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资料照片/路透社)
这篇以“年轻干部不妨多些‘自找苦吃’”的文章说,习近平当年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期间,带著乡亲们打坝修田、建沼气池,并表示他“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文章说,年轻干部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趁著年富力强“多做一些事、多吃一点苦”、多经历些锤炼,有利于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中不断成长成熟成才,加快实现从“入行新手”到“行家里手”的转变。但干部成长成熟成才的路上从没有坦途捷径可走,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爬坡过坎”。
这篇文章表示,现实中有“个别年轻干部”成长较慢,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站不出来、顶不上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遇事爱拿“资历浅”、“没经验”当挡箭牌,对自己份内的苦活累活、急事难事“能躲就躲、能推则推”,工作中吃一点苦就发牢骚抱怨,觉得吃了亏。
文章说,中国也有一些年轻干部内心想成就一番事业,但在工作中只凭“一股蛮劲埋头拉车”,却不懂“抬头看路”,身陷事务主义原地打转,难以真正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
这篇文章强调,倡导年轻干部“自找苦吃”并不是鼓励“没苦硬吃”。吃苦,关键要“苦对地方、苦在点上”,这样才能苦出价值。年轻干部要既保持肯吃苦的韧劲、敢吃苦的勇气,又增添“会吃苦的智慧”,在实践中总结规律、优化路径,将“吃苦”的成效实实在在体现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上。
文章最后说,年轻干部“自找苦吃”,既需要自身主动,也离不开组织“搭台赋能”。只有让“吃苦者不吃亏、让有为者有位”,才能让愿吃苦、能吃苦的年轻干部有平台、有奔头(有期待可努力),进而激励和引导更多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