时最好的“精锐部队”。
等到了中后期,所谓的康乾盛世,留在兵营里的“八旗后”也开始坐享百年战果,他们比社会上的浪荡子弟还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鸦片战争时期,“一杆烟枪”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标志物。
晚清时分,无论是留在兵营里的“八旗后”,还是走向社会的“八旗后”,已经“惟知抽鸦片、提鸟笼”,什么样的丑事都干得出来。
对于“八旗子弟”的蜕变,清朝统治者并非没有察觉。
明王朝因为腐败亡国,清朝的统治者在吸取前朝教训上还是比较用心。清朝基本没有昏君,他们几乎个个“勤政”,而且比较清心寡欲,整体不太贪婪。
出于国家政权不变色的考虑,清朝历届领导人都试图挽救“八旗子弟”,他们督促王爷们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并组织了不少“社会锻炼”运动,希望以此来让那帮子弟保持“艰苦朴素、骁勇善战”的作风。
譬如雍正时期,发布“京旗移垦”政策,组织“京旗移垦”运动,把居住在京城一带的闲散旗人,移往东北从事农业垦殖,自食其力,一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二是为了让这帮子弟经受劳动锻炼。希望重振八旗威风。
然而,总体收效甚微。京城这些子弟们没有几个愿意去,即便去了,也空手而归,继续等着皇家供奉。被圈养了太久的宠物,已彻底失去了掠食的野性。他们陶醉在京城花天酒地度日的生活中,每天琢磨着怎么使生活更好玩些。遛鸟、唱戏、赌马、斗蟋蟀成为他们的强项。
在他们的盛世末期乾隆朝中,“八旗后”成了街头巷尾的当铺里最受欢迎的客人,因为国家颁发的钱饷不够他们花费挥霍,所以只好寅吃卯粮。他们把祖辈聚敛的翡翠玉石、古董字画等宝物全抛出来。
并非没有家庭教育,也非没有社会实践劳动,但是“八旗子弟”的还是不可避免地堕落了。这是为什么?
清朝“八旗子弟”间,有句流传几百年的口头禅,即“汉人无累,旗人有累”。所谓“累”者,即“资本、老本”也。意思是“汉人没资本、老本,他们有资本、老本”。
而资本、老本是什么?无非是仰仗他们的祖先当年曾以血肉之躯,出生入死,杀出了一个清王朝。因此,他们觉得有恃无恐,认为坐吃俸禄理所当然。他们依仗父辈的特权,对汉人具有强烈的优越感,由“横”而“骄”,在社会上随心所欲、游手好闲。他们吃祖宗在战争中聚敛的大量财富、带着暴发户心态,挥霍钱财,一掷千金。生于锦绣丛中的新贵“八旗后”,骄奢淫逸是为常态。
“八旗子弟”所仰仗的“累”,用现在话言之就是:特权与既得利益。父辈们垄断了社会资源、无需公平竞争、王二代们坐享其成、随心所欲。
特权与血统一样,既能造人,又能毁人。“八旗后”博得了令天下人不齿的贬义称谓——八旗子弟。清中晚期,他们连洪秀全的农民军都打不过,只好以汉治汉,靠曾国藩办“民兵”才灭了“太平天国”之“乱”。
待世界真正的列强从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八旗后”更无招架之力。1860年的英法联军,1900年的八国联军,区区万把人,都轻而易举地攻破北京城。操着冷兵器的“八旗劲旅”匆忙披挂上阵,结果在压境的坚船利炮面前,一败涂地,作鸟兽散。
游手好闲的“八旗后”,连自食其力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守疆卫国?他们只是希望靠“变卖国土”换得苟延残喘的好日子。
然而,历史终于不再给他们机会了。辛亥革命以一营的哗变就推翻了爱新觉罗氏对中国的统治,“八旗后”的总代表皇帝破产了,“八旗后”全体成为破落户。
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史,“八旗子弟”堪称最具代表性的“犬子群”,而他们的蜕变,其根本由来不是因为王爷们没有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而是因为他们“有累”所导致的必然结局!
大姐夫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42:45
别学你爹娘的贪得无厌,把80亿拿出来扶贫吧,你还是好孩子一个!
神马世道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35:23
这个破种留着肯定危及他人安全!!!
