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国会拨款、政府关门或预算案谈判中,确实存在民主党在关键时刻做出妥协,而对方后来没有履行某些承诺或改变路线的情况。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与机制因素:1. 2018–2019 年的漫长关门(墙经费争议)在 2018–2019 年的那次长达 35 天的政府部分关门中,争议核心是对南部边境墙的拨款。那次冲突里,民主党在某些阶段确实需要在是否同意继续拨款、短期延期“临时拨款(CR, continuing resolution)”等方面做出选择,而在事后有批评指出:即便妥协了一些程序上的票数或短期拨款,但共和党方面并没有在边境墙问题或移民政策上做出实质性回报。 这种妥协与被食言的经历,给民主党内部和其盟友留下“对方不会信守承诺”的记忆。2. 较早的拨款争议和短期 “继续决议”(CR)妥协在较早的拨款和预算冲突中,国会常通过“继续决议”让政府暂时继续运作,以避免立刻关门。这常被视为“折中”的方式。很多时候,民主党支持短期继续决议(即妥协)是为了争取更多谈判时间或避免更大政治风险。但后来对方可能在主张的实质议题上拒绝让步或拉高谈判门槛。例如,在 1980s 和 1990s 的几个拨款争端里,双方常常在继续决议上有让步,然后在后续议案中继续争斗,而妥协方难以完全拿到预期条件。 3. 制度与信任缺位的结构使得背信风险高更根源的是,美国的拨款与预算机制本身在政党极化下已变得很脆弱。即使某次妥协里达成口头或方向性承诺,也难以在后续立法或规则里强制兑现。再加上双方内部极端派系或分支常对“让步”持怀疑或反对态度,使得即便领导层答应的妥协也可能被党内其他成员否决或扭曲执行。在一篇较新的分析里就指出:“A key grievance on the Democratic side is that … the Republican majority promised that it would seek compromise on several key disagreements … But these disagreements were never resolved or even seriously considered.” 这句话正说明:过去民主党在让步换条件时,往往期待对方在“关键争议议题”上履行承诺;但对方(共和党多数方)并未认真推进那些承诺。
-------------------------------
你有冇搞错,华人的龙虾党你见得少了。一机会去发放福利的地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