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重返现场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18:47:54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9:22:35
还记得美国新奥尔良飓风2005年的卡特利特吗?
现在你走在旅游景点,马路依然无法行车,因为鼓起的路面比马路牙子还高!
汶川地震是2008年,而且是个偏僻的山区,和富裕的首府新奥尔良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
缺心眼,新奥尔良好多地方海拔低于海平面(海拔 −2 to 6 公尺),需要经常抽水才能维持,好多地方已经变成藻泽,修复成本太高。这也是新奥尔良逐渐被放弃的原因。新奥尔良在十八世纪曾经是美国第三大城市。现在只有38.4万人。还不如中国一个小县城人多。

有意思的是,新奥尔良名吃小龙虾却是大部分土地塌陷形成的藻泽里面的产物。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12:50:03
習思想不會照亮這些地方。
SeSeYiYi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9:01:00
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年年轻还在看奥运火炬传递和国外藏独闹事,突然就地震了,整个世界好像都被震住了,西方也暂时不去折腾中国了。
技术员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8:54:57
救灾和复建就是为恢复当地的正常生活。只要正常了,目的就达到了。否则,你还要指望啥?指望灾区永久提供免费鸡汤?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5:38:00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我们对过去的一切知道得太少,却又忘记了太多。“没有反思的眼泪只是水”,而人们在泪迹风干之后,只能继续奔忙在各自的路上,深刻的反思与执着的问责,纵非天方夜谈,至少是奢谈。充斥我们躯内的,只是不无内疚的陌生感、苟延残喘的正义感,还有难以抑制的无力感。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5:38:00
如果我们从汶川地震中得到的经验,只是“多难兴邦”;如果我们从汶川地震中得到的教训,只是更加得心应手地对付“公民社会”;如果慈善救济的社会动员,仅是依靠意识形态的豪情煽动;如果灾后重建的社会组织,仅是诉诸全面控制的行政手段;那么十五年过去,灾区只是陌生人。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4:07:11
当年纹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年的香港人,包揽了一半捐款。海外华人也踊跃捐款,支援灾区。连一向不理中国的印度都支援中国500万美元的物质。

新冠开始时,美国各大商店的口罩几乎一夜之间就卖光了。都被这里的华人买去支援中国抗灾。海外华人踊跃捐款,甚至小学生把他们的零花钱都贡献出来。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一员,朋友遍天下。

这几年中国又有灾了,可是香港的捐款在哪里?海外迄今我还没见到任何华人发起的捐款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是谁让海外华人寒了心,是谁让香港人开始逃离祖国?

一个垃圾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中国又回到了以前的封建王朝,中国还有前途吗?
super-talent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3:12:21
不知道那位范跑跑有没有重返汶川呢?再跑一回看看吧。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8, 共8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