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林语堂的“明快”中文打字机如何重现世间?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karlheinz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20:08:30
胡人改善了部分汉人的颜值,原始汉人大部分都丑得一批
东西风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13:38:09
说起中文打字机的历史不得不提1919年出的中文打字机“舒式华文打字机”是中国第一台实用打字机(可打7万单字)三四十年代在国内广泛使用,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任然有单位在用,楼下“总是糊涂”提到的可能就是这款机器,至今还有台机器成列在纽约的历史博物馆。设计者是当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工程师舒振东。
ltrics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12:37:39
发音量支撑符号量,但五胡乱华、辽、金、蒙、满的入侵不断摧毁汉人反复建立起来的发音量和符号量。
撑起中国文明的,是商周到南宋期间的那些汉族政权。
如今中文实际上是满汉语,发音量和符号量都极为干瘪,他们依靠满清的屠刀最早传播在华北、东北、西南、华中。如今仅剩东南沿海遗存历代中原各种族群的语言:以晋、秦、楚为代表,分别表现为闽南、广府、客家,江东楚子集团则是江浙沪为代表。这些语言都有入声,这是古汉语重要的特征,但在普通话中完全消失。落后的满清伪汉语又经过中共镇压东南沿海,施行“推普”,结果是把中国最后的汉族文明灭绝掉。这意味着整个中国都在“支那化”,思想文明要靠大量发音、符号,和复杂且科学的语法支撑,现在东南沿海的思想也在退化,所谓当代的先进文明全靠作为编程语言乃至被广泛用作于各专业基本工具的罗马字符支撑。令人嗔目结舌的是,胡虏全面侵略中国近1800年至今,他们几乎没有增加汉语的丝毫发音量,充其量是一种简化和缩编,仅靠少量几个发音就想反复用在大量字符上,最后不堪重负,用字越来越少。东南沿海一些常用字词,如今直接翻最古老的韵书,仍逐一被印证。
总是糊涂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10:19:12
六七十年代时中国不少单位都有中文打字机,好像有一个很大的装铅字的盘子,要熟记铅字位置的打字员把字找出来再打出来,很慢。
LaoChiu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9:27:08
在台湾旅游时参观台北近郊的“林语堂纪念馆”,有林大师个人搞中文打字机的记述,但未得瞻实物。感觉是有过设计,但遇到技术难点而未获成功。算是中文打字机的早期探索者吧,令人敬佩!
XM25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8:32:00
神奇的是能把偏旁部首拼装在一个方格里,不知道是怎样做到的。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6:51:34
打字机不是中国发明的,电脑打印前汉字打字机一般来说都是通过机械方式从几千个汉字铅字里找到需要的字,然后挑出来打在纸上。那么多汉字铅字的盘很大,当然也很重。
如何方便快速的从几千个字里面找到需要的字就是各种发明的关键啦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6:13:42
计算机汉语输入和打印出现前,汉字打字机在很多单位都在应用。明快打字机接近汉字部首输入法,只是增加了机器搜索过程。而普通汉字打印机是直接找汉字的铅字。我用过,很慢。一般打在复印蜡纸上,油墨复印。不常用的汉字也有铅字备用,需要时另时换上。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8
, 共
8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