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斯拉是赢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想不开1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20:02:47
“对于高速NOA这个被认为不是最难的场景,中国车企的智驾水平的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
这是倒退吗?以前很好?作者的语文是农村媒婆教的吗?
左转右转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7:14:41
强行洗地, 现实是估计特斯拉销量要大幅上升
iHuyou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4:16:28
跟他酿的传武大师一样,功夫是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打擂台的,就剩下嘴硬了。
hachimada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2:37:09
目前几乎所有的“智驾”都是L2辅助驾驶,完全不具备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能力。这个测试完全印证了这点,应禁止商家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其次,同意文章的这个说法,即依靠大数据模型有很大风险(例如在进环岛的测试中,测试车的行为其实符合大多数国内司机的驾驶习惯),所以必须引入基于规则的驾驶逻辑。
ajaychen_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7-26 02:12:17
说来说去,自动驾驶技术离实际应用还早着呢,还要多加努力
人在旅途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3:46:41
Tesla可能在那些花里胡哨,可有可无甚至有害的功能(比如车门搞什么隐藏拉手)方面不如大陆EV,但在那些保命的基本关键指标上,比如安全性和智驾方面,绝对是碾压实力。。。

如果珍惜生命又喜欢EV,特斯拉为不二选择。。
人在旅途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3:41:58
这文章还在绞尽脑汁地为国产智驾在特斯拉前一败涂地洗地啊。。。

告诉你吧,另外9个城市场景也同样不敌:

中国36款智驾车集体挑战 结果团灭

中国汽车节目挑选36款最畅销智能驾驶车型,挑战15类高风险场景,结果没有一款全部通过,与此同时,特斯拉车款的表现遥遥领先。

近日,中国汽车信息平台“懂车帝”在辅助驾驶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中,选取在中国畅销的20多个品牌,包括小米、比亚迪、特斯拉等36款车型,模拟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共15个高风险场景进行测试。城市场景包括开进大转盘、4个小学生过马路等9项。其中,“开进大转盘”通过率最低,仅23%。“4个小学生过马路”与“刹停”的通过率皆为58%。测试的车型当中,特斯拉Model X表现最佳,通过8项。

高速公路场景难度更高,包括惊见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莽撞横穿的猪等6项。其中“消失的前车”与“莽撞横穿的猪”两个场景的通过率分别仅为14%、5%。在高速场景中,特斯拉Model 3、Model X的表现最好,都通过5项。至于其它车型,未通过的数量均在3项以上。测试结果还显示,辅助驾驶的表现与汽车售价无关。整体上高价车的表现并未优于低价车。表现排在前10的车型,均通过了至少两项测试,其中广汽AION RT和广汽丰田铂智3X指导价均在人民币15万元以下。但指导价高达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了“施工路遇卡车”一项。此前,华为、小米等所谓“民族品牌”采用虚假宣传推销其智驾车型,吹嘘“可以处理所有突发状况”。结果导致众多驾驶者盲目自信,结果付出惨重代价。
方到佳境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3:01:00
遥遥领先车企太飘了,花式营销太过了,粉丝在网上互掐太惨烈了。自媒体加央视联手,告诫你们,中国新能源这波乱象,该收敛一下了。一项新技术的迭代,必定经历千辛万苦。承认别人的优秀不丢脸,赶上脚步学习甚至模仿也不丢脸 ,但是盲目自信,互踩友商,推卸责任,真的拉垮了品牌的高度。在中国新能源战场声嘶力竭的营销声中,车企是不是需要一个时刻静下来,想一想造车的初心是什么?千锤百炼方成钢,万琢千磨始见玉。造车的初衷,不是快速变现的市场力,不是几秒加速的速度与激情,应该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质量的把控,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严谨。一场测试,200多次的碰撞,将那些遥遥领先,全球第一的神话撵成了渣。但现实生活中,生命只有一次。一个生命的陨落,后面是一个家庭。一场智驾博弈落幕之后,所有的人都该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车企路在何方?
ajaychen_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2:20:37
这种测试就应该多做,经常做,
大头鱼001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1:59:25
作者屁都不懂,还能说出真相。真相就是,一没有算力,二没有足够的高质量数据,三是模型还不行. 端到端就是模仿人的直觉,要的就是足够的数据,算力,足够好的模型
点点点点点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1:41:21
回复:‘bigcatf4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54:06
前两天我就有个想法,自动驾驶的规则和达标标准,不应该是个个企业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应该有个标准的框架和测试规则,即使是端到端,也是应该全国有统一的规则,比如看见雪糕筒应该怎么做,应该所有的车的自动驾驶,都做出一样的反应。’

**================**

傻逼,那个规则叫交通法规。这么傻逼就不要想了。
宝刀屠龙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1:26:55
嘴是特码的真硬
国内智驾智商太高,反而不会做小学算术的即视感
尼玛这洗地角度还真是智商在线
点点点点点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1:22:17
五毛们又傻逼了,正常,这是这个行业的认知,只是五毛太傻逼了不知道而已。
bigcatf4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54:06
前两天我就有个想法,自动驾驶的规则和达标标准,不应该是个个企业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应该有个标准的框架和测试规则,即使是端到端,也是应该全国有统一的规则,比如看见雪糕筒应该怎么做,应该所有的车的自动驾驶,都做出一样的反应。
zzlbentley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53:19
智力能力没有匹配其风格与野心,听起来有点像隐射二百斤进攻台湾,结果估计也和测驾一样
宜加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20:20
我也看完了这个视频。
特斯拉胜出的理由哪来的那么复杂,就4个字,遵守法规!

这是国人和西人脑子里质的区别,或者说思维方式的不同。
静心8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09:10
不好意思,看来作者还有待对端到端自驾系统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些分析是对规则写入的自驾系统,而不是端到端的系统。如果有国内数据,特斯拉FSD会表现更优秀。另外,测试版本的特斯拉使用的已被淘汰的FSD版本,硬件不知道是HW4还是HW3,新版FSD在HW4的表现比旧版的又上了一个等级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01:00
还嘴硬
莫言无语 发表评论于 2025-07-25 20:00:01
sc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19, 共19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