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群起嘲讽“小镇做题家” 是一个危险的社会信号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党组组长
发表评论于 2022-07-17 23:56:32
本家挑战全天下做math题。
xianbuzhao
发表评论于 2022-07-17 06:23:05
局部甚至整体的过分优化,会造成整体很差甚至崩溃。比如计划经济思维等等。
xianbuzhao
发表评论于 2022-07-17 06:21:11
现实中,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解不是唯一。条件也不一定局限题目的范围。而题目没考虑的范围,资源反过来可能又是有限的,,比如优化思维就害人不浅。。局部优化,
xianbuzhao
发表评论于 2022-07-17 06:15:05
现在教育很多内容,跟以前的八股文一样,对于处理现实问题的作用,并不是关键因素。考题只是现实某方面的极端抽象,是练习人在既定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这些东西,不能说没用,但是事倍功半,而且让人产生会做题,就会处理现实问题的错觉。现实中,那些变化的条件和前提,而非问题本身,才是关键因素。
目前的教育,浪费了大量的社会人力成本。
这就是为和很多大牛大学退学比例极高,因为他们看到了,为了文凭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的事业帮助不大。
党组组长
发表评论于 2022-07-17 03:11:31
我曾是做题家。
不管如何难,只要有解,就能抠出来。
老柏树
发表评论于 2022-07-17 01:51:33
实际上就是因为大学生太多了,工作不好找了,才会有这样的言论堂而皇之的出现。
按hkzs的定义,小镇做题家是指只会考试,上了大学后就泯然众人,对世界没多大兴趣的。在现在不包分配的情况下,鼓励小镇做题家只会助长内卷,确实是个贬义词。(注意:高考时是无法区分出小镇做题家的,得几年后才能看出来。)
以前包分配时,大学生少,小镇做题家这个概念自然无人提起。下面说的状元啥的也是一样的道理,跟现在每年1千万大学生毕业不可同日而语,明清每年有多少人考上进士?参考的每年也就万把人吧?
runrunrun777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22:10:00
这个习时代的中国,还怂恿人奋斗,非蠢即坏
southgate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21:39:15
嘲讽小镇做题家,无非是嘲讽人家出身,以出身论人。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21:26:11
嘲笑小镇做题家,说明这个国家价值观出问题了。
以前状元金榜题名,连皇帝都愿意招做驸马。
ninja123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8:58:00
d类人才哈哈哈哈哈
玛格丽特农庄猫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6:57:52
嘲讽谁都不应该, 嘲讽努力的人更不应该。
我亲眼见到中专毕业的农村女孩, 自考大专, 进了小私营企业, 然后跟着市场部老板打天下, 现在是常驻美国销售代表, 客户都是美国大公司。
常态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6:01:39
一堆废话。如果1000分入学和500分入学的都能毕业,那录取分500足够了。内卷就不会发生。
作者的做题本领是不会明白为什么今上能取得博士学位的故事只在天朝这类优秀国家才有。
tsingdao355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4:38:50
高考分为成功的和失败的,
高考成功者有三类人,一类不是做题家,
二,小镇做题家
三, 城镇补习班流水线产品
高考试卷区分不了这三种人,也不应该区分这三种人
像美国这样,也不是好事情。
不过现在的小镇做题家,更多地指,北上广深,那种没有房子可以继承,需要自己买房地大学毕业生
是个挺恶毒地说法
sidelooker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3:53:22
小镇做题家,内卷是阿姨刘仲敬的原创。更多词汇请研读姨学
hkzs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3:47:55
小镇做题家是指只会考试,没有创新思维和对世界的真正兴趣,上了大学之后泯然众人的那些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讨论中无论正反方的例子实际上都偏离了这个本意。反方经常把做题家这个定义直接取消了,只谈小镇的出身,然后说某人奋斗成就多大,根本牛头不对马嘴。
邮政编码279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3:26:47
以我的经历体会,一直是“小镇做题家”们用他们的标准答案来嘲讽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好吧,我是从读省重点高中开始就有这种体会,他们是制度最忠实的舔菊者和捍卫者,即使到了国外,关键时刻他们是会踏前一步,挺身而出的摆出誓死捍卫的姿态的。装什么叉作弱势委屈状?那只五毛不是“小镇做题家”出身?哪只舔菊精不是“小镇做题家”出身?穆罕默德赵不是?文学城的那些才女,野生国师不是?
concode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3:24:00
小镇做题家至少有上进心和毅力,脑子也够用。有这些素质能够在人生风雨中博出
Liantao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2:51:54
道理没有错 但文章就是八股文的口气
xianbuzhao
发表评论于 2022-07-16 12:42:35
谁嘲讽谁都不应该。
但以前的舆论和社会共识,过于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以及过于强调机遇平等,否定不平等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和不实际的期待。
前者,花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精力,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就是工具。高分低能。其实教育和文凭,跟能力和修养,并不存在绝对,甚至非常强的对应关系。大量高文凭的,其实综合素质很低,社会大量工作,其实也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文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到了变革的时候。
在社会人才匮乏时代,培养大量专业人才确实是应该的,但是在社会“人才”供大于求时,只能造成内卷,忽视人的主体性。
除了人格和尊严的平等,其它方面,不平等,反而才是合理和公平的。强调平等,会造成不现实的期待,或者社会动荡,或者躺平。人应该基于自身和家庭的现实条件,近最大(或者合适)能力,达到自己的较优,而不是一定追求跟别人平等和出人头地。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19
, 共
19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