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别高兴太早!华邮警告:美中协议仅是“1年缓刑”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弯刀月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9:10:00
真要是暂缓一年,李成刚就变李鸿章了
东方华夏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9:01:09
做PhD搞科研的赚钱不多,但仍然有人做。IT金融这种收入的专业是很少的,大多数专业
都没那么高的收入,仍然都有人做着。
Observerx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8:26:07
下面就是炒稀土价格咯,黄金可以歇歇了
Liantao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7:47:45
楼下别装B太过份

中国有成千上万家稀土加工厂 大大小小 没有什么高精尖的

稀土生产不过就是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的金属分离。只不过中国企业做得多 有些加工工艺可能比较高效,加之规模大,环保成本/人工成本比较小 所以有价格优势。

世界很多国家也都有稀土生产

中国的稀土存量虽然大 但也不过是已探明储量的1/3 左右。 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只是西方国家如果没有回家干预 私企拼不过成本 发展就会比较慢。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5:52:17
楼下又出来一位盲目自大,但对于制造业一窍不通的人。不过无所谓了,你们的认知还在很多年以前。中国的材料业不如日本和欧洲?你们的消息太闭塞了。以我自己在的高分子材料为例,大概三四年前我的欧洲同事就在抱怨,BASF将最先进的材料生产都放在中国了,导致我们必须从中国买材料来进行生产。BASF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全世界制造业的主干在中国,所有制造业的上中下游都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到中国参与技术竞争,或者最终因为缺乏竞争技术落后而被淘汰。特斯拉选择在上海设厂也是这个原因。明白了吗?真心建议那些不懂材料,不懂制造业的人们别再误导美国决策层了。你们的发言,就像章家敦一样,最终只会害了美国!
tz2000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5:25:08
文学城有个网友的博客写的很详细,美国大约1年内军用稀土完全没有问题,2-5年民用稀土会基本解决,当然这不是举国之力,而是举世界之力,谁叫系猪头和慈溪一样向全世界宣战,3年后不仅稀土不会成为武器,中国的稀土会被各国加大幅关税。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5:09:39
众所周知,中国在材料科学上落后日本和欧洲,比如钢的品种,因此假设日本和欧洲没有能胜任稀土人才和技术是很武断的,因为材料科学应该也是相通的。
teddy153153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5:05:00
至少目前美国联合盟友的稀土合作,可以肯定是虚张声势的政治秀,目的很简单就是把这个虚假的阵势当成筹码而已。我想目前的中美两国的谈判专家都是心知肚明,比如美澳合作的稀土项目,就是明显的政治秀。更不用说,美国同泰国等国的稀土合作。因为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并不是稀土本身。美国用关税壁垒的武器,威逼利诱达成的协议,怎么可能产生预期效果。不仅美国的合作方不会预期稀土产生,川普自己也不会乐见稀土产生,除非川普真的是国王。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44:19
楼下,我没有说二战时美国将生产线从民用转为军用简单,那也是要许多不同领域的人才齐心合力才能做到。而我说的是可能性。美国当时有那样的工业基础,所以在不考虑开销的条件下可以做得到。而二战时的中国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人才,就算花多少钱,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像美国那样的军工生产能力。同样的,现在中国以外的稀土生产,没人才,没厂房,没设备,甚至连大学专业都没有。就算你把美国一年的GDP投进去,也是不可能在5年内建立一个不依靠中国的完整稀土产业体系。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39:52
与稀土接近或相关的技术在欧洲和日本很可能已经有了,并不是一张白纸。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35:54
二战时期是因为美国本来就有生产飞机,轮船,汽车卡车的生产线,然后紧急转换为生产战机,战舰和战车。
-------------------------------
不是像你说得那么简单的,不是多加几条生产线就能解决的,30天生产一条船与5天不到就生产一条船是有技术壁垒的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27:46
二战时期是因为美国本来就有生产飞机,轮船,汽车卡车的生产线,然后紧急转换为生产战机,战舰和战车。如果放在当时的中国,就算再多钱也不可能,因为中国既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技术人员和 产业工人。现在中国以外的稀土产业就像二战时的中国一样,什么都没有。再举个例子,给你一万亿美元,你可以让一粒种子在一天之内长成几米高的参天大树吗?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19:47
楼下那位还是不死心。好吧,假设习近平和赖清德一样脑袋被驴给踢了,中国稀土产业就要像台积电一样,将产能转移到台湾(中国大陆)以外。还是那句话,5年以内没戏。不是习近平权利不够大,而是这么短时间建设产业链根本不可能!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16:40
