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国森林惊见“长满眼球的植物”!专家:千万别碰

美国森林惊见“长满眼球的植物”!专家:千万别碰

文章来源: 自由时报 于 2024-10-24 14:24: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https://t.co/JiybFZdkjA Actaea pachypoda, commonly known as White Baneberry or Doll’s Eyes, is a perennial flowering plant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NatlParkService

— Jewish Business News (@JBusinessNews) October 20, 2024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警告民众,长相诡异的“白果类叶升麻”具有毒性。(推特图)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近日发布警告,提醒游客远离一种外型奇特且具有毒性的植物“白果类叶升麻”(Actaea pachypoda),由于其外型神似眼珠,看起来相当诡异,也被人称为娃娃眼或白班莓(White baneberry)。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脸书发文表示,“白果类叶升麻”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尤其是在美国东部、中西部及加拿大的森林和林地中。这种植物通常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加上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现在于美国各大州几乎都可以看到。

“白果类叶升麻”最显著的特徵是其1公分大小的白色果实,带有黑色的疤痕,看起来宛如一双双“眼睛”直盯著你。尤其在秋季更为显眼,白色的“眼球”果实会挂在红色的茎上,与深绿的叶子和其他秋季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鸟类会食用这些毒浆果,帮助散播种子,但对于人类来说,整株植物都极具毒性。它含有一种叫做“强心苷”的毒素,这种毒素会对人体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误食这些浆果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噁心、呕吐、胃痉挛、精神错乱,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致命,民众和游客应该保持距离,避免接触或食用这种植物。

贴文曝光后,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远远看过去好像长满了眼球,好吓人”、“它们看起来像是被诅咒了”、“无法理解为何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种诡异的东西是美味的”、“除了像眼球,红色根茎也很像连结眼球的视网膜”、“它们都有微红色的视神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Actaea pachypoda アクタエア.パキポダ、北アメリカ原産 類葉升麻(ルイヨウショウマ)属の一種。その実が眼球に見えることから、doll's eyes と呼ばれる。先住民族の間では薬草として利用されたらしいが、有毒成分を含むので素人は触らない方がいい。特に実は毒性が強いようなので誤食には注意。 pic.twitter.com/ywvEfEgixC

— 草木のこと (@herecomethewar1) January 16, 2019

Polilla atlas (Attacus atlas), el nombre hace referencia al titán Atlas, de la mitología griega; también se la conoce como mariposa cabeza de serpiente, por la forma del ápice de las alas anteriores.

Las alas presentan patrones y colores que se asemejan a las cabezas de… pic.twitter.com/SiBPvi2IIy

— Comunidad Biológica (@Bio_comunidad) June 1, 2024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庆后三弟全家美籍负责在美资产 杜建英小儿生父存疑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劲的官员之一 这个“蠢货”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会被拍 发文道歉 呼吁尊重隐私
美媒猛批:中国人想通了,如今美国人却不懂了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24小时讨论排行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万就击穿了?
安吉丽娜朱莉的19岁亲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恋人同居
遗产争夺扑朔迷离 宗馥莉被要求说明百万美元下落
美国加州州长跳脚:特朗普想把未来拱手交给中国!
冰箱上安摄像头: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吗?
王室密谈录音疑流出!哈里求和条件曝光:要弃梅根了?
爱泼斯坦门,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烦
特朗普起诉默多克和新闻集团 索赔百亿美元
马克龙泽连斯基通话,更多幻影战机将进入俄乌战场
美国国务院大裁员伤筋动骨,亚太策略恐沦为空谈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给爱泼斯坦写过粗俗的生日贺信
宗馥莉:上岸第一剑,先斩老父亲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纽约CEO跟女高管相拥听演唱会,上大屏幕后忙躲闪
官媒:链博会境外展商美国最多 脱钩走不远!
继雷军之后 黄仁勋“密会”MiniMax 深度交流两小时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森林惊见“长满眼球的植物”!专家:千万别碰

自由时报 2024-10-24 14:24:28

https://t.co/JiybFZdkjA Actaea pachypoda, commonly known as White Baneberry or Doll’s Eyes, is a perennial flowering plant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NatlParkService

— Jewish Business News (@JBusinessNews) October 20, 2024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警告民众,长相诡异的“白果类叶升麻”具有毒性。(推特图)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近日发布警告,提醒游客远离一种外型奇特且具有毒性的植物“白果类叶升麻”(Actaea pachypoda),由于其外型神似眼珠,看起来相当诡异,也被人称为娃娃眼或白班莓(White baneberry)。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脸书发文表示,“白果类叶升麻”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尤其是在美国东部、中西部及加拿大的森林和林地中。这种植物通常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加上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现在于美国各大州几乎都可以看到。

“白果类叶升麻”最显著的特徵是其1公分大小的白色果实,带有黑色的疤痕,看起来宛如一双双“眼睛”直盯著你。尤其在秋季更为显眼,白色的“眼球”果实会挂在红色的茎上,与深绿的叶子和其他秋季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鸟类会食用这些毒浆果,帮助散播种子,但对于人类来说,整株植物都极具毒性。它含有一种叫做“强心苷”的毒素,这种毒素会对人体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误食这些浆果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噁心、呕吐、胃痉挛、精神错乱,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致命,民众和游客应该保持距离,避免接触或食用这种植物。

贴文曝光后,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远远看过去好像长满了眼球,好吓人”、“它们看起来像是被诅咒了”、“无法理解为何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种诡异的东西是美味的”、“除了像眼球,红色根茎也很像连结眼球的视网膜”、“它们都有微红色的视神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Actaea pachypoda アクタエア.パキポダ、北アメリカ原産 類葉升麻(ルイヨウショウマ)属の一種。その実が眼球に見えることから、doll's eyes と呼ばれる。先住民族の間では薬草として利用されたらしいが、有毒成分を含むので素人は触らない方がいい。特に実は毒性が強いようなので誤食には注意。 pic.twitter.com/ywvEfEgixC

— 草木のこと (@herecomethewar1) January 16, 2019

Polilla atlas (Attacus atlas), el nombre hace referencia al titán Atlas, de la mitología griega; también se la conoce como mariposa cabeza de serpiente, por la forma del ápice de las alas anteriores.

Las alas presentan patrones y colores que se asemejan a las cabezas de… pic.twitter.com/SiBPvi2IIy

— Comunidad Biológica (@Bio_comunidad) June 1, 2024