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小米SU7遇难者母亲回应“女儿驾龄争议”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15:13:00
中国人兜里有钱就要显摆,什么都要买新式的,这新式电车把消费者当试验品,这下惨了。
zhongguoren8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13:03:32
卖一千多马力的车,本身就不合理,缺乏ZF监管。

除非赛车手,普通人很容易出事故,车毁人亡。
945555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10:44:08
在中国,这类事件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死者父母要出面给小米道歉。
匿名3333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9:03:18
一般我开5-8小时时速75mile/hour的高速路段,能经过十几个修路段。这些修路段的时速限制导航系统根本检测不出来,反正美国是检测不出来,可能中国能检测出来。

这是地图系统的事情,你不开电车也可以用导航,谷歌地图就无法精确到能监测到修路段的限速。

修路段的限速要低许多是有原因的,只有靠驾驶员根据路标去判断。
daniuniu7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8:48:00
如果一直用智驾,发生碰撞,那肯定是智驾的责任。但是已经说了事故前是智驾而且已经减速.人工接管后才发生事故的.不能排出人为操作不当引发事故,如果这么简单的撞墙事故,智驾都不能应付,那还叫智驾吗?那不是应该开始智驾之后早就发生事故吗?同样的路段,我要是雷军,就上车再用智驾测试一下,不接管,看看会发生什么?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7:56:58
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应该只能在慢速区使用自动驾驶,限速30.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7:54:02
进入临时变更的狭窄车道,道路施工区的限速标志应该是30到50范围,时速97,智驾太低能。
匿名3333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7:44:19
半夜三更高速开车,车里还坐着另外两个人,却敢于全程撒手用自动驾驶,足以见得这人开车水平不高。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7:40:26
问题的关键是,提醒太晚了,接管的时间只有1-2秒

这个是假定撞的是施工方设立的临时隔离物.但从照片和小米的发布看,撞的实际上是高速的隔离墙.
richelle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7:16:00
车主是登记男朋友,她女儿用就是借
southkeys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5:30:09
这位家长不简单,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回应网上的传闻
hachimada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0:25:27
“光是美国每年死于汽车事故着火的就有五六百人” - 是的,有据可查。您也不妨试一试ChatGPT,它会让人明白许多事情。哈哈。
游浪者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0:12:00
是否问责小米要看小米后台有多硬,上次问界烧死三个人,最后是车主妻子向华为道歉,呼吁大家不要围观
seator 发表评论于 2025-04-02 00:02:06
就是啊,本来正常的操作应该是自动减速刹车,结果发现路障直接人工接管,这简直是自动甩锅功能

===================

方到佳境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2:29:00
仔细看了事件的整个经过。个人感觉还是小米智驾的责任。驾驶者一直是在用自动驾驶开车,期间的确识别到有障碍物提醒接管,问题的关键是,提醒太晚了,接管的时间只有1-2秒,正常人在慌乱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做出很理智的反应,结果发生事故。我不了解小米的智驾,特斯拉是有紧急避让和刹车功能。对盲区或者前方紧急窜出来的车辆,都会做出非常及时的避让反应。现在就看小米如何雇用高级律师来免责。我是特斯拉车主,也一直在用FSD,遇到过一次险情,就是高速前方车辆突然爆胎,特斯拉马上作出反应,及时刹车。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已经赢过大多数人类。智驾是不是真的好,就要看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显然小米慢了半拍。逝者已逝,希望电车行业静下心来, 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技术,不要再内卷各种软装。
hachimada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3:42:34
一起车辆事故起火事件立刻被渲染成“中国产汽车质量如何如何”,可是世界上每年汽车着火事件何止上千。光是美国每年死于汽车事故着火的就有五六百人,汽车出事故起火很稀奇吗?
kingdale1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3:10:14
这位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借车”是指车是临时借来的不熟悉。这个虽然也是有借的性质,但经常开,不是网友质疑的那个“借车”的情况。
==============================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1:37:08借车谣言:车是女儿男朋友送的毕业礼物,虽登记在其名下,但一直是女儿在使用,“借车”说法不成立。
——
这不是想当成立吗?
四月如风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2:37:37
国内的东西不可以靠!
方到佳境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2:29:00
仔细看了事件的整个经过。个人感觉还是小米智驾的责任。驾驶者一直是在用自动驾驶开车,期间的确识别到有障碍物提醒接管,问题的关键是,提醒太晚了,接管的时间只有1-2秒,正常人在慌乱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做出很理智的反应,结果发生事故。我不了解小米的智驾,特斯拉是有紧急避让和刹车功能。对盲区或者前方紧急窜出来的车辆,都会做出非常及时的避让反应。现在就看小米如何雇用高级律师来免责。我是特斯拉车主,也一直在用FSD,遇到过一次险情,就是高速前方车辆突然爆胎,特斯拉马上作出反应,及时刹车。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已经赢过大多数人类。智驾是不是真的好,就要看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显然小米慢了半拍。逝者已逝,希望电车行业静下心来, 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技术,不要再内卷各种软装。
Amita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1:44:53
楼下两个别争了,这个有当时现场人证的。只有后座的人有反应,但是自己开不了门,是外人砸开车救出来的。
前座的当场就不行了,能不能开门根本不是事。

坐人家的电车,一定要了解紧急情况下怎么开门。这里没坐过特斯拉的肯定不知道车门在紧急情况下怎么打开。
电车这点设计得不合理,开门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应该设计的和油车差别太大。

特斯拉不光开门不方便,雨刷都很特别,如果新手借别人的车碰到大雨,在路上都得急死。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1:37:08
借车谣言:车是女儿男朋友送的毕业礼物,虽登记在其名下,但一直是女儿在使用,“借车”说法不成立。
——
这不是想当成立吗?
东南方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0:38:57
出事故前,是小米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现在出事故了,不会又变成:意大利技术,泰国监制,小米代工了吧?
van1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0:21:00
车不是她的名字当然是借,什么不成立。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0:13:40
不成熟的自动驾驶还是别拿出来害人了。中国就是不拿人命当回事。是不是人太多了死几个无所谓呢?
sevenfish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20:00:44
看过小米行车记录:自动驾驶判断出有障碍物,减速(不是紧急刹车),控制权移交驾驶员,不过只有2秒,然后撞上隔离栏。觉得所谓转让驾驶权就是推卸责任。
Amita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19:59:33
车门打不开主要是后座的那时还有反应,估计是不懂怎么开车门。前座的当时都没反应了。
电车开门是trick,特斯拉如果没专门了解过也不会开那个门的。
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湾那个明星和网约车司机打架起因不是因为开不了门吗?
Ddco2021 发表评论于 2025-04-01 19:37:00
关键是辅助驾驶系统不可靠,至少应该紧急刹车都做不到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26, 共26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