把时间推回到二战,当时有些事在和平时期是无法想象的,比如大规模快速地生产飞机和船,这些在当时被许多技术界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就是在政府的积极下发生了。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4:11:37
美国不会自己单干的,美国可以联合欧洲和日本的力量来共同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当这件事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时,美国必须全力以赴。再有,生产端很可能都在国外,美国正在积极寻求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就是一例。
GoldenEar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3:29:44
我不是技术专家,可从网络上的知识或者查查CHATGPT都可以知道,有些稀土产品特别是重稀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几乎所有的重稀土(Dy、Tb 等)都来自副产品矿,美国没有相应产业基础。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仅仅是一些轻稀土产业的最重要原因。美国没有母产业来生产顺带就提炼了重稀土,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说钨产业,美国根本没有,那就不能铽、镝、铕等重金属。这就是产业链的问题。好像重金属在产出的比例中是千分之一甚至更低甚至几乎为零,还要看不同的矿床。中国产出的钨可以进入市场循环,美国的可以吗?这还是仅仅的一种或几种,美国能够自己来生产所有的么?不懂就去查吧!哈哈哈。说真的,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确实也是产业链问题!美国可以说,基本做不到!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3:16:21
再说说美国现在化学和材料专业的现状。在制造业工作的研发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绝大部分都是有硕士学位,而科学家这部分应该一半左右有博士学位。本科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做项目的经验,基本上不会成为研发人员。而在美国的大学,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的本科花费相似。而化学系的研究生相对开销要低一些,因为做TA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说,学计算机,电子工程以及金融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只是在研究生阶段花费要小于学化学和材料的。但毕了业以后,IT和金融专业的学生,有硕士学位的在五年内工资很容易超过每年20万,很多甚至到达30到50万。而做化学材料的博士生,即使10年以上的经验,也不过在15万以下。这还不算IT金融专业的工作环境远远好于化学材料行业。楼下几位明白了没有?靠着我们这些心灰意冷的材料化学科学家们,是不可能建立起美国稀土产业链的。美国政府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华尔街的分配体系,重新振奋我们这些人的信心。不然的话,美国非但无法生产稀土,还会继续失去更多的制造业。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2:49:45
楼下,真心建议你去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如煤化工,石油化工或是炼钢厂)去看看再来和我讨论。我从来没有说美国做不到,而是说,美国如果全力以赴,10到15年可以做到。大规模制造业的生产,不是钱多就能解决问题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稀土产业也绝不是5年内能完成的。实话实说,我对于美国政府能不能坚持10年不抱太大希望。我们这个行业(化学和材料)的科研人员真的对于这个行业在美国的发展不抱希望。没有人在美国会因为爱国而去做这个行业,都是市场利益驱使。现在几乎没什么年轻人愿意做这个行业,老人们或者等退休,或者转行。这个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也不会因为美国政府的短期投资而改变。美国政府需要做的是千金买马骨,并且是长期的做,才能恢复我们这些人的信心,才有希望。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2:27:19
只影向谁去,你认为原子弹是个很简单的事,问问中国用了多少时间,而且是举国之力,更有来之苏联或多或少的帮助,而美国从无到有仅仅不到3年。美国和欧洲日本之所以在稀土上没有动力不是因为技术怎么怎么难,而是私企没有利润,政府不重视,政府不重视的根本原因还是出钱的问题。但是一当它变成了国家安全的大问题,钱就不再是问题,别以为中国可以长期把持这个领域的。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1:43:09
第二步才是量产。这应该是10年以后的事。因为即使实验室能够在5年内将这些技术研究出来,但美国根本就没有任何生产这些大型分离设备的工厂。我自己曾经参与过新材料制造业工厂的建设到投产。从最初的设计,到建厂,到买设备,到培训人员,到试生产,到量产。不要说万吨级别的,就是年产几千吨,都不是5年内能够做到的。这还是在现有技术,人员以及设备都没有任何限制的条件下。其实如果反中的人们感兴趣,可以看看中国上海宝钢集团经历的多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可以说,美国想要建立稀土产业,要比当年中国建立宝钢还要困难得多。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1:35:55
