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高规格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推动高质量城市更新,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基础设施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等,引发网民热议。
结合这两天杭州余杭区刚刚发生的一起饮用水污染重大市政管理失误,网友@乐得斯基不无担忧地发帖说:再过三年,能够有环卫正常扫垃圾,能够保证路灯有电,能够确保基本的治安巡视,能够保证提供大部分2000块钱以上工资的就业,能够维持修缮已经坑坑洼洼的路面,能够确保冬天16度以上的供暖,能够不让黑恶势力渗透方方面面,就是一个及格以上的城市。
网友@星禾发帖说:这是国家治理理念的一次改变,这种指导性的会议,是不会有具体细节的,只能按照不同群体,所处不同位置,用不同眼光解读。体制内角度,接下来,对地方官员的任用标准会发生改变,当下地方官员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
会议首先宣告大拆大建时代结束:在土地财政为主导的过去二十年,划一块地招拍挂,地方财政收入就有了,搞大拆大建的大基建,GDP就有了,城市特色没有,城市造血能力没有,城市治理能力也没有,很多城市因为极速扩张,连基本的内涝问题都解决不了,搞新城、开发区、强省会,各地一拥而上,搞文旅,建古城,也一拥而上,最后留下的是一堆债务和一地鸡毛。
这次会议精神很明确,不许再搞盲目扩张,抢邻居土地盖房子,打造超级大城市的运动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城市的修修补补,提升质量和人居环境,比如我IP所属城市,过去20年,天天做的就是造城运动,一个新区还没搞好,立马开始下一个新区,城市面积是越来越大了,但规划、治理、产业都没跟上,被很多人戏称为“超级大农村”。
往后,主官离任审计时,任期内的辖区债务率变化情况,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大白话理解就是,你宁可“无为而治”,也不允许当“败家子“,短短几年花完几十年的钱,把债务丢给下一任,管他洪水滔天。接下来地方主官的任用,尤其是县、市两级,发展经济能力,会占很大的权重,如何打造特色经济,不是一味抄袭模仿,如何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一味等着转移支付。实在不行,就整建制的撤掉,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模板有现成的,就是学习“江苏经济发展模式”,十三太保,各自有各自的核心产业,发展均衡,谁也吸不了谁。
对于体制外普通个体而言,学习这次会议精神,学到八个字即可,那就是“只信当下,只信眼前”。比如买房,不要再盲目相信某些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说几年后地铁会通到这里,已经列入本市XX规划云云,不要再信某些机构和个人描述的美好愿景,这里要建商业综合体,这里未来会打造核心CBD等等。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年努力,比不上少踩一坑。对于企业而言,化债和城市更新背景下,那些依靠地方政府基建赚钱的企业,包括一系列产业链,接下来要过苦日子了。
网友@Serendipity发帖说:我个人理解:核心点就是不再允许城市扩容。展望未来就是国家正在为人口超老龄化和负增长作准备。对中国人口形势稍微有一点认知的都应当清楚,中国离年均负增长1000万已经不足十年。1962婴儿潮预计将在2035年左右走完他们的一生,届时中国人口会开始急速下坠。有的城市快一点,像南通泰州这种,有的城市慢一点,像宿迁淮北徐州就会慢一点,也有的像广东,人口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全国一盘棋,实际上国家已经开始为下一次乃至下下次城市会议定调。
1.城市人口和辐射能力是决定地级市建制能否保留的必要条件。2.县区产业是县一级建制能否保留的必要条件。3.注重产业协同,反对城市扩容:国家最重视的还是产业,居民就业最为重要,而不是一股脑地蜂拥而上,到最后大家都无所适从,没有就业。可以预见对未来的影响:1.高铁干线350建设可能会停止纳规,国家只支持建城际列车,减速减班次。2.全面叫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没有地铁的城市很可能会永远错过。
3.加速支持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能者上弱者下,跨越行政体制,以产业建设为主导。4.完全叫停超高层建设,准备为人口负增长而逐步释放耕地,人口一年减少1000万以上,完全可以释放用不完的耕地面积用以建设低密度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