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只刺激不改革,是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的

只刺激不改革,是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的

文章来源: 七叔东山再起 于 2024-11-06 18:08: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天看到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一段发言,我觉得很有价值,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说,当经济面临很大压力、短期内有可能快速下滑时,采取刺激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任何刺激都会有代价,并且采取刺激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刺激达到经济向好的目的,而是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

我觉得他这段话把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解释得太到位了,一针见血。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只刺激,不改革,各地政府对刺激特别感兴趣,但是却没有改革动力。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刺激就是来钱,主要是通过发债的方式搞钱。

虽然现在发债也要层层审批,但只要批下来了,那地方政府又可以滋润一阵,起码不用这么紧巴巴了。

至于这笔钱用掉以后能不能还的上,这就不是眼前考虑的事情,未来的事情就让未来更有智慧的人解决。

因此刺激消费的事情大家都很积极,但是刺激并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因为原来的那套土地财政的老路行不通了,所以才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具体我就不展开了,反正这两年大家都一步步走过来了。

怎么改革?

首先肯定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直接给底层发钱的方式改革。

这个逻辑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详细分析过,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底层人民太多,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能达到交个税的人(月薪5000以上)只有1.6亿,剩下的人连交个税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像欧美那样直接发钱,一个人头一个月100块,那么一个月的支出就是1200多亿,这根本就是无法承受之重。

第二,中国的税收模式就决定了中国一定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对于个人消费而言远远排在企业后面。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误区,觉得我们除了交个税,其他几乎不用交税。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在企业生产阶段,就已经征收了大量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增值税。

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最终零售端,整个流程政府已经把税给收完了,所以消费者去买产品就没必要再付所谓的消费税。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政府来说,大部分人的税收都是从企业端收取的,而消费者反而无足轻重。

因此我们就特别喜欢供给侧改革,改来改去就是想尽办法让企业多贷款,多生产,多交税。

但是欧美国家正好相反,它们大部分收税是从消费端收的,所以消费者的地位就特别崇高,无论什么党派上台,都会千方百计讨好消费者,给他们直接发钱,以此来促进消费,最终收到税收。

综上所述,直接发钱(包括消费券),对于我国地方政府来说只能是负担,它完全没有得利的地方,所以这种模式想都不用想不可能执行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中国内需是不是就成为镜花水月了呢?

也不是,用刘世锦的说法:

从根本上来看,内需不足与我国当前的需求结构直接相关。需求结构的背后是收入结构。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体占比为1/3,约4亿人。在此之下,还有约9亿多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导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

反观日本韩国这些地区,国民收入差距较小,中等规模收入群体能够达到50%\~60%,所以他们可以长时间释放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需求。

刘世锦表达得很含蓄,在我看来就一句话,分配体制改革。

只有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从现在的4亿人口增加到8亿,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增加内需,走出经济下滑的阴霾。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唯一可以改变现状的方式。

因此现在搞了那么多刺激政策,短期内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如果只是为了刺激而刺激,根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变化,那么未来只会透支更多。

实际上这两年的透支,大家应该也看在眼里,感受在身。

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刺激感兴趣,对改革不感兴趣,这就很难绷得住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参加演唱会致不伦恋曝光 美国科技公司总裁辞职
他死于762年,他的朋友圈却传到了2025年
稳定币法案落地,比特币跳水,美国银行业坐不住了
美政府想"断供"马斯克旗下航天企业,但审查发现离不开
30年王室规定将松绑?威廉凯特考虑为儿子打破传统

24小时讨论排行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艺被联合国撤销
中国男在硅谷卖酱香饼月赚$2万被逮捕 疑因“无照”…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再造3个三峡"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意味著什么?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出炉 人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官方数据的泄露,杭州"粪水"水一个月前已经爆发了
美媒爆料:特朗普厌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残局
川普不爱电动车 美政策大转弯 电车将变贵
中国国防部:中越将在广西举行首次陆军联训
美国家情报总监:奥巴马政府曾伪造川普通俄材料
共和党出招反制中共 提案逼华府与北京“断亲”
ICE再爆争议!男子送女儿上学 当场被砸破车窗逮捕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川普孙女庆14岁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连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只刺激不改革,是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的

七叔东山再起 2024-11-06 18:08:15



今天看到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一段发言,我觉得很有价值,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说,当经济面临很大压力、短期内有可能快速下滑时,采取刺激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任何刺激都会有代价,并且采取刺激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刺激达到经济向好的目的,而是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

我觉得他这段话把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解释得太到位了,一针见血。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只刺激,不改革,各地政府对刺激特别感兴趣,但是却没有改革动力。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刺激就是来钱,主要是通过发债的方式搞钱。

虽然现在发债也要层层审批,但只要批下来了,那地方政府又可以滋润一阵,起码不用这么紧巴巴了。

至于这笔钱用掉以后能不能还的上,这就不是眼前考虑的事情,未来的事情就让未来更有智慧的人解决。

因此刺激消费的事情大家都很积极,但是刺激并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因为原来的那套土地财政的老路行不通了,所以才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具体我就不展开了,反正这两年大家都一步步走过来了。

怎么改革?

首先肯定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直接给底层发钱的方式改革。

这个逻辑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详细分析过,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底层人民太多,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能达到交个税的人(月薪5000以上)只有1.6亿,剩下的人连交个税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像欧美那样直接发钱,一个人头一个月100块,那么一个月的支出就是1200多亿,这根本就是无法承受之重。

第二,中国的税收模式就决定了中国一定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对于个人消费而言远远排在企业后面。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误区,觉得我们除了交个税,其他几乎不用交税。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在企业生产阶段,就已经征收了大量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增值税。

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最终零售端,整个流程政府已经把税给收完了,所以消费者去买产品就没必要再付所谓的消费税。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政府来说,大部分人的税收都是从企业端收取的,而消费者反而无足轻重。

因此我们就特别喜欢供给侧改革,改来改去就是想尽办法让企业多贷款,多生产,多交税。

但是欧美国家正好相反,它们大部分收税是从消费端收的,所以消费者的地位就特别崇高,无论什么党派上台,都会千方百计讨好消费者,给他们直接发钱,以此来促进消费,最终收到税收。

综上所述,直接发钱(包括消费券),对于我国地方政府来说只能是负担,它完全没有得利的地方,所以这种模式想都不用想不可能执行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中国内需是不是就成为镜花水月了呢?

也不是,用刘世锦的说法:

从根本上来看,内需不足与我国当前的需求结构直接相关。需求结构的背后是收入结构。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体占比为1/3,约4亿人。在此之下,还有约9亿多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导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

反观日本韩国这些地区,国民收入差距较小,中等规模收入群体能够达到50%\~60%,所以他们可以长时间释放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需求。

刘世锦表达得很含蓄,在我看来就一句话,分配体制改革。

只有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从现在的4亿人口增加到8亿,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增加内需,走出经济下滑的阴霾。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唯一可以改变现状的方式。

因此现在搞了那么多刺激政策,短期内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如果只是为了刺激而刺激,根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变化,那么未来只会透支更多。

实际上这两年的透支,大家应该也看在眼里,感受在身。

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刺激感兴趣,对改革不感兴趣,这就很难绷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