反中的人们总是到处秀他们的无知。美国如果真的想要发展稀土工业,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实验室的研究。有人会问,以前美国不是有稀土分离技术吗?不好意思,以前美国的稀土分离技术生产量太低了。那种用分离柱来分离的方法,和中国现在的技术,就是牛车和火车的区别。美国如果花几百上千亿去复制当年的牛车,那么只能说美国政府以及研究人员都和反中的人们一样都是材料学的白痴。而想要发展新的稀土分离技术,美国大学研究所根本没有这些专业,只能让相关的无机化学以及无机材料学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转行研究。如果美国能够在5年内将10几种稀土的分离技术在实验室规模上解决掉,这已经是奇迹了。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1:29:01
TO jw2009,你真是够搞笑的,拿生产原子弹和生产稀土对比。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制造原子弹最难的是理论以及原子弹的设计。在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以后,至于生产原子弹并不十分困难。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都可以自己生产原子弹,而伊朗如果不是以色列拼命拦着,也早就生产出来了。因为生产原子弹用的高浓度铀所需很少,基本上是实验室级别的作坊就可以做出来了。而稀土完全不一样。且不说稀土种类就是十几种,我们现在说的生产是以几十万吨级别的。把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这四个国家绑起来一起做,也做不到万吨级别。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1:01:08
发展稀土工业,美国可以与欧洲国家和日本联合行动,加快进度。
nanoptics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0:31:25
一年后美国稀土生产会大为改善,足够了
jin_yin_hua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0:31:21
当初美国是制造业大国,弄个曼哈顿计划不难,况且是军工产品,可以不惜代价. 现在已经不是了.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0:25:05
当着美国,欧洲和日本启动国家力量,他们的实验室会比中国差吗?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10:22:27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9:46:44楼下又在替我们在美国的材料资深科学家们许下豪言壮语了!最多五年美国解决稀土?难道楼下那位是打算自己回大学重修化学和材料课程,然后自己来搞研究生产?如果自己不打算赤膊上阵,那么请你也不要替我们来吹牛。因为靠我们在美国的材料化学家们。需要至少10到15年如果美国政府全力以赴。但如果到下届政府又变天了,那么你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美国稀土自由了!
-------------------------------------------------------------
不要卖弄小聪明,当年的曼哈顿过程用了多少时间?不到3年!稀土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环境污染,但是美国计划生产的稀土并不在生产。当着美国和欧洲感觉到中国在用稀土在威胁时,会动用国家力量的,什么15年!
只影向谁去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9:46:44
楼下又在替我们在美国的材料资深科学家们许下豪言壮语了!最多五年美国解决稀土?难道楼下那位是打算自己回大学重修化学和材料课程,然后自己来搞研究生产?如果自己不打算赤膊上阵,那么请你也不要替我们来吹牛。因为靠我们在美国的材料化学家们。需要至少10到15年如果美国政府全力以赴。但如果到下届政府又变天了,那么你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美国稀土自由了!
jw2009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9:19:52
美国正在全方位启动自己的稀土计划,需要一点时间,最多不会超过5年。当着3年后中国看到美国自己的稀土产量开始成型时,中国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用白菜价倾销稀土,希望用市场挤掉美国的稀土,这时的美国可以反用自己正在上马的稀土产业逼中国倾销,用白菜价收购中国稀土,用中国的稀土牌打中国!
RomanticOnly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9:09:00
百分之百坚持不到一年,半年都不太可能。
宝刀屠龙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8:49:11
社论发出强烈警告:决策者绝不能因贸易战的暂时停火,而忽略了强化美国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迫切需求。这些稀土矿物不仅是高科技产品的必需品,更是制造战机、导弹等军事硬件的关键原料。
===================
华盛顿邮报,为什么不在拜登时期发出警告?
川普一直在努力帮美国重建供应链,无论是稀土,金属,药物还是芯片
但貌似媒体对他一直是攻击,说他扰乱市场,推高物价等等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8:46:47
华邮这是见不得川总开心1年?
雾蒙蒙雨霏霏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8:32:07
美国总统任期只有四年,如果考虑到每四年的大选,实际有效操作期只有三年多一点,所以有一年协议就算一年。下一届如果反对党上台,又如法炮制,把大部分行政命令又翻回去,如此往返到永远。
江东才子 发表评论于 2025-10-27 08:24:10
消息没有流露出来,美国到底做了那些让步?现在放出来了消息只是美国取得的成绩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4, 共34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