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美景不再:黄山十大名松之一送客松枯死(组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20:56:47
龟虽寿 发表于 2006-01-09 20:56:22 (Korea, Republic of)***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7:32:24
黄山松 发表于 2006-01-09 17:31:54 (United States)***如果连掉下一根松针都要记录,两位护树的人还有时间干正事吗?
作者拍马恐怕过头了,或想掩盖什么.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7:07:25
to 根本不是什么"自然规律" 发表于 2006-01-09 17:07:13 (Canada)***水库二十多年以前都已经建好, 真要是干死的,早就死了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6:05:37
专业林业技术人员抢救? 发表于 2006-01-09 16:05:19 (United States)***专业林业技术人员抢救? No "Red Bags"???? Well, no money, a sick person has to die in hospital in China. Well, for tree??
You idiot!!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5:24:09
沉痛悼念! 发表于 2006-01-09 15:23:50 (Canada)***恕不相送!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3:29:12
送客松的遗言:“树”不相送。 发表于 2006-01-09 13:28:54 (Canada)***黄山的迎客松和送客松,通常被中国官员用来装饰重要的外交场合,渲染国人好客善友的气氛。今番送客松独亡,预示今后国人的交往态度将发生重大转变:即来者,来投资者,来为我所用者——欢迎。去者,撤走投资者,辞我高就者,离我他嫁者——滚你们的蛋!
呜呼,国人变实际了,黄山也变实际了。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3:09:23
八成是让迎客松给气死的。 发表于 2006-01-09 13:09:07 (Canada)***黄山的迎客松与送客松本是一对。迎来送往是他俩的主要工作。可时下迎宾好处多多,小费大把,而送客则啥也捞不着。怎能不让人因嫉而生怨,因怨而生病,因病而呜呼哀哉呢?送客松死了,游完黄山下山远行的人可要小心了,世道险恶呀。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2:31:14
没去过 发表于 2006-01-09 12:30:55 (Canada)***没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2:13:56
点头哈腰的年代已结束 发表于 2006-01-09 12:13:40 ()***随着黄山高龄迎客松的寿终正寝,中华民族对世界各国点头哈腰的年代已结束.建议将此名树切成小圆薄片并印上照片,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12:12:47
土了 发表于 2006-01-09 12:12:36 ()***我还没去过黄山呢。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09:03:03
根本不是什么"自然规律" 发表于 2006-01-09 09:02:49 (France)***主要是黄山地区人口激增,用水过多,特别是水库的修建严重改变了山岩中地下水的分布。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05:55:52
去年7月去看过最后一眼,没想到这么快就挂了? 发表于 2006-01-09 05:55:19 (Australia)***可惜啊,好像迎客松早挂了,好像是火烧的
发表评论于 2006-01-09 02:44:43
不妙 发表于 2006-01-09 02:43:51 (Australia)***不是好兆头啊。
迎客和送客是一个树吗。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13, 共13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