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斯拉一夜市值蒸发2824亿:毛利率低于比亚迪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xyz18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10:58:16
马斯克还是把心思放在星链上吧,一个造车的工厂有什么意思
aquestion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7:52:38
西岸-影:目前大概也就是比亚迪有1000公里的车型,远超特斯拉的最高355英里。另外就是特斯拉相对价格高,超出大部分美国人消费水平。美国充电桩也相对少,加州除外。 但现实中人们谈到电动车一般是指特斯拉,偏偏不能享受政府补贴。
~~~~~~~~~~~~~~~~~~~~~~~~~~~~~~~~~~~~~~~
真会胡扯淡啊,比亚迪1000公里续航的车子还在PPT上就售价一百万了,路上有么?还有谁告诉你特斯拉没有补贴?七千五的退税不是补贴还是你不缴税?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7:32:46


西岸说得挺好。另外,电动车与锂电池车是两个层次的概念。电动车是人类未来必然走向。核能突破了,空间太阳能无尽能源,中国隔壁大沙漠将来全是太阳能板,一切未来所谓能源,都需要走电网。电动车接入电网,电池会不断升级换代。锂电池是暂时的。AI大跃进会加速材料大飞跃,电池突破已是黎明之前。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7:22:06
氢能源汽车已经死了,连丰田都放弃了氢能,也就没什么蹦头了。燃油车无法逃脱油价越来越贵的局面,何况法律只允许到2035年。
电动车的问题是续航力问题,目前大概也就是比亚迪有1000公里的车型,远超特斯拉的最高355英里。另外就是特斯拉相对价格高,超出大部分美国人消费水平。美国充电桩也相对少,加州除外。
但开了电动车再回到燃油车的可能性不高,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当年刚来加州的时候,感叹路上BMW的比例像东部Toyota,后来是hybrid是类似的感觉,如今是特斯拉,到处都是。
美国对电动车的定义不同,hybrid plug in也算是电动车,因此美国有一百多种车属于电动车范畴,大部分可以享受政府补贴,但hybrid本质上还是需要内燃机,机械成本高。但现实中人们谈到电动车一般是指特斯拉,偏偏不能享受政府补贴。
其实就是个电池问题,如今并不是没有新技术,大大提高续航力和充电速度,但技术成熟还需要一两年时间。
sky_blue_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6:23:44
还是老套路。政府巨额补贴车企,中国车企在巨额补贴下存活几年。世界其他车企没有政府巨额补贴无法坚持下去破产。只剩中国车企就可以提价经营下去。不知这次能不能成功?
封泥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6:19:00
不觉得特斯拉有什么根本性的问题,马斯克这么做或许有别的阴谋,或许过段时间就会有股票回购的消息
还好吧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6:09:00
低成本等于廉价材料。
罗马军团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5:47:04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4:59:34
锂电池车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未来。能赚点赚点吧。中国总爱投机取巧,看电车没啥技术含量,可以绕过中国的发动机魔障,想弯道超车。嘿嘿。最多给市内交通贡献一下。
-
几年前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但是现在的确有可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始终无法突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判它的死刑。虽然从长远来说,电驱动技术有两个其他动力无法比拟的优势:通用性和极低的传输成本。只要电池技术突破电车迟早还会再次崛起。但是目前来说,电池技术瓶颈时间太长了,可能会输给人工合成燃料。毕竟汽油/甲醇等这些碳氢燃料在普通民用领域能量密度还是最大的,并且其安全性也久经考验。如果人工合成碳氢燃料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电车会受到很大压制。
佳名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5:30:11
这个网红真的不爱钱,就要存在感,疯狂搞基建,到处开工厂,好像公路上只能跑特斯拉,这样下去,投资人何时会看都理想中的回报?他不爱钱是真的,因为他的钱和财富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单广大的投资者和无数的股民,则需要赚钱的机会,而不是他所说的伟大理想。这种人把特斯拉上市,是一个最错误的决定,应该像他其他所有公司一样,这样他就不会受到投资者的制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驯黑马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5:06:00
全球各大车场都紧盯着电车这块蛋糕特斯拉毛利率还会继续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技术创新如研发太阳能清洁能源汽车,拿到多项全球专利才能长久坐上老大的位置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4:59:34
锂电池车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未来。能赚点赚点吧。中国总爱投机取巧,看电车没啥技术含量,可以绕过中国的发动机魔障,想弯道超车。嘿嘿。最多给市内交通贡献一下。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4:00:04


低成本高效益来源于员工的无私奉献。员工敬业、加班、把打工当自己人生目标、生活的意义。只有中国和动员日韩台的员工如此。墨西哥、德国、美国都没有这种文化,只能在其它方面与中国竞争。


特斯拉作为电动车已经失去了市场先机和市场主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太猛了,太火了。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欧盟也得动用政治手段玩猫腻来保护自己。中国整个产业链都在自己手里。特斯拉的希望在于持续突破创新。不要想在生产规模和效益上跟东亚厂家竞争,没戏。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3:44:35
低成本來源于低工資|
还有一个四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3:25:00
cyber truck 的图都贴错了!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3:06:00
特斯拉就值50,一个车企炒作太厉害
欧洲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3-10-19 02:38:19
上海超级工厂扩产,收缩甚至关闭德国超级工厂,欧洲的生产成本太高了,没有意思,中国的产能足够支撑欧洲的市场需求。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16, 共16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