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Gemini终究难敌GPT-4?谷歌陷“虚假宣传”风波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hyperyan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20:33:42
都是大忽悠。GPT热度也过去了,大家发现一本正经的说话像模像样,但不能深究,要用到企业级的产品中,法律风险太大。语言模型只是从统计角度,还缺乏真正的逻辑推理。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9:37:07

zzlbentley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5:25:15
Gemini自带自我阉割功能,如果用中文问他习近平是不是独裁者他会拒绝回答,同样的问题用英文再问一遍立马回答
===============
说明有脑子的人根本就不care这种狗×的考虑,有些人喜欢自high,然后也要求其他人跟随。
zzlbentley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5:25:15
Gemini自带自我阉割功能,如果用中文问他习近平是不是独裁者他会拒绝回答,同样的问题用英文再问一遍立马回答
novtim2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50:06
GOOGLE一年之内几乎重复了OPENAI多年的数据累计标识和模型尝试,说明了GOOGLE宝刀不老。不用小看烙印CEO,微软当初换上烙印的时候大家都悲观,结果微软从此股票大涨10倍。公司BOARD不傻,知道谁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和增长。
novtim2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46:27
不认同,挑战令狐冲的说法。OPENAI 没有什么是GOOGLE不可以重复的。如果是工程偶然,那么每一个升级比如从3-4,CHATGPT就应该失去这些偶然带来的优势。因为每个RELEASE都是全新的模型训练,不可能重用上一次的训练结果。既然没有在升级中丢失,就说明了模型和数据标识上有迹可循,是有规律的,有规律就有人能重复。只是时间的问题,GOOG一年之内达到这水平,估计明年中期就能超过CHATGPT。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36:53
好东西没出来,宣布了就是吹牛
kingofLiu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31:00
同样的坑能踩两次,谷歌也是夕阳西下了,ppt化是烙印主导公司的必然结果,不过谷歌除了创建公司时的搜索引擎,就再也没有自己开发出任何成功的市场化的产品了,它的基因里面就不是一个开发市场产品的公司。
Timberwolf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28:52
一楼其实说得不错。OpenAI显示的能力基于多年的数据积累。这种知识积累过程可以复制但未必会得出同样结果。
天台坐客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22:00
做产品发布会用事先准备的录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那已经是常态。只是这种发布会最好应该有一两个可以很快完成的案例做实时的,再加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展示一些复杂的案例。现在关键还是看这些功能到大家手上后是不是类似演示视频的程度。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3:12:25
这么说吧,GPT-4像人,而Gemini像机器人
HP2511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2:40:38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0:21:32
别说谷歌。就是OpenAI全体员工叛逃微软,重启炉灶,他们自己也未必能复制这种成功。

---------------
OpenAI的技术与微软没啥关系,除了拿了它的投资。其实恰恰相反,OpenAI的员工很鄙视微软
HP2511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2:35:45
典型的印度特色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2:12:11
我更看好谷歌。人工智能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AI与应用程序的结合,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才能活下来并发展进化。如果只是靠烧钱,走不远。open AI的弱点也在这里,前段时间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而谷歌厚积薄发,依靠强大的应用,我觉得会走到最后。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1:53:54

文艺兵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0:40:34
令胡冲 好厉害的评论
---
我也没看懂,弱弱的不敢吱声怕露怯
del_rio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1:33:33
发布视频由印度工程师负责的结果
文艺兵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0:40:34
令胡冲 好厉害的评论
文艺兵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0:40:01
令胡冲 ????????????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3-12-11 10:21:32



奇怪吗?OpenAI的ChatGPT有罕见的运气成分。稍有LLM常识的人,都知道复制其成功是相当困难的。其关键不在于模型算法研发,而在于海量数据的标识、整合等预处理过程 —— 这是一种工程偶然,而不是一种理论必然。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

谷歌的DeepMind CEO严重低估了这种工程偶然性。这就如同青霉素,不是发明设计出来的,而是海量实验中一次偶然的样品污染而无意中发现的效果。


别说谷歌。就是OpenAI全体员工叛逃微软,重启炉灶,他们自己也未必能复制这种成功。

以后废话少说,先放Playground上来。大众玩一玩就知成不成。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18, 共18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