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水硕"变"水博":中国学生读书留港攻略硕士变博士

"水硕"变"水博":中国学生读书留港攻略硕士变博士

文章来源: RFA 于 2024-11-01 00:14: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频频出现「读博留港」攻略短片,教导中国人如何透过报读香港的授课式博士课程,毕业后申请留港,更声称是「水个博士永居首选」。翻查公开资料,在教育大学的「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单单32名教育博士生,有30人疑来自中国。

抖音影片:「聪明人都知道,硕士读香港,博士读澳门,现在这句话也要改一改了,不需要雅思成绩,你也可以读香港的博士了。香港有几所大学,悄悄的开通了中文授课的博士课程。」

过去大批中国学生透过来港读「水硕」(即是易毕业的授课式硕士)取得留港身分,这股热潮有「升呢」之势,由「水硕」变「水博」。近日在抖音,出现不少介绍中国人到香港读博士的资讯短片或帖文。当然,不止是介绍大家到港进修这么简单。

抖音影片:「等你博士毕业了,香港政府会再给你一个签证,基本上你中间只要再续签一次,就已经可以满足7年这个签证累积了。」

小红书开宗明义指是留港首选

小红书更直接有「太香了!水个博士拿香港永居」的攻略文章,指教育大学的授课式教育博士入学门槛低,每个月只需集中上堂一次,形容「眯埋眼」直接申请都可以,适合已在港取得第一个学历,但未达到留港七年标准,需要续签而又未找到工作的人;以及本身已有硕士学位,想通过读博士拿香港身分的人。

到底这些博士有多「水」呢?记者根据这些中国网红推介的两大「水博」查看,首先教育大学的教育博士,设有中文班,即使全职修读都只需要在平日晚上及周六上课,更有十几个主修范畴可选择,由语言到政策研究都有,课程学费为38万港元,约为修课式硕士的两倍。连中国韵律泳奥运金牌王柳懿、王芊懿,亦成功获录取入读教育博士(中文班),俨如「生招牌」。

而都会大学亦有相近的中文授课教育博士,若以三年课程计,学费约为二十多万元。

《教育刺针》创办人杨颖宇指出,中国学生追捧的授课式博士以授课为主,付出可以很少;而纯研究式博士则要做刻苦的研究,杨举例指,早前曾揭发有东莞博士生同时全职教书,及修读香港的教育博士:「如果本身交一些功课,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对于中国大陆人来说是最吸引的地方,小红书上披露,教育大学这个博士学位,很贴心地为大陆全职工作的人,来设计的一个课程,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所谓全职博士学位,其实是假的,令一个身处中国大陆的人,都可以既做全职工作,同时全职读这个博士学位。」

教育大学教育博士课程32名学生有30名疑来自中国。(教育大学网页截图)

香港2.3万名非本地生77%来自中国

《教育刺针》亦发现,单单是教大的数学与资讯科技系,网页列出的32名教育博士学生,30人名字都是以普通话拼音;至于纯研究式的硕博士,15人中有14人的名字是普通话拼音。换言之,该学系的授课式博士生及研究生,已有90%以上是中国学生。

曾在理工大学任教多年的锺剑华指,香港高等教育的硕博士,多年来已沦为中国学生的天堂,担心滥竽充数下,香港「博士」贬值成学士一般:「对香港来说,这种教育质素的沦落,因应市场向低走,这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你拿着个 Doctor of 某某博士与 PhD 衔头给人看,大家一眼就知两种头衔是不同,大部分都是满足了一种,想读博士学位,但是有不足以读 MPhil、PhD的人。」

根据政府最新的公布的数字,教资会资助的学士及硕博士课程,有2.3万名非本地生,来自中国占77%。当中研究课程,即是哲学硕士及博士,便有7300多人,占非本地生的九成。过去香港大专院校在多个排名中,「国际化」部分都取得高分,间接令排名提升,但事实上,香港的大学一贯将中国学生列入「国际生」,似乎与港府现时的「国家」概念相违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博索纳罗:被强制戴电子脚镣无比屈辱 我已经70了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文科专业大批裁撤后,理科专业的消亡也开始了
被边缘化处置 他可能是被扎克伯格伤害最深的人
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印航空难下结论为时尚早