H&E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26:16
ZT:
薄瓜瓜接受专访:享受被误解
******sina****** 2009年06月17日14:28 《青年周末》
还原薄瓜瓜
【编前语】
2009年5月9日,薄瓜瓜被评为首届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获大本钟奖。这则消息从英国媒体传到国内后,引发一阵热议。
议论中既有对薄瓜瓜为中国人争光的赞誉,也有从他家庭背景引发的想像。一位年仅21岁的大学生在海外获此殊荣,作为薄一波的孙子,薄熙来的儿子,就读于牛津的薄瓜瓜到底什么样?不少媒体都在联系采访他,本报也穷追不舍,诚意说服。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薄瓜瓜终于同意在回到重庆后的第三天与本报做一次交流。
他坦言:这个“大本钟奖”是个很“意外”的奖励,但有些报道因家庭背景而把自己“格式化”了,还引出一些莫须有的东西。既然被人“盯上”了,就应该从人们模糊的印象中透明地走出来,如果能还原一点真实的信息,也算是尽一份社会责任吧。
作为媒体,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采访,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薄瓜瓜。
【记者亲历】
自然而“节制”的阳光少年
如约到达重庆后,记者给薄瓜瓜发去一条短信,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复:“请好好休息,明儿见!”
因为在牛津的学科都已经学完了,只剩下考试和一些论文,薄瓜瓜这一年活动比较自由。在联系专访的过程中,薄瓜瓜一直显得比较亲和有礼。
5月21日下午,重庆某酒店大堂。薄瓜瓜一露面,记者就看到一张阳光笑脸,隐隐透着稚气。他伸出手来和记者握手,询问记者能在重庆待多久后,便建议记者“在重庆好好玩几天”,寒暄中透着一种成熟。他的举止让记者有些意外,似乎和想象中的“高干子弟”有些不同。
瓜瓜本人比照片上更显几分帅气。一件黑色开领T恤,白色竖条纹裤子,棕色皮鞋,颇有几分英伦学院风格。记者打量一番,没有在他身上发现任何品牌的标志。“你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记者不无好奇地问道。
瓜瓜摊开双手,耸了耸肩说,“我从来不关心这些衣服的牌子,感觉适合我就好。”随后,他拿出一本小32开300页左右的书《还有不同》送给记者。这是他16岁在国外出版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正是反对追求名牌、造星追星、沉迷电游等。
“矛盾的是,我的观点在英国读者看来是对时尚潮流的叛逆,可中国的时尚杂志却把我列入‘时尚先生’。我读过他们对时尚的说明,觉得对国外文化有些误解。”看得出来,他是用这本小书给记者一个证据,说明自己并不是什么“时尚先生”。
薄瓜瓜没有QQ,也没有MSN——唯一的即时通讯工具是Skype,“因为用它来打国际长途会比较便宜”——他和朋友交流大多还是依靠传统的电话和电子信箱。当记者一脸吃惊地看着他时,他还是那样微笑着看着记者。
“瓜瓜”这个名字,总让人感到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很难想象在牛津这样的大学府念书还叫“瓜瓜”。直到现在,每次回国拿着护照递给安检人员时,对方也常常笑问:“这是你真的护照吗?”瓜瓜说,这个名字是自然而然叫出来的。爷爷曾经给他起了一个很大的名字叫“旷逸”,他觉得自己还不配叫。“薄瓜瓜”也就成了他唯一的名字了。“一些中国学生为了让西方人叫起来上口而起个英文名,而中文姓少名多,西方名少姓多,所以中国人起英文名不划算,不如让外国人起中文名,那才有文化呢!”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里,不管他自己的讲述如何有趣,哪怕把记者逗得哈哈大笑,他也一直笑得很“节制”。不管面对什么问题,他都显得很耐心。看到记者杯子里的茶喝光了,他会端起茶壶帮记者倒茶:“再喝点水吧。”
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本来准备了一个问题是:“作为高干子弟,有人想一定比较骄傲,你自己怎么看?”不过面对这个真诚、平易、节制的大男孩,这个问题竟始终无法问出口。
【独家对话】
薄瓜瓜:希望被理解,享受被误解
面对媒体,薄瓜瓜希望袒露的是真实独立的自我,他从小特殊的奋斗经历和家庭教育,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与一般猜测完全不同的薄瓜瓜。那才是原本的他。
从哈罗到牛津:不允许自己半途而废
当选“十杰”让不少人关注和议论薄瓜瓜。他不只一次和记者强调,自己还只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只有学有所成,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或许,薄瓜瓜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经历,正是我们了解“学生薄瓜瓜”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以自己的努力,支持自己的学业
青年周末:到国外上学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时你才11岁,而且当时你就读的景山学校可是重点学校。
薄瓜瓜:对,但11岁也是少年了!景山学校的整体水平虽然很高,但对我压力不大,放学以后就没事了,心里感到有点“空”,不满足。爷爷说过:“花盆难养万年松,有志气的孩子要敢于闯一闯。”我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环境到外面闯一闯?邓爷爷小小年纪就到法国学习,眼界才那么开阔。我的想法得到姥爷、姥姥和四姨的支持,他们鼓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当时到哪儿去八字还没一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景山退了学在家自学,那时我刚上初一。
青年周末:为什么选择英国呢?哈罗公学是怎样录取你的?据说你是哈罗公学50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学生。
薄瓜瓜: 因为家里人分析,英国的英语最标准,公立中学的信誉在全世界也很高,所以就选了英国。
可是一联系就发现很困难,听说英国人刚出生就得报名,还要在指定的预备学校考察好多年,最后参加全英统考,过了关才能入学。而我当时连英文也不懂。
在希...
