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必须有人为这次荒唐的上海高考作文试题承担责任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东北老蔫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17:40:00
中国考试真是可笑。沈阳市有一年初中升高中语文考试,要求默写一大段高尔基的《海燕》,20分。苏联或是俄罗斯都不学的东西,让中国的中学生背下来。不知道各位的想法,我感觉很可笑,很荒唐!
生肖迷宫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12:58:17
不管遇到什么题目,考生们记住,使劲拍马屁就对了。
正人堂主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12:48:35
高考涉及到考生的未来,最好还是客观点。这种作文试题也许真的考能力,但也考阅卷老师的水平,说白了,不客观。在差1,2分就决定不同的人生的情况下就很要命了。
wenxue_gao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9:59:21
考出一大批书呆子
k1k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7:56:48
开始啊,两口子,很“专”一,过日子。
后来啊,过不下去了,老公说我“转”让老婆!老婆说,我tmd 还"转"让你呢?
然后跟卖呆的观众说,学会没?把这个搞成“传”统,“传”下去
Lisland_2013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7:27:24
这题出的很有八股考试的味道了。
youknow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7:22:07
不说作文出题人对原胡教授随笔的理解,就说这出的题:

1)正如这篇批评文指出的,本题有明显的语言纰漏:“转发”就是一字不改的转,那专业文章怎么可能经转发就能变成通俗文章呢?

2)批评文说得对,正确的其实是胡教授随笔中的“转家之文”,就是不是一字不改的自然转发,而是由专业到通俗的二次创作。在这个网络时代,对科技专业文章来说,其实就是大量的科技自媒体创作的科技贴文。但是这个对普通高中生来说太远了,接触不到的,所以高中考生也许能想到这层“转家之文”的意思,但是很难举出现实生活中的比如科技自媒体这样的具体例子。

3)出题人最后的需由考生解答的问题“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在正确理解这个“转”是“转家之文”的意思的基础上,本身逻辑上问得没有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单就这个问题,考生其实可以绕过对“转”的具体理解和诠释,直接回答“否”,可以举出诸如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惊世之作没有(也不可能)经过大量的“转”而传世的,而一些划时代的科技成果比如mRNA技术在没有经过大量“转”甚至当初还受过质疑的情况下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因而必将传世,等等这样的例子。这篇批评文在这点上解读有误,”传世“是指generational的传承,“传世”一定“上乘“,而”上乘“不一定”传世“。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6:35:32
题目的确出得模糊不清。三类文章各归不同社会层级和领域。高端专业文章,是圈内人士的读物,不会太多传播,也未必广泛留传,但可以传世。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 这句话严格意义上是病句,缺乏明确的主语。 是指同一篇文章,还是讨论同一问题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演变? 让考生在考场上去猜,多数考生都会恐慌焦虑的。
m301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6:17:00
这题不错 可以发挥 霍金的时间简史就是很好的例子
luguoluguo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4:40:20
做专业的事,才能有传世之作,不要总转发肤浅的网文。
hkzs 发表评论于 2025-06-09 00:36:23
我想知道,如果这篇文章作为这个作文题的答题文章,能得多少分。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3:30:18
”556517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1:41:00题目出得好不好没关系,只是一个范围或框架,批判性的答卷也可以显示水平,就看考生如何发挥了。“

胡说八道。高考有其评分禁区,有实力的考生尤其不愿意去冒犯。不值得。每一分钟都需要花在被考题规定的范围内。所以出题的明确是对人才负责。
菲斯普的里尔克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3:09:57
上海考生的家长写的文章吗?
fguy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2:33:34
如果上海高考作文有一个以上的题目可以选择, 那么此题是可以的。 如果是唯一的考题, 则对于中学生来说, 过于生僻了。

教育大纲是如何规定的?
三神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1:57:38
其实就是同意 或是不同意 然后写一篇议论文 对吗?
556517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1:41:00
题目出得好不好没关系,只是一个范围或框架,批判性的答卷也可以显示水平,就看考生如何发挥了。
鬼不灵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1:34:26

绕口令?
shu007a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43:47
这个题目害死了孩子!但中国的成人很容易写一篇作文:这个题目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 - 专业的文章已经很不专业!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33:13
多数人说得好轻巧。考别人的水平自己更要有水平。数学题主题后面总有附带条件,如x不等于-3之类。如果没有这个附带,多数人做出的答案可能还是一样,但是优秀的学生就苦了。他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论证这道题目可能的不同答案,损失很多时间。这哪里是“反正是考你水平”可以轻松带过的。
duty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31:31
弹性很大可以自由发挥并通俗易懂的好题材。不知道为什么要冠以荒唐加以批判。
小豆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21:42
什么题其实都无所谓好坏,都只是为了筛选比较文章而已,不管什么题,一千字写下来,文笔立意思辨,马上就能分出高下。这不就是考试的目的吗。
还有没被注册的用户名没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18:57
精辟!!!
————
pennsylvanian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8:25:00 国内所有考试都是出题人有意蹂躏考试人到达自己高人一等的满足感
needwait..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17:58
题目挺好的。自由发挥的程度比较高。你把专理解成原创就可以了。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12:59
题目定义不清楚会引起混乱。前一句说转指被转发的专业文章。“转发”的通俗定义是不能增减一个字,二传而已。而出题的意思明显指被改写简化的文章,但又不肯明说。中学生会不知所措。后面更冒出个“传”来进一步混淆视觉。整个题目给人的感觉是看到自己的包是绿色的就叫别人猜绿色的是什么东西,逻辑分为零的人考优秀学生。但是写这篇文章的没有点到要害,最后要求所有的考生加分,暴露了作者的子女就在考生中。文如其人半斤八两。
fleet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20:07:37
onlyone1074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9:15:37这个考题很好,比全国那个试卷好100倍。全国那个试卷只要千篇一律的歌颂就可以了。

这个考题考学生的理解能力
*********
+1
longstaff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9:29:44
第一次看到有人为自己的无知无能而如此恼羞成怒。上海这次的题目非常好,远好于全国题。给孩子们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可以充分考验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并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可能这也是楼主觉得困扰的地方吧。
davidinchina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9:24:00
想多了。再离奇的题目,批分的还是那些人,他们还是能按照规则,批出三六九等的。
onlyone1074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9:15:37
这个考题很好,比全国那个试卷好100倍。全国那个试卷只要千篇一律的歌颂就可以了。

这个考题考学生的理解能力。
桃木钉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9:09:00
题目没有难到看不懂,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解读,这正是出题要拉开档次的关键。魔都18岁的高中生应该能完成基本审题,展开并完成论述。高考出个题而已,又不是请神画符,哪里需要作者BB那么多不成文的规矩?
镜中花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9:07:00
不愧为砖家!
九天雷雨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8:43:26
实话实说,这题还行
pennsylvanian 发表评论于 2025-06-08 18:25:00
国内所有考试都是出题人有意蹂躏考试人到达自己高人一等的满足感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2, 共32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