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李焕英"中的湖北为何说东北话?尘封60年的记忆揭密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zhige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9:36:32
在那个年代一点儿也不奇怪。
Futurus_CA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8:08:04
然而今天的东北却已经是被国家忘记,被国人诟病的一片土地。很多东北人离开家乡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同时还要忍受各种花样繁多的歧视。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7:28:02
到现在, 三线工厂还有很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四五十近六十年了, 对比五十年代的各地建设, 也是有那么多人从这儿调那啥的, 却没有什么所谓的遗留问题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5:44:31
三线建设,产业从沿海迁入内地“靠山隐蔽”,大部分是六十年代的布局,主要考虑是从海上来的威胁,而非苏联。内迁厂规模巨大,除了中央级别的所谓“大三线”厂,各省那时候强调各自配套,能够独立作战,还建了无数“小三线”厂,生产炸药枪支等。改革开放市场化后,很多转入民用品生产,如四川长虹等。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4:26:00
毛主席没事找事准备和苏联人开战,所以把产业西迁。这些厂现在都黄了吧?
concode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3:44:00
也不知道那些工厂有多少还在生产,作为一个经历者,我很惦记
学习组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0:59:29
喝水不忘挖井人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没有日本鬼子哪来三线建设!


东北部分工厂与原伪满工厂的关系- 每日头条 - 每日頭條
kknews.cc › 历史
20.03.2019 — 东北部分工厂与原伪满工厂的关系鞍山钢铁公司1916年株式会社鞍山制铁所日寇本溪钢铁公司1910 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日寇抚顺钢厂1937 南满 ...
dust2013 发表评论于 2021-02-22 00:43:42
三线的确是东北在当时给其他省份做出的巨大贡献。有个亲戚在哈尔滨,去了陕西支援建设。然后就在那落地生根了,还有去甘肃的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8, 共8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