查看完整评论
香的花生米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16:12
好人还是多数。
cathyycarr1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1:15:37
二十多岁的小伙开豪华车招摇,这说明他是政府官员腐败的即得利益者。花不是自己挣的钱,到不是他的罪。但是如果查出他作为已成年人,帮着洗钱,向国外转移资产,他就有罪。他若在此条件下寻求避难,按孔庆东的说法,就叫汉奸了。
不是吗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0:44:54
看来薄瓜比那些媒体记者要聪明。
现在避难,就等于把老爸送进地狱了。
镜中花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0:26:10
看看人家邻居金三胖,二十八九就把党政军全权一揽在手。瓜儿都二十四五了,还象个没断奶的娃。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
xwenxuecityy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0:16:32
相信薄瓜瓜能挺过去
地球客旅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10:03:17
远离政治?可惜你本人加上你所有的一切就是政治的产物!
90-=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59:31
远离政界,远离商界。政治谋杀太可怕。
zhifei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55:43
瓜瓜要坚强。
chenxinyi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54:54
父母贪财 冷血 儿子也好不到哪里。把老革命的脸都丢精了。。这个成了破瓜瓜了,儿子也应该判刑 因为这钱是不义之财。。让他重回干净地方,走正常的国民路,他爹妈早知道会出事都给他留下死亡钱了
maybenaive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51:11
薄瓜瓜还是留在美国好,好歹法制国家。少出风头,踏踏实实学点真本事,做个普通人。
呼唤人性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48:10
无论你父母的遭遇如何发展,你永远都是中国年轻一代中的一员。只要你积极向上,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举升自己的意识高度,同中国其他的年轻人同呼吸,共命运,谁敢说你将来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努力去认识这一切发生的来龙去脉,好好反思如何才能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善胜,珍惜今后的每一次机会,证明你爹的追求和你的价值。
redcheetah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43:40
薄儿, 挺..... 挺.... 挺住....
9707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41:06
好官都死了或者下台了。活着的都是庸才和贪官,中国人民的悲哀!赖,长期以来受到江泽民一伙的保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事情拖到现在问题的热度已经没了,老江退了,赖也对现在政权个没用了。贾庆林,贺国强,习近平他们都是一伙的。老江保习是有目的的!!
温家宝的政改宣言存粹是骗人的谎话。 如果他们真的是想平反64,首先就应该释放刘晓波,停止镇压异见人士!!释放刘晓波应该是平反64的第一步;看看他们对赵紫阳的态度,哪有对64 平反的意图。不要把没能对64事件平反的罪过强加到一个小小的省长身上!一个连赵紫阳临终都不敢去看,何来政改的胆量。谎言可以骗一年两年但是十年过去了。他应该停止表演了。可悲的中国黎民百姓,有一个光说不做的总理和一个不说也不做的主席。悲哉!
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多次提到,要警惕给中国人带来大灾难、大浩劫的“文革”卷土重来。然而,过去几个星期的事态发展,让经历过“文革”依然有记忆的人恍如重返“文革”氛围之中.胡温体系发动了又一次文革却要栽赃到薄熙来等人的身上!!
薄熙来的举措,不仅赢得左派舆论的一片喝彩,而且赢得了民粹主义基础的政治支持。重庆模式可以说是左派扩展党国机器暴政、解决腐败和贫富分化的实践典范。而相比之下,温家宝的普世价值和政治改革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付诸过实践,也就很难赢得大多数民众的共鸣。薄熙来受到了普通百姓的赞扬,使他和现政胡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动用全国一手控制下的媒体,我们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子。 谣言是很容易被看穿的。情节过于简单,杀人竟不打自招直接要求做假。薄不会如此大胆和没大脑吧。政治是残酷和你死我活的。在如此混乱时刻以平反64来掩盖当前政治斗争的血腥和残酷是显而易见的政治手段。因为64平反与否都无损于当今政权。但是薄熙来的故事过于简单,调查过于神速,不能不使人想到是一个拼凑太快的故事。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不相信,也许很多人相信。但无论怎样,中国当权阶层有了下手的借口和理由,至于信不信由你,他们不在乎,这就叫政治,这就是政治的血腥和残酷!!让我们看看30或40年后的历史吧,有人会写会纪录历史真实的一面。那时我才会信!
隔壁的邻居
发表评论于 2012-04-14 09:36:46
薄瓜瓜勇敢的挺住,正义不会让你成为“孤儿”。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34
, 共
34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