24小时讨论排行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川普将宣布重大贸易协议 产业国别关税 8月同步生效
因为天太热 美驻武汉总领馆罕见暂停签证面谈预约
官方数据的泄露,杭州"粪水"水一个月前已经爆发了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中国国防部:中越将在广西举行首次陆军联训
中国记协何时最勇敢?在安全的时候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华尔街日报》回怼特朗普:没在怕,法庭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七大任务,网民如何理解?
川普孙女庆14岁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连发
特朗普自称“从不画画” 但他的许多简笔画都在拍卖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宗庆后未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律师分析三种可能
丁家喜律师:"我爱你们,但我不能放弃理想和信念"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水硕"变"水博":中国学生读书留港攻略硕士变博士

RFA 2024-11-01 00:14:06

近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频频出现「读博留港」攻略短片,教导中国人如何透过报读香港的授课式博士课程,毕业后申请留港,更声称是「水个博士永居首选」。翻查公开资料,在教育大学的「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单单32名教育博士生,有30人疑来自中国。

抖音影片:「聪明人都知道,硕士读香港,博士读澳门,现在这句话也要改一改了,不需要雅思成绩,你也可以读香港的博士了。香港有几所大学,悄悄的开通了中文授课的博士课程。」

过去大批中国学生透过来港读「水硕」(即是易毕业的授课式硕士)取得留港身分,这股热潮有「升呢」之势,由「水硕」变「水博」。近日在抖音,出现不少介绍中国人到香港读博士的资讯短片或帖文。当然,不止是介绍大家到港进修这么简单。

抖音影片:「等你博士毕业了,香港政府会再给你一个签证,基本上你中间只要再续签一次,就已经可以满足7年这个签证累积了。」

小红书开宗明义指是留港首选

小红书更直接有「太香了!水个博士拿香港永居」的攻略文章,指教育大学的授课式教育博士入学门槛低,每个月只需集中上堂一次,形容「眯埋眼」直接申请都可以,适合已在港取得第一个学历,但未达到留港七年标准,需要续签而又未找到工作的人;以及本身已有硕士学位,想通过读博士拿香港身分的人。

到底这些博士有多「水」呢?记者根据这些中国网红推介的两大「水博」查看,首先教育大学的教育博士,设有中文班,即使全职修读都只需要在平日晚上及周六上课,更有十几个主修范畴可选择,由语言到政策研究都有,课程学费为38万港元,约为修课式硕士的两倍。连中国韵律泳奥运金牌王柳懿、王芊懿,亦成功获录取入读教育博士(中文班),俨如「生招牌」。

而都会大学亦有相近的中文授课教育博士,若以三年课程计,学费约为二十多万元。

《教育刺针》创办人杨颖宇指出,中国学生追捧的授课式博士以授课为主,付出可以很少;而纯研究式博士则要做刻苦的研究,杨举例指,早前曾揭发有东莞博士生同时全职教书,及修读香港的教育博士:「如果本身交一些功课,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对于中国大陆人来说是最吸引的地方,小红书上披露,教育大学这个博士学位,很贴心地为大陆全职工作的人,来设计的一个课程,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所谓全职博士学位,其实是假的,令一个身处中国大陆的人,都可以既做全职工作,同时全职读这个博士学位。」

教育大学教育博士课程32名学生有30名疑来自中国。(教育大学网页截图)

香港2.3万名非本地生77%来自中国

《教育刺针》亦发现,单单是教大的数学与资讯科技系,网页列出的32名教育博士学生,30人名字都是以普通话拼音;至于纯研究式的硕博士,15人中有14人的名字是普通话拼音。换言之,该学系的授课式博士生及研究生,已有90%以上是中国学生。

曾在理工大学任教多年的锺剑华指,香港高等教育的硕博士,多年来已沦为中国学生的天堂,担心滥竽充数下,香港「博士」贬值成学士一般:「对香港来说,这种教育质素的沦落,因应市场向低走,这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你拿着个 Doctor of 某某博士与 PhD 衔头给人看,大家一眼就知两种头衔是不同,大部分都是满足了一种,想读博士学位,但是有不足以读 MPhil、PhD的人。」

根据政府最新的公布的数字,教资会资助的学士及硕博士课程,有2.3万名非本地生,来自中国占77%。当中研究课程,即是哲学硕士及博士,便有7300多人,占非本地生的九成。过去香港大专院校在多个排名中,「国际化」部分都取得高分,间接令排名提升,但事实上,香港的大学一贯将中国学生列入「国际生」,似乎与港府现时的「国家